綴陣過爐: 雲林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
作者 | 徐雨村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綴陣過爐: 雲林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六房天上聖母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其奉祀與過爐輪值運作依循古禮,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個鄉鎮 |
作者 | 徐雨村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綴陣過爐: 雲林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六房天上聖母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其奉祀與過爐輪值運作依循古禮,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個鄉鎮 |
內容簡介 六房天上聖母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其奉祀與過爐輪值運作依循古禮,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個鄉鎮的三十四庄頭所組成的五股負責,依各股輪值規則及各庄頭排定順序選出爐主輪值,搭建紅壇奉祀六房媽。雲林六房媽過爐為農曆四月中旬的臺灣民間宗教盛事,五股三十四庄頭及臺灣各地的信眾總動員,加入陣頭、志工團體,或是隨香、前往紅壇參拜等,都能為自己在此熱鬧慶典中安插一個角色。過爐不僅是信眾盡心盡力籌畫的慶典,更是每年一度跟親朋好友相聚的同樂時光。 本書內容分為緒論、過爐儀式的庄頭陣頭、遶境隊伍的志工團體、鑾駕隊伍、挑花挑燈隊伍、機動人員、紅壇志工團體等。緒論有兩篇文章,第一篇為徐雨村主編所撰〈雲林六房媽過爐志工團體的社會參與〉,原刊登於林正珍、李建緯主編《2021樂成宮第四屆媽祖學國際研討會:新視野、新材料與新方法的當代媽祖研究--去地方化、新科技與新媒介》會議論文集。第二篇由黃雪如所撰〈六房媽過爐的志工團體組織架構介紹〉,依據110年過爐的秩序冊,說明現有的志工團體編組狀況。這兩篇文章提供了本書的重點提要及架構介紹。 【銘謝本書協力】 發行人:徐萬成 文史委員會執行長:徐雨村 發行委員:方文政、王慧評、石順杰、石義雄、江岳擇、吳美莉、宋一明、李坤西、李芳美、沈海山、周文章、周世龍、周健民、周勝騰、林山田、林文芳、林志純、林俊德、林啓弘、林曾彬彬、林森寳、林鴻順、凃維志、徐文欽、高忠傑、張長和、張義淵、張德發、張慶東、陳天飛、陳秀章、陳俊佑、陳冠汝、陳盈豪、陳振裕、陳萬彰、黃塗順、楊鼎雄、葉傳盛、廖信嘉、廖聰裕、劉夏苓、蔡淑惠、賴志明、賴坤旺、 謝永昌、鍾世正、簡鼎足、鐘炳坤(以筆畫排序)。 主 編:徐雨村 執行編輯:林啟元、石順杰、黃雪如、歐原宏 撰稿攝影:何宣儀、吳佩儒、吳冠億、吳宣瑩、李玗倓、李佳宜、李懿容、周明妍、周純絹、六房媽會文史紀錄隊、周鉦傑、林均頤、林承賢、林筱翊、邱日輝、姜澤廣、施惠馨、徐雨村、高仲德、張佑安、張昀庭、張恒瑄、張偉傳、張博約、曹芹熒、梁莉鈴、許瓊尹、陳宗明、陳宛茵、陳奕豪、陳建宇、陳彥君、陳昱嘉、陳盈璇、陳婕姍、陳淑芳、曾詩媛、黃柏翰、黃雪如、黃銘賢、葉祐君、廖致鈞、蔡予綾、蔡方瑜、蔡可宣、蔡韋漢、顏守韓、羅珮瑄(以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主編/徐雨村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文史委員會執行長。主要領域為文化人類學、台灣民間信仰、無形文化資產、東南亞華人社會等。出版《相約五股:六房媽過爐》(2015)(與唐淑芳、林啟元、黃漢偉合著),主編《圓桌爐議:雲林六房媽過爐文獻資料與口述歷史彙編》(2019)、《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2018,與張維安、羅烈師合編)。研究成果刊登於《台灣文獻》、《思與言》、《民俗曲藝》、《華人宗教研究》、《亞太研究論壇》、《台灣東南亞學刊》等。
產品目錄 理事長 序主編 序壹、緒論雲林六房媽過爐志工團體的社會參與/徐雨村撰六房媽過爐的志工團體組織架構介紹/黃雪如撰貳、五股特色陣頭新厝寮布馬陣(斗南股)過港飛龍團(土庫股)大庄永春館宋江陣(過溪股)大北勢武德團獅陣(大北勢股)下埤頭永春館獅陣(五間厝股)參、開路先鋒路關牌組四大將(神將)四大將(安管組)肆、鑾駕隊伍頭旗組駕前儀仗組六房媽粉絲團(六房千順將軍團)白鐵香擔組柴木香擔組娘傘組擔爐主花中軍班隨駕組大轎班伍、挑花挑燈大北勢挑花挑燈將軍崙擔花擔燈越南擔花擔燈團元帥ㄟ囡仔擔花組福祿貝爾挑花挑燈團陸、機動人員遶境交管組環保志工團醫務組紅壇志工團體臨時紅壇——祭典處紅壇膳食組移交組司儀組神尊請上轎大會服務處紅龜班
書名 / | 綴陣過爐: 雲林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 |
---|---|
作者 / | 徐雨村 |
簡介 / | 綴陣過爐: 雲林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六房天上聖母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其奉祀與過爐輪值運作依循古禮,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個鄉鎮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66294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662944 |
誠品26碼 / | 2682580624005 |
頁數 / | 25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00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理事長序/徐萬成
六房天上聖母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其奉祀與過爐輪值運作依循古禮,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個鄉鎮的三十四庄頭所組成的五股負責,依各股輪值規則及各庄頭排定順序選出爐主輪值,搭建紅壇奉祀六房媽。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以下簡稱本會)負責監管神像與財產管理,並協助爐主辦理過爐遶境。
「雲林六房媽過爐」於每年農曆四月中旬舉行,由於具備台灣臺灣傳統民俗的地方特殊性與全國影響力,102年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民俗及有關文物」,更於106年榮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多年來,本會致力於各項文史資料的紀錄與陣頭傳承規畫,均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經費補助,順利完成研討會、書籍出版、陣頭振興匯演、紀錄片拍攝等工作。
本會在書籍出版方面不遺餘力,繼104年《相約五股:六房媽過爐》以及108年《圓桌爐議:雲林六房媽過爐文獻資料暨史料彙編》之後,今年續以民國109 年度的「特色陣頭與團體組織調查計畫」所收集的資料為基礎,出版本書《綴陣過爐:雲林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本會委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徐雨村助理教授執行該計畫,率領該系學生共同完成。111年度本會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出版計畫,復邀請擔任本會文史委員會執行長的徐教授擔任主編。
如今本書順利出版,能讓社會大眾更進一步認識雲林六房媽過爐豐富多樣的儀式內涵,特別是陣頭與志工團體在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會對於文化資產工作不遺餘力,本人願意藉此機會,代表本會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提供的各項協助。敬請社會各界賢達不吝指教,並繼續支持本會所推動的各項文化資產工作計畫。
主編序/徐雨村(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文史委員會執行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
雲林六房媽過爐是農曆四月中旬的臺灣民間宗教盛事,五股三十四庄頭及臺灣各地的信眾總動員,加入陣頭、志工團體或隨香、至紅壇參拜等,為自己這個熱鬧慶典中安插一個角色。過爐不僅是宗教盛典,更成為一年一度跟親朋好友相聚的同樂時光。為此,特將本書的主標題定為《綴陣過爐》,並與六房媽會先前出版的兩本書主標題《相約五股》、《圓桌爐議》相輝映。
過爐日遶境活動及紅壇有眾多陣頭與志工團體參與,首先是五股範圍各庄頭派出的子弟陣頭,除了輪值股因身為東道主,需要招待其他四股陣頭與貴賓蒞臨,不參與遶境外,其餘四股都派出子弟陣頭參與。其次,遶境隊伍的六房媽鑾轎前方,有許多股內外挑花挑燈隊伍以及志工團體參與協助,自發號召並動員人力。臨時紅壇內外更有許多志工團體協助,使整體過爐慶典活動順利進行。
雲林六房媽過爐在民國106年8月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保存團體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以下簡稱六房媽會),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推動各項保存維護計畫。為了更深入了解各個特色陣頭與團體在六房媽過爐所扮演的角色,文化部於109 年度核定由六房媽會提出的「特色陣頭與團體組織調查計畫」。六房媽會委託敝人擔任該計畫之計畫主持人,分為陣頭紀錄片與傳習、訪談報告兩方面同時進行。
紀錄片主題是子弟陣頭。陣頭是由庄頭人員共同出錢、出力,利用農閒時節自發組成的團體,藉由陣頭練習與表演,達到娛樂、強身、拓展人際關係的目的。五股各庄的陣頭多半為了參加六房媽過爐及本庄神明慶典,而能維繫至今。近年由於年輕一輩外流,各陣頭面臨欠缺新血輪的困境。為此,本計畫推動陣頭傳習與紀錄工作,希望汲取耆老智慧,並謀求振興之道。邀請斗六艾迪爾影像葛萬壹與黃德諒攝影,六房媽會秘書顏守韓與敝人負責訪談。依序拍攝斗六大北勢武德團、虎尾大庄永春館、斗南新厝寮布馬陣、土庫過港飛龍團、大埤下埤頭永春館等。影像業已剪輯為《六房媽----咱的田庄佮陣頭》,公開於YouTube。
在訪談報告方面,邀請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選修108學年度第2學期「民俗田野調查與保存課程」的大學部學生及研究生共同參與,進行田野調查訪談訓練。期間邀請三位專家學者演講:1.林庚申(中華民國六房媽會副秘書長)主講「認識六房媽信仰」(109.4.7.)、2. 洪瑩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主講「從書齋到田野:田野調查的概念與方法」(109.4.14.)、3. 鍾秀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 走進田野,當個熟悉的陌生人、(2) 陣頭:信仰的媒介與社會力的聚集」(109.5.12.)。
學生共分為12組,依據計畫所列名單,每組首先負責訪談兩個團體,共訪談24組,於109年4月到6月課程期間進行各團體的主要報導人訪談、逐字稿繕打、報告撰寫等。其後邀請參與本課程而有興趣之同學利用暑假與課餘時間繼續完成9 組訪談,共計完成33組。由周純絹、張恆瑄兩位同學擔任助理,認真負責,使該計畫順利完成。惜因新冠肺炎肆虐,109 年過爐簡化辦理,以車輛載送神尊至新紅壇,不舉行遶境,致使參與計畫學生無法親自拍攝過爐場景照片。
112年度文化部繼續補助「112年雲林六房媽過爐陣頭傳習、匯演與出版計畫」,得以完成本書的編輯出版工作。由敝人擔任主編,進行文稿潤飾刪修與照片徵集。先前學生所收集的照片有一部分係由受訪者以手機社群軟體傳送,畫素較低。為此敝人邀請六房媽文史紀錄隊及學生提供較高畫素的過爐照片作為補充,並由助理黃雪如再次洽詢受訪者以取得照片原檔。
本書內容分為緒論、過爐儀式的庄頭陣頭、遶境隊伍的志工團體、鑾駕隊伍、挑花挑燈隊伍、機動人員、紅壇志工團體等。緒論有兩篇文章,第一篇敝人所撰〈雲林六房媽過爐志工團體的社會參與〉,原刊登於林正珍、李建緯主編《2021 樂成宮第四屆媽祖學國際研討會:新視野、新材料與新方法的當代媽祖研究-- 去地方化、新科技與新媒介》會議論文集。第二篇黃雪如所撰〈六房媽過爐的志工團體組織架構介紹〉,依據110 年過爐的秩序冊,說明現有的志工團體編組狀況。這兩篇文章提供了本書的重點提要及架構介紹。
敝人藉此機會感謝促成本書出版的各界人士。首先承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年以來對於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的各項保存維護計畫的補助及指導。感謝六房五股鄉親父老,特別是中華民國六房媽會理事長徐萬成、監事主席廖信嘉、秘書長謝永昌及眾位理監事對於文化資產與口述歷史的重視,以及各陣頭與志工團體的負責人及幹部撥冗接受學生訪問並提供資提供資料。108 學年選修民俗田野調查與保存課程的大學部學生與研究生,戮力完成本書各篇內容的文稿撰寫與影像拍攝,居功厥偉。
112年執行出版計畫期間,感謝豐饒文化社溫宗翰、陳怡伶慨允承接本書編輯印刷出版,六房媽會林啟元、石順杰、歐原宏協助各項行政事務,顏守韓、研究生黃雪如與林承賢提供影像。
本書內容係以109年3月至7月間所收集資料為主,但因經費時間等條件限制,所述內容或有未盡之處,亦無法涵蓋全部的陣頭與志工團體,還望各位先進朋友海涵。未來六房媽會將持續致力於文史資料的研究彙整、數位化與出版工作,請大家多多幫忙、共襄盛舉,並請不吝指教。
六房媽過爐與志工團體參與的架構
六房天上聖母(以下簡稱「六房媽」)相傳遷台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六房媽的奉祀與過爐輪值,係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鄉鎮市的其中34 個庄頭所組成的五股負責,包括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過溪股等,五股相關位置圖請參閱下圖。每股輪值一年,各股再依其公議,安排股內各庄頭的輪值順序,選出爐主輪值,搭建「紅壇」奉祀六房媽。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以下簡稱「六房媽會」)負責監管神像與財產管理,統籌與協助爐主辦理過爐遶境。
每年的六房媽過爐日訂在農曆四月十日至十六當中的星期六或日,經由請示六房媽決定日期及出發時間。過爐日當天舉行新舊任爐主交接、聖物點交、在新輪值股的遶境、直到深夜六房媽抵達新任爐主的臨時紅壇安座等。
整個儀式過程歷時十餘個小時,有數十萬人參與。過爐完成後,新任爐主繼續在紅壇負責六房媽的日常祭祀與各團體的神像迎請事宜。
過爐當天鳴炮啟程時,整個儀式的隊伍順序,如110年過爐的陣頭隊伍排列表。可分成五個段落:
1.開路隊伍,順序1-4,四大將、路關牌、開路鼓、總指揮車。
2.庄頭陣頭隊伍,順序5-70,非輪值股的各庄頭所派出的「公事」隊伍,包括陣頭(頭旗、武陣、文陣、誦經團)、神轎、部分隨香客等,各庄頭區分為陣頭車及香客車。排列順序依據未來輪值的股別及庄頭別。
3.鑾駕前導隊伍,順序72-85。包括:八音、頭旗、聖母燈、馬頭鑼、龍虎旗、進士牌、駕前、聖母爐香案車、哨角隊等。
4.挑花、挑燈、香擔團體,順序79-94。穿插在三頂鑾轎前方。這包括五股各庄頭、社團自願發起的挑花挑燈隊伍,斗南感修堂與順化堂的香擔隊伍,聖母香擔隊伍(包括白鐵香擔、柴木香擔)。
5.六房媽鑾轎隊伍,順序86、90、95-102。包括三頂鑾轎的大轎班、隨駕組。在六房媽正駕前方,則有負責六房媽起駕與安座的中軍班。正駕後方為隨香隊伍。
前述隊伍架構是承襲長年習俗發展而來,但參與人數在最近20年大幅增
加,志工團體在六房媽紅壇經營及過爐儀式的角色漸形重要。昔日紅壇經營以爐主動員家族與親友為主,過爐儀式則由爐主動員當值庄頭本身的人力為主。在紅壇空間方面,早年的紅壇大多是在家戶三合院的正廳,面積約在5
到6坪,平日各庄頭迎請六房媽就在晒榖埕上舉行儀式。自1980 年代開始,因應祭典規模擴大,開始有爐主搭建鐵皮屋作為紅壇。1990 年代之後,面積達100餘坪的三川式紅壇成為標準規格,紅壇的前庭及周遭的膳食、停車場、倉儲空間擴增,現在整體的紅壇及其基本設施所需土地規模都在一甲以上。
規模擴大之後,整體的過爐儀式與紅壇的日常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基本上可分為四類:
1.過爐儀式的陣頭
2.遶境隊伍志工團體
3.臨時紅壇志工團體
4.紅壇志工團體
(以上摘錄於本書壹、緒論部分內文)
最佳賣點 : 六房天上聖母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餘年歷史,其奉祀與過爐輪值運作依循古禮,由雲林縣斗南鎮、土庫鎮、大埤鄉、斗六市、虎尾鎮等五個鄉鎮的三十四庄頭所組成的五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