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Torrey: Apostle of Certainty
作者 | Roger Martin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叨雷的一生: 確信的使徒 (第2版):本書深入刻劃了叨雷從懷疑論者到全球知名傳道人的傳奇一生。他與使徒保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皆受過良好教育,並最終獻身於全球福音 |
作者 | Roger Martin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叨雷的一生: 確信的使徒 (第2版):本書深入刻劃了叨雷從懷疑論者到全球知名傳道人的傳奇一生。他與使徒保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皆受過良好教育,並最終獻身於全球福音 |
內容簡介 本叢書專以描繪屬靈人物在靈命及對真理領悟上的成長為主軸,能幫助您在短間內吸收到他們一生的屬靈精華。叨雷的一生和保羅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都從懷疑論者改變成為基督徒;也都曾在較不顯眼的事奉上工作,而最後都投入全球性的福音工作。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傳道人和牧師,且其著作也留給後世難以抹滅的印象。
產品目錄 前言/3序/7第一部 呼召成爲使徒第一章 一個立志的年輕人/11第二章 光與眞理/19第三章 荊棘/27第二部 容器的塑造第四章 少數的邀請/35第五章 上帝的聲音/45第六章 善意的解釋/49第七章 岔路/55第八章 相信的生活/63第三部 建造基督的身體第九章 期望一個神人/71第十章 慕迪的新聖經學院/77第十一章 無可指責的監督/85第十二章 芝加哥街教堂/93第四部 寬大又有幼蘆漯鬤}了第十三章 諾斯費德/101第十四章 慕迪紀念碑/111第十五章 一個有上帝在他背後的人/119第十六章 馬其頓呼聲/133第十七章 二個熱心的漁夫/143第十八章 五旬節之風/155第五部 提供生命的話語第十九章 値得尊敬的先知/169第廿章 日落坡/181第廿一章 西部的聖經學院/193第廿二章 基礎教義/203第廿三章 非常可靠的人/211第廿四章 最後一課/219附錄一 他雖然死了卻仍舊說話/227附錄二 我相信聖經是上帝話語的十個理由/239
書名 / | 叨雷的一生: 確信的使徒 (第2版) |
---|---|
作者 / | Roger Martin |
簡介 / | 叨雷的一生: 確信的使徒 (第2版):本書深入刻劃了叨雷從懷疑論者到全球知名傳道人的傳奇一生。他與使徒保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皆受過良好教育,並最終獻身於全球福音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4711630561392 |
誠品26碼 / | 2683005993003 |
頁數 / | 25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3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55 |
適用年齡 / | 基督徒 一般社會大眾 |
自序 : 序
「有一些人,如果我們不能夠理解在他們降生的那個時代,他們是為了對那個時代的歷史時刻有所作為而來到世界時,我們就不可能去研究這個人的一生。」(註1)難道我們可能把保羅放在一旁,而去了解基督教的興起與擴展嗎?如果沒有一個奧古斯丁,基督教會是何等遜色呢?如果沒有一個路德、一個蓋爾文、一個溫禮(Zwingli)或一個克那克斯(Knox),宗教改革又會是如何呢?如果沒有一個衛斯理或是一個懷特惠爾德,那麼怎麼會有偉大的福音復興呢?如果沒有一個艾德瓦德或是一個芬尼,那麼早期的美國復興運動也會變得遜色多少呢?而如果沒有慕迪,十九世紀末又怎麼可能會有偉大的奮興呢?
同樣地,魯本‧亞基‧叨雷被稱為為他那個時代的使徒。叨雷和保羅在一生中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都是從懷疑論者改變而成為基督徒。他們曾經都在較不顯眼的事奉上工作,但是最後卻都投入全球性的福音工作之中。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傳道人和教師,並且他們的著作也都留給後世難以磨滅的印象。有一個叨雷的學生,也是親近的助手威廉艾芬也注意到這一點。他把他們二個人,看成是由「希臘的優秀文化所培育、希伯來的宗教熱情所統馭、與羅羅統治世界的夢想所徵召。」(註2)
叨雷並不希望有自己的傳記。他只是一個卑微的人,想要把榮耀歸給基督。而害怕自己受到過多的頌讚。因此雖然我們都在期待,但是他想要寫的自傳卻始終只是計劃而沒有實踐。他的時間非常寶貴,而他又覺得藉著講道比藉著自傳更能榮耀上帝。同時,他也認為除了他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真實地寫出他的傳記。而事實真是如此,當筆者試著去作這一件工作時,的確感受到極大的猶豫與畏懼。
只是,我堅信不移的信念卻認為這是一件必須完成的工作。首先,是因為在他死後超過四十五年之久,卻仍然可以發現許多深受叨雷影響的卓越基督徒,實在是十分令人吃驚的一件事。而其中,有一部分評價將可以在「他雖然死了,卻依舊說話」這一節中看到。其次,我個人因為受了叨雷神學影響的緣故,欠了他一些債,特別是在聖經亮光、聖靈工作和個人佈道這些地方。第三,關於叨雷事工的著作與傳播愈來愈多,顯示出當代對他著作的需求。因此,一本鑑於他過去卓越成就與持續響力的適當傳記,似乎將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一本關於魯本‧亞基‧叨雷的完整傳記,讓人期待了很久。但是多年來,叨雷最親近的家人則不斷要求,除了簡短的略傳和雜誌的文章之外,不要洩露他的有關資料。這是為了尊重叨雷的願望。只是讓人感到十分高興,因為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轉變。後來,叨雷的另外一個家人:小魯本‧A.叨雷博士非常好心,也非常合作地為了這一本書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和看法。
但是不管怎麼說,寫叨雷的傳記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資料十分缺乏。有許多非常重要的資料,比如私人信件、日記記錄和私人註解等都已經遺失和損壞。我已經盡一切可能的努力去找出第一手的資料。當小叨雷博士在讀過,並且修改第一次手稿的草稿之後,評論說:「叨雷太太和我用非常熱切的興趣和喜悅讀完你的手稿,我們覺得你作了一件很好的工作。它一定可以激起大家的興趣。」(註3)
與叨雷生活有關的惟一現存的著作有四件。那是關於他生活的延伸小品「叨雷與亞歷山大,作者是麥克林,與「與亞歷山大同在全世界」,作者是戴維斯。後面一本書,有許多關於世界福音旅行團最初階段的重要資料。另外,他的同工羅伯哈克尼斯,在一九二九年寫了一本旅行團小冊子「魯本‧亞基‧叨雷」,不過對於叨雷的個人與牧會工作卻只有一些簡單的記載。惟一一本真正企圖為叨雷作傳記的書,是由他在白俄拉的學生雪登博士所完成的,他一共完成了二份未經發表的打字稿,分別是「上帝標誌的人」、「R. A.叨雷對的意義」。這二本書主要都是根據個人的回憶完成。
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消減上帝的榮耀,而在藉著祂的僕人所彰顯的生命,顯明上帝的榮耀。正如同叨雷在說到慕迪生命的講章中所說到的:
我在多年以前學會要來到一個生命中最深課程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聖經。聖經的真理會顯明在一個人的生命之中;而其中最寶貴的一些真理,就顯明在慕迪的生命之中。這次講道的目的,並不在於榮耀慕迪先生,而是在榮耀上帝,因為祂的能力、恩典和大愛是如此奇妙地彰顯在這個人的身上。(註4)
這就是我的目的。
在叨雷的生命和牧會工作中,有許多卓越的特徵。他曾經被稱為「上帝的巨人」、「堅強的堡壘」、「稀有能力的使徒」、「基伯拉塔的岩石」、「背後有神的人」、「信心的僕人」等等。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品性,是他對聖經與上帝信息絕不動搖的信心與信念。當叨雷說:「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讓他懷疑。就是這樣的品性被上帝使用,教人可以決志,並且塑造後代基督徒的思想。他的確是一個「確實的使徒」。
內文 : 第一章
一個立志的年輕人
閃電掠過,隆隆雷聲轟然作響!偌大雨滴濺在玻璃窗上,一個暴風雨正在快速侵進之中。但在西尼米湖畔一個可愛的村莊裡,卻有一個焦急的母親,正在等候她的兒子回來。「哦!亞基呢?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安然無恙?」她不斷地站在窗口凝視,希望可以看到熟悉的馬車,可是卻一直都看不到。
然而就在那時,卻有一組飛快、疾勁而放縱的馬群,在一個既強壯又充滿自信的少年人的駕御下,以非常快的速度衝進一條鄉間小路。這個少年正在享受著與暴風雨競速的樂趣,但是這時候,他顯然又面對了另一個期待以外的刺激。原來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突然有一輛火車冒出,從他的方奔馳而過。由於這個迫在眉睫的危險,他傾全力拉住驚嚇中的馬群,他緊繃起全身的每一根肌肉,似乎牠們不可能即時停住,可是牠們卻辦到了─就在悲劇發生之前的一瞬間。
像這樣微妙地逃過一劫,正是魯本亞基叨雷經常遇到的事情,所以總是讓他的父母,特別是他的母親常常為他擔心。(註1)既使在他還是小孩住在布魯克林的時候,也很少會有事情讓他感到害怕,或是讓他掉眼淚。而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也已經注意到他這個堅強的個性。
亞基在一八五六年一月廿八日,出生於紐澤西的哈伯肯(Hobokenj, New Jersey)。當時奴隸問題正在激盪之中。他是五個小孩之中的老三,亞伯和諾拉是老大和老二,而艾迪斯與斯威福特則是老四和老么(註2)。他的父母親是魯本司禮頓叨雷和伊利莎白A.(斯威福特)叨雷。叨雷先生是清教徒的後裔,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威廉叨雷船長,一個勇敢而值得尊敬的領袖。他在一六四○年帶領叨雷家族離開英格蘭來到美國。叨雷船長在麻塞諸塞的威冒斯(Weymonth, Massachusetts),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真正卓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而他的兒子,則曾經二度受聘出任哈佛大學的校長。
這個家族曾經出了許多高貴的牧師、醫生、科學家、報界人士、教育家、參議員、州長和內閣政治家。其中,有二位最卓越的人物,分別是哈佛著名的植物學家約翰叨雷博士,和佛蒙特大學極大學問的教會歷史教授約瑟夫叨雷博士。另外,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威廉哈佛塔虎脫總統(美國第廿七任總統)的母親,也是叨雷家族的一員。叨雷夫人的祖先,大約也是在一六三○年從英格蘭來到美國,而魯本和伊利莎白都以他們早先的新英格蘭祖先為榮(註3)。
魯本司禮頓叨雷是一個非常有錢的人,當亞基出生的時候,他原是紐約的一個銀行家,並且一度是美國最成功的人物。由於東部的銀行家、資本家與製造者的利益,大部分是來自內外市場對中西部穀物與南部棉花增加產品的需求。而在當時成功的情形下,他對工業與貿易企業的貿然投資,使他在荒蕩負債的壓迫下,在一八五七年面臨了財政危機。並且因為這樣,叨雷先生失去了他的財富。
但是隨後二年,他從哈伯肯搬到布魯克林,靠著原有的勤奮與雄心,叨雷先生在箱盒製造業建立了成功的事業。在這裡,他甚至比以前更富有,同時叨雷先生在紐約州的公眾生涯也得到提昇,因為他是民主黨在布魯克林的主要領袖之一。有一度,他還被提名競選布魯克林市長,不過卻被他拒絕了。
當叨雷一家住在布魯克林的時候,布魯克林的政治氣氛和宗教氣氛十分教人感動。早在他們到達以前,反奴隸運動便已經達到高峰,並且在一八六一到六五的內戰期間,緊張的氣氛一直高漲。那時候,布魯克林普里冒斯公理會教堂著名的牧師亨利瓦德皮確博士,是北方最激烈,最敢言的政治與宗教人物。人們從遠從近,前來聽他談論當時這個顯著的問題,特特是他對邪惡的奴隸制度所發出的譴責。所以在當時有人說,一大群的群眾從紐約來到布魯克林教堂,只要「過了渡口,跟著群眾走」就可以了。
沒有一個住在布魯克林的人會不知道這位牧師(雖然叨雷先生也是公理會的信徒),但是叨雷先生卻沒有去過普里冒斯教堂。這是因為皮確不只是一個忠誠的共和黨員,而且他還是在一八六○年為了支持亞伯拉罕林肯,才脫離了民主黨。叨雷一直都是去布魯克布林海特的老南方公理會教堂。
叨雷先生的出現,總會引起別人注意。高大、有力的身體,又有一顆一頭,他有著十分醒目的外表。當他說話的時候,別人總會注意聽。他曾經在次火車意外事故中,靠著他像雷一般響亮的聲音,平息旅客的恐慌。「坐下!」於是害怕的旅客只好乖乖地坐在他們的座位上,直到騷動過去。亞基繼承了他父親醒目的外表,並且在類似的環境下,也表現了相同權威式的特性。
虔誠的叨雷先生認為他自己是一個普救論者(Universalist:認為所有的人終竹得救),因為他確信沒有人是全然該受咒詛的。但是他卻保留了公理會的會籍,而拒絕加入普救論者教會,因為他相信基督是上帝。有一次,一個普救論的牧師來叨雷的家拜訪,並且表示他並不相信基督的神性時,叨雷先生立刻斷言那個牧師不是基督徒。魯本司禮頓叨雷在他的一生中,都是參加,並且支持公理會和長老會的教會(註4)。
伊利莎白叨雷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女人,正如當時許多有教養的婦女一樣,讀書和寫信是她最喜歡的消遣。亞基總是說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人,他非常愛她。叨雷夫人是一個熱心的基督徒,也是長老會的會友。她最顯著的屬靈特質,就是持續的禱告生活。同時,正如哈拿與撒母耳一樣,她在亞基出生以前,就把他奉獻給了上帝(註5)。事實上,她有著提摩太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般「無偽的信心。」(提後一5)
叨雷的家庭非常虔誠,但是對小孩卻不會十分嚴苛。他們可以參加許多外面的娛樂,可是禮拜天卻必須嚴格地遵守為休息和敬拜的日子。他們會參加主日崇拜,然後叨雷夫人在下午則會讀聖經和宗教書籍給小孩子們聽。她讓每一個小孩都有特別的屬靈特性,並且在他們非常小的時候就教導他們開始禱告。亞基在三歲的時候就開始禱告,直到他慢慢長大,又被教導要每天讀聖經。
叨雷的家庭非常活潑,他們有很多娛樂,並且常常招待客人。家庭生活十分愉快,而且父母和小孩都有十分風趣的幽默感,所以他們有許多愉快與有益的樂趣。亞基在晚年的時候,很喜歡說到他們和一些客人及朋友所開的惡作劇及玩笑。雖然亞基從外表看來是一個嚴肅的人,但是在他的一生之中,卻經常愉快地表現了這個家庭的幽默感。
就在內戰之後,叨雷先生買下了一塊位在紐約日內瓦(Geneva, New York)的土地。他的決定也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因為他們不尋常的活力與喜好冒險的天賦,讓他們厭倦了都市生活。叨雷先生在鄉下長大─事實上,離他買下的那一塊地,只有大約廿哩遠─因此他和小孩們都有著同樣渴望的心,希望能夠搬回鄉下去住。於是,他決定結束他的事業,並且買下了二百畝的土地,在那時候亞基正好十歲。
他們的新家有非常理想的地理位置,可以從日內瓦這個小城鎮看到西尼卡湖的漂亮景色,而日內瓦又是位在這一片壯麗湖水的源頭。松樹、果樹、廣大的草地與花園看起來不但十分美麗,又適合各樣冒險與運動的活動,真是一片壯觀的地方。至於騎馬、徒步健行、溜冰和游泳,都是亞基最喜歡的娛樂。
當他們剛來到日內瓦,亞基還不會游泳,所以當他的同伴都在享受跳水的樂趣時,他卻只能夠站在岸邊發抖。於是他下定決心:「這樣子不行,我要自己來學游泳。」他去買了一本教游泳的書,把它通通看完並且開始練習。他躺在他房間裡的地板上,學著正確的拍水和動作,接著,他期待已久的日子終於來臨。亞基來到岸邊,一口氣便往水裡跳,而且開始游泳,讓其他游泳的同伴都大吃一驚─因為他正筆直地往湖底游去。
真是非常喪氣,他想他永遠都不會游泳,但是他的大哥亞伯卻告訴他:「亞基,如果你能夠讓你的身體安靜地躺在水裡,你就能夠浮得起來。」他試了,結果發現他真的可以輕鬆地浮起來。於是,他忘掉了教科書,並且開始用狗爬式滑水,過了不久,他就會游泳了,而且就像往常一樣,他甚至很快就比別人更會游泳(註6)。
他的父親為賽馬場飼養並且訓練跑馬,而亞基則喜歡在馬房裡,馴服並且訓練最狂野的馬。儘管亞基常常被摔、被咬、被踢,但是他卻總能夠證明他是最佳的好手。他總愛誇口,說他能夠控制任何四隻腳的動物,而他也實在能夠馴服一些連成人都無法馴服的馬。當桑德(馬名)剛來的時候,好像沒有任何人可以馴服牠。那是一匹強悍的黑色種馬,別人曾經告訴他,牠有一個非常危險的習慣,就是在經過穀倉大門的時候,會用牠的後腳站起來。但是經過不斷的嚐試,與不顧一切的危險,亞基終於徹底可以拉著套在牠身上的韁繩,
把牠架在馬車上面。桑德也被馴服了(註7)。
他喜歡大膽與刺激的天性,還可以從他在十幾歲的時候,所作的一些事,得到證明。在他家裡穀倉放乾草的地方,正上方有三層樓,而且每一層樓都有一個窗台,一個窗台在另一個窗台的正上方。年輕的亞基心想,如果可以從最頂層的窗台吊到下一層窗台,最後再吊回地上,一定有趣極了。就在他付之行動的時候,卻沒有料到其中一個窗台,留有一些鋸齒狀的玻璃碎片,結果當他去抓窗台的時候,他的手指被切斷了一根筋,以致於在他以後的一生中,手指都有一些彎曲(註8)。
亞基大膽的天性,並不表示他具有外向的個性。事實上正好相反,他非常害羞─甚至為此而苦。後來他曾經這樣說到:
#空三=每當一個陌生人和我說話,我不可能不會臉紅。而當我離開家,去看親戚,在吃飯的時候,我幾乎都吃不飽,因為在陌生人當中,我會非常害怕。在學校裡面,我所忍受最大的折磨,莫過於背誦文章。每當我站在台上,而老師看著我,我都會非常難過。甚至是我自己的父母在家裡,要我在去學校以前,背誦文章給他們聽,我就是背不出來(註9)。
這種個性甚至到他進了大學還是如此,有時,當他放假在家裡,如果他的母親要他向客人致意,他還是會說不出話來。當客人離開之後,他的母親會說:「亞基,為什麼你不說話呢?」
「不,媽媽,我有說話啊!」
「你連一點聲音都沒有!」他的聲音甚至沒有離開他的喉嚨。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亞基卻有非常驚人的注意力。他常常點著煤氣燈,坐在大客廳的角落,沈溺於書堆之中。在這個時候,他往往會聽不到家人的說話。當他看書的時候,他幾乎全然忘了自己的存在,甚至聽不到別人在叫他,他的父母必須去搖他,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亞基有極大的雄心,所以他計劃進大學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的祖先之中,有很多人在專業領域中,都是極有聲望的人。他的母親熱衷於文學與文化的追求,而他的父親也曾經受過良好的教育。於是亞基計劃成為一個律師。當他從日內瓦主教學校華納夕畢業之後,他便準備進入大學,可是因為他只有十四歲,所以他必須再等一年才能註冊。
在這段期間,他最大的娛樂,就是在家裡的閣樓看書,那裡收藏了很多圖書館的舊書。有一天,他發現一本他母親的書,那是日內瓦教會的「第一長老教會的盟約」,於是就坐在角落讀它。他很快便投入其中,「我真懷疑我可以不可以成為會友。」他差不多都能同意書本裡大部分的意見,直到他看到一個地方,上面說,一個基督徒必須願意完全照著上帝要他去作的方式去作。這時候,他突然合上書本,把它丟在一邊。「如果我說好,上帝一定會要我去傳福音,可是我決定要作律師,所以我不要作基督徒。」(註10)
不管這個決定性的決定如何,他必須要傳福音的這個想法,卻不斷地出現。從他出生以來,他的母親就一直禱告,希望他可以成為一個牧師而亞基也非常清楚知道這一件事。所以雖然他一直想忘掉這一件事,但是這一件事對他的影響卻依舊很大。有一個栩栩如生的夢,多年來經常出現在他眼前:
有一天晚上,我夢見我的母親去世了─雖然她仍然活著─而我正睡我的房裡。然後,她像天使一樣地走進來,懇求我成為一個傳福音的牧師,我答應她我會做到。結果我永遠都無法忘記這個允諾(註11)。
但是進入耶魯學院的興奮展望,現在卻盤踞了他的心。或許他在耶魯的致力追求學問,可以終止成為牧師的這個方法,繼續地困擾他。
註1: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廿二、廿三日與小魯本叨雷的會面。
註2:另外還有一些關於這個家庭成員的資料。二個兄弟最後都進入報界工作,諾拉後來嫁給布魯克林的一個銀行家,而艾迪斯則終生未嫁,一直和諾拉住在一起。這是從一九六五年四月七日小魯本叨雷的私人信件中,得到的資料。
註3:同上。
註4:同上。
註5:從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艾迪斯凱兒叨雷小姐寄給蓋勞德培利夫人的信中,得到的資料。
註6:Winona Echoes(惠諾那湖:惠諾那湖學院,一九○六年)一三七、一三八頁。
註7:與小叨雷會面。
註8:小叨雷一九六五年四月七日私人信件。
註9:「The Holy Spirit, Who He Is and What He Does」R. A. Torrey著(紐約Revell一九二七年出版)第卅六、卅七頁。或者關於這種天生的沈默,是由於他口舌笨拙的傾向,他曾經承認他自己是「天生笨拙」,只要開口,就一定說錯話。
註10:「Moodyanna」收集中的自傳筆記,R. A. Torrey著,第一頁。
註11:「Torrey and Alexander」George T. B. Davis著(紐約Revell一九○五年出版)第廿二、廿三頁。
最佳賣點 : 本書深入刻劃了叨雷從懷疑論者到全球知名傳道人的傳奇一生。他與使徒保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皆受過良好教育,並最終獻身於全球福音事工。透過本書,您將能在短時間內汲取這位屬靈偉人一生的精華,其洞見與事奉經驗,將深刻啟發您的信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