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探原
作者 | 鄭衍通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周易探原:《周易探原》是鄭衍通的學術力作,深入探究《周易》的起源與核心思想。本書結合紮實的考古與歷史文獻,詳細剖析《周易》的成書年代、卦象結構及其在古代社會的實 |
作者 | 鄭衍通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周易探原:《周易探原》是鄭衍通的學術力作,深入探究《周易》的起源與核心思想。本書結合紮實的考古與歷史文獻,詳細剖析《周易》的成書年代、卦象結構及其在古代社會的實 |
內容簡介 《周易探原》是一部由鄭衍通撰寫的學術著作,首次出版於2002年,由文史哲出版社發行。這本書主要探討了《周易》的起源、發展及其哲學思想,是一部重要的易學研究作品。鄭衍通在書中詳細分析了《周易》的歷史背景、卦象結構以及其在古代社會中的應用。他結合考古學和歷史文獻,對《周易》的成書年代、編纂者及其思想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書中還探討了《周易》與古代曆法的關係,尤其是八卦與十干(天干)的配對理論,這一理論被認為起源於殷周時期,並在西伯父子時期達到高峰。
作者介紹 鄭亦同(1904年—1984年6月1日)原名異,又名衍通,小名嘉超,字亦同,以字行,浙江樂清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新加坡教授。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四月初三生於樂清縣黃華村。經其堂伯鄭曉廉(清末廩生、中華民國初年浙江省議員)教育,於1919年秋考入溫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當時正是五四運動後,鄭亦同也投入反帝運動,宣傳抵制日貨,查封進港日貨,後來還率學生代表赴上海、南京等地學習,展開「喚起民眾,驚醒中華」活動。1950年冬,鄭亦同舉家遷居新加坡,更名鄭衍通,起初任教於中正中學,後任南洋大學國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後兼任訓導長,任南洋大學教授二十年,1971年退休。新加坡共和國第二任總統薛爾思博士親授「公共服務勳章」,以褒獎其對教育的貢獻。晚年他研究《周易》十多年,著有《周易探原》,1972年在新加坡出版。他在序言中自稱「雁蕩山人」,並稱《周易探原》「自覺頗有創見」。
產品目錄 自序第一篇 周易探原概說易旨第一易經第二易傳第三觀象第四明數第五卦位第六體用第七四德第八八卦曆譜第二篇 六十四卦新解 上(一)第一組相綜卦圖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附卦圖(V)(二)第二組相綜卦圖履/謙/大壯/觀/屯/鼎/蒙/革/附卦圖(VI)(三)第三組相綜卦圖同人/師/歸妹/漸/需/晉/頤/大過/附卦圖(VII)(四)第四組相綜卦圖姤/復/豐/渙/節/旅/大畜/萃/附卦圖(VIII)第三篇 六十四卦新解 下(五)第五組相綜卦圖否/泰/恒/益/既濟/未濟/損/咸/附卦圖(IX)(六)第六組相綜卦圖遯/臨/豫/小畜/井/噬嗑/賁/困/附卦圖(X)(七)第七組相綜卦圖訟/明夷/小過/中孚/比/大有/蠱/隨/附卦圖(XI)(八)第八組相綜卦圖无妄/升/解/家人/蹇/睽/剝/夬/附卦圖(XII)第四篇 周易大傳新解1. 繫辭上2. 繋辭下3. 文言4. 說卦5. 序卦6. 雜卦7. 附錄(一)歐陽修易童子問(二)王引之經義述聞
書名 / | 周易探原 |
---|---|
作者 / | 鄭衍通 |
簡介 / | 周易探原:《周易探原》是鄭衍通的學術力作,深入探究《周易》的起源與核心思想。本書結合紮實的考古與歷史文獻,詳細剖析《周易》的成書年代、卦象結構及其在古代社會的實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51988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519882 |
誠品26碼 / | 2683005958002 |
頁數 / | 53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2.8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適用年齡 / | 一般社會大眾 |
自序 : 自序
余以逾知命之年,遭赤匪之亂,播遷炎方,息肩弛擔,爰始讀《易》,聊以自遣。然韋編三絕,終難得其旨歸,仍茫如也。注疏浩繁,家自為說,義多紛歧,孰是孰非,何去何從耶﹖欲求折衷則悖若冰炭,專主一家則摭拾唾瀋,是以愈學而愈惑,愈思而愈疑,不禁撫卷太息,又束之於高閣。
民國五四年秋,余讀《天官書》、《律曆志》,忽旁悟《易》之為書或與星曆有關,於是重振探《易》之趣,孜孜不倦,迄今十載,始得其端倪焉。
夫《易》含象數,《繋辭傳》固屢言之矣,捨象數以言《易》,是猶無筌以求魚,魚哉魚哉!故輔嗣之野文,伊川之蔓辭,皆空疏而無當於《易》之原旨者也。附和之徒,推波助瀾,局促於陰陽爻位乘承比應之中,語益華富,義益漫衍,而不知其非也。
漢興,《易》家皆祖田何,為說略同,訓詁舉大誼而已。宣元之際,孟喜京房始言象數,以占驗陰陽災異,蓋方士之術假《易》以行耳。其十二辟消息及卦氣值日,皆任意配爻,悠謬無稽。自是《易》學一變,入於旁門,又益以緯書煽其風,《易》之真義遂沈淪矣。東漢之末,學者多端,卦變、互體、爻辰、五行、陰陽升降、諸異義雜出,輔嗣譏為偽說滋蔓,一失其原,巧愈彌甚者是也。
自輔嗣掃虛妄之象數,奏廓清之膚功,於是玄言繼興,此《易》學又一變也。迄於有宋,堯夫襲道士之說而創先天圖易數,其悖謬更甚於京房,清儒黃梨洲、毛西河、胡東樵固已力斥其非矣。伊川尚辭,承輔嗣之風,惟去其玄言而替以理學。語類云:「伊川《易》傳,又自是程氏之《易》。」蓋自成一家言耳。
晦庵兼取邵之象數,程之義理而為本義,其說較簡,然不明爻象,輒以遁辭「其象如此,占者如此」作釋,究竟何以如此,則可勿問也。元明以還,考試取士,專主朱言,學者誘於功名利祿,皆奉為圭桌,於是宋學盛行,此《易》學又一變也。清儒復古,惠棟張惠言掇拾漢《易》之殘篇散簡而宗禰虞氏。其整理古義之功不可沒,然佞漢過甚而篤信之,亦是一弊。善哉焦理堂之言曰:「趙宋儒者闢卦氣而用先天,近人知先天之非矣,而復理納甲卦氣之說,不亦唯之與阿哉!」
余以漢魏唐宋之《易》學,非失之傅會,即蹈於空疏;或術數虛構,不合科學原理;或文辭叢脞,有違語意邏輯,皆未獲《易》之真旨者也。遂擯棄之,一無所取焉。獨立窮究,以探《易》之原,非敢狂妄,亦惟審其是而已耳。沈思十載,稍有所得,乃成此作,皆新義也。一曰,明辨《易》之體系本於天文曆數;二曰,釐定八卦方位而糾舊說之失;三曰,揭櫫重卦之體用,端在時位與星次之錯綜;四曰,証實牽牛初度為易之冬至曆元;五曰,改正八卦二十四爻皆作豎畫,相連周環;六曰,發明元亨利貞為時區之符號,所以別象限;七曰,確立悔吝吉凶孚厲无咎諸字之涵義,以為玩辭之準繩;八曰,編訂八卦曆譜以為探索爻象之依據。總此八端以治《易》,則奇詭之文,悉歸平坦;隱秘之象,昭然若揭矣。
揚子雲曰:「說天者莫辯乎《易》。」余之書即據天以言《易》者也。噫!中國之聖哲於二三千年前創此八卦體系,以包絡周天之繁象,控馭宇宙之漸變,而其法復至簡易從,不亦奇且偉哉!顧誤於方士道士之術數,儒生經生之浮說,遂致偉大之科學發明,喪其本真而淪為絕學,可慨也夫!余既揭其隱晦,復其本旨,因名所著曰《周易探原》。倘有達者,辯是非而糾違闕,進而教之,俾臻於至善,固所望也。書成付梓,端賴南洋大學黃校長麗松及世界圖書公司支持,特誌謝意。
雁蕩山人 鄭衍通 序於星洲
一九七六年五月四日
最佳賣點 : 鄭衍通的《周易探原》深入剖析《周易》起源與哲學,結合考古與文獻,探討其在殷周時期的歷史背景與實際應用。本書詳細解析卦象結構,並闡明八卦與十干的配對理論,是深入理解《周易》思想體系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