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五卷: 華夏唯美之靈的國殤 日本文化之魂的守望
作者 | 袁紅冰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大悲五卷: 華夏唯美之靈的國殤 日本文化之魂的守望:作者深情追溯日本如何從東方近代化的先驅,歷經「焚心裂骨」的核災難,再蛻變為世界豔羨的文明之國。本書更將古華夏文 |
作者 | 袁紅冰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大悲五卷: 華夏唯美之靈的國殤 日本文化之魂的守望:作者深情追溯日本如何從東方近代化的先驅,歷經「焚心裂骨」的核災難,再蛻變為世界豔羨的文明之國。本書更將古華夏文 |
內容簡介 《大悲五卷》,即「殘雪」、「空靈」、「佛戀」、「舞魅」、「殉魂」五卷。其中「殘雪」、「空靈」、「佛戀」三卷,首次展現出一個當代中國哲人和詩者對日本文化命運的沉思:日本是憑藉怎樣的精神能量,作為唯一一個東方國家,在近代史與西方列強並駕齊驅,爭鋒於時代之巔,然後又在經歷核烈焰「焚心裂骨」的苦痛之後,再次從廢墟中崛起,成為當代「亞洲之花」,世界豔羨的文明之國。特別是,作者從古華夏文化之魂「黯然湮滅」的時代視野,審視日本國運的現代昇華,因而使這本著作更具歷史的悲涼韻味和命運的哀傷。其中,對於西鄉隆盛生命內涵的探索,深邃而獨特,為當代人對心靈命運的理解敲響了一次暮鼓晨鐘。
作者介紹 袁紅冰原名袁紅兵,一九五二年出生於內蒙呼和浩特的漢人。曾任教北京大學法學系,並擔任法律系訴訟法教研室主任。「六四」期間組建「北大教師後援團」支援學生,一九九四年被中共當局以「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審訊,具體罪行有十八項,後被流放貴州,成為「中國當代訴訟史上的失蹤者」──美國國務院公布的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人權報告之中國部分中,兩次提出的人權案例。二○○四年八月獲澳州政治庇護,並成功在澳洲出版他的作品。嗣後,他的所有作品除早期香港外,均在台灣出版。流亡作家、中國著名自由主義法學家、詩人哲學家、作家、政治活動者、「中國自由文化運動」首席委員、《自由聖火》網站總編輯。主要著作已近三十種。中共當局把他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所有著作全部列為禁書。時政著作廣為人知,在著作及演講中揭露的國共高層運作祕辛、謀台戰略,與對台灣提出的預警,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局勢的發展一一印證,讀者網友鄉民譽他為「政治先知」,中共國台辦則公開正式駁斥他「一派胡言」。親歷六四的經過寫成的自傳體小說《六四之殤》,以銳利、深刻的筆觸,帶領讀者看清「六四事件」更深邃的背景與歷史意義。關於藏人苦難的文學著作《金色的聖山》、《燃燒的安魂曲》、《通向蒼窮之巔》等,道出藏人各階層的心聲並喚起世人對西藏的重視。《文化與命運》讓讀者認知什麼才是文化的真正底蘊。2014年年底,以七篇短篇小說對應七篇哲學論述所完成的《意境性存在》被認為是「唯美文學的極致表述,存在哲學的終極闡釋」,更被譽為「可能已後無來者,絕對是前無古人」的著作 ,書中「盡顯絢麗璀燦的文學才華,也充滿生命哲學的睿智」。2017年《酒書九章──飲者心靈聖典》是作者自認自己文學作品的顛峰之作。書中縱大野長風無羈之意,盡述酒魂聖潔、酒靈唯美、酒心大悲、酒色絕世、酒德唯真、酒品出塵、酒性雄烈、酒趣天成、酒韻如禪。評者曰:酒中之仙太白若得閱此書,也定會為書中的詩情與酒韻折服,奉酒三爵,尊作者為酒徒之聖者。
產品目錄 第一卷 殘雪 1 - 124第二卷 空靈 125 - 244第三卷 佛戀 245 - 374第四卷 舞魅 375 - 496第五卷 殉魂 497 - 623
書名 / | 大悲五卷: 華夏唯美之靈的國殤 日本文化之魂的守望 |
---|---|
作者 / | 袁紅冰 |
簡介 / | 大悲五卷: 華夏唯美之靈的國殤 日本文化之魂的守望:作者深情追溯日本如何從東方近代化的先驅,歷經「焚心裂骨」的核災難,再蛻變為世界豔羨的文明之國。本書更將古華夏文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580958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580958 |
誠品26碼 / | 2683001480002 |
頁數 / | 623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3.1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834 |
適用年齡 / | 一般社會大眾 |
自序 : 卷首語:
「人的本質在於心靈,還是折射物性邏輯的智慧之鏡?」
——這個再次從當代科學理性中湧現的終極之問,猶如魔鬼的獨眼,從無極之處冷冷地斜視人類命運。
《大悲五卷》是哲人和詩者心靈的回聲,也是對上述終極之問的回答。
內文 : 第一卷 殘雪
紅塵混沌,浮世無常,冥冥之中,誰在主宰人的命運——此乃人生大哉問,複之以萬年大困惑。
庸人俗物有形無魂,故相信性格決定命運。然而,對於詩意天縱的風清月白之士,或者靈慧天啟的智者聖徒;對於國色天香、姹紫嫣紅的美人,或者鳳鳴鶴唳、虎視天下的英雄,心的疼痛才意味著命運的起點與歸宿;命運,就是心的疼痛在虛無間踏出的足跡。
秋水寒是心疼之人。他承受黑焰焚心之痛,白刃戳心之苦,只因華夏文脈遭挫骨揚灰之劫而魂飛魄散,茫茫神州淪為心靈的荒漠;也因物欲滔滔如末日大洪水恣意氾濫,陰霾彌空,人類物性化的趨勢成為時代的價值取向。
近現代是華夏文殤慘痛之世紀:花藝衰敗,女性美由秀色絢爛的情之魅,自我異化為換取物欲享樂的商品,人海茫茫,再無殉情的美人——美人無情,那是女性極致墮落的標志;劍道凋殘,曾經屬於華夏男兒的俠義精神、英雄人格風流雲散,只剩卑賤的奴性猥瑣在時代的斜視之下,願為正義和自由作生命之祭的鐵血男兒難尋難覓,神似粉面骷髏的「娘炮」竟逞風流——華夏子弟不再值得紅顏妖娃為之殉情;空靈禪意蒙塵,佛教聖域之間,淫僧當道,花尼妖冶,佛燈搖搖欲滅;古琴無出塵之韻,心靈之音,琴韻琴音間紅塵彌漫,琴魂伴長夜之燭影悲嘆;舞姿喪失唯美之靈,只思踏生物本能的律動,肆意展示與禽獸無異的性欲誘惑,舞者正演繹背叛心靈之美的人性悲劇。
秋水寒與蒼天大地一起,為華夏文殤而心痛欲絕。禪意說萬法皆空,心亦虛幻。然而,秋水寒只相信心的疼痛是天地玄黃間唯一的真實存在——那華夏文殤之痛,能夠灼傷禪意前禮佛之燈的金焰,又怎麼可能湮滅為虛無。
古有箴言遺世:哀莫大於心死。對於秋水寒,即使心化蒼白的死灰,他璀璨的華夏文殤之痛仍然是不死的鬼魂,日夜長哭於滾滾紅塵陰霾之下;他的心如波濤連天的大海,心之疼是屬於大海萬里波濤的悲愴,即使時間有盡頭,那悲愴之海也永無寧靜。唯有尋回華夏文化之魂,他的心之疼,那向蒼天作出的承諾,那獻祭於華夏文殤的血誓,才會幻化為安魂曲,縈繞在心靈窮盡之處的永恆之柱上,猶如一縷紫霞,一縷華夏男兒的柔情。
秋水寒欲東渡日本,去尋找華夏文化之魂的殘跡,去尋找蚩尤之血的遺囑。
最佳賣點 : 作者藉由當代中國哲人的視角,追溯日本如何憑藉獨特的精神能量,在近代史上與西方列強並駕齊驅,歷經核戰的傷痛後,又如何從廢墟中蛻變為令人豔羨的「亞洲之花」。對於藉西鄉隆盛的生命探索,深邃而獨特,為當代人心靈命運敲響暮鼓晨鐘。這是一部兼具歷史深度、哲學思辨與人文關懷的必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