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心眷村志: 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 | 誠品線上

埔心眷村志: 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

作者 江中興/ 陳錦昌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埔心眷村志: 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昔日胡璉將軍豪語:有十二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同樣的,他們何嘗不能也說:有埔心眷村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昔日胡璉將軍豪語:有十二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同樣的,他們何嘗不能也說:有埔心眷村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在桃園楊梅的埔心,一個丁點大的地方,緊挨著9個眷村,超過10個軍、師和特種部隊的核心幹部,當年,他們保衛臺海,打過古寧頭戰役、登步島戰役、大二擔戰役,硬是將共軍頂在大陸沿海,出不了海,他們還突擊南日島、湄洲島,頂住了九三砲戰,也頂住平均每1平方公尺就落下10發砲彈的八二三砲戰。當年,他們甚至待命反攻,傳說中的《野馬計畫》、三一訓練班、特戰部隊、中美聯合情報中心、《武漢計畫》、《國光計畫》就是他們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江中興小名江靜,民國42年出生在中壢一個軍人家庭,陸官正45期。4歲時搬到楊梅埔心的眷村;民國102年,參與社區和眷村文化保存,進行埔心和眷村的田調,成立埔心眷村故事館,民國109年推動成立桃園眷村文化協會。陳錦昌世新圖書資料科、輔大歷史系畢業。除了一直從事編輯與文字的工作,還不斷蒐集與整理相關臺灣史的資料。喜埋入艱深的史料,探出其中的樂趣,並深入田野,涉足臺灣各地,探尋臺灣史的蛛絲馬跡。祈願釐清與整理更多與我們相關,影響我們的臺灣史議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蔣中正遷臺故宮到楊梅住學校、寺廟、工廠、倉庫、牛稠軍眷主食實物補給桃園的軍與眷做為臺北的前線埔心眷村的興替埔心大事記四維新村伯玉新村改名崑崙新村血戰崑崙關的第五軍重建第五軍第十四師一戰古寧頭第七十五師登步島大捷再戰大、二擔突擊南日島突擊湄洲島大整編預備師定名四維新村光華二村光華新村改名光華二村第五十二軍血戰摩天嶺劉玉章時代九三砲戰開鑿太武坑道埔心初體驗認識埔心教堂與車站三龍新村故事三龍幼稚園三龍部隊十萬青年十萬軍第二二一師的登步島戰役整編再整編「中山師」移防金門八二三砲戰平均每一平方公尺就落下十發砲彈不識字者剪下頭髮、指甲敬軍新村酒女義賣敬軍花興建敬軍新村金門新村籌建軍眷住宅運動婦聯會捐建金門新村第十軍以第二○一師增援福州、金門移防金門八二三砲戰軍眷職業訓練班郭鬧盡筆下的金門新村裝甲兵眷舍金門之熊湖口兵變我們的世界茶葉試驗所從小山到第八池塘成功新村《野馬計畫》成立特種作戰總隊開辦三一訓練班從敵後促成反共革命形勢《黃龍計畫》成立特種部隊司令部成立中美聯合情報中心《武漢計畫》為敵後作戰建成功新村埔心基督徒聚會處建立陸上第一反攻基地《崑崙計畫》《野龍計畫》江拉基地保衛戰《國雷計畫》為到滇緬邊區作戰幹部擴建四維國小校徽上有槍的四維國校波密拉颱風王廷惠校長營養午餐模範新村軍人限婚令立功特准結婚金龍里和四維里新增金龍里和四維里埔心眷區生活漫談從電影到電視五守新村《辛丑計畫》賜名「武漢部隊」國光作業室二個大人吵起來了特戰第四總隊協訓隊和戰備整備中心《野龍計畫》新選空降目標區民國五十一年的反攻計劃美國的「拖延」策略國防臨時特別捐甘迺迪:多派情報人員進入大陸三一六指揮部民國五十二年的反攻計劃再建五守新村北功新村兩棲偵察隊屢敗屢戰民國五十三年的反攻計劃成立陸軍特種作戰學校五九六工程成功試爆決定從金門出兵準備興建北功新村中共空投核彈成功D-Day在即八六海戰生根臺灣有自來水了客廳即工廠改制為仁美國中益新治平青少棒隊成立緣滅

商品規格

書名 / 埔心眷村志: 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
作者 / 江中興 陳錦昌
簡介 / 埔心眷村志: 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昔日胡璉將軍豪語:有十二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同樣的,他們何嘗不能也說:有埔心眷村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在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618297
ISBN10 /
EAN / 9789860618297
誠品26碼 / 2682802317005
頁數 / 44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7X2.6CM,開數: 18開
級別 / N:無
重量(g) / 827
適用年齡 / 一般社會大眾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江中興

或以為談眷村事不是在寫歷史書,何必那麽嚴肅,計較精準度。
是這樣嗎?

民國一○四年,桃園市立楊梅區四維國民小學第七屆校友同學會,鄭惠萍老師臨場受邀致辭。老師不加思索地就講述了他的夫婿金少石和四維新村鄰居趙少芝於民國四十一年同任第七十五師的團長時突擊南日島的經過。
當時所知有限,無法體會老師的用心,日後經陳錦昌老師指導,接觸許多軍史資料才漸有概念。現在,我可以驕傲而不誇張地說,在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間,如果沒有埔心眷村諸長輩在金門和舟山群島諸戰役中不顧個人生死地勇猛作戰,就沒有爾後臺灣數十年的安定,遑論政經發展。
胡璉將軍的《金門憶舊》裡多次提到埔心眷村多位長輩:

趙少芝素有戰功,登步島力挽危局,升到團長……曾膺戰鬥英雄徽號,或者是才長數奇,上校退役,居恆怡然。有功未賞,有力未伸。

金少石是一位優秀軍官,抗日戰起,他由安徽大學投考軍校十六期,畢業後不願意分發到後方部隊,和在古寧頭之戰陣亡團長李光前結伴來宜昌前線投效十八軍,由排長積功升到團長,美風姿,極勇敢。

二百師五九九團團長連守仁經營馬山據點,以及該師在小金門的極多成就,都表現了第五軍精神,有做法有氣魄,特別是堅忍不拔,凌厲無前的氣勢,令人永難忘懷!

當時他們都在金門防衛司令部所轄第五軍服務,而四維新村是安置第五軍眷屬的眷村。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歷經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的挫敗,共軍全面掌握戰場的主動權。一月二十一日,總統蔣中正下野。四月二十日,國共和談破裂,四月二十一日,共軍渡江:四月二十四日,南京易幟。
在「再退一步即無死所」的民國三十八年,胡璉受命成立第二編練司令部;五月,恢復第十二兵團,在江西、福建、廣東間且練且戰,掃蕩叛亂部隊,充實裝備和戰力,及至九月底,已重建了三個軍的勁旅,集結在廣東的梅縣、潮州之間,扼控汕頭港。第十二兵團臨危受命保衛金門,調第十八軍和第十九軍自汕頭到金門,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戰役,當時
四維新村六十五號的卜功治是第十九軍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第一營營長,
五守新村九號的蕭百鶴是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第三五三團的副連長。

與此同時,第八十七軍由浙江寧波轉進舟山群島,第十二兵團第六十七軍也自汕頭增援,十一月三日登步島戰役,當時
三龍新村四十四號的劉紹平是第八十七軍第二二一師工兵營副營長,
五守新村五號的傅慶雨是第八十七軍第二二二師第六六五團團部書記,
四維新村二一三號的趙少芝是第六十七軍第七十五師第二二四團副團長,
四維新村二二一號的宋劍青是第六十七軍第七十五師副師長……。

古寧頭和登步島大捷將當時勢如破竹的共軍擋了下來,埔心眷村至少有百位的長輩參加了這二場戰役,如敬軍新村二十八號的溫則生是第二○一師的衛生排排長,守備古寧頭,獲頒忠貞獎章;三龍新村九號的「段媽媽」柯美麗跟先生段裘榮到舟山群島,當時就在第八十七軍的衛生部隊中。

後,第十二兵團就地改編為金防部,繼續在前線經營,成為反共的堡壘,甚至突擊南日島、湄洲島、東山島。之後的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光華二村的第五十二軍、三龍新村的第三軍(第八軍)、金門新村的第十軍長輩陸續接替金門防務,確保臺灣的安全。
五十年代密集的反攻作戰計畫整備,滇緬邊區和大陸沿海地區的反攻游擊作戰,以及臺澎金馬的防衛,第一○○一兩棲偵察隊、野馬小組、特種部隊司令部、特種作戰第一總隊、特種作戰第二總隊、特種作戰第三總隊、特種作戰第四總隊、空降步兵教導團,埔心眷村的第一代長輩都未缺席,由於他們在艱困時局中的犧牲、奉獻,才有日後臺澎金馬的安定、發展及繁榮,這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段歷史,也是埔心眷村長輩足以自豪的生命史。

先母幼年時目睹親人受土共火刑的迫害而亡故,十二歲改為男兒裝扮,賴外婆的護佑,熬過日軍七年半的鐵蹄蹂躪。民國三十八年,在共軍的一路追殺下,跟先父和多位鄉親九死一生逃到汕頭搭船,十月初在基隆登岸,歷經十次搬遷,民國四十七年元旦,搬進埔心眷村,度過較為安定的三十年;民國七十七年,任職陸軍航空特戰部隊教官的三子殉職,之後二十四年的餘生,她從未走出哀痛,亦從未返回故鄉。
穿越戰亂的眷村媽媽心懸故鄉的親人,掛念異地的丈夫,獨自操持繁重家務,還要不眠不休地做著各類手工,或進入工廠賺取低廉的工資,以補入不敷出的軍餉。在無盡的磨難中,其堅韌的生命力成為家庭的支柱。

回頭看先人怎麽平安度過人類的戰爭和天災,那才是真本事;威脅到生命極端痛楚與死亡邊緣掙扎還能活著過來,那才是真本事。
──葉碧春

這,正是本書《埔心眷村志: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想要表達,對眷村第一代長者生命歷程的追憶與敬意。

陳錦昌老師參與《埔心眷村志:從保衛臺海到待命反攻》一書的編寫,提供許多有關眷村和部隊的史料,在了解埔心眷村第一代於戡亂、保衛臺海安全,以及枕戈待旦反攻大陸時所屬的部隊番號、沿革後,他說昔日胡璉將軍豪語:

有十二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

同樣的,我們何嘗不能也說:

有埔心眷村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

讓我們一起以嚴謹的態度,來陳述,來尋找,來了解埔心眷村興替的過程、背景和軼事。

試閱文字

內文 : 四維新村

民國四十二年冬,考量第五軍即將返臺,金防部即以大陸時期留存的軍費和貿易的獲利在桃園縣楊梅鎮的埔心跟地主黃劉欽漳(一九○七至一九八二)購得瑞塘里二塊土地。
黃劉欽漳是當時埔心第一大地主,從車站到治平中學間幾十甲土地都是他的。他在埔心車站包攬貨運,以「マル中」,即♁為招牌,還跟劉阿萬(一八九八至一九五九)合股開碾米廠、賭米,並自營磚廠。在日本時代,埔心的土地多為第一産業株式會社所有,時任草湳坡庄保正的黃劉欽漳能說會寫,因此由他負責日本人跟臺灣人之間的聯繫和溝通,並就在他家辦公,他也因此購得該會社股份,從而於臺灣光復後入主。
第五軍的第十四師、第七十五師、第二○○師因此各派一工兵連,由金防部高級參謀宋劍青(一九○二至一九七九)率領來臺,興建了一百三十幢眷舍。
有位老兵說他當年所屬部隊駐防楊梅高山頂,曾奉派來此挖掘水井,可知當時有其他部隊支援興建。

伯玉新村

民國四十三年三月完工,命名「伯玉新村」,分配給該軍和所轄三個師的校級有眷軍官。因為,第五軍的眷屬刻正睡在人家的家廟中。
一號至一○○號是一棟六幢的眷舍,配予少校和中校,例如六十五號的卜功治是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第一營營長;後段的二○一號至二三○號則是一棟五幢的,配予上校,例如,二○八號的金少石是第七十五師第二二三團團長,二○九號的趙少芝是第七十五師第二二四團團長,二一四號的連守仁是第二○○師第五九九團團長,二二○號的甘慕良是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團長,而「二二五號則是抗戰時期有名的敵後工作人員「長江一號」李鐵生。」二二七號的李中立說。
村子才一建好,十八號的李漢秋隨即遷入,五月一日,其子李又麟即在這屋子呱呱墜地。翌年,宋劍青家也由大溪搬進二二一號,當時的他應該是滿心喜悅吧!因為他太太王瑞瓊住在江西贛縣老家,一直要到民國三十九年端午節前後,中共鎮壓反革命運動方興未艾之際才帶著三個子女動身,經水路轉鐵路南下,躲過盤查,在中共關閉邊境前一天通過羅湖口岸到香港,再申請來臺,一個月後始搭船到基隆,由金防部接到大溪安置。其歷程可謂曲折、驚險。其實,絕大部分的眷村居民人生幾乎沒有選項,生逢戰亂,有太多的無奈與不可測。
時,世聯倉運公司董事長黃仁安家在埔心車站前經營運輸行,當年他就曾推著人力車將搬來埔心的眷戶行李由車站載到村內,「那時候的家當都很簡單。」他回憶道。民國四十三年五至十二月間,瑞塘里因此由一六二二人成長為二○四四人,其中一二一戶、三七一人是外省籍人口,短時間異於以往增加了一○五戶、四一二人,這幾個月是第一批村民入住的主要時段。
至於尉級軍官則配住新竹市關東橋的陸光新村。前《新竹市眷村博物館》網頁的陸光新村村史記載: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部隊搭船撤退至舟山群島,村民分別隸屬陸軍第七十五師、十四師、二○○師。眷屬由兵團統籌用輪船,從大陸運輸來臺,分居於臺北市蘭州街日據時代的工廠內及新竹的北埔廟內。部隊撤退時很少攜眷,頂多一、二位。四十三年,眷屬移至新竹市光復路住進「陸光新村」。當時金防部建了二個眷村,一個埔心的四維新村,還有關東橋的眷村,那時不叫「陸光新村」,叫「伯玉新村」,因為胡璉將軍別號「伯玉」。本村是部隊修建,經費來自部隊在金門挖一種白土(電線桿上用的材料),賣到日本取得經費興建的。校官以上分到埔心,尉官以下分到本村,當時以克難修繕每戶七坪半。

當時還向臺糖公司借用其於新竹市,今光復路一段一六三巷一塊日本時代的軍事用地,興建了一百二十九戶眷舍,配予第五軍的有眷尉級軍官。也就是說,這二個村是姊妹村。
村子前臨縱貫路,村子口為臺灣省公路局普通車和新竹客運公司的停靠站。村子中有一條約十公尺寬的馬路貫穿全村,將村子分為東、西二區,經與日本時代的《臺灣堡圖》比對,這條路原是埔心的一條古道,連接縱貫路和今文化街。建村之初還只是一條土石路,兩側是土溝;民國五十二年前後,軍方鋪上三公尺寬的柏油路面;之後,楊梅鎮公所再加寬柏油路面,並改土溝為水泥溝。
村子西側是一個軍營,眷村人稱「隔壁營房」,敦親睦鄰工作做得挺好。是第一軍團成立後所蓋的營區,為工兵第五四一指揮部所屬工兵補保營駐地,有一段時日只有工兵保養連駐紮。營區有個通信總機,眷村的自治會都裝了分機,二○八號的金少石家也裝了分機,因為金少石佔少將缺,如此,在他休假時也能隨時掌握部隊狀況。民國五十四年,金家遭祝融肆虐,就搬到居易新村了。居易新村是將軍村,也是胡璉蓋的,二○一至二三○號多位男主人升將軍後即搬去。邵氏紅星施思家較早搬去,二一三號的董伯伯升將軍後也搬到居易新村,有位老兵在家中打理。
村子東側原是一大片空地,黃土地上只有零星的幾叢野草,是打棒球、學騎腳踏車的好地方。空地北側豎有一大面日資企業廣告看板對著鐵、公路,南側有一窪小池塘。早年,腳踏車是奢侈品,除了雜貨舖為了進貨不得不買之外,沒有幾戶人家買得起的,所以我們小孩子存有五角錢,常會跟村子口的腳踏車店租個一小時,跟兄弟、鄰居輪流在空地上騎腳踏車繞圈圈,每二圈換一個人騎。眷村小孩無農活要做,有廣大的空地,閒來沒事,玩盡各種不花錢的遊戲,直至民國四十八年興建益新紡織廠,以及在村子東南方空地的成功新村。
村子後為雜草叢生的荒地,有一條土石路穿過。部份荒地後來興建成功新村第三期眷舍。

改名崑崙新村

「村子最先取名為伯玉新村,」民國一○六年,六十五號的卜功治說:「後來改為崑崙新村。」因為「伯玉」是胡璉的字,胡璉覺得這樣不好,於是改以第五軍的部隊代號「崑崙部隊」為名,是為「崑崙新村」。
由於胡璉任第一野戰軍團司令官時常來訪視,所以,即使事隔二十年之後,其記憶仍為「崑崙新村」一名。他在《金門憶舊》一書中回憶道,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隨後又有美軍顧問團來臺,但金門不在軍援範圍之內,「所以駐在金門的司令官,一方面防衛本島,一方面準備反攻,準備項目之一便是興建在臺灣眷屬的住宅。歲月悠悠,時光如矢,初來時僅打算住三年五載的公屋,有關機關不能讓軍眷祇借不還,紛紛要求收回自用。」為了解決此一問題,

特以金門所產白土,利用運糧回航船隻,裝載至臺灣求售,得款報准上級備案,專做眷舍營造。……由於軍隊單位的原故,由防衛部發款,各軍自行建村居住的也不在少數,最初是第五軍的崑崙新村。

文末,胡璉話鋒一轉,「軍眷安置與住宅興建,本意是解決軍中問題、力求軍隊強健而能遂行任務、立功疆場的。卻不料後來竟因此引起許多流言蜚語,筆者未以為意,反理直氣壯……。今日統兵作戰的領導人物,舉凡可以加強我們戰力的措施,我們應給他以較大權限,並一致支援,絕不宜評論太多,鼓勵太少,坐令毛共獰笑!」
什麼流言蜚語?他沒說,但是,讀書時幾次跟著教授傅樂成(一九二二至一九八四)到胡家的學術饗宴聽胡璉憶舊的名嘴張友驊《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恩怨》寫道:

胡以公帑樹私恩,不僅花錢收買軍心與民心,還透過土地交易建眷村,導致蔣介石為之震怒,胡下臺已指日可待。這段史寶,胡璉晚年略微談起,也是感慨萬千,情緒波動起伏甚大,甚至說,是總統誤會他的作為。
此事起源為一九五三年物資供應社因各項事業開展,累積不少盈餘,為使資金流動,胡指派幹員來台,從台北、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等地勘查地價,以安置餐風露宿的軍眷。經勘查,胡璉選定台北縣新店、桃園大溪、中壢、新竹市等地做為安置軍眷的場所,自籌經費興建眷村,當取得地目自建眷村,與國防部總政治部與婦聯會發生權責之爭,總政治部是蔣經國,婦聯會是宋美齡,按照常理,自建眷宅應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詎料國防部一紙公文下達,軍人不得自行買賣眷村或官邸,然而胡的資本已完全投入房地產,若不能自建,投資將血本無歸,幾經磋商,國防部同意胡的購地自建計書,唯一條件是將地目產權納於國防部名下,胡為安置眷村宅被迫妥協……。
眷村建成,將地目全數撥於國防部名下,順利完成交接作業。詎料,胡同時興建眷宅,兼以在台北延平南路、杭州南路自購宅邸,以致引起相關位注意,於是暗中清查胡資産來源。的確,胡於金防部任內大手筆完成多數眷宅自建,錢從何處來,當然會啟人疑寶,兼以胡自買二處府邸,更令有關單位不安。憑藉金防部淨賺盈利所得,自建眷宅需花多少錢?種種不利於胡的證據陸續放在蔣經國桌上,查不查?在蔣介石未下令前,蔣經國找時任金防部政治部主任李德廉會商。李是蔣經國贛南舊部,據實向蔣報告,興建眷宅資金來源。李說,眷宅完成放在國防部名下,等於是送給國防部,胡沒有把一毛錢納於自己帳目,對政府總算有交代,錢的問題就不必追究。其次,胡自購府邸係一九五○年代初期透過朋友轉讓而來,當時法令沒有規定,若現在追究,反而製造更多紛擾,反正金防部的錢就是政府的錢,真要追究,等日後再說。

話說回來,早年埔心地價其實甚為便宜,埔心耆老表示,當年購買建村的土地,每坪價格十元不到。乃至民國五十九年六月十六日,楊梅鎮第一期實施全面平均地權,各區段地價經桃園縣都市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埔心段石門大圳─邊緣每坪五十元,為楊梅鎮最低的地價。
至於文中所說的金門「白土」,產地在金門島的新頭、尚義、料羅和烈嶼等地。四維里前里長王宜芳早年在金門擔任排長時就曾帶領公差去挖,裝袋運往碼頭,賣去日本作礙子。
民國四十五年,聯勤總部在村裡辦「聯勤桃園軍眷服務中心崑崙幼稚園」,就是後來的「四維幼稚園」。一月三十日《臺灣民聲日報》新聞〈桃縣籌設軍眷幼兒園〉報導:「桃園縣中壢忠貞、富臺、楊梅、崁子腳、內壢等新村各眷區將分設幼兒園,……軍友社總幹事張法乾陪同該部輔□小組往各眷區視察後,隨即邀請地方黨政民意機關、婦聯會代表暨忠貞、富臺、崑崙、光華、內壢等眷村負責人舉行座談會,」最後決以「補助方式撥助內壢新村一五○○○元,崑崙新村一○○○○元,配合原有設備各一所,至於經常費方面,到會各界代表均一致熱烈支持。」


開辦三一訓練班

蔣中正亦於三月一日令成立「國防部特種部隊幹部訓練班」。據說,為保密,乃以其手令之日為名「三一計畫訓練班」,簡稱「三一訓練班」、「三一班」,由情報局主持,副局長包烈(一九○二至一九八○)兼主任,美軍顧問團的史密斯中校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所派遣之布拉格營(Camp Bragg)第七十七特種部隊群第一小組十五人協助訓練。

四月三日,又令彭孟緝在

敵後降落部隊設立三個單位的,每單位以三百人為基準,應該速著組訓,先以挑選閩、贛、粵、湘籍官兵為組成分子,閩(北)、贛(南)各成立一單位,粵、湘籍合組一單位,該組可分為三與四個小組,每小組亦以同一省籍編成之。此一組織與訓練亦限於六個月內完成之。

對此,〈三民學校辦理經過節畧〉記錄:

本年四月,美太平洋總部派史密斯中校率領特種部隊訓練小組來台擔任訓練特種作戰之任務,我方成立三一訓練班,簽奉鈞座核准,由情報局主持,並指定該局包副局長烈負責該班之一切事宜,同時在國防部方面即遵照鈞座指示,草擬一項特種作戰部隊組訓計畫,由第五廳送交顧問團五組,請其提供意見,顧問團方面飭史密斯中校研究且照美軍構想擬定一方案,送呈太平洋總部核示,據稱一俟美國太平洋總部核准後,即正式向我方建議,美國太平洋總部接獲該項方案之後,曾來電報詢問以美國大使為首之駐在國小組Country Team(可能包括美軍顧問團長、台灣協防司令、合作分署署長等少數高級人員之政策性組織)之意見,當經該小組答覆同意,太平洋總部旋又來電詢問台灣協防司令部以作戰立場為著眼有何意見,據悉協防司令部原則上亦表贊同,最近賴次長口頭上曾分別向協防司令竇亦樂將軍及顧問團長鮑恩將軍催討,請其轉請太平洋總部速做決定,最後,據鮑恩將軍答稱,三一訓練班第二期訓練可照計畫進行,美方所提方案當可在第二期結訓之前(明年元月間)獲得批准,並稱將來總人數約在二千二百人,按,本問題之關鍵在美國太平洋總部。
關於特種部隊之員額,美方可能同意二千二百人,最大限不能超過三千人。
總統指示三民學校擴大為五千人,擬以美方同意之人數為基礎,先建立三千人之特種部隊,以爭取美方之支持,至其餘二千人,擬採預備員訓練方式以補足五千人之總目標,其實施辦法另案呈核。

第一期於四月二十九日開訓,七月八日畢業。八月二十六日,局長〈張炎元呈情報局舉辦三一計畫訓練班及三民學校辦理情形摘要〉:

謹將本局舉辦「三一計畫訓練班」(即特種部隊幹部訓練班)及三民學校(即特種作戰第二總隊)辦理情形摘要恭呈如次:
一、「三一訓練班」第一期計召訓學員五十人,於本(四六)年四月十五日開訓,並經美顧問史密斯中校率美國第七十七特種部隊第一小組,計官兵十五員,負協助訓練,七月八日畢業。詳情業以(四六)真理公字第一三五一號簽呈呈報在案。
二、第一期畢業學員五十人經奉准留班充任第二期訓練教官,並利用在第二期尚未開訓前之一段時間成立教材整理委員會,整編(譯)全部講義及計畫作業附件等。現已全部完成。
三、三民學校編制經奉 國防部七月十九日增堅字第五二二號令,核定全總隊官長三九九員,士官兵一一五○員,合計一五四九員。三一訓練班班本部編制亦奉 國防部八月十七日(四六)增堅字第五六六號令,核定官長八○員,士兵五九員,合計一三九員。並奉 參謀總長八月二日令,核定三一訓練班第二期召訓對象為三民學校全部官佐三九九員,並決定幹部訓練完成後再召集士兵編成三民學校部隊,實施部隊訓練。
四、三民學校官兵業經國防部副官局組成專案小組,赴各部隊挑選,就三十五歲以下,智力及體格均在乙等以上,及中校級以下官兵,已選出約一萬人為備選人員,即可進行複審中。
五、三民學校在龍潭九龍村新建營房,原規定在八月底前趕建完成,據軍工會工程總署施工組吳組長電話,刻因工程關係,龍潭營房包括道路須於九月十日全部完成,本月底僅能完成總隊部營房,倘因天雨,完工日期勢將延長。
六、迭據顧問團第五組組長蒙哥馬利表示,三民學校編制、裝備,顧問團團長鮑恩將軍極願全部支援,並經擬具編制呈報太平洋總部核示,據國防部第五廳第一組桑組長面云,因太平洋總部之參謀長有意見,故迄未批准,八月廿四日,賴次長名湯曾訪問美軍協防司令竇亦樂將軍,請其速電請太平洋總部從速核准。據其表示,立即採取行動,故三民學校美援問題須俟太平洋總部復文到達後方可決定。
七、三民學校器材、裝備,原則上係爭取美援,不得已時,就國軍現有器材、裝備支援,對於該班第二期所需兵工、通信、醫藥等教育器材,已協調陸軍供應司令部各署,就庫存予以準備。
八、綜合以上因素,三一訓練班第二期開訓,最快亦須延期至九月二十日以後,預定明年二月中旬完成幹部訓練,繼續召訓士兵,預計明(四七)年七月底三民學校全部可告完成,至於確定第二期開訓日其已呈報參謀總長核示,謹合併陳明

第二期於九月開學。五守新村六十六號的陳興盛時任空降步兵教導團第三營第八連連長,即奉調訓,他回憶道:「當時訓練重點有體能訓練、專技訓練、敵後游撃及突擊訓練、敵後群眾組訓、野外求生訓練。」
時於第四十九師第一四六團的謝天霖《回首征塵》也回憶道:

四十六年九月五日,團部轉來國防部緊急電令,限我當天到達桃園龍潭九龍村健行新莊「三一班」報到。同行的還有同是廣東籍的團部監察官楊奇光,以及第七連連長陳國飛,都曾經國防部派員前來遴選和別談話……。
「三一班」真實的名字是「國防部特種作戰幹部訓班」,由情報局主辦,局長張炎元將軍兼班主任,副局長包烈將軍兼副主任並駐班主辦。我們的大隊長是當時的傘兵司令顧葆裕中將。到班後第二天就開始基本傘訓,既嚴格又消耗體力。……空中跳傘是我們作戰行動的方式之一,尤其向大陸滲透,一海之隔,空中行動,快速而隱密,最為便利。其次就是海上滲透、陸上滲透,均得純熟訓練,所以我們之為「三棲性兵種」。個人技術也是本班重要訓練之一,如無線電收發、爆破、射擊、心戰、地圖判讀等等,必須人人都懂,人人都能。第三階段是特種作戰的三大課目:政治作戰、情報作戰、游擊作戰,三者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最後是二週的綜合演習。
飛機把我們投到一個群山環繞的山地農村,四周是假設敵伺候,一連串的狀況誘導,晝夜不停的捕獲、摸哨、突擊、伏擊、擾亂、破壞、奇襲、奔襲、基地建立、組織、訓線、補給……,當時我們的心情真像空降到了大陸,時時戒備,步步為營,不敢絲毫怠忽,惟恐做了假設敵俘虜,退學事小,榮譽卻事大。

蔣中正於九月二十五日視察三一訓練班,甚表滿意。特戰部隊的編成開始進行,擬以美援成立特戰第二總隊和特戰第三總隊。十一月一日,組訓工作大致完成,準備投入使用。
第三期則於十一月二十一日開學。五守新村二十八號的李榕生就是這期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桃園楊梅的埔心,一個丁點大的地方,緊挨著9個眷村,超過10個軍、師和特種部隊的核心幹部,當年,他們待命反攻,傳說中的《野馬計畫》、三一訓練班、特戰部隊、中美聯合情報中心、《武漢計畫》、《國光計畫》就是他們的故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