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浮生 (精裝)
作者 | 吳正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半日浮生 (精裝):★海派大師─吳正經典巨著!本書是吳正散文隨筆集,是一段心靈的療癒旅程。透過作者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筆觸,讀者將被帶入充滿思想與感動的世界。書中散 |
作者 | 吳正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半日浮生 (精裝):★海派大師─吳正經典巨著!本書是吳正散文隨筆集,是一段心靈的療癒旅程。透過作者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筆觸,讀者將被帶入充滿思想與感動的世界。書中散 |
內容簡介 ★ 海派大師、台灣文化建設委員會「海外傑出文學成就獎」、中國文藝大師終身成就獎得主──吳正經典巨著!《半日浮生》吳正散文隨筆集,是一段心靈的療癒旅程。透過作者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筆觸,讀者將被帶入充滿思想與感動的世界。從戰爭的殘酷現實到家庭的溫暖回憶,從對自然的感悟到對文學的反思,書中散發著深邃的哲思和動人的情感。這本書不僅喚起對愛與和平的渴望,更引領讀者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半日浮生》它將成為您心靈的慰藉,讓您重新連結內心,找到生活的平安與寧靜。
作者介紹 吳正著名作家詩人。1948年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世家,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在上海度過,1978年赴港與家人團聚並定居。文革時期,吳正閉門自習英語又刻苦練琴、寫作十餘年, 培養出其獨特、深邃的創作於與審美個性。 吳正的文學創作活動廣泛、持久而深刻,歷經四十餘年,題材多涉滬港雙城的文化記憶、時代變遷等。由於作品中蘊含極其深刻的上海情結,對上海的描寫深刻、細膩,近年來被海內外文學界普遍視為海派文學的座標式人物。吳正迄今完成出版的純文學作品計有長篇小說、詩歌、散文 、隨筆、譯作、文藝美學理論等三十餘種,創作發表三百五十多萬字,並獲得來自世界各地、中國内地及中國臺灣地區的文學(藝)獎將近二十多種。2004年,在悉尼文化文學界為其長篇小說《立交人生》和小說創作隨筆《小說小說》舉行的專題研討會上,該等作品被譽為是代表二十世紀華文文學走向性和里程碑式的宏創巨作。2011年1月, 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吳正文集》(四卷)包,囊括 《長夜半生》、《深淵》《後窗》等代表作是吳正文學觀、創作觀的一次全面亮相,標誌著吳正文學作品所獨具的「現代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被正式推向公眾視野。而這種被命名為「雙現」主義的創作手法,極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華語文學的走向性流派,為中國文學以及海派文學(化)的崛起樹立起界石碑,打開一番新天地。
產品目錄 序言:半⽇憂惱半⽇閑第一部1戰爭與和平2牀邊童話3青石板下的春天4月光5鋼琴6眼鏡7遊戲的規則8少女的祈禱9享受平凡10歸來還是回去11詩人與盲美12上帝的涵義13美,變奏自真14窗前15鳥瞰16海17筆18老19與雲的對白20燈語21秋22殘疾車23秋在巴黎24夕輝中的茵斯布魯克25領帶26聽螺27邂逅孔乙己28蕭邦的夜曲29美、錢、權及其他30月光德彪西31治痔遇神醫記第二部1可愛的記憶2自私的禮物3故鄉迴旋曲4母親5我的書齋6水仙情結7春冬間的日子8支票9作家路10自虹鎮老街出發11自編自演人生戲12煙雲歲月13.在瑞士的天空下14地鐵音樂家15故鄉,這個名詞16流彩百年南京路17蝶化人生18光明失複記19香港女兒20當年離我們有多遠?21親近上海的方式22母親的目光23父親眼中的父親24悼母篇25童年的魚缸26重返香江27居高聲自遠28文學,家庭與我29亦師亦友金海兄30鈺泉與我這些年第三部1在時光的橫斷面上2綿情昏睡在思辨驚醒時3從缺席了上帝的今天扯起4究竟缺乏了什麼?5物質與精神6作品與時代7剽竊這門學問8理解上海男人9作家在人間10融入主流11見證歷史一刻12語言的比重13學會寬容14另一場戰爭15別裁人生的嘗試16立體創作與當代17淨化生活的角落18做一個堅毅的執燈人19文學生命與生命文學20關鍵字21靈魂的安放處後記:《浮生三輯》編後記數易其稿——代新後記
書名 / | 半日浮生 (精裝) |
---|---|
作者 / | 吳正 |
簡介 / | 半日浮生 (精裝):★海派大師─吳正經典巨著!本書是吳正散文隨筆集,是一段心靈的療癒旅程。透過作者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筆觸,讀者將被帶入充滿思想與感動的世界。書中散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7470380 |
ISBN10 / | |
EAN / | 9789887470380 |
誠品26碼 / | 2682649887006 |
頁數 / | 456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5X15.5X2.5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655 |
適用年齡 / | 一般社會大眾 |
內文 : 節錄1
過⼀不過⼆,過⼆不過三,看來我的這篇序⾔真還是⾮寫不可的了—— 諺語之說往往蘊藏着某種古⽼⽽⼜神秘的智慧,叫你不服也不⾏。
其實,寫此新序並不⽌於過⼀過⼆過三之說,它真還有其相當之必要性的:其⼀,書名之更換。舊版之書名《浮⽣三輯》,竊念於晚清散⽂家沈復的《浮⽣六記》;⽽新書名《半⽇浮⽣》,則取材於唐⼈李涉的詩句「偷得浮⽣半⽇閑」。Actually,當時我也曾在書名究竟該叫《浮⽣半⽇》呢,還是《半⽇浮⽣》間有過徘徊;前者似乎更貼近原⽂,是基於詩人⽴點發出的⼀種感慨。後者則換位去了讀者的那⼀邊,意蘊:親愛的讀者,若真能偷得浮⽣半⽇之閒暇,您是否有此雅興坐定,靜下⼼來,翻頁此書,聊⽬幾⾏,看看能否與閣下產⽣幾許⼼靈的共鳴?我當然是希望能有的,故,决定採⽤了後邊的那個書名。
第⼆點是此版書中⼜增添了二零一五年上海⼈⺠出版社問世之後更寫就的若⼲新篇,故,篇幅稍有擴容,從二十三萬字增量到了二十八萬。其三,才是最重要的那⼀點:較之前者,此版⾃有其fundamental difference。從一九八五到二零一七年的三⼗餘年中,我作品的簡體⽂本,在中國⼤陸的各⼤出版社,陸續出版有三⼗來種,算起來,應該也是個⽼作家了。但這⼀次不同:因為它是繁體版。每回當我拿到新書時,我都會喜不能禁,愛不釋⼿,從⼼底裡輻射出⼀種隔世的親切感來。望着那⼀豎⾏⼀豎⾏繁體字型在眼底下展開,那種質感,那種厚度,那種聲蘊並茂的景深度,讓我懷疑⾃⼰莫⾮前世也是個寫書⼈?清末⺠初,或明末清初,這些熟悉的字形應該都曾從我的硯⾯筆端落墨在了宣紙上過的。我於是再拿出簡體書版來作⼀對⽐,其感覺竟然變得如是的eerier: 就像個在⼤都市打⼯了⼗多年的農⺠⼯,雖然未曾⼀⼀經驗經歷過,但也算是個開了眼界之⼈。如今經濟蕭條了,失業了,不得不提着⾏李鋪蓋⼜回到了鄉鎮的⽼家:窄巷、陋街、板房,什麼都是熟悉的,但什麼也都變為了陌⽣,⼼中遂升起了⼀種凄凉的茫然感來。我審視着⾃⼰連篇的無有邊際的遐想,不禁⺎然笑了。
節錄2
念及當年在⼈⺠社初版此部書稿時,余曾不勝唏噓,說是⾃⼰六⼗七年的⼈⽣怎麼就倏然閃過,已近古稀了呢?然⽽,待到如今,繁體版⾯世時,已是二零二三年中,我七⼗五歲了。都說⼈⽣如⽩駒過隙,近百年的⼯夫就像流星划過天際,瞬間消逝。其實,在壽命幾萬,幾⼗萬,乃⾄幾百萬歲的天⼈看來,我們那所謂「長長的⼀⽣」也就是他們⽇曆上的「半⽇」⽽已,(故,《半⽇浮⽣》,是也!)就好⽐我們在觀察⽔中的浮游⽣物,born in the morning and dying in the evening 那般的可憐哪!
然⽽,⼈⽣畢竟還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降⽣來到了這個娑婆世界的⼈⽣。它讓你有機會聽聞佛法,有機會⾃我修⾏,了脫⽣死。這些年來,世道極不太平,遂讓互聯網上的預⾔題材⼤⾏其道,從⼗六世紀的諾查丹瑪斯到今⽇裡的印度神童阿南德,從中國古代的《推背圖》到遍佈五⼤洲四⼤洋的英國的派克,美國的珍妮,墨⻄哥的某某,阿根廷的某某某。其實,所謂預⾔(prophecy)皆是神之代⾔⼈,即先知們(prophets)眼望着天邊的⼀段喃喃⾃語。若真有,那也是⼀段神性的邏輯推理(Sacred Reasoning )⽽⾮世俗的(SecularReasoning)。但無論如何,預⾔絕⾮是鐵定的,預⾔仍是可以改變的(及此,順便向讀者推薦⼀本叫「了凡四訓」的書—— 「了凡」即「改命」 —— 想必⼀定開券有益)。何以故?因為⼈性即佛性,最⾼的神性;只要你—— 以往的許多⾼僧⼤德都已親證過—— 淨念相繼,⾏善處處,⼈類的定業是能得以改變的。唯所謂修⾏,並不是專指我們常在武俠⽚中常見到的那個鶴髮童顏、銀鬚飄飄的⾼⼈,在⼭洞中⾯對着⼀炷清⾹的坐禪—— 這當然也不失為其中之⼀種—— 更多時,是我們在這紅塵世間的⾃我磨練,所謂「反聞聞⾃性」,如此不斷地反聞反問反詰反思反省,其後,便會有了⼊佛知見的可⾏道顯前之⼀刻了。⽽依報(世間境緣)便也會隨着正報(汝之⾃性)轉趨光明和美好了。
故,依吾愚見,所有預⾔皆可休矣!結論很明確也很簡單:假如⼈類⼀直任其惡習發展下去,仇恨、不平、妒嫉、貪婪,末⽇之戰遲早會降臨,因為你已將靈魂出賣給了魔⻤。⽽假如個個⼈⼈都能侍奉正教,從善如流,災難則⼀定是可以避免的。別天天眼巴巴盼着哪天基督耶穌下凡來救贖罪惡深重的我們,我們,原是可以⾃救的!道理很簡單,還是前⾯說過的那句話,⾃性即佛性,⽽哪有佛性戰戰勝不了魔性的?
最佳賣點 : ★ 海派大師─吳正經典巨著!本書是吳正散文隨筆集,是一段心靈的療癒旅程。透過作者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筆觸,讀者將被帶入充滿思想與感動的世界。它將成為您心靈的慰藉,讓您重新連結內心,找到生活的平安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