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 12個教養策略X28個小學生溫習秘笈
| 作者 | 許嫣 |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 12個教養策略X28個小學生溫習秘笈:作者的兩位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不需要補習,自幼便是學霸的醫生媽媽,列出12個常見教養難題的處理方法!本書 |
| 作者 | 許嫣 |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 12個教養策略X28個小學生溫習秘笈:作者的兩位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不需要補習,自幼便是學霸的醫生媽媽,列出12個常見教養難題的處理方法!本書 |
內容簡介 作者許嫣醫生的兩位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不需要補習。每次考試前的溫習,就是三母女充滿創意樂趣的親子時間。讀者朋友經常問:「你如何兼顧工作、育兒、寫作,還能快樂地與孩子讀書?」於是撰寫此書分享經驗,希望給各位家長一點鼓勵!‧協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溫習方法,最終能夠獨立學習‧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專注力‧培養閱讀習慣,是成績好的最大關鍵‧中英數各科溫習攻略‧三種類型的孩子溫習方式: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考試時期的日常生活注意‧沒有考試的平日生活準備‧父母要「為自己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情緒、誠信、進步,這才是對孩子最好!本書特色:● 想叫孩子溫習卻總是衝突不斷?許嫣醫生教你如何把考試溫習變成最好的親子時間!● 自幼便是學霸的醫生媽媽,列出12個常見教養難題的處理方法!● 考試前兩週才開始溫習?學習,不是時間越長就越好。溫習的時間是「愈短、愈專注」!● 本書是考試時期父母的急救箱,教你各種辦法和技巧!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要把培育和親子兩者融為一體,便要講求方法和藝術,這正是許嫣的秘笈,像似學習如來神掌,理性地規劃地漸進地述說她個人親子教養守則方法。」——莫樹錦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科系主任「書中平實易讀得來條理清晰的文句,不但反映了一名職業女性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更透視出一位堅強母親理性睿智的分析……假若我更早一點獲取許醫生分享的智慧和方法,或許我和家中兩頭小魔怪一早便能搭上順風車,愉快地依循著她走過的道路,一路歡聲笑語地向前飛奔,也就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了。」——鍾浩然醫生,瑪麗醫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前香港大學醫學院麻醉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許嫣病理學專科醫生,專門接收手術切除的內臟來研究。工作上常接觸重病絕症,故此更珍惜生命中的善與美。兩個女兒的媽媽,眨眼間已經12歲和10歲。每天以血汗淚水換取孩子的微笑和擁抱,非常划算。《香港經濟日報》「醫生媽咪」專欄作家,亦曾於《明報》「伊人醫事」、《灼見名家》「杏林舊事」撰寫專欄。出版著作包括:《徘徊生死血肉文字間》、《人間春暖細味杏林情》、《醫生新手媽》、《醫生新手媽II:我家有個小學雞》、《醫生媽媽的時間管理術》,以及兒童書籍30本《快樂閱讀‧中文書——第一級》。Facebook:許嫣醫生IG:huimelody網站:https: melodyhui.com
產品目錄 序一 莫樹錦教授序二 鍾浩然醫生自序:陪讀書可以令親子感情升溫 自我介紹:懶惰媽媽和快活女兒 第一部分.如何把考試溫習變成最好的親子時間考試快到了,我和女兒發生了衝突為什麼要自己教初小:與孩子同行遇上以下的12 個情況怎麼辦?1. 父母因要上班沒有時間陪讀 2. 孩子缺乏學習動機3. 孩子常犯粗心錯誤4. 你不在家,孩子就不讀——應否「陪讀」?5. 考試壓力令身體不適 6. 孩子缺乏專注力7. 關於上網和打機8. 需要補習嗎?9. 其他家長有很多資訊10. 是否應該以物質獎勵孩子的成績?11. 高小的孩子不想你插手幫忙 12. 為什麼我會經常生氣? 第二部分.考試前兩週才開始溫習:辦法和技巧級頭小朋友怎樣溫習考試前兩週才開始準備搞清楚:考試是什麼?製作時間表研究考試範圍整理內容整理筆記中英數各科溫習攻略背書的方法了解弱項,重點溫習談「操卷」Tip題(猜題)3種不同類型孩子的溫習方式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各級小學生的溫習程度 考試時期的日常生活1 飲食篇考試時期的日常生活2 生理時鐘篇考試時期的日常生活3 溫習環境篇考試時期的日常生活4 工具篇考試時期的日常生活5 健康篇研究考試場地 父母如何配合孩子?第三部分.沒有考試的平日生活沒有考試的平日生活不知從何入手的新手父母培養閱讀習慣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總結:調整期望Check list後記:是否我的孩子特別受教?
| 書名 / | 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 12個教養策略X28個小學生溫習秘笈 |
|---|---|
| 作者 / | 許嫣 |
| 簡介 / | 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 12個教養策略X28個小學生溫習秘笈:作者的兩位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不需要補習,自幼便是學霸的醫生媽媽,列出12個常見教養難題的處理方法!本書 |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9888868360 |
| ISBN10 / | |
| EAN / | 9789888868360 |
| 誠品26碼 / | 2682648105002 |
| 頁數 / | 232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1X15X1.5CM,開數: 25開 |
| 級別 / | N:無 |
| 重量(g) / | 389 |
| 適用年齡 / | 一般社會大眾 |
自序 : 序一
「小弟,小弟,不得了,不得了。」衣衫襤褸老乞丐對他說。「看你一生橫練筋骨,簡直是百年一見的練武奇才……」
再說:「這本《如來神掌秘笈》是無價寶,我看跟你有緣,就收你十塊錢送給你吧!」
許嫣再次出書,醫生腦海卻奇怪地浮現周星馳《功夫》這一幕。也許正因為她所寫的也是本秘笈,有否如來神掌未可而知,而親子教養卻是世上千萬父母又愛又恨的問題。多位父母都追求完美,但相信世上沒有父母有膽量自稱完美,直到離世那天父母仍然學習如何當父母。
許嫣以「學霸」身份入醫學院,9A加4A,不是學霸又是什麼(醫生無緣考會考,故此只有零A,是學卒),問題是學霸如何把這身份承傳下一代,固然可以當個虎媽嚴厲軍訓式教育,但這便很容易傷害感情,要把培育和親子兩者融為一體,便要講求方法和藝術,這正是許嫣的秘笈,像似學習如來神掌,理性地規劃地漸進地述說她個人親子教養守則方法。
若是衣衫襤褸老乞丐的如來神掌秘笈售價是十塊錢,那麼美麗賢淑的醫生媽媽的親子秘笈,定價起碼要百塊錢!
莫樹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科系主任
序二
2024年2月16日,大年初七人日清晨,好友許嫣醫生發來新書《醫生媽媽的親子教養術》初稿,心情霎時就如沙漠中迷失方向、飢渴難耐的獨行孤客,看到飄升著熱騰騰蒸氣的黃沙中一池月牙泉那般,恨不得馬上竭盡力氣挪動身軀爬過去,張開乾裂的嘴唇把一潭清澈泉水一飲而盡,以解期盼已久的渴望。
我和許醫生雖然就讀於同一所醫學院,但由於級別不同,而且畢業後投身的專業也不一樣,所以一直緣慳一面。直到十多年前,我們一同在《明報》撰寫醫學專欄,成為醫療版頁面上的左鄰右里,才有機會因文字而結緣。兩人於繁忙的工作間隙中不忘勤爬格仔,對文字擁有相同的熱誠和夢想,對生命懷抱共同的渴望與追求。數年下來,因為志趣相投,所以惺惺相惜,最終成就了現代都市一段奇妙的緣份和情誼。
這十多年來,許醫生出版過數本著作,我都曾一一細讀。在趣味盎然的行文之間,我不記得打從何時起便產生了一種特別溫暖的想法。許醫生彷彿把我看成是最信任得過的朋友,把大半個人生都讓我看透了一遍。先是她的工作點滴,然後是成為新手媽媽後的感受,繼而是兩名乖巧女兒的成長歷程,到了這次卻整理出多年教養心得的總結。令我深感驕傲的是,在這一本書裡,我不只是像以往一樣當旁觀者的角色,更蒙許醫生不棄獲撰寫序言之機。如此光榮的任務,卻之不恭,自然滿口答應。
剛翻開稿件的第一頁,看到自序裡的其中一段,頓時百感交集。
我小時候讀書很勤力,科科追求100分。做了母親後,覺得女兒不論先天還是後天資源都比我優勝,故自然認為她們都應該追求卓越,所以對她們要求嚴格,想要發揮她們的潛力極限;結果卻造成了不少壓力和情緒。
這一段描述,本人同意得不能更多。我以前也是如此的一個人,和許醫生的心情一模一樣。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一個完美主義者不可能接受自己的骨肉比自己更不完美。我也有兩名女兒,正如許醫生所說,她們的資質一定比我好,童年時期的閱歷一定比我高,眼界也一定比我廣闊,小小年紀已經懂得踏單車、四式泳術、唱歌、跳舞、彈琴,英語更早就說得比我現在還地道,但讀書卻絕對沒有我小時候那麼用功,我怎麼可以接受得來。後來發覺欲速則不達,反而太座比我豁達得多,在潛移默化之下也影響了我的想法和行為,現在父女感情要好多了。至於她們將來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就得依靠她們自己的能耐了。
閱畢自序,由於內容與自己息息相關,所以愛不釋手。緊接著的幾天,書不離手,很快就把全書看完,驚覺我和許醫生有頗多共通之處。原來兩人皆為完美主義者,思想和行為極為相似;彼此均有兩名年紀相約的調皮女兒,每天都能感受到內心被融化的歡樂;大家的工作都極為繁忙,用於管教小朋友的時間彌足珍貴;在管教孩子的原則和方法上,我們有著諸多不謀而合之處。鑑於以上各種原因,這本書一開始就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這種共鳴,相信也會存在於不少現代父母心中。
誠然,我也迅速對這本書萌生了強烈的嫉妒,因為它顯而易見地把我比了下去,而且不得不輸得心悅誠服。儘管我也曾有過不少書中相似的經歷,但卻從沒想過可以如此系統性地把管教孩子的原則羅列出來,並作出巨細無遺的描述、解釋和總結。書中平實易讀得來條理清晰的文句,不但反映了一名職業女性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更透視出一位堅強母親理性睿智的分析。尤其令我懊惱的是,假若我更早一點獲取許醫生分享的智慧和方法,或許我和家中兩頭小魔怪一早便能搭上順風車,愉快地依循著她走過的道路,一路歡聲笑語地向前飛奔,也就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了。
我深信,這也是大部分這本書的讀者內心的感受。
鍾浩然醫生
瑪麗醫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
前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航空醫官
前香港大學醫學院麻醉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前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健康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
前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助理監督(醫官)
商務印書館(香港)作家
內文 : 第一部分
如何把考試溫習變成最好的親子時間
考試快到,我和女兒發生了衝突
孩子令你生氣和焦慮
考試快到了。
我費盡心思,替女兒安排好溫習時間表。上班時,打電話提醒她要準時溫習,她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她已經做完功課兼完成溫習了。
我拼了命地盡快完成醫院工作,趕回家裡,竟發覺女兒在客廳看電視,還未開始溫習。
我連忙叫她去溫習,她卻躺在沙發上,像幼兒般發脾氣,揮手踢腳,發出抱怨的叫喊,態度語氣極其的差。
我已經身心俱疲,還要檢查她的功課,卻見做得亂七八糟,錯漏百出。我耐心地向她解釋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她卻說:「我不改」、「我偏要這樣寫」、「就算是錯我也要這樣寫」。
而且在我說話時,她心不在焉,坐不住的走來走去。
我氣得暴跳如雷,登時以雷霆萬鈞的氣勢,罵得她狗血淋頭,把作業往地上一拋,大吼:「拿走!你以後不要再叫我替你檢查功課!」
我還忍不住說了粗口。
罵完孩子又後悔
我冷靜下來以後,走到女兒的房間,看她哭到面目全非,並一邊在寫練習。
我去抱著她,向她道歉。
「為什麼每次都要以罵人去解決問題呢?」她哭著說。
我給她抹了臉、喝點水、讓她換了衣裳,好好抱著她一會兒,然後才慢慢解釋,為什麼我會如此發怒生氣。
我說:「你要知道,我很重視禮貌。你今天躺在沙發上的反應、以及在我解釋功課時的態度,都非常差,所以我會這樣生氣。」
「另外,我對你的欺騙非常憤怒。今天下午,在電話上你明明已經說做完功課、完成溫習,但是我回來才發現你說謊。我很討厭別人說謊,這一下子燃起了我的怒火。」
「再加上,我上班整天,已經非常疲倦。若在平日,我可能還能夠平心靜氣地責罰你;可是今天我工作上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特別勞累,驀然發現你在說謊,便完全控制不了我的情緒,連粗口也說出來了。」
「另外,但凡做母親的,心裡總有個擔憂,害怕孩子成績不好,將來不被好的大學取錄,找不到穩定的工作……當然,這是過份憂慮、不理性的;但是當我憤怒和疲倦的時候,這樣的恐懼就會不知不覺湧現。」
我很平靜、客觀地,告訴女兒我情緒起伏的來龍去脈。
父母道歉、同理心,以及解決辦法
首先,女兒並沒有察覺到自己的「發脾氣」和「不禮貌」。於是,我客觀地描述她的剛才表現,告訴她這些舉動會令人感到不舒服,容易引發爭執。
然後我向她道歉。我說:「即使你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又沒禮貌,我也不應該用這樣強烈的情緒去責備你。作為成年人,我應該要保持克制和冷靜。」
另外,我也指出,雖然女兒缺乏自律,但是每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會有缺乏自律和偷懶的時候。
「間中偷懶不要緊,只要肯承認錯誤、和認真補救就好。休息之後,重新努力。」
所以,我接受女兒有時會偷懶,但是我希望她不要說謊,更不要像幼兒般發脾氣。她應該要用成熟的方式去面對偷懶問題,例如道歉、馬上去溫習,或者有禮貌地反對母親要她溫習、並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等。
我說:「我知道你也想自己成績好。我知道你也想做到自律,但有時候真的很難!我自己也經常偷懶。我學習自律,學了一輩子,仍有待改善。」
「讓我們一起努力自律,好嗎?」
我想,這個解決方法是暫時最好的了。
女兒的確是希望自己努力溫習、成績好。偶爾偷懶犯錯,她也願意被母親管教;但並非以「言語暴力」的方式,而是以冷靜和合理的態度去規管和教育。
惡語傷人六月寒
「媽媽,你該知道『三冬暖、六月寒』的道理吧。」當時 10歲的大女兒說。
女兒的閱讀層面比我廣泛,我可真的未聽過這句話。「那是什麼?」
女兒突然不好意思:「不告訴你。」
我上網尋找,原來全句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意思是:一句好話,即使在嚴冬中也可讓人溫暖;一句傷人的話,縱使在炎熱的六月也會使人感到心寒。
這句俗語是告誡人們說話要三思,不可隨意出口傷人。對子女尤其如此。
女兒是個非常溫柔的人,即使對我有所不滿,也會用委婉的話語去表達投訴,從來不會直接指責和批評。我必須要很重視她的說話、仔細推敲,才會明白她含蓄的意思。
我跟我們這一代的人一樣,都在自己父母的嚴厲批評、威脅喝罵中成長;故此在育兒初期,也曾不自覺地在孩子頑皮時惡言相向、用言語攻擊。
不知道為何脾氣不太好的我,卻會養出個天性溫柔的女兒,她不計前嫌,並能夠以身作則,反而教導我該小心說話傷人。
自此之後,我加倍檢視與反省自己所說的話;在責罰她們犯錯時,也要謹慎用詞和語氣。偶爾不慎說出侮辱傷人的話,必需做好「善後工作」。善後不只是口頭道歉,而是說明自己為什麼生氣,並詢問和了解孩子的感受。
已發生的傷害不能消除
雖然,我在親子衝突之後冷靜下來,並進行反省與檢討,與女兒達成和平共識;但是我知道,已發生的傷害是不能消除的。
我的大叫大吼、說的粗語和侮辱性字眼,必會深深地留在女兒的潛意識裡。
這些傷害,跟「愛」一樣,會留在潛意識中,影響著孩子未來人生的各種選擇、工作態度、待人處事方式、人際關係、將來的愛情和家庭的狀況等。
即使父母如何醒悟、道歉或補償,也於事無補。
有些父母,因為對孩子抱有罪惡感,對孩子的要求言聽計從,以補償自己過去的行為。可是,由罪惡感造成的補償心理,並不是真的為孩子好,只不過是父母用來安慰自己罷了。
事到如今,補償也沒有意義。
作為父母,首先必須承認, 孩子曾經受到的「原生家庭傷害」,不會淡化或消失。唯有等到孩子將來成熟,靠她自己慢慢去面對和消解。
父母要做的,是正視和承認已造成的傷害,並準備承擔它所帶來的責任與代價。
然後,竭盡所能地避免下一次傷害。
天下間沒有完美的父母、沒有從未傷害過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學習和改進,做好自己,盡力減少以後的親子衝突。
最佳賣點 : 作者的兩位女兒就讀傳統名校,但從不需要補習,自幼便是學霸的醫生媽媽,列出12個常見教養難題的處理方法!本書是考試時期父母的急救箱,教你各種辦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