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別鈔 | 誠品線上

成唯識論別鈔

作者 窺基大師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成唯識論別鈔:《成唯識論別抄》,唐窺基撰。十卷(現存四卷,即卷一、五、九、十)略稱《成唯識抄》、《唯識別抄》、《唯識抄》、《別抄》。係作者糅合《唯識三十》各本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成唯識論別抄》,唐窺基撰。十卷(現存四卷,即卷一、五、九、十)略稱 《成唯識抄》、《唯識別抄》、《唯識抄》、《別抄》。係作者糅合《唯識三十》各本注釋時所纂之別義。内容以設問解答之方式進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窺基大師/大乘基(632年—682年)俗姓尉遲,字洪道,京兆長安人,唐朝玄奘大師之徒,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因常住大慈恩寺、發揚玄奘所立之宗派而被稱慈恩大師。「基」之前的字不明,宋以後稱其為窺基。「大乘基」與「基」為其的署名。窺基十七歲(貞觀二十二年)剃髮出家為玄奘弟子。後從玄奘學習梵文,翻譯佛經。著述甚多,有《法華經玄贊》十卷、《彌勒上生經疏》二卷、《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瑜伽論略纂》十六卷等,時稱「百部論主、疏主」,宣揚法相唯識宗。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窺基圓寂於大慈恩寺翻經院,十二月四日先葬於樊村北渠,後於文宗太和三年(829)七月啟塔荼毗遷入平原新塔, 葬玄奘塔側。(唯基百科)

商品規格

書名 / 成唯識論別鈔
作者 / 窺基大師
簡介 / 成唯識論別鈔:《成唯識論別抄》,唐窺基撰。十卷(現存四卷,即卷一、五、九、十)略稱《成唯識抄》、《唯識別抄》、《唯識抄》、《別抄》。係作者糅合《唯識三十》各本注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19042
ISBN10 /
EAN / 9786267519042
誠品26碼 / 2682648082006
頁數 / 29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6CM,開數: 25開
級別 / N:無
適用年齡 / 佛教徒 一般社會大眾

試閱文字

內文 : 成唯識論別抄卷第一

唯識體即是教。故持業釋之。或此本論。是成立佛經唯識理之教。名成唯識。即依主釋。以末從本亦有二釋。末論遠詮佛經。亦有持業及以依主。亦無有失。
二明宗體。先宗者。略有五種。一隨機說宗。二部別說宗。三約別明宗。四約時辨宗。五約四悉檀辨宗。初者如八萬四千法門。隨眾生病濟拔教化。或說六度四攝。如對多貪教化不淨等。其類非一。第二部別說宗者。如諸教所詮各異。如法華一乘為宗。涅槃佛性為宗。雖明餘義。然非正明。猶以正明以之為宗。第三者謂約三藏以判。或就大小。以取執言隨藏。四謂約時者。如深密等說三時教等。五四悉檀者。依智度論第一。有此四種理。悉檀者翻為義宗。四者。一世界。二各人為人。三對治法門。四第一義。前三為俗。後一為真。世界者。謂世俗如說。五種陰成眾生。若林成捨等。各各者。如經或說有我或說無我。為除斷見反。以我見。如次應知。三所對根機差別也。即即能治病。有勝功能。名為對治。第四唯明真如理也。問瑜伽六十四。四重二諦。四悉檀等如何相攝。解云。彼論前三。亦世俗攝。彼處二空真如從詮相說。即智度論第三對治也。此論五種宗中。如次配尋可知。問楞伽云。不說墮文字法者。為約遍計所執文字。為約依他。解云。此約遍計所執文字。能詮所詮。決定相屬。言所論法定屬能詮。執名為墮也。五種性義。四門分別。一釋名。二辨體。三文證。四會聖教。釋名者。先通後別。言五者是數。種姓名類義族義。即六釋中帶數釋也。言別名者。謂聲聞乃至無種性。聲聞者因聲悟道。故名聲聞。此即聲聞此種姓。依主釋也。觀緣起法而得悟道。故名緣覺。菩提種姓者。依佛地論三釋。謂求菩提教他有情。此即上求菩提下度有情。故名菩提種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成唯識論別抄》,唐窺基撰。係作者糅合《唯識三十》各本注釋時所纂之別義。内容以設問解答之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