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にも嫌われずに同調圧力をサラリとかわす方法
作者 | 大嶋信賴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放飛自我零內耗: 跳脫同儕壓力, 把自己當回事:「同儕壓力」的本質是對這世界過剩的信任感,先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並承認自己還未從「小孩」的角色畢業,接受自己與 |
作者 | 大嶋信賴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放飛自我零內耗: 跳脫同儕壓力, 把自己當回事:「同儕壓力」的本質是對這世界過剩的信任感,先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並承認自己還未從「小孩」的角色畢業,接受自己與 |
內容簡介 「同儕壓力」的本質是對這世界過剩的信任感, 先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 並承認自己還未從「小孩」的角色畢業, 接受自己與周遭人的差異。 ‧親子關係決定你是不是容易受「同儕壓力」影響的人? ‧與「同儕壓力」有關的兩種物質「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 ‧沒有參加課外活動的人更容易受「同儕壓力」影響? ‧「叛逆期」超重要! 究竟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容易產生同儕壓力? 是在職場與同事開會時?或是為了家庭和諧選擇退一步?抑或是為了維持友誼,答應了不想去的邀約。 我們所以選擇妥協,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然而,這種順從他人意見的行為,久了只會讓我們疲憊不堪,甚至開始對生活產生倦怠。 本書根據心理學的理論,結合作者二十幾年的諮商經驗,探討了同儕壓力的成因及應對之道。並在不引起衝突的情況下,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擺脫外界的價值觀與束縛。 ★「容易產生同儕壓力嗎?」自我檢核表 1和別人一同用餐時,會覺得「得找話題聊天才行」。 2別人犯錯時,會想要告訴對方。 3發現人們正在評價或關注自己時,會變得手足無措。 4基本上是個膽小鬼。 5比起「想做∼」,「不能不做∼」的念頭更強烈。 6有時候會為了別人犧牲自己。 7因為不想和同事約吃午餐,於是一直在觀察大家的動靜。 8會因為過度在意對方而變得嘮叨,但往往話才說完就後悔了。 9是句點王,每次輪到自己開口,話題一下子就乾掉。 10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會去請教別人。 11看到別人有困難會想伸出援手。 12容易覺得焦慮不安。 13不擅長開口請人幫忙。 14在觀賞支持的球隊比賽時,該球隊總是會輸球。 15不喜說人是非。 16覺得「為了群體著想每個人都應該打疫苗」。 17午休時間不想被同事約吃午餐。 18沒人約吃午餐會覺得不安。 19與人相處時沒辦法保持沉默。 20一旦遭到別人指正時會找藉口推搪。 21旁邊有人時會覺得緊張。 22如果付出了什麼,內心隱隱會渴望得到回報。23 一切不敞開心胸來說就覺得不痛快。 24談話時容易中斷或陷入沉默。 25覺得自己比不上周遭的人。 26對別人的情緒變化很敏感。 27不想和那些老把陰謀論掛在嘴邊的人有瓜葛。 28不太顧慮別人,想吃什麼食物就吃什麼。 29把別人的八卦或壞話當耳邊風。 30不容易相信別人的話。
作者介紹 大嶋信賴心理諮商師╱股份有限公司「Insight Counseling」董事長。 畢業於美國私立阿斯伯里大學(Asbury University)心理學院心理學系。開發出FAP療法(Free from Anxiety Program),包括心理創傷,治療了許多病症。 曾任職於專門治療酒精成癮症的周愛利田診所,同時兼任東京都精神醫學綜合研究所研習生,並以成癮問題臨床實驗附屬原宿諮詢室約聘職員的身分,學習成癮症相關應對治療。歷任成癮問題臨床實驗附屬原宿諮詢室室長、股份有限公司「IFF」董事長。認為在治療心靈外傷上有新的可能幸而創立了股份有限公司「Insight Counseling」。目標是以讓許多人都能自由生活而進行治療。 心理諮商經歷長達二十八年,累積臨床經驗超過九萬件。部落格「容易緊張的人」(緊張しちゃう人たち)以及會員制線上講座「無意識之旅」(無意識の旅)幾乎每天都會更新。 著作有《你的感受不是你的感受:找回心靈自由,不受他人左右的「自我暗示」練習》(遠流出版)《「空気読みすぎ」さんの心のモヤモヤが晴れる本》(永岡書店)《孤独とお金の不安から解放してくれる25の呪文》(主婦之友社)《ミラーニューロンの彼方へ! 支配からの解放》(青山生活出版)等多本。 「容易緊張的人」(緊張しちゃう人たち) http: insight-fap.jugem.jp 「無意識之旅」(無意識の旅) https: m2191204.megadoga.com 周奕君 東吳日文系畢。曾任職出版社編輯、藝術雜誌編輯。 譯有心理勵志、生活風格、醫療保健等類型書籍。 現為淡水多貓家庭成員,偶爾外拍。 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楊鈺儀 兼職譯者。喜歡日文,喜歡日本,喜歡閱讀。最大心願是能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譯有《維持心靈怠速,擺脫生存痛苦: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縮小生存術》《拯救不安:化解鬱悶、焦慮、恐懼的62個小提示》(世茂出版)等書。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目次 前言 自我檢核表:「容易產生同儕壓力嗎?」 Chapter1「同儕壓力」或許就是你活得這麼痛苦的原因 覺察那些老是左右自己決定的「同儕壓力」 ◎你在做的事情,真的是你想要做的嗎? ◎日常言行舉止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 明明心裡就覺得不舒服,但為什麼還是無法抗拒呢? ◎到頭來乾脆在職場上隨波逐流 ◎太在意左鄰右舍的眼光 ◎家人或親戚更麻煩 ◎所有的「同儕壓力」都有共通點 ◎「盲目從眾」=「孩童」的狀態 察覺內心的「同儕壓力」 ◎「能說出內心話」與「社群上的從眾效應」的差異 ◎「同儕壓力兒童」這種病 ◎尊重每個人的「大人」狀態 ◎「同儕壓力」是自己做不到的事的表現 藏在「討厭同儕壓力!」背後的事 ◎我們有責任去「做正確的事」嗎? ◎「被強迫」的感覺陷阱 ◎你認同「別人有失敗的自由」嗎? ◎先了解自己,才能看清對方 Chapter2到底是誰在施加「同儕壓力」? 「同儕壓力」的本質是對這世界過剩的信任感 ◎「別人對自己友善是理所當然的」,這是真的嗎? ◎我的常識不是他的常識? ◎愈是「不相信別人」的人,就愈相信別人 ◎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 與「同儕壓力」有關的兩種物質 ◎「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 ◎其實「叛逆期」超重要! ◎沒有參加課外活動的人更容易受「同儕壓力」影響? 親子關係決定你是不是容易受「同儕壓力」影響的人 ◎妨礙腦內荷爾蒙安定的「愛抱怨父母」 ◎青春期仍離不開父母的孩子 ◎導致血管加壓素過度分泌的「控制狂父母」 施加「同儕壓力」的人將社會投射成「母親」 ◎孩子心中「母親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的錯覺 ◎產生「那個人要和我一樣」的錯覺 施加「同儕壓力」的人潛意識在想什麼 ◎「對他人心情敏感」的缺點 ◎施加「同儕壓力」的人=「同儕壓力」承受能力較弱的人 ◎「同儕壓力」可以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 ◎掌握對方的心理機制,妥善應對同儕壓力 Chapter3為什麼「同儕壓力」讓你這麼痛苦? 「同儕壓力」源自於精神的不安定 ◎什麼時候你會感受到「同儕壓力」? ◎什麼情況下,換成你對別人施加「同儕壓力」? ◎「同儕壓力」其實都是腦電波搞的鬼? 精神安定的人不會感受到「同儕壓力」 ◎也有人覺得「和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 ◎你會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 ◎這股安定感也會傳達給周遭的人 你的精神安定嗎? ◎測測你的「同儕壓力」承受度 ◎第五級人的狀態 ◎第四級人的狀態 ◎第三級人的狀態 ◎第二級人的狀態 ◎第一級人的狀態 成為「精神安定的人」的方法 ◎不去揣測別人的心意 ◎試著只關注自己的情緒 ◎是要保持安定?還是高潮迭起? ◎「適度的自我中心」就好 ◎不「關注他人」的勇氣 ◎只須要對自己負責 ◎了解什麼是「安定」之後,翻開解答篇! Chapter4不管是誰都可以擺脫「同儕壓力」的泥淖 由自己做主,「不被自己的情緒給淹沒」 ◎從「被瞧不起了!」「想要獲得共鳴!」的情緒中畢業 ◎「他人目光」與「同理心」是會錯意? ◎不要對他人的情感做出越權行為 試著大聲說出「我沒能離開父母!」 ◎自豪於自己「是機靈的人」的結果⋯⋯ ◎在意他人目光=在意父母目光 ◎讓自己擺脫同儕壓力的魔法話語 只要成為「透明人」,一切都會很順利 ◎失焦練習 ◎情緒本身就是「同儕壓力」? ◎「其實什麼都沒感受到」的無敵狀態 試著去想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世界」 ◎一切都能被重新改寫! ◎改變行動與自我形象! ◎也能改變與人的交往! ◎眼前的事變得愈來愈快樂! ◎要想解決,就試著把同儕壓力當成友軍吧 Chapter5「同儕壓力」也可以成為友軍 「同儕壓力」不是只有負面影響 ◎若完全沒有「同儕壓力」就會變得無法無天? ◎如果把「同儕壓力」比喻做河流⋯⋯ 積極使用「同儕壓力」,也能提升組織力 ◎壓力會傳播 ◎若能活用「同儕壓力」,少數派也能動搖多數派 ◎反轉「同儕壓力」不會被發現 只要與社會性評價連結,就能發現樂趣 ◎分辨積極正面的「同儕壓力」與悲觀的「同儕壓力」的方法 ◎可以選擇有好處的「同儕壓力」 視使用「同儕壓力」方法的不同,能讓大家都獲得幸福 ◎大家都是心靈受傷的夥伴 ◎試著祈願施加「同儕壓力」的人能幸福
書名 / | 放飛自我零內耗: 跳脫同儕壓力, 把自己當回事 |
---|---|
作者 / | 大嶋信賴 |
簡介 / | 放飛自我零內耗: 跳脫同儕壓力, 把自己當回事:「同儕壓力」的本質是對這世界過剩的信任感,先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並承認自己還未從「小孩」的角色畢業,接受自己與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44636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446362 |
誠品26碼 / | 2682657369006 |
頁數 / | 19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2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前言
「同儕壓力」在這幾年已變成廣為人知的流行語。
但慎重起見,我還是同步列出字典上的解釋:「在一個團體中,少數者默默被迫接受多數者意見的情形」〈日本數位版大辭泉〉。
大家聽到「同儕壓力」時,腦中會冒出什麼想法呢?
.在公司受到多數派意見影響,雖然有不同的意見但仍隨波逐流。
.在意另一半和小孩的眼光,不敢隨便花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想早點放學回家,但沒辦法不等死黨一起走。
.害怕被小孩同學的家長排擠,所以言行都小心翼翼。
.擔心在社群中被「正義魔人」炎上,非保持溫良恭儉讓不可等等。
然而,會出現上述情況,我認為正是因為每個人的心思各異。
如此一來,如何應對同儕間的衝突與壓力,就成了一道難題。
我們經常從媒體中聽到「日本是個同質性很高的社會」「日本人比你想的更排外」等說法。但老實說,比起大力傳播這些說法,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同儕壓力。
因此,我以自己的心理學專業為基礎,將擺脫同儕壓力的應對之道寫成了這本書。
身為一名心理諮商師,我至今經歷了超過九萬件真實臨床案例,回想起來,前來諮商的患者中,不少都是抱著同儕壓力的苦惱而來。
「常常擔心那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什麼都聽他的。」
「不想被大家討厭,所以只能一直忍耐。」
就像這樣,大多數人老是在察言觀色,到頭來只讓自己疲憊不堪。
然而,在遇過這麼多案例之後,我觀察到了包括「同儕壓力的成因背景」「容易受同儕壓力影響的人的傾向性」「那些輕鬆應對、接受現實的人」「不容易被針對的人的共通點」等等,與我們一般表面上所見截然不同的全新事實。
在本書中,在說明關於「同儕壓力的真面目」「不擅調適同儕壓力的根本原因」「改變你看待同儕壓力的方式」等主題時,會盡量避免使用艱澀的專有名詞或術語,並且從我的個人經驗或奠基與這些經驗之上的理論出發,向各位一一解說「擺脫同儕壓力」的方法。
我想,一定有人對「害怕被大家討厭的人」產生反感吧。而本書真正的目的是:「讓那些因為不想被討厭而在同儕壓力下隨波逐流的人,在不引起衝突的情況下,擺脫同儕的價值觀和羈絆,獲得自由。」
雖然有些說法,可能會讓人難以接受或理解,但請大家不要過於深究,只要想著「也許就只是那個意思」「如果是這樣,我能夠做什麼呢?」一邊閱讀本書就好。
我也是個不擅長應對同儕壓力的人。
但是,我察覺到自己因為「不擅長應對同儕壓力」而變得進退失據,並在明白原因之後,最終成功擺脫了這樣的痛苦。
如果能透過這本書,讓一個人、或者更多人也好,都能夠擺脫同儕壓力的困擾而獲得自由,身為作者的我會非常高興。
內文 : ◎我的常識不是他的常識?
我從小就是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成長,經常被告誡著:「遇見有困難的人要展現親切的態度。」所以換作是我看見迷路的人,肯定會坐立難安,非上前幫忙不可。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出身於基督教的家庭,所以我理當很清楚,「所有人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長大」。
儘管如此,我在那瞬間還是感到意外又氣憤。
除了向人問路,出門上班走樓梯遇見樓下鄰居時,明明說了「早安!」卻沒得到回應時,也會感到一陣錯愕。
「明明都笑著打招呼了,為什麼當作沒看到?」上班的路上,腦袋不住思考著這件事,甚至陷入自我懷疑,「就算在工作,一想起來還是鬱悶不已的我是不是很奇怪?」
但這正是因為我將「回應打招呼視為理所當然」,才會陷入不愉快的情緒之中。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主動向別人打招呼!」因為深信「人際間的問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當別人擺出「視而不見」的冷漠態度,就會覺得彷彿「被背叛了!」一樣,瞬間湧現怒氣。
有時連我都很驚訝,居然連在工作時想到都會生氣。但這都是因為我過度信任社會上人際關係的緣故。
不過,最近無論是在學校的課堂上,或是愈來愈多家長都會再三叮囑孩子:「不認識的人來打招呼,不要理會。」
這是因為社會上發生許多孩子在與陌生人交談後遭到誘拐的事件,所以各界咸認有必要提高孩子的警覺心。
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長大之後,自然會覺得「對陌生人的問候視而不見很正常」。
如此一來,當對方表現出冷漠、忽視的態度時,倒也不能因此就怪罪對方。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庭,甚至不同的時代,人們所接受的教育與常識自然都不同。然而,唯獨我因為過度依賴人際間的原則,認為大家應該都和自己一樣才對,才會感到吃驚,並且覺得遭到不當對待而受到打擊。
◎愈是「不相信別人」的人,就愈相信別人
像這種「對社會過度的信賴感」,就是同儕壓力的根源之一。
但是,那些施加同儕壓力的人並不會察覺到「正是自己對社會過度的信賴感,造成自己無法容忍別人出錯」這一點。
而且他們會漸漸覺得,「不管是誰都讓人很火大!」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誰也不相信」的緣故。
但是,現實生活中「別人往往不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所以一心認為「別人本來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的人才會這麼憤怒。
如果真的「誰也不相信」,對別人根本毫無期待,就不會因為別人違背自己的想法而發怒吧?也就是說,那些嘴上總說「自己誰也不相信」的人,實際上心裡卻認為他人「理所當然會那樣做」,對他人抱著過剩的信賴感。
所以,只要稍微偏離自己的標準,就會嚴厲指責對方「為什麼那樣做!」「連這點程度都做不到嗎!」給予他人極大的壓力。
雖然自己也覺得「如果不抱期待,何必把同儕壓力強加在別人身上⋯⋯」可一旦發現有人的行動踰越了自己所設下的那條線,又立刻怒氣沖沖地加以撻伐。
◎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
其實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數也數不清。
例如開車。
原本還一派輕鬆地說「本來就有形形色色的駕駛」,但當自己因為塞車而耽擱到既定行程,又發現「那輛貨車怎麼在超車道上慢吞吞的,前面明明很空!」時,整個人火氣就上來了,「搞什麼鬼!後面塞成一團,為什麼還不趕快離開超車道!」
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後面會塞得這麼嚴重,是因為貨車駕駛分心在玩手機」,於是內心更火大了。
不過,馬路上本來就不乏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因此與其對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抱著過度的期待,不如想著先保護好自己,這才是所謂「大人」應該優先考慮的現實問題。只不過當下情緒湧上,對社會的信賴感瞬間提升,就會忍不住因為「大家本來就應該好好遵守交通規則!」的念頭而勃然大怒。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即便原本嘴上說得好聽,願意接受自己與周遭人的差異。然而當情感遭受衝擊,卻又立刻高舉原則大旗「大家都得這麼做才行!」就此化身為同儕壓力兒童。
正因如此,請務必建立你的自覺。
也就是相信這世界,卻不會因此生氣的自覺。
我現在察覺到「自己正在施加同儕壓力」的次數變多了。雖然目前已經可以很快意識到「啊,我又來了∼」然後快速抽離那樣的狀態。但以前可是會對那些「背離規矩的人」滿滿怒火、不斷抨擊呢。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變身成同儕壓力兒童,務必去意識到自己正是因為「對這社會有著驚人的信賴感,才會這麼生氣」。
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你就會發現到「咦,原來自己也可以這麼淡然」,內心的同儕壓力便瞬間一掃而空。
話雖如此,當情感一再受到影響,過去那個動不動發脾氣的自己還是會帶著火氣回來,並且怒斥對方「為什麼不去做○○!」。
然而,這種帶著攻擊性的情感到底從何而來?
我會在下一節,進一步介紹這種情感的機制。
最佳賣點 : 「同儕壓力」的本質是對這世界過剩的信任感,
先試著放下對這世界的信賴感,
並承認自己還未從「小孩」的角色畢業,
接受自己與周遭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