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共治: 牙周病 (第3版) | 誠品線上

中西醫共治: 牙周病 (第3版)

作者 張閨臣/ 賴正均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西醫共治: 牙周病 (第3版):臺灣人約有80%以上都有牙周病的困擾,最常聽見的抱怨是:•刷牙容易流血、口臭。•牙齒動搖或吃飯無力。•急性發作時會發燒,甚至引發疼痛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臺灣人約有80%以上都有牙周病的困擾,最常聽見的抱怨是: •刷牙容易流血、口臭。 •牙齒動搖或吃飯無力。 •急性發作時會發燒,甚至引發疼痛及牙齦浮腫。 牙周病是僅次於齲齒(蛀牙),流行率高居第二位的牙科疾病,但是牙周病不像蛀牙會有疼痛的感覺,因此很容易被人所忽略,更輕忽了牙周病是牙齒疾病中最重要的一類。 一般而言,不分男女,自二十歲以後,罹患牙周病的比率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四十歲以上,拔除牙齒的原因,有75%是因為牙周病所造成。因此,大多數民眾只知道牙周病這個名稱,並不知道牙周病對牙齒、咀嚼能力影響頗大。本書由中西醫聯合診斷,共同診治牙周病,讓你的牙齒不再搖搖欲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張閨臣現職榮祥牙醫診所負責醫師學歷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學士經歷民國82年牙醫師高考榜首榮星牙醫診所院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住院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牙體復形專科醫師賴正均現職新店榮星中醫診所中西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學士經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中華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中華中醫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國泰醫院內科醫師敏盛醫院內科醫師桃園市衛生所醫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Part 1 西醫部分緒 論 牙齒的隱形殺手—牙周病牙周病是牙齒的隱形殺手牙周病是牙齒疾病中最嚴重的一類罹患牙周病者易形成細菌的溫床一般民眾對牙周病的誤解病因及病理 牙周病的成因牙菌斑的組成牙結石的組成牙結石的形成牙周病的致病因子牙周病與全身健康的關係症 狀 牙周病可能出現的症狀牙周病的症狀健康的牙齒與牙齦牙周病初期:牙齦發炎牙周炎的分類牙周病中期及末期:牙齦萎縮,牙齒鬆動診斷及檢查 牙周病的主要檢查項目詳細的病史X光診斷主訴牙周檢查項目動搖度增加的原因預防及保健 維持健康的牙齦適當的飲食保持口腔清潔定期口腔檢查及潔牙如何控制牙菌斑的量口腔衛生訓練牙結石清除(洗牙)牙周病治療後的叮嚀治 療 矯治牙齒,維持健康治療計畫治療牙齦炎認識牙周治療牙周病由初步的治療到嚴重病變之處理流程牙周治療的目標消除牙周囊袋完整的治療計畫牙周手術的好處預 後 牙周病預後的變數影響牙周病預後的危險因子造成牙周組織狀況無法好轉的可能原因銀髮族的牙齒保健診療室報告 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臨床Q&APart 2 中醫部分緒 論 中醫對牙周病的認識牙周病流行率高居第二位牙齒有浮起感、牙齦紅腫或流血,是不是火氣大?為什麼會罹患牙周病牙周病致病原因中國醫學對牙周病的認識中醫觀點 濕熱胃火,諸經錯雜之邪病因及病理診斷要點病因病機現代醫學對牙周病的治療方式有效中藥方劑牙宣(牙周病)古方選錄外治方自我解除牙痛的簡易穴位按摩法牙周病伴隨牙痛的針灸療法營養治療固齒保健食療民間療法預防保健的方法禁忌的事物診療室報告 清潔、營養、定期檢查臨床Q&A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西醫共治: 牙周病 (第3版)
作者 / 張閨臣 賴正均
簡介 / 中西醫共治: 牙周病 (第3版):臺灣人約有80%以上都有牙周病的困擾,最常聽見的抱怨是:•刷牙容易流血、口臭。•牙齒動搖或吃飯無力。•急性發作時會發燒,甚至引發疼痛及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514199
ISBN10 /
EAN / 9789864514199
誠品26碼 / 2683004479003
頁數 / 1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11*0.9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重視牙齒的保健
隨著臨床經驗的增加,筆者發現雖然民眾的醫學常識增加,但大多數人對於「牙周病」的認識,僅止於名字上的認知,其背後的成因、預防及治療,大多數民眾仍處於一知半解的階段。因為有鑑於牙周病是僅次於齲齒,最常見的一種牙科疾病,台灣地區牙周病的盛行率更有90%左右,本書中特別呼籲民眾重視牙齒的保健。近幾年(99年開始)台灣的健保制度,為了照顧越來越多的牙周病族群,特別提撥了預算為這類的患者做「牙周病統合治療」。
雖然國人生活水準提高,但是大多數人對於牙齒的保養卻常常輕忽。平時在門診中常見到許多嚼食檳榔、吸菸及夜生活頻繁的人們,因為忽視口腔清潔,所以嚴重的口臭常讓人掩鼻而退避三舍。有些癮君子想藉著洗牙來改善口臭問題,但是超音波洗牙只能清除牙結石,如果再繼續抽菸,牙齦發炎的問題是無法改善的。
齒牙動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如果不重視口腔清潔,下一代可能會因為牙周病的破壞,造成牙齒的鬆動、脫落,而出現不少年紀輕輕,卻已經裝有活動假牙的口腔殘障青年。
牙周病的預防十分簡單,只要平日養成飯後刷牙、使用牙線的習慣(睡前要刷得更仔細,因為睡覺後口水分泌減少,口內酸性不易下降),每半年還要定期檢查及洗牙,如果有輕微的牙齦炎或刷牙方式不正確,在醫師的治療後便能夠改善。因為科學的日新月異,牙醫師對於牙周病的治療有更多的方法與對策,千萬不要誤以為牙周病只能拔牙,就不敢去就醫,有時延誤了就醫的最佳時機,就算牙醫師有再好的技術也只能宣判牙齒的死刑了!等到齒牙動搖才尋求治療,可能為時已晚,希望本書能幫一般民眾建立正確的想法與觀念,讓您能與牙醫師密切配合,將您的一口牙齒照顧好。

榮祥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張閨臣

自序之二
牙周病初期由中醫調養,毋須飽受拔牙之苦
牙周病最初步的治療方式是洗牙或潔牙術,本書則為讀者介紹許多傳統牙周病的醫療保健方法,如針灸(體針及耳針)、自我解除牙痛的簡易穴位按摩法(如合谷穴、下關穴、頰車穴)、導引、民間療法等,提供給您參考,另外固齒保健的食療和禁忌的事項,這些都是您平日生活起居,照顧您和您親愛的家人牙齒保健不可或缺的相關醫藥資訊。
牙齒的健康與否,常代表機體陰陽氣血的虛實盛衰。牙周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只偶爾在刷牙的時候,會發現牙齦紅腫或出現流血的現象,而許多人因為牙齦流血、口腔發出異味,誤以為火氣大,自行喝些青草茶及退火食品了事……。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漸衰,更會促成牙周病的發展。特別是中老年人,齒病叢生,牙齦萎縮,繼而表現牙齒動搖、脫落、咀嚼機能喪失。
自古以來對牙周病有許多的探索,特別是預防保健方面,遺留了相當多古人的智慧結晶,值得讓後世的我們加以應用發揚。古人以為牙周病與手足陽明(大腸、胃)經、足少陰(腎)經相關,並指出牙周病是濕熱胃火或諸經錯雜之邪與外因為患所致。牙宣在辨證分型中,大致為胃火上蒸、腎陰虧損、氣血不足等三類。
牙周病的治療當然不只是半年才找牙醫師洗洗牙而已。若您常感到牙齒浮動(牙齦萎縮)、酸軟無力,有時隱隱抽痛,對冷、熱特別敏感(不單單只是用去敏感牙膏罷了),牙齦經常少量出血,且有時會發生輕度紅腫、口臭、口乾舌燥等口腔症狀外,還會出現便秘、小便赤黃、多夢、食慾不振、腰痠背痛等現象,這時就應回頭讓傳統醫學來為您盡一份心力了!
內人張閨臣醫師在牙科領域中,乃個中翹楚(82年高考榜首),在現代醫學的治療技術知識方面,個人不敢班門弄斧,但在保健方面古人有許多良好的方案,以期獲得防範於未然,牙齒的治療則宜借助現代先進的儀器。
許多併發症也是來自牙周病未能獲得妥善治療的結果,如肺炎、腎炎、腦膜炎……等,因此每半年定期找專業的牙科醫師,尋求適當的口腔健康諮詢是必要的。
牙周病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那麼要如何早期發現牙周病徵兆呢?主要是靠專業牙醫師的檢查,不能依賴病人的自覺來發現,定期進行牙齒保健檢查是很重要的。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不只應配合平日的口腔衛生保健,定期口腔檢查、充分的營養也是必備的。牙周病初期由中醫的調養,可以使牙周病在初期獲得根治,毋須飽受拔牙之苦,然而牙周病若長期不予治療,到牙周組織壞死(膿漏),阻斷牙齒的營養供給,屆時非拔牙不可時,中醫的療法也未必管用了!

新店榮星中醫診所中西醫師 賴正均

試閱文字

內文 : 緒 論
牙齒的隱形殺手—牙周病
嚴重的牙周病會導致齒槽骨流失,牙齒搖動。
台灣人約有80%以上都有牙周病的困擾,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刷牙容易流血、口臭、牙齒動搖或咬合無力;牙周病急性發作時會發燒,甚至引發疼痛及牙齦浮腫等。
牙周病是僅次於齲齒(蛀牙)、流行率高居第二位的牙科疾病,但是牙周病不像蛀牙會有疼痛的感覺,雖然會有牙齦紅腫易流血的現象,但是很容易被忽略,而國人中有很多是從來未到牙科做定期檢查的。
一般而言,男性牙齦、牙周狀況皆較女性為差,不分男女自二十歲以後,牙周病變均隨年齡之增加而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彙報中指出,東南亞各國人口至四十歲以前,平均牙周指數已達3.0,換言之,其牙周病變除牙齦部分已遭侵犯外,牙齦溝也有明顯的炎症現象,進一步牙周組織將受到破壞。由於牙周病變而拔牙的年齡,三十歲後增加之幅度提高,至六十歲達到最高峰,所以中老年人缺牙的主因,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牙周病變。現在臨床可見很多女性也有抽菸的習慣,女性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影響會加速骨質流失,因而齒牙動搖的程度較男性嚴重。
許多人視齒牙動搖為老之將至的必然現象,往往不理會它,任其自然發展。其實除了老化現象之外,「牙周病」才是主要的原因。牙周病造成的症狀有以下幾點:
1.牙齒的間隙變大。
2.牙齦萎縮。
3.感覺牙齒變長了。
4.食物容易塞在牙齒與牙肉之間。
5.齒槽骨萎縮,牙肉同時也會萎縮,造成牙根裸露出來,因為牙齒的支持組織流失,所以會造成牙齒的搖動。
在醫學常識逐漸普遍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有嚴重的牙周病才會造成牙齒晃動,並不是到了老年就一定會齒牙動搖。很多人是在到了牙醫診所,要求口腔檢查或把牙齒洗一洗時,才被牙醫師的宣布嚇到,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得了牙周病,甚至有些牙齒已經病入膏肓,不得不步上拔除的命運!原來,齒牙動搖不去管它,最後好好的牙齒也會一顆顆自己掉下來,成為「無齒之徒」!

牙周病是牙齒的隱形殺手

根據統計,四十歲以上的人,拔除牙齒的原因中,有75%是因為牙周病所造成的。但是,牙周病並非中年以後才會發生,如果平時沒有做好正確的口腔保健,及定期請牙醫師檢查的習慣,年輕人也會有破壞快速的年輕型牙周病發生,而且因為牙周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不像蛀牙痛起來要人命,所以容易被忽略;就算從未有蛀牙,也不能保證不會得到牙周病,等到警覺想要就醫時大多已是牙周病中期或末期,牙齒甚至會鬆動搖晃,而遭到牙醫師宣判必須拔牙的命運。

牙周病是牙齒疾病中最嚴重的一類

蛀牙或牙髓炎通常只侵犯一顆牙齒,而牙周病大多會影響整排或全口牙齒。有些人在年輕時就因為罹患牙周病又缺乏適當的治療,以至於全口牙齒逐漸鬆落,而必須配戴活動式假牙,不但咀嚼力減弱,而且每餐飯後還要拿下來清潔,非常的不方便;嚴重者造成全口缺牙,必須配戴全口假牙,不但影響咀嚼及消化,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罹患牙周病者易形成細菌的溫床

口腔中的細菌約有三百種以上,數目則在數千億。口腔中的細菌平時不會致病,但是抵抗力較弱的人,口中的病原菌可能侵入肺部或血液內,會引起肺炎及敗血症,若進入心臟也會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所以口腔清潔不可不慎,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

一般民眾對牙周病的誤解

研究顯示,牙周病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破壞速度十分快速,常在數年間就會造成多數牙齒的脫落,但若接受治療則可有效減少牙齒的脫落及牙周破壞。經過長期的(十至二十年)追蹤顯示,病人如果能夠與牙醫師配合,大多數病人的牙齒都能夠保留下來。近年來對於牙周病的治療有更多的研究,所以有極大的進步,因此在控制疾病上也更有把握。
由於一般人傳統的錯誤觀念,根深蒂固地認為牙周病(民間稱之為齒蛇或齒蜈蚣)無藥可醫,頂多只有拔掉或任牙齒自行掉落而已。其實牙周病不但可以醫治,而且能夠予以預防和控制。因為了解不夠,有些人看到牙齦流血就不敢刷牙,牙齦炎反而越來越嚴重;有些民眾可能自己覺得有牙周病的症狀(不管是輕微或早已深受其苦),但是卻忽略了求診的必要性。常常在民眾因其他口腔問題求診時,經牙醫師檢查才發現牙周病之嚴重程度,有時要想挽救卻為時已晚。

牙周病應及早診治,遲遲不醫只有更糟

大多數的民眾只知道「牙周病」這個名稱而已,並不知道牙周病對牙齒,甚至於對咀嚼能力的影響,更不可能了解到牙周病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再加上口腔保健的訓練配合,是可以達到病情的控制與預防疾病再度復發的目的。不過有些人即使經由牙醫師告知牙周病病情與應知事項,在面臨治療的抉擇時,往往顯得三心二意,寧可輕信對牙周病不甚了解的周遭人們,以至於磋跎了及早治療的最佳時機。牙周病若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會增加治療上的困難,也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因為牙齦炎可以經由洗牙及口腔衛生清潔而改善,一旦演變成牙周炎造成齒槽骨的流失時,牙周病就無法完全痊癒,而耽誤治療的結果,牙周病會越形惡化。等到決心想治療時,不但要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有些原本可以挽救的牙齒,再要尋求治療常常為時已晚,有時已經不能保住了。

重視牙周病已經侵襲下一代的事實

對於飲食非常繁複,卻缺乏正確口腔保健觀念的國人來說,牙周病不僅普遍存在於成人中,更可以在青少年中發現,如果我們再不重視的話,下一代可能因為口腔保健的疏忽,造成牙周組織遭受不必要的破壞,以至於將會有不少年紀尚輕,卻已經裝有活動假牙的口腔殘障青年的出現。因此如何注意預防牙周病,應是為人父母所需擔負的責任。
要怎麼自我觀察,才能及早發現自己得了牙周病?(圖1)
所謂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冠以外,附著在牙根上的結締組織有牙周韌帶、齒槽骨,以及最外層的牙齦(俗稱「牙肉」)。這些組織有支撐牙齒的功用,但因為牙菌斑和裡面的細菌分泌毒素侵害它們,使其產生發炎反應,因此逐漸破壞,從而影響它們對牙齒的支撐。當這些組織受到侵害時,就會造成牙齒地基流失。
根據其嚴重性大致可分牙齦炎及牙周炎:
1.初期:只有牙齦周圍發炎稱作牙齦炎,原本健康的牙齦呈粉紅色,發炎的牙齦會變成紅腫易流血。定期洗牙可改善。
2.中期:牙齦腫脹、流膿等現象。要做深部治療、定期回診以免惡化。
3.末期:造成齒槽骨的破壞(照X光後發現牙齒的支持骨有吸收的現象),變成牙周炎。不處理,可能導致牙齒搖晃,最後必須拔牙。
牙周病不治好,牙齒就會慢慢地鬆動,通常牙齦炎的嚴重程度會隨著年齡而增加,最好盡早到牙科或牙周病科就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牙周病是僅次於齲齒(蛀牙),流行率高居第二位的牙科疾病,但是牙周病不像蛀牙會有疼痛的感覺,因此很容易被人所忽略,更輕忽了牙周病是牙齒疾病中最重要的一類。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