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
作者 | 何弘光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就是立法院的ADR,提供立法院解決紛爭的另一種選擇機制。 本書詳細介紹立法院黨團協商之召集事由、會議之進行及黨團協商結論之 |
作者 | 何弘光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就是立法院的ADR,提供立法院解決紛爭的另一種選擇機制。 本書詳細介紹立法院黨團協商之召集事由、會議之進行及黨團協商結論之 |
內容簡介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就是立法院的ADR,提供立法院解決紛爭的另一種選擇機制。 本書詳細介紹立法院黨團協商之召集事由、會議之進行及黨團協商結論之效力等,盡可能呈現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完整面向,有助於讀者之了解。 透過解讀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運作的方式,並分析及討論黨團協商所產生的問題,釐清相關爭議,讓讀者能兼容理論與實務的了解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的全貌。 特別收錄立法院第4屆至第11屆第2會期,由立法院院長主持之黨團協商結論,約566個,配合立法院之運作模式,依主題分別詳列,俾利於快速查閱到所需要的類型,提供立法委員、助理及議事人員等實務工作者,隨時參考應用之工具書。
作者介紹 編著者簡介何弘光現職立法院副秘書長室簡任秘書學歷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專班)輔仁大學法律系經歷國泰人壽理賠部、第一銀行金融開發部及法務科、台北市稅捐稽徵處法務科、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法務科、台北市政府訴願會編審、立法院法制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議事處會務科科長、議程科科長、簡任編審兼修憲委員會秘書、負責籌設一銀租賃(股)公司、第一銀行工會代表、第一銀行人事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政府訴願會甄審委員會委員暨考績委員會委員、公務人員高考及格、行政執行官筆試及格、人身保險代理人特考及格、立法院國會季刊編輯委員著作發表於一銀月刊、當代財政、財稅研究及立法院法案評估報告、專題研究等《立法院實用法令及案例彙編》(五南圖書出版,2020年7月)《立法程序之法制與實務》(自版,2022年4月4日;電子書,自版,2023年9月28日)《立法院議事規則逐條釋義》(五南圖書出版,2024年7月)《解讀立法院精選案例:了解立法院立法、修法的運作模式》(五南圖書出版,2版,2025年2月)
產品目錄 目次自序前言第一章、黨團協商制度沿革第一節、黨團協商法制化前第二節、黨團協商法制化過程第三節、黨團協商透明公開化問題:立法院黨團協商現在還有密室協商或黑箱作業嗎?問題:如何觀看立法院黨團協商實況轉播?問題:為何立法院黨團協商仍有部分未進行實況轉播?第二章、黨團協商召集人第一節、立法院院長第二節、負責召集協商之黨團第三節、委員會主席問題:副院長得否為黨團協商召集人?問題:召集黨團協商之黨團與院長召集黨團協商之積極衝突?問題:院會說明人有二人以上者,如何決定黨團協商會議之主席?問題:黨團協商召集人得否禮讓?第三章、黨團協商事由第一節、法定事由第二節、意定事由問題:須經黨團協商之法定事由得否由院會決議代替黨團協商?第四章、黨團協商會議第一節、召集期日第二節、出列席人員第三節、地點第四節、會議進行問題:休會或停會期間得否舉行黨團協商?問題:開議日前得否舉行法案之黨團協商?問題:黨團協商會議是否須各黨團代表出席始成會?問題:未參加黨團之委員得否出列席黨團協商會議?問題:黨團協商會議是否應於一定場所召開?問題:黨團協商會議有無侵蝕委員會決議及架空院會二讀程序?第五章、黨團協商之冷凍期第一節、沿革第二節、適用情形第三節、不適用情形問題:黨團協商冷凍期之起算日為何?問題:定期處理之議案得否要求繼續協商?第六章、黨團協商結論第一節、類型第二節、黨團協商結論撤簽第三節、黨團協商結論確定第四節、黨團協商結論建議範本問題:黨團協商結論得否部分異議?問題:黨團協商結論得否成為復議之標的?問題:黨團協商結論未完成簽署得否以黨團共識處理?第七章、立法院第4屆至第11屆第2會期黨團協商結論第一節、立法院程序事項第二節、行政院施政方針報告詢答第三節、行政院專案報告詢答第四節、總預算案報告詢答第五節、總預算追加減預算詢答第六節、特別預算案詢答第七節、總決算案及特別決算案詢答第八節、緊急命令案第九節、同意權案第十節、覆議案第十一節、不信任案第十二節、罷免案第十三節、黨團協商程序相關事項第十四節、議案之程序處理第十五節、議案之實質協商第十六節、逕付二讀第十七節、編列議程及變更議程第十八節、臨時提案第十九節、委員會第二十節、復議案第二十一節、其他參考文獻
書名 / |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 |
---|---|
作者 / | 何弘光 |
簡介 / |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就是立法院的ADR,提供立法院解決紛爭的另一種選擇機制。 本書詳細介紹立法院黨團協商之召集事由、會議之進行及黨團協商結論之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23578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235785 |
誠品26碼 / | 2682962441008 |
頁數 / | 51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17*2.3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660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自序
立法院黨團協商長期以來,因未進行公開之程序,以致造成外界誤解,而有密室協商之負面形象。立法院第1次國會改革,於88年1月12日制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同年月25日公布,明定第12章之黨團協商專章,將其法制化,97年4月25日修正,同年5月14日公布《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70條明定黨團協商過程除重點紀錄外,應全程錄影、錄音,以破除外界「密室協商」疑慮,更可體現國會議員公開負責與受民意監督之精神。
本人服務於立法院15餘年,有幸參與立法院議事、黨團協商等實務作業,其間承蒙議事單位長官及同事之不吝指導與協助,並親身體驗參與黨團協商之委員及黨團,為求法案或預算案等之順利通過,無不在堅持與放手之間掙扎。幸有此黨團協商制度之存在,議案無庸動輒以強勢表決處理,讓政黨間保留了一些互相尊重的空間。
本書以立法實務工作者的角度切入,以拙著刊載於立法院《國會季刊》之〈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法制與實務〉乙文為基礎,予以擴編改寫而成,並重新整理黨團協商法制化後之黨團協商結論,自第4屆(88年2月26日)至第11屆第2會期(114年1月21日),共計26年,超過566個。希望能提供從事立法工作者及有興趣之讀者,有更多認識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機會,以破除外界長期以來對立法院黨團協商之誤解。
何弘光
114年3月24日
內文 : │第一章│
黨團協商制度沿革
「黨團」一詞,首次出現在《立法院組織法》的法制規範中,係指該法於民國(以下同)81年1月29日修正公布時,增訂第27條之1規定,略以:立法院對立法委員席次5席以上之政黨,應公平分別設置立法院「黨團」辦公室,其目的在於加速政黨政治之建立。88年1月25日《立法院組織法》全文修正公布,將上開條次修改為第33條規定,略以:每1黨團至少須有5人以上,政黨席次不足5人或無黨籍之委員得合組5人以上聯盟,係鑑於黨團在議會政治之重要性,促使黨團法制化;90年11月14日公布修正該條規定,略以:每1黨團至少須有8人以上,但於立法委員選舉得票比率已達百分之五以上之政黨不在此限,未能組成黨團之政黨或無黨籍之委員,得加入其他黨團,或合組8人以上之政團;91年1月25日公布修正該條規定,增訂立法委員參加黨團,以開議日前1日為認定基準;94年2月2日再公布修正該條規定時,鑑於黨團在國會政黨政治運作之重要性,為維護黨團協商機制,並充分保障少數席次政黨及弱勢族群權益,爰將組成黨團及合組政團人數下修為6人;96年12月26日配合委員席次減半後,又公布修正該條規定略以:每屆立法委員選舉當選席次達3席且席次較多之5個政黨得各組成黨團,席次相同時,以抽籤決定組成之,每1黨團至少須維持3人以上,未能組成黨團之政黨或無黨籍之委員,得加入其他黨團,黨團未達5個時,得合組4人以上之政團,黨(政)團總數合計以5個為限。從而,黨團協商制度運作之主體,即以此為據,而黨團協商制度又因是否明文化及公開化,其發展過程可區分如下:
第一節 黨團協商法制化前
立法院朝野協商行之已久,各政黨係透過在檯面下的私自協商,並無正式的程序及相關規定,所以此種協商結果並不具備法律上之拘束力,僅是存在於該等政黨間之默契。立法院第2屆(會議日期自82年2月19日至85年1月18日)起,立法院中具有5席以上的政黨成立黨團,黨團之間開始有非正式的協商,而朝野協商等文字明文化,始自立法院第2屆第1會期第2次會議(82年2月23日)修正通過之《立法院各委員會召集委員選舉辦法》第3條第2項(本條已於91年1月15日刪除)規定:「前項選舉人名冊編定後不得變更,但經朝野協商,提報院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由於立法院次級團體紛紛成立及採取聯合問政,立法院第2屆及第3屆(會議日期自85年2月23日至88年1月15日),立法院開始建立政黨協商制度。嗣後,有關立法院議事等相關事務,往往透過黨團協商的方式解決,有助於議事效率之提升。即在委員會中難以達成共識的保留意見與提案,透過政黨協商,各黨團派系指派委員代表參加,協商有共識達成決議時,則必須簽名,因該朝野協商結論僅具建議性質,不能代替院會的決定,所以仍須提請院會處理。職是,立法院雖然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議會協商制度,但也因不開放給媒體採訪,而屢屢被詬病為黑箱作業之負面印象。
最佳賣點 :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就是立法院的ADR,提供立法院解決紛爭的另一種選擇機制。
本書詳細介紹立法院黨團協商之召集事由、會議之進行及黨團協商結論之效力等,盡可能呈現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完整面向,有助於讀者之了解。
透過解讀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運作的方式,並分析及討論黨團協商所產生的問題,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