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思考與欣賞教學 | 誠品線上

美學思考與欣賞教學

作者 李崗/ 朱啟華/ 簡成熙/ 李彥儀/ 吳昌政/ 吳美瑤/ 薛瑞君/ 陳伊琳/ 劉光夏/ 邱凡芸/ 洪如玉/ 詹嘉明/ 楊忠斌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美學思考與欣賞教學:本書旨在透過教育美學的分析、思辨、想像、綜合,有效深化美感教育的美學基礎,具體論述欣賞教學的實踐如何可能。所謂「美學思考」,指涉一種關於美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透過教育美學的分析、思辨、想像、綜合,有效深化美感教育的美學基礎,具體論述欣賞教學的實踐如何可能。 所謂「美學思考」,指涉一種關於美感經驗的後設思考,也就是回溯自己對於「某個作品」的「美感知覺」,追問自己依據「何種觀點」作出「美感判斷」的過程。因此,主編特別邀請國內研究教育美學的重量級學者,從美育原理、生命美學、自然美學、音景美學,探討美學思考如何應用於課程綱要的批判、敘事文本的選擇、特色課程的設計,以及地方教育學的實踐。同時,各篇作者也欣然接受必須選擇特定文本,作為說明欣賞教學的實際案例,內容包括詩詞、歌劇、電影、攝影、繪本等多元的形式。 此次專書出版正提醒教育部、師資培育機構、全國教育工作者:美感教育不是藝術教育,欣賞教學不必然是藝術鑑賞;教師應建立起自己的美學思考,透過欣賞教學達成各領域的情意目標,才是美感教育真正該推動的方向!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李崗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兼潛能開發學程召集人經歷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研發組組長第一屆至第六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主辦人教育部「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東區大學基地學校諮詢顧問教育部「實踐藝術教學研究計畫」諮詢顧問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東區研發中心課程訪視委員《台灣教育哲學》編輯委員(教育美學領域責任編輯)《課程與教學季刊》輪值主編、編輯委員、審查委員研究領域中西教育美學、課程與教學、情意教育思考潛能開發、實驗教育主編著作教育美學—靈性觀點的藝術與教學美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自主學習的課程與教學重大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的跨界與連結臺灣社會議題的教育省思中小學合格教師與代課教師問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上篇 總論1 欣賞教學之道:是美學,不是藝術!/李崗 2 藝術領域教學需要特別強調社會參與嗎?K. Mollenhauer(1928-1998)陶冶理念轉向的反思/朱啟華 3 教育美學文本的敘事意義: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兩部《流浪地球》為例/簡成熙 下篇 分論4 生命美學與古典詩詞欣賞教學:以〈後赤壁賦〉為例/李彥儀5 興的美學與現代詩歌欣賞教學/吳昌政6 悲劇美學與歌劇欣賞教學:以《唐卡洛》為例/吳美瑤、薛瑞君 7 道德美感與電影欣賞教學:以《辛德勒的名單》為例/陳伊琳 8 攝影美學與攝影鑑賞教學:以〈消逝〉為例/劉光夏 9 繪本美學與華語文師資培育:以《失落的一角》系列為例/邱凡芸 10 音景美學與地方教育學:以「聲音漫步」為例/洪如玉、詹嘉明 11 自然美學與自然美感教育:以一所小學特色課程為例/楊忠斌

商品規格

書名 / 美學思考與欣賞教學
作者 / 李崗 朱啟華 簡成熙 李彥儀 吳昌政 吳美瑤 薛瑞君 陳伊琳 劉光夏 邱凡芸 洪如玉 詹嘉明 楊忠斌
簡介 / 美學思考與欣賞教學:本書旨在透過教育美學的分析、思辨、想像、綜合,有效深化美感教育的美學基礎,具體論述欣賞教學的實踐如何可能。所謂「美學思考」,指涉一種關於美感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232906
ISBN10 /
EAN / 9786264232906
誠品26碼 / 2682915612004
頁數 / 3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6
級別 / N:無
重量(g) / 550
提供維修 /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旨在透過教育美學的分析、思辨、想像、綜合,有效深化美感教育的美學基礎,具體論述欣賞教學的實踐如何可能。
所謂「美學思考」,指涉一種關於美感經驗的後設思考,也就是回溯自己對於「某個作品」的「美感知覺」,追問自己依據「何種觀點」作出「美感判斷」的過程。因此,主編特別邀請國內研究教育美學的重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