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通史 (第3版) | 誠品線上

臺灣通史 (第3版)

作者 連橫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灣通史 (第3版):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四紀、二十四志、六十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隋大業元年(605年),迄清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四紀、二十四志、六十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隋大業元年(605年),迄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凡約1290年的歷史。 連橫本著「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的精神傾注心血撰寫本書。成書於1908年-1918年。 臺灣通史一出版,頗多好評,章太炎稱讚此書「民族精神之所附,贊為必傳之作」,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為之作序:「……分類有法,矧又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蓋近世巨觀也。」高度肯定可見一斑。 然其部份內容也受學者質疑,或評為杜撰創作、或說與史實不符…。諸多疑義,但作為歷經十年收集資料撰寫而成,並為臺灣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之名的史書,有其參考價值與貢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連橫(1878.2.17-1936.6.28)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又作雅棠,另字武功或武公,又號慕陶、或號劍花。臺灣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詩人、歷史學家。1936年6月28日因肝癌病逝於上海,後來遷葬於臺北縣。1920年,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卷一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終於明永曆 (南明)十五年)卷二建國紀(起明永曆十五年、終於三十七年)卷三經營紀(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終於光緒二十年)卷四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因當時日本總督閱後不滿其名稱,勒令重寫,是為「過渡紀」)卷五疆域志安平縣嘉義縣鳳山縣恆春縣澎湖廳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基隆廳南雅廳臺灣縣彰化縣雲林縣苗栗縣埔裏社廳臺東州坊里卷六職官志卷七戶役志卷八田賦志官莊隆恩抄封番租屯租隘租卷九度支志卷十典禮志慶賀接詔迎春耤田祭社釋菜祭纛大操旌表鄉飲祀典卷十一教育志卷十二刑法志卷十三軍備志屯丁隘勇卷十四外交志日本聘問呂宋經略英人之役美船之役牡丹之役法軍之役卷十五撫墾志卷十六城池志衙署局所卷十七關征志卷十八榷賣志鹽硫磺煤煤油樟腦沙金阿片釐金卷十九郵傳志陸運航運郵電燈臺卷二十糧運志倉儲卷二十一鄉治志卷二十二宗教志神教道教佛教景教回教卷二十三風俗志歲時宮室衣服飲食冠婚喪祭演劇歌謠卷二十四藝文志卷二十五商務志卷二十六工藝志紡織刺繡雕刻繪畫鑄造陶製煆灰燒𨀤竹工皮工卷二十七農業志稻之屬菽之屬麥之屬黍之屬稷之屬枲之屬藍之屬藷之屬蔗之屬茶之屬蓏之屬蔬之屬果之屬卷二十八虞衡志草之屬木之屬竹之屬藤之屬花之屬卉之屬畜之屬禽之屬獸之屬蟲之屬魚之屬介之屬礦之屬卷二十九列傳一顏、鄭列傳寧靖王列傳諸臣列傳諸老列傳陳永華列傳林圯、林鳳列傳劉國軒列傳卷三十列傳二施琅列傳吳球、劉卻列傳朱一貴列傳歐陽凱列傳藍廷珍列傳楊、殷、阮、王列傳卷三十一列傳三王世傑列傳吳鳳列傳施、楊、吳、張列傳林、胡、張、郭列傳臺東拓殖列傳吳福生、黃教列傳林爽文列傳孫景燧列傳福康安列傳楊廷理列傳鄭其仁、李安善列傳陳周全、高夔列傳卷三十二列傳四海寇列傳王得祿列傳謝、鄭列傳吳沙列傳姜、周列傳許尚、楊良斌列傳姚、徐列傳張丙列傳方振聲列傳李石、林恭列傳鄭勒先列傳郭光侯、施九𩓧列傳卷三十三列傳五戴潮春列傳林文察列傳丁曰健列傳林奠國列傳林占梅列傳羅、陳列傳沈葆楨列傳袁聞柝列傳劉銘傳列傳劉璈列傳林平侯列傳卷三十四列傳六循吏列傳陳璸季麒光蔣毓英張㑺靳治揚李中素衛台揆孫元衡宋永清周鍾瑄黃叔璥秦士望陸鵬曾曰瑛朱山胡邦翰胡建偉薛志亮吳性誠蔣鏞周凱曹謹曹士桂嚴金清陳星聚流寓列傳郁永和藍鼎元陳夢林洪壽春蔡推慶查元鼎呂世宜林豪梁成𥋘鄉賢列傳王鳳來陳震曜鄭崇和鄭用錫鄭用鑑文苑列傳王璋王之敬張鈺陳必琛王克捷馬琬莊敬夫陳思敬林朝英王士俊黃驤雲陳改淑呂成家蔡廷蘭魏宏彭培桂陳維英吳子光陳肇興黃敬吳鴻業王獻琛楊克彰卷三十五列傳七孝義列傳蕭明燦侯瑞珍陳仕俊劉日純丁克家鄭用鈺李錫金張首芳陳緝熙翁林萃黃朝品鄭如蘭洪騰雲薛應瑞方景雲張仲山林全籌勇士列傳曾切莊豫詹阿祝阿蚌貨殖列傳陳福謙李春生黃南球列女列傳魯王公主懷安侯夫人傅璇妻謝燦妻王曾儒妻辜湯純妻楊茂仁妻陳守娘李時燦妻金仁妻大南蠻陳清水妻汪劉氏傅氏楊邦重妻陳玉花妻楊舒祖妻吳茂水妻郭榮水妻吳氏女何子靜妻林楊氏余林氏李聯城妻王家霖妻陳周氏鄭、徐二氏徐、陳氏呂阿棗許裕妻蔡欽妻郭克誠妻吳循娘劉正娘高悉娘黃廣生妻劉氏女卷三十六列傳八邱逢甲列傳吳、徐、姜、林列傳吳彭年列傳唐、劉列傳卷三十七附錄後序連雅堂先生家傳連雅堂先生年表表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灣通史 (第3版)
作者 / 連橫
簡介 / 臺灣通史 (第3版):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四紀、二十四志、六十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隋大業元年(605年),迄清光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664388
ISBN10 /
EAN / 9786263664388
誠品26碼 / 2682524213005
頁數 / 8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5*3.7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臺 灣 固 無 史 也 。 荷 人 啟 之 、 鄭 氏 作 之 、 清 代 營 之 ,開 物 成 務 , 以 立 我 丕 基 , 至 於 今 三 百 有 餘 年 矣 。 而 舊 志誤 謬 , 文 采 不 彰 , 其 所 記 載 , 僅 隸 有 清 一 朝 , 荷 人 、 鄭氏 之 事 闕 而 弗 錄 , 竟 以 島 夷 、 海 寇 視 之 。 烏 乎 ! 此 非 舊史 氏 之 罪 歟 ? 且 府 志 重 修 於 乾 隆 二 十 九 年 , 臺 、 鳳 、 彰、 淡 諸 志 雖 有 續 修 , 侷 促 一 隅 , 無 關 全 局 , 而 書 又 已 舊。 苟 欲 以 二 、 三 陳 編 , 而 知 臺 灣 大 勢 , 是 猶 以 管 窺 天 、以 蠡 測 海 , 其 被 囿 也 亦 巨 矣 。
    夫 臺 灣 固 海 上 之 荒 島 爾 , 篳 路 藍 縷 以 啟 山 林 , 至於 今 是 賴 。 顧 自 海 通 以 來 , 西 力 東 漸 , 運 會 之 趨 , 莫 可阻 遏 。 於 是 而 有 英 人 之 役 、 有 美 船 之 役 、 有 法 軍 之 役 ;外 交 兵 禍 , 相 逼 而 來 , 而 舊 志 不 及 載 也 。 草 澤 群 雄 , 後先 崛 起 , 朱 、 林 以 下 , 輒 啟 兵 戎 , 喋 血 山 河 , 藉 言 恢 復, 而 舊 志 亦 不 備 載 也 。 續 以 建 省 之 議 , 開 山 撫 番 , 析 疆增 吏 , 正 經 界 、 籌 軍 防 、 興 土 宜 、 勵 教 育 , 綱 舉 目 張 ,百 事 俱 作 , 臺 灣 氣 象 一 新 矣 。 夫 史 者 , 民 族 之 精 神 , 而人 群 之 龜 鑑 也 ; 代 之 盛 衰 、 俗 之 文 野 、 政 之 得 失 、 物 之盈 虛 , 均 於 是 乎 在 。 故 凡 文 化 之 國 , 未 有 不 重 其 史 者 也。 古 人 有 言 : 『 國 可 滅 , 而 史 不 可 滅 』 。 是 以 郢 書 、 燕說 猶 存 其 名 , 晉 乘 、 楚 杌 語 多 可 採 。 然 則 臺 灣 無 史 , 豈非 臺 人 之 痛 歟 ?
    顧 修 史 固 難 , 修 臺 之 史 更 難 , 以 今 日 而 修 之 尤 難。 何 也 ? 斷 簡 殘 編 , 蒐 羅 匪 易 , 郭 公 夏 五 , 疑 信 相 參 ,則 徵 文 難 ; 老 成 凋 謝 , 莫 可 諮 詢 , 巷 議 街 譚 , 事 多 不 實, 則 考 獻 難 。 重 以 改 隸 之 際 , 兵 馬 倥 傯 , 檔 案 俱 失 , 私家 收 拾 , 半 付 祝 融 , 則 欲 取 金 匱 石 室 之 書 , 以 成 風 雨 名山 之 業 , 而 有 所 不 可 。 然 及 今 為 之 , 尚 非 甚 難 。 若 再 經十 年 、 二 十 年 而 後 修 之 , 則 真 有 難 為 者 。 是 臺 灣 三 百 年來 之 史 , 將 無 以 昭 示 後 人 , 又 豈 非 今 日 我 輩 之 罪 乎 ?
    橫 不 敏 , 昭 告 神 明 , 發 誓 述 作 , 兢 兢 業 業 , 莫 敢自 遑 。 遂 以 十 稔 之 間 , 撰 成 臺 灣 通 史 , 為 紀 四 、 志 二 十四 、 傳 六 十 , 凡 八 十 有 八 篇 , 表 圖 附 焉 。 起 自 隋 代 、 終於 割 讓 , 縱 橫 上 下 , 鉅 細 靡 遺 , 而 臺 灣 文 獻 於 是 乎 在 。
    洪 維 我 祖 宗 渡 大 海 , 入 荒 陬 , 以 拓 殖 斯 土 , 為 子孫 萬 年 之 業 者 , 其 功 偉 矣 。 追 懷 先 德 , 眷 顧 前 途 , 若 涉深 淵 , 彌 自 儆 惕 。 烏 乎 念 哉 ! 凡 我 多 士 及 我 友 朋 , 惟 仁惟 孝 , 義 勇 奉 公 , 以 發 揚 種 性 , 此 則 不 佞 之 幟 也 。 婆 娑之 洋 , 美 麗 之 島 , 我 先 王 先 民 之 景 命 , 實 式 憑 之 !
    中 華 民 國 七 年 秋 八 月 朔 日 , 臺 南 連 橫 雅 堂 自 序 於劍 花 室 。

試閱文字

內文 : 臺 灣 通 史 卷 一
臺 南 連 橫 雅 堂 撰
      開 闢 紀
    臺 灣 固 東 番 之 地 , 越 在 南 紀 , 中 倚 層 巒 , 四 面 環 海。 荒 古 以 來 , 不 通 人 世 , 土 番 魋 結 , 千 百 成 群 , 裸 體 束腰 , 射 飛 逐 走 , 猶 是 游 牧 之 代 。 以 今 石 器 考 之 , 遠 在 五千 年 前 , 高 山 之 番 , 實 為 原 始 ; 而 文 獻 無 徵 , 搢 紳 之 士固 難 言 者 。 按 史 秦 始 皇 命 徐 福 求 海 上 三 神 山 , 去 而 不 返; 又 曰 : 『 自 齊 威 宣 、 燕 昭 使 人 入 海 求 蓬 萊 、 方 丈 、 瀛洲 。 此 三 神 山 者 , 其 傳 在 渤 海 中 , 去 人 不 遠 , 患 且 至 ,則 船 風 引 而 去 。 蓋 嘗 有 至 者 , 諸 僊 人 及 不 死 之 藥 皆 在 焉。 其 物 禽 獸 盡 白 , 而 黃 金 銀 為 宮 闕 。 未 至 , 望 之 如 雲 。及 到 , 三 神 山 反 居 水 下 。 臨 之 , 風 輒 引 去 , 終 莫 能 至 云。 世 主 莫 不 甘 心 焉 。 及 至 秦 始 皇 并 天 下 , 至 海 上 , 則 方士 言 之 , 不 可 勝 數 。 始 皇 自 以 為 至 海 上 而 恐 不 及 矣 , 乃使 人 齎 童 男 女 入 海 求 之 。 船 交 海 中 , 皆 以 風 為 解 , 曰 未能 至 , 望 見 之 焉 』 。 或 曰 , 蓬 萊 、 方 丈 為 日 本 、 琉 球 ,而 臺 灣 則 瀛 洲 也 ; 語 雖 鑿 空 , 言 頗 近 理 。 蓋 以 是 時 航 術未 精 , 又 少 探 險 海 外 , 飄 渺 虛 無 , 疑 為 僊 境 , 陋 矣 。 臺灣 與 日 本 、 琉 球 鼎 立 東 海 , 地 理 氣 候 大 略 相 同 , 山 川 美秀 , 長 春 之 花 、 不 黃 之 草 , 非 方 士 所 謂 僊 境 也 歟 ? 徐 福有 來 臺 灣 , 今 雖 無 可 確 證 , 而 五 百 男 女 之 散 處 日 本 、 琉球 者 , 後 嗣 不 絕 ; 然 則 秦 時 男 女 或 有 往 來 臺 灣 者 , 未 可知 也 。 或 曰 , 澎 湖 則 古 之 方 壺 , 而 臺 灣 為 岱 員 ; 於 音 實似 。 列 子 夏 革 曰 : 『 渤 海 之 東 , 不 知 幾 億 萬 里 , 有 大 壑焉 , 實 維 無 底 之 谷 , 其 下 無 底 , 名 曰 歸 虛 。 其 中 有 五 山焉 : 一 曰 岱 輿 , 二 曰 員 嶠 , 三 曰 方 壺 , 四 曰 瀛 洲 , 五 曰蓬 萊 。 其 山 高 下 周 旋 三 萬 里 , 其 頂 平 處 九 千 里 , 山 之 中相 去 七 萬 里 , 而 五 山 之 根 無 所 連 著 , 常 隨 潮 波 上 下 往 還, 不 得 暫 峙 焉 。 僊 聖 毒 之 , 訴 之 於 帝 。 帝 怒 , 流 於 西 極, 失 群 聖 之 所 居 。 乃 命 禺 疆 使 巨 鰲 十 五 舉 首 而 戴 之 , 迭為 三 番 , 六 萬 歲 一 交 焉 ; 五 山 始 峙 』 。 夫 澎 湖 與 臺 灣 密邇 , 巨 浸 隔 之 , 黑 流 所 經 , 風 濤 噴 薄 , 瞬 息 萬 狀 , 實 維無 底 之 谷 , 故 名 落 漈 ; 又 有 萬 水 朝 東 之 險 , 而 言 「 風 輒引 去 」 也 。 臺 灣 之 山 有 高 至 海 拔 一 萬 三 千 六 百 餘 尺 、 為東 洋 群 山 之 特 出 者 , 長 年 積 雪 , 其 狀 如 玉 , 故 曰 「 望 之如 雲 」 也 。 或 曰 , 臺 灣 為 古 之 東 鯷 。 後 漢 書 東 夷 傳 曰 :『 會 稽 海 外 有 東 鯷 人 , 分 為 二 十 餘 國 。 又 有 夷 洲 、 澶 洲。 傳 言 秦 始 皇 遣 方 士 徐 福 將 童 男 女 數 千 人 入 海 求 蓬 萊 神仙 , 不 得 , 徐 福 畏 誅 , 遂 止 此 洲 。 會 稽 東 冶 縣 人 有 入 海行 、 遭 風 流 移 至 澶 洲 者 , 所 在 絕 遠 , 不 可 往 來 』 。 然 則臺 灣 之 為 瀛 洲 、 為 東 鯷 , 澎 湖 之 為 方 壺 , 其 說 固 有 可 信, 而 澎 湖 之 有 居 人 , 尤 遠 在 秦 、 漢 之 際 。 或 曰 , 楚 滅 越, 越 之 子 孫 遷 於 閩 , 流 落 海 上 , 或 居 於 澎 湖 ; 是 澎 湖 之與 中 國 通 也 已 久 , 而 其 見 於 載 籍 者 則 始 於 隋 代 爾 。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連橫本著「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的精神傾注心血撰寫本書。成書於1908年-1918年。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