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 上 (第2版)
作者 | 蕭統/ 編; 李善/ 注; 胡克家/ 考異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昭明文選 上 (第2版):南朝以降的文人學習前代作品時都需先閱讀本書,它對唐代、日本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宋學者幾乎人手一編。----------------------------------- |
作者 | 蕭統/ 編; 李善/ 注; 胡克家/ 考異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昭明文選 上 (第2版):南朝以降的文人學習前代作品時都需先閱讀本書,它對唐代、日本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宋學者幾乎人手一編。----------------------------------- |
內容簡介 南朝以降的文人學習前代作品時都需先閱讀本書,它對唐代、日本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宋學者幾乎人手一編。 -------------------------------------------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西元501~531年),召集一些知名文人共同編選,選錄了先秦至梁的八、九百年間、一百多位作者、七百餘篇,包括詩詞歌賦、散文……等體裁的文學作品,是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本書選錄詩文辭賦,還包括史書中少數的贊、論、序、述等學術著作。入選的作品必須情義與辭釆內外並茂,並把文學、非文學劃出一條界線,使《文選》成為一部規模宏大、選擇嚴格的詩文總集,就陶淵明知名的〈歸去來辭〉,也是因為選入《文選》後才被後世古文選輯者所重視。「選學」既見重於時,於是對本書的訓注家先後繼起,其中以李善注本成為校刊較好和最通行的版本。本書又以清朝的胡克家重刊本為底本標點整理出版。 本書共60卷,分上、下兩冊: 上冊:共29卷。 下冊:共31卷。 書末另附篇目及著者索引,以備讀者查檢。
作者介紹 蕭統(西元501~531年)字德施,南朝梁武帝的長子,於西元502年被立為太子、學問淵博。著名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其中「三十二分則」即為昭明太子所編輯、整理的,讓原本長篇的經文,整理後成為易為後人傳誦、理解的三十二個分則。由於梁武帝、昭明太子對佛教教義在民間流通的貢獻,禪宗的廟宇常以兩人合祀,並尊其為「護法神」。蕭統未及即位即過世,死後諡號為「昭明」,故世稱其為「昭明太子」。其所召集文人編纂了中國最早一部詩文總集——《文選》,後人亦稱為《昭明文選》。對後世文人影響極大。李善(西元630~689年)唐高宗時的知名文人,也是知名書法家李邕之父。注有《文選》六十卷,被後人讚譽為《文選》最好的注本,並盛行於後世。
產品目錄 弁言 (2)文選序/梁 蕭統 (5)唐李崇賢上文選注表/唐 李善 (7)宋刻原序 (8)重刻宋淳熙本文選序/清 胡克家 (9)文選考異序/清 胡克家 (10)卷第一賦甲京都上班孟堅 兩都賦二首 1卷第二張平子 西京賦 37卷第三賦乙京都中張平子 東京賦 73卷第四張平子 南都賦 117左太沖 三都賦序 133 蜀都賦 135卷第五賦丙京都下左太沖 吳都賦 155卷第六左太沖 魏都賦 199卷第七賦丁郊祀楊子雲 甘泉賦 并序 243耕藉潘安仁 藉田賦 255畋獵上司馬長卿 子虛賦 263卷第八畋獵中司馬長卿 上林賦275楊子雲 羽獵賦 并序295卷第九賦戊畋獵下楊子雲 長楊賦 并序307潘安仁 射雉賦316紀行上班叔皮 北征賦324曹大家 東征賦329卷第十紀行下潘安仁 西征賦333卷第十一賦已遊覽王仲宣 登樓賦371孫興公 遊天台山賦 并序374鮑明遠 蕪城賦381宮殿王文考 魯靈光殿賦 并序385何平叔 景福殿賦396卷第十二江海木玄虛 海賦413郭景純 江賦423卷第十三賦庚物色宋玉 風賦441潘安仁 秋興賦 并序444謝惠連 雪賦449謝希逸 月賦455鳥獸上賈誼 鵬鳥賦 并序 459禰正平 鸚鵡賦 并序 465張茂先 鷦鷯賦 并序 468卷第十四鳥獸下顏延年 赭白馬賦 并序 473鮑明遠 舞鶴賦 481志上班孟堅 幽通賦 484卷第十五賦辛志中張平子 思玄賦 497 歸田賦 528卷第十六志下潘安仁 閑居賦 并序 531哀傷司馬長卿 長門賦 并序 542向子期 思舊賦 并序 548陸士衡 歎逝賦 并序 551潘安仁 懷舊賦 并序 556 寡婦賦 并序 558江文通 恨賦 566 別賦 570卷第十七賦壬論文陸士衡 文賦 并序 579音樂上王子淵 洞簫賦 595傅武仲 舞賦 并序 604卷第十八音樂下馬季長 長笛賦 并序 613嵇叔夜 琴賦 并序 634潘安仁 笙賦 650成公子安 嘯賦 656卷第十九賦癸情宋玉 高唐賦 并序663 神女賦 并序671 登徒子好色賦 并序675曹子建 洛神賦 并序678詩甲補亡束廣微 補亡詩六首684述德謝靈運 述祖德詩二首689勸勵韋孟 諷諫詩692張茂先 勵志詩696卷第二十獻詩曹子建 上責躬詩 并表701 應詔詩706潘安仁 關中詩707公讌曹子建 公讌詩713王仲宣 公讌詩713劉公幹 公讌詩714應德璉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715陸士衡 皇太子讌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716陸士龍 大將軍讌會被命作詩718應吉甫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720謝宣遠 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送孔令詩722范蔚宗 樂遊應詔詩724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送孔令詩725顏延年 應詔讌曲水作詩726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729丘希範 侍讌樂遊苑送張徐州應詔詩733沈休文 應詔樂遊苑餞呂僧珍詩733祖餞曹子建 送應氏詩二首735孫子荊 征西官屬送於陟陽候作詩 736潘安仁 金谷集作詩737謝宣遠 王撫軍庾西陽集別詩738謝靈運 鄰里相送方山詩739謝玄暉 新亭渚別范零陵詩740沈休文 別范安成詩 741卷第二十一詩乙詠史王仲宣 詠史詩 743曹子建 三良詩 744左太沖 詠史八首 744張景陽 詠史 749盧子諒 覽古 751謝宣遠 張子房詩 753顏延年 秋胡詩 756 五君詠五首 759鮑明遠 詠史 763虞子陽 詠霍將軍北伐 764百一應璩 百一詩 765遊仙何敬宗 遊仙詩 767郭景純 遊仙詩七首 768卷第二十二招隱左太沖 招隱詩二首 775陸士衡 招隱詩 776反招隱王康琚 反招隱詩 777遊覽魏文帝 芙蓉池作 778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 779謝叔源 遊西池 780謝惠連 泛湖歸出樓中翫月 781謝靈運 從遊京口北固應詔 782 晚出西射堂 783 登池上樓 784 遊南亭 784 遊赤石進帆海 785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786 登石門最高頂 787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788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789顏延年 應詔觀北湖田收 790 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 791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793鮑明遠 行藥至城東橋794謝玄暉 遊東田795江文通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峯796沈休文 鍾山詩應西陽王教797 宿東園799 遊沈道士館799徐敬業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邪城詩800卷第二十三詩丙詠懷阮嗣宗 詠懷詩十七首803謝惠連 秋懷811歐陽堅 石臨終詩813哀傷嵇叔夜 幽憤詩814曹子建 七哀詩818王仲宣 七哀詩二首818張孟陽 七哀詩二首819潘安仁 悼亡詩三首821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823顏延年 拜陵廟作825謝玄暉 同謝諮議銅雀臺詩827任彥昇 出郡傳舍哭范僕射827贈答一王仲宣 贈蔡子篤詩830 贈士孫文始831 贈文叔良833劉公幹 贈五官中郎將四首835 贈徐幹837 贈從弟三首838卷第二十四贈答二曹子建 贈徐幹841 贈丁儀842 贈王粲843 又贈丁儀王粲844 贈白馬王彪 844 贈丁翼847嵇叔夜 贈秀才入軍五首848司馬紹統 贈山濤850張茂先 答何劭二首851何敬祖 贈張華853陸士衡 贈馮文羆遷斥丘令 853 答賈長淵 并序 856 於承明作與士龍 859 贈尚書郎顧彥先二首 860 贈顧交阯公真 861 贈從兄車騎 862 答張士然 862 為顧彥先贈婦二首 863 贈馮文羆 864 贈弟士龍 865潘安仁 為賈謐作贈陸機 865潘正叔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 868 贈河陽 870 贈侍御史王元貺 871卷第二十五詩丁贈答三傅長虞 贈何劭王濟 873郭泰機 答傅咸 875陸士龍 為顧彥先贈婦二首 875 答兄機 877 答張士然 877劉越石 答盧諶詩 并書 878 重贈盧諶 883盧子諒 贈劉琨 并書 884 贈崔溫 891 答魏子悌 892謝宣遠 答靈運 893 於安城答靈運 894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 896謝靈運 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 897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 899 酬從弟惠連 900卷第二十六贈答四顏延年 贈王太常 903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 904 直東宮答鄭尚書 905 和謝監靈運 906王僧達 答顏延年 908謝玄暉 郡內高齋閑坐答呂法曹 909 在郡臥病呈沈尚書 909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910詶王晉安911陸韓卿 奉答內兄希叔912范彥龍 贈張徐州稷914 古意贈王中書915任彥昇 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余既未至郭仍進村維舟久之郭生方至916行旅上潘安仁 河陽縣作二首917 在懷縣作二首919潘正叔 迎大駕921陸士衡 赴洛二首922 赴洛道中作二首923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923陶淵明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925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926謝靈運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927 過始寧墅929 富春渚929 七里瀨930 登江中孤嶼931 初去郡933 初發石首城934 道路憶山中935 入彭蠡湖口936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936卷第二十七詩戊行旅下顏延年 北使洛939 還至梁城作940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941鮑明遠 還都道中作942謝玄暉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943 敬亭山詩944 休沐重還道中944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945 京路夜發946江文通 望荊山 947丘希範 旦發漁浦潭947沈休文 早發定山948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948軍戎王仲宣 從軍詩五首 949郊廟顏延年 宋郊祀歌二首 953樂府上樂府三首 956班捷妤 怨歌行 957魏武帝 樂府二首 958魏文帝 樂府二首 960曹子建 樂府四首 961石季倫 王明君詞 并序 965卷第二十八樂府下陸士衡 樂府十七首 967謝靈運 樂府 984鮑明遠 樂府八首 986謝玄暉 鼓吹曲 994挽歌繆熙伯 挽歌詩 993陸士衡 挽歌詩三首 996陶淵明 挽歌詩 999雜歌荊軻 歌 并序 999漢高帝 歌 并序 1000劉越石 扶風歌 1000陸韓卿 中山王孺子妾歌 1001卷第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古詩一十九首 1003李少卿 與蘇武詩三首 1010蘇子卿 詩四首 1011張平子 四愁詩四首 1013王仲宣 雜詩 1015劉公幹 雜詩 1015魏文帝 雜詩二首 1016曹子建 朔風詩 1017 雜詩六首 1018 情詩 1020嵇叔夜 雜詩 1020傅休奕 雜詩 1021張茂先 雜詩 1021 情詩二首 1022陸士衡 園葵詩1022曹顏遠 思友人詩 1023 感舊詩1024何敬祖 雜詩1025王正長 雜詩1025棗道彥 雜詩1026左太沖 雜詩1027張季鷹 雜詩1028張景陽 雜詩十首1028
書名 / | 昭明文選 上 (第2版) |
---|---|
作者 / | 蕭統 編; 李善 注; 胡克家 考異 |
簡介 / | 昭明文選 上 (第2版):南朝以降的文人學習前代作品時都需先閱讀本書,它對唐代、日本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宋學者幾乎人手一編。-----------------------------------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66245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662452 |
誠品26碼 / | 2682472598001 |
頁數 / | 105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6*19*4.6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約1820g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卷第一
賦甲 賦甲者,舊題甲乙,所以紀卷先後。今卷既改,故甲乙並除,存其首題,以明舊式。
京都上
兩都賦二首 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陽,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陽,故上此詞以諫。和帝大悅也。1
班孟堅 范曄後漢書曰:班固,字孟堅,北地人也。年九歲,能屬文,長遂博貫載籍。顯宗時,除蘭臺令史,遷為郎,乃上兩都賦。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憲敗,固坐免官,遂死獄中。
兩都賦序
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毛詩序曰:詩有六義焉,二曰賦。故賦為古詩之流也。諸引文證,皆舉先以明後,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他皆類此。昔成 康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言周道既微,雅頌並廢也。
史記曰:周 武王太子誦立,是為成王。成王太子釗立,是為康王。毛詩序曰:頌者,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樂稽耀嘉曰:仁義所生為王。毛詩序曰: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然則作詩稟乎先王之澤,故王澤竭而詩不作。作,興也。孟子曰:王者之跡息而詩亡。大漢初定,日不暇給。漢書曰:高祖,姓劉氏,立為漢王,滅項羽,即皇帝位。荀悅曰:諱邦,字季。史記曰:雖受命,而日有不暇給也。至於武 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漢書曰:孝武皇帝,景帝中子。荀悅曰:諱徹。漢書曰:孝宣帝,武帝曾孫,戾太子孫。荀悅曰:諱詢,字次卿。內設金馬 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史記曰:金馬門者,宦者署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三輔故事曰:石渠閣在大祕殿北,以閣祕書。漢書曰: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以興廢繼絕,潤色鴻業。言能發起遺文,以光讚大業也。論語,子曰:興滅國,繼絕世。然文雖出彼而意微殊,不可以文害意。他皆類此。論語,子曰:東里 子產潤色之。劇秦美新曰:制成六經,洪業也。是以眾庶悅豫,福應尤盛,白麟 赤鴈 芝房 寶鼎之歌,薦於郊廟。漢書 武紀曰:行幸雍,獲白麟,作白麟之歌。又曰:行幸東海,獲赤鴈,作朱鴈之歌。又曰:甘泉宮內產芝,九莖連葉,作芝房歌。又曰:得寶鼎后土祠傍,作寶鼎之歌。神雀 五鳳 甘露 黃龍之瑞,以為年紀。漢書 宣紀曰:神雀元年。應劭曰:前年神雀集長樂宮,故改年也。又曰:五鳳元年。應劭曰:先者,鳳皇五至,因以改元。又甘露元年,詔曰:乃者,鳳皇至,甘露降,故以名元年。又曰:黃龍元年。應劭曰先是黃龍見新豐,因以改元焉。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 虞丘壽王 東方朔 枚臯 王襃 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漢書曰:司馬相如,字長卿,為武騎常侍。又曰:虞丘壽王,字子貢,以善格五召待詔,遷為侍中中書,又曰:東方朔,字曼倩,上書自稱舉,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後拜為太中大夫給事中。又曰:枚臯,字少孺,上書北闕,自稱枚乘之子,上得大喜,召入見待詔,拜為郎。又曰,王襃,字子淵,上令襃待詔,兩都賦序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毛詩序曰:詩有六義焉,二曰賦。故賦為古詩之流也。諸引文證,皆舉先以明後,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他皆類此。昔成 康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言周道既微,雅頌並廢也。
史記曰:周 武王太子誦立,是為成王。成王太子釗立,是為康王。毛詩序曰:頌者,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樂稽耀嘉曰:仁義所生為王。毛詩序曰: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然則作詩稟乎先王之澤,故王澤竭而詩不作。作,興也。孟子曰:王者之跡息而詩亡。大漢初定,日不暇給。漢書曰:高祖,姓劉氏,立為漢王,滅項羽,即皇帝位。荀悅曰:諱邦,字季。史記曰:雖受命,而日有不暇給也。至於武 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漢書曰:孝武皇帝,景帝中子。荀悅曰:
諱徹。漢書曰:孝宣帝,武帝曾孫,戾太子孫。荀悅曰:諱詢,字次卿。內設金馬 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史記曰:金馬門者,宦者署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三輔故事曰:石渠閣在大祕殿北,以閣祕書。漢書曰: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以興廢繼絕,潤色鴻業。言能發起遺文,以光讚大業也。論語,子曰:興滅國,繼絕世。然文雖出彼而意微殊,不可以文害意。他皆類此。論語,子曰:東里 子產潤色之。劇秦美新曰:制成六經,洪業也。是以眾庶悅豫,福應尤盛,白麟 赤鴈 芝房 寶鼎之歌,薦於郊廟。漢書 武紀曰:行幸雍,獲白麟,作白麟之歌。又曰:行幸東海,獲赤鴈,作朱鴈之歌。又曰:甘泉宮內產芝,九莖連葉,作芝房歌。又曰:得寶鼎后土祠傍,作寶鼎之歌。神雀 五鳳 甘露 黃龍之瑞,以為年紀。漢書 宣紀曰:神雀元年。應劭曰:前年神雀集長樂宮,故改年也。又曰:五鳳元年。應劭曰:先者,鳳皇五至,因以改元。又甘露元年,詔曰:乃者,鳳皇至,甘露降,故以名元年。又曰:黃龍元年。應劭曰:先是黃龍見新豐,因以改元焉。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 虞丘壽王 東方朔 枚臯 王襃 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漢書曰:司馬相如,字長卿,為武騎常侍。又曰:虞丘壽王,字子貢,以善格五召待詔,遷為侍中中書,又曰:東方朔,字曼倩,上書自稱舉,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後拜為太中大夫給事中。又曰:枚臯,字少孺,上書北闕,自稱枚乘之子,上得大喜,召入見待詔,拜為郎。又曰,王襃,字子淵,上令襃待詔,類此。京師脩宮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備制度。公羊傳曰:京師者,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也。說文曰:城池無水曰隍。周禮曰:囿遊之獸。鄭玄曰:囿,今之苑。西土耆老,
咸懷怨思,冀上之睠顧,而盛稱長安舊制,有陋雒邑之議3。長安在西,故曰西土。尚書曰:西土有眾。故臣作兩都賦,以極眾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詞曰。
最佳賣點 :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西元501~531年),召集一些知名文人共同編選,選錄了先秦至梁的八、九百年間、一百多位作者、七百餘篇,包括詩詞歌賦、散文……等體裁的文學作品,是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