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下 (第3版) | 誠品線上

三國演義 下 (第3版)

作者 羅貫中/ 原著; 陳秋帆/ 改寫
出版社 台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三國演義 下 (第3版):《三國演義》講述由黃巾之亂起義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的過程,以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及東吳、曹魏、蜀漢為主軸而發展出來的歷史故事。三國時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講述由黃巾之亂起義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的過程,以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及東吳、曹魏、蜀漢為主軸而發展出來的歷史故事。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英雄典範深入人心,一方面是混亂的局面造就一個英才輩出、興衰聚散、多采多姿的大時代;一方面作者巧妙的編入忠孝節義的倫常,讓人讀了津津有味的緣故。 它巧妙的穿插忠孝節義的倫常觀念,深深刻畫大時代的有志之士如何興起與殞落,不但是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的常見話題,它豐沛的歷史內涵也對鄰近國家造成很大的影響,從元朝寫成距今六、七百年間不曾被冷落過,是一部公認的歷史文藝巨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1400年)一般認為《三國演義》由羅貫中所寫。羅貫中在歷史上留下的資料極少,他的好友賈仲名在《錄鬼簿續編》中記載:「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予為忘年之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所終。」根據傳說,羅貫中在元朝末年曾參加反元革命運動,明朝建立之後,便淡出政治,致力於通俗文學的創作。導讀者:林保淳台灣新竹人,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於2021年退休,為兩岸三地研究武俠文學與文化的著名學者,曾在多所大學開設武俠小說及研究課程,著有《解構金庸》、《縱橫今古說武俠》、《武俠小說概論》等專書,並與葉洪生合著《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目前已獨立完成《台灣武俠小說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和戰未決孔明乘機激孫權 ●兩番謀害周公瑾空費心思 ●驕者必敗三江口曹操折兵 ●借刀殺人訪舊友蔣幹中計●周瑜量窄造箭再害諸葛亮 ●霧中借箭孔明妙算服周郎●將計就計黃蓋巧使苦肉計●龐統獻策曹操上當鎖兵船●周郎大病萬事齊備缺東風●周瑜放火三江口曹操逃命●移花接木孔明用計奪荊州 ●弄假成真渡江東劉備新婚●周瑜氣死柴桑口孔明弔喪●智勇雙全關雲長單刀赴會●關張被害劉玄德起兵報仇 ●陸遜掛帥火燒蜀營七百里●孟獲造反諸葛亮遠征南蠻●蠻王倔強擒王容易擒心難●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投誠●孔明冒險空城計騙司馬懿●一敗再敗曹真不打仗打賭●孔明割麥司馬懿白日見鬼●鞠躬盡瘁諸葛亮病歿祁山●分久必合魏蜀吳煙消雲散

商品規格

書名 / 三國演義 下 (第3版)
作者 / 羅貫中 原著; 陳秋帆 改寫
簡介 / 三國演義 下 (第3版):《三國演義》講述由黃巾之亂起義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的過程,以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及東吳、曹魏、蜀漢為主軸而發展出來的歷史故事。三國時期
出版社 / 台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387039
ISBN10 /
EAN / 9789863387039
誠品26碼 / 2682906404007
頁數 / 287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 x 21 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適用年齡 / 9歲以上

試閱文字

導讀 : 時代的英雄,英雄的時代
林保淳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總之,那個時代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以至於它最喧鬧的一些專家,不論說好說壞,都堅持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英‧狄更斯《雙城記》

  從東漢末桓、靈二帝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滅吳,是一百多年;東漢、魏、蜀、吳、西晉,是五個王朝。曹操、劉備、孫權,是三個雄材大略的領導者。這是個號稱為「三國」的時代,一口三足的巨鼎,將廣袤遼闊的中國山川、土地人民,燒炙得沸沸騰騰、薰薰蒸蒸的。干戈處處,戰火四起,鐵蹄縱橫,鼙鼓擂擊,村舍傾圮於烽煙之中,百姓倉皇於道路之上,這是怎樣的一個時代?當你看到劉皇叔領樊城十餘萬軍民倉皇逃逸,一路上扶老攜幼,偕男帶女,滾滾渡河,哭聲不絕時,你有沒有懷疑過?
  在一方銅牆鐵壁的巨鼎裹繞之中,滾燙沸揚的水波之上,舒展軍旗、鞭策戰馬、指揮巨艦、奮揚弓矢,爭城爭地而戰,殺人盈城盈野,鋒穎的刀劍,映漾著妖異的血光,殘破的堡壘,籠蓋起悽慘的霧氣。石火電光,蝸角蠻觸,司馬炎最終是將三分歸一統了,可西晉王朝,只不過就持續了短短的五十年。仰望宇宙,漫漫悠悠,這是智慧還是愚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個時代緊接著一個時代,一朵浪花伴隨著一朵浪花,就這樣流逝而去了。青山還在,夕陽仍紅,站在江渚,翻開史冊,你會以怎樣的心情來看這些浪花、這個時代?
  一百多年分分合合,鮮明的旗幟,輪番豎起,又依次仆偃。我們的眼光,總不自覺的矚目於那些擎著大旗、威風凜凜的帝王、名將,看他們如何叱吒這個時代的風雲,看他們如何搖撼這個時代的山河。但,百姓呢?分,百姓苦;合的時候,百姓又真的能「爰得其所」嗎?英雄的天堂,往往是百姓的地獄,熬得過黑暗的冬天,迎得來光明的春天嗎?
  如果你正巧生長在這個時代,你認為你可能會是哪一種人?是自以為智慧而其實不免愚昧的英雄?還是跟隨著劉皇叔一路流離失所的百姓?很多人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那麼,當你翻開史書,注視這面鏡子的時候,你會看到什麼?
  我想,每個人會看到的形象都不一樣。有些人像杜甫,看到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萬古雲霄一羽毛」的諸葛亮;有些人像蘇軾,看到的是雄姿英發的周瑜;日本人大概最常見到的是「當陽誰敢與爭鋒」的趙子龍;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則是「忠義千秋在」的關雲長。晚近有許多人會看到亂世之奸臣的曹操、騎赤兔持畫戟的「人中呂布」,或者是不讓鬚眉的孫尚香、嬌婉可人的江東二喬。無論是名臣、名將,巾幗、英雄,不一而足,但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那就是「曾經」或者「可能」在這個時代中迸散出光與熱的人物。儘管《三國演義》開宗明義就提醒我們:「是非成敗轉頭空」,但我們還是不免以一己的是非、英雄的成敗,讓這面鏡子出現形形色色的人物。原因很簡單,因為是我們在照這面鏡子,因此鏡中出現的人影,也正是我們自己。我們想要在時代中扮演英雄,我們想要凸顯自己、完成自己、說服自己,所以看見的無非是那個符合於自己內心想望的「自己」。我們不會看到亡國的阿斗與孫皓,不會看到被張飛喝嚇而死的夏侯傑、失街亭而被斬首的馬謖,不會看到在滾滾江水中那些不起眼的漣漪,更不會去正視那群被江水激撞衝蕩、顛沛流離的老百姓。
  這是個英雄的時代,我們也想做時代的英雄。但我們是否真的對這個時代有真確的認識?對我們自己有真切的了解?三國時代的歷史、據歷史改寫的《三國演義》,所描繪的人物,都是英明特達的俊彥,所傳述的事跡,也都是驚神泣鬼的大事。這面鏡子,是經過特殊處理加工過,混融著凸透、凹視、三稜、多邊的鏡面,透過這面鏡子,我們看到的其實是歷史成見與文學想像交錯凝結的假象。我們常自我膨脹,誤以為自己是多傑出、多優秀、多不可一世的,而不肯自甘於平凡,自甘於庸碌。我們常希冀一個屬於我們的時代,能像髯客一樣,在群雄競起的時代,風雲際會一番,做我們想做的英雄。其實我們都忘了,即便有這樣的時代,能當曹操劉備孫權、關張趙馬黃、臥龍鳳雛司馬懿,迸現美麗的浪花,引領一代風騷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人不過是滾滾江濤中不由自主、被席捲而下的細沙碎壤而已。
  叱吒風雲的英雄,人人都想做,此所以《三國演義》中會迸躍出一長串英雄的名字。但英雄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做的。天下有多少人有諸葛亮的智慧、關雲長的忠義、趙子龍的膽識、曹孟德的雄心、周公瑾的謀略?即便有了,別忘了,一個英雄事業的完成,一將功成萬骨枯,是要奠基在多少人的慘烈犧牲之下?《三國演義》的讀者,很少人喜歡劉備,魯迅說他「長厚而似偽」,溫吞、柔弱、守禮、謙和,如若不是軍師諸葛亮、猛將關張趙的扶持,簡直就是阿斗的前身。但是,義救北海、三顧草蘆,惜勇將而摔子、復弟仇而興兵,這真的只是「偽」嗎?在芸芸三國之際,徵名逐利,機關算盡,能看到百姓流離之苦、體會到百姓生計之艱的,卻只有「長厚」的劉皇叔一個人!試看他面對樊城父老流離道路時所說的:「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想當英雄的人,請先深思這句話。
  我一直以為,英雄是不得已的。不得已,是不能不做,是惻隱之心,是不忍人之心。這才是大丈夫,這才是「有為者應若是」。
  《三國演義》描繪的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一群在動亂時代中崛起的英雄。時代是大環境不可趨避的潮流,生於斯時,就不得不接受斯時的考驗,無論它會是個怎樣的時代,好的、壞的,智慧的、愚昧的,信仰的、懷疑的,光明的、黑暗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乘運而起的英雄;但真英雄的境界,不在為自己製造舞臺,而在為百姓開創時代。讀《三國演義》,我們會引領嚮往其中的某位英雄;身居當代,我們也會盼望自己可成為時代的英雄。如果我們的盼望真的幸運或不幸的來臨了,請別忘了,英雄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試閱文字

內文 : 移花接木 孔明用計奪荊州
曹操被張飛一嚇,完全失了主意,只顧跟著大家亂衝亂撞的奔逃。 到了一個三叉路口,有人向曹操請示:「前面有兩條去路,丞相要走哪一條?」 「哪一條近?」曹操已經頭昏腦脹了,只想抄近路,逃得性命為上策。 「走大路比較遠,不過路比較平坦些;小路走華容道,路很崎嶇難走,可是近五十里。」 曹操當時也沒有了主意,就叫人上山去察看一下形勢。 「小路山邊有幾處烽煙,可是大路很平靜。」上山察看形勢的人回來報告。 「那就從華容小路走吧!」曹操想了想,就這樣決定了。 「有烽煙的地方一定有軍馬,丞相為什麼反而要走華容道呢?」大家都感覺奇怪。 「這叫做『真的是假,假的是真』,諸葛亮最會耍花樣,他故意派人在小路的山上燒起烽煙來嚇唬我,實際上大部分敵人在大路上,所以我要走小路。」曹操這番解釋,使大家非常佩服。 「丞相的神機妙算,可讓諸葛亮沒輒了!」眾官兵一面向華容道前進,一面交口稱讚。 可是,這條小路愈走愈崎嶇。路面狹窄不平不說,路旁就是峭壁深溝,而且剛下過雨,路面又溼又滑,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一掉下去誰也休想活命。大家只好慢慢的摸索著前進,身體病弱的官兵愈走愈落後,忍不住哀號起來。 曹操回頭一看,跟著他逃命的軍隊哪裡還像個隊伍。那一片淒厲的哀號聲更使他難受。他下令兵士不准再哀號,否則立即斬首。 經過了千辛萬苦,這支狼狽的隊伍總算到了比較平坦的地方,兵士們大都累得臉無血色。有人主張休息一會兒再走,曹操卻說要趕到荊州再休息。大家只好拖著疲憊的身子,搖搖晃晃的繼續趕路。 「哈哈!哈哈!」才走出了幾里路,曹操又在馬上揚鞭大笑了起來。 「丞相笑什麼?」大家有氣無力的問。 「周瑜、諸葛亮到底是兩個大飯桶!在這裡要是放下一支伏兵,我們只有束手就擒了。」曹操說完,又是哈哈大笑。 曹操的笑聲還沒有停止,就響起了一陣衝殺聲。只見關雲長騎著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從斜路裡衝出來,攔住了曹操的去路。曹軍一看,個個渾身打顫,心想這次一定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陷入絕望中。 「到這個種地步,只好拚死一戰了。」目前除了拚個死活外,沒有別的辦法。 「人還可以勉強掙扎,馬可沒有力氣了,怎麼還能戰?」大家對於死戰到底還是害怕。 「我看,不如向關雲長求情吧!丞相從前給過關雲長好處,也許他不忘舊事,會放我們走。況且這人只知懲暴,不會凌弱。」謀士程昱在絕望中,想出了這個主意。 「好吧!讓我去試試看。」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建議,縱馬跑到關雲長面前說:「將軍別後身體好嗎?」
「我奉了軍師的命令,在這裡等候多時了。」關雲長很客氣的回答。
「我今天打了敗仗,已無路可走,希望將軍顧及從前的交情。」曹操的態度既不乞憐,可也不敢說硬話。 「丞相過去待我不錯,但我已經斬顏良、誅文醜,還了你的情。今天是公事,我不能為了個人的私情,耽誤公事。」關雲長堅決表示公私要分明。
「關將軍熟讀春秋,深明大義,我相信將軍是最重義氣的。」曹操想要用「義氣」這兩個字來打動關雲長。
這一下,關雲長果真被打動了。他本來就最講義氣的,想到曹操曾經待他那樣好,而他過五關斬六將,殺了曹操那麼多的人,曹操也能原諒他。再看那批曹軍,一個個狼狽不堪,那副可憐相,讓關雲長不忍。因此,他就悄悄的拉轉馬頭,對手下下令:「四散擺開。」
曹操是一個機警的人,他知道叫部眾「四散擺開」,是表示要放他過去的意思,於是馬鞭一揮,就從關雲長背後衝過敵軍陣線,等關雲長回轉身,曹軍也一個衝鋒過去。 關雲長立刻縱馬追了上去。曹操手下的眾將官都跪了下來,向關雲長哀求饒命。
關雲長正被曹軍哀求得進退兩難的時候,張遼又單騎衝了過來。張遼是關雲長的老朋友,這下他更加為難了。
遲疑了一會兒,關雲長終於嘆了一口氣,放走了曹軍。於是曹操這支狼狽隊伍慌忙逃出虎口,到達了南郡。休息了一陣後,繼續逃回許都,準備養精蓄銳,他日再來報仇。
曹操是脫身了,卻難為了關雲長。他以接受軍法制裁的決心,率領部隊回去繳令。
孔明早已算到關雲長這一次在華容道,一定會因為太重義氣,放走曹操。他看見關雲長回來了,故意跑上前,向關雲長道賀。 「將軍今天立下了一個為天下除害的大功,特地來恭喜你。」 關雲長聽了,半天沒有說話。
「我們沒有去迎接,將軍不高興了,是不是?」孔明故意打趣。
「我是回來請軍師依軍法處分的。」關雲長回答。
「是不是曹操沒有走華容道?」孔明裝出一副驚奇的樣子。
「他是走華容道。不過,我太無能,被他逃掉了。」
「那麼抓到曹軍將士了嗎?」
「一個也沒有。」關雲長回答得很乾脆。
「這一定是你顧念與曹操的舊情,把他放走了。軍法不能容情,來!推出去斬首。」 劉備在一旁沒作聲,心裡卻非常著急,現在孔明下令要殺關雲長,他不能不開口了。
「雲長是我的結義兄弟,我們立過同死同生的誓。今天軍師要殺他的話,我也不能活下去,請軍師記他一過,給他一個建功贖罪的機會吧!」
聽劉備這樣說,孔明也不便堅持,只好手下留情了。 再說周瑜打了勝仗,正要乘勝進兵攻占南郡。等南郡攻下後,荊州、襄陽將可一舉而下,也可控制住荊、襄,江東便高枕無憂了。事實上,周瑜這一戰最大的目的也在這裡。
可是消息傳來,劉備屯兵油江,顯然也有進兵南郡的企圖。於是,周瑜和魯肅到油江口拜訪劉備。
他們和劉備的交涉,獲得了意外的勝利。劉備願意讓周瑜去進攻南郡,萬一周瑜攻不下來,再讓劉備去攻取。周瑜和魯肅滿意的回去了。
想不到周瑜出兵南郡,卻被曹洪、曹仁殺得大敗潰逃。曹洪也因此驕傲了起來,瞧不起周瑜,甚至率領大軍,到周瑜營寨裡劫營,留下南郡空城。
自古驕者必敗,曹洪也不能例外。這一場糊塗的劫營攻擊戰,被東吳殺得全軍覆沒。曹洪不敢再回南郡老巢,一路逃向了襄陽。
周瑜在曹洪逃走後,親自率領大軍殺到南郡。哪知道到了城下,只見城上軍旗飄揚,城樓上有人對他說:「周都督,我是常山趙子龍。請你原諒,我奉了軍師的命令,已經取到這座城了。」
這下子,可真把周瑜氣死了,因為周瑜經過幾場血戰,還受了嚴重的箭傷,才把曹洪打跑,不料卻被孔明坐收漁翁之利,不費一兵一卒,就占據了南郡。
周瑜儘管氣憤,也沒有辦法。他改變計畫,決定進兵襄陽,免得又被孔明搶走。
周瑜帶兵五千人,正向襄陽進兵,卻又接到一個驚人的報告。
「諸葛亮搶得了南郡後,拿出曹洪丟在南郡的作戰命令,把那批守衛荊州的曹兵騙到南郡去支援。曹軍一到南郡,他就叫張飛趁機占領了荊州,所以荊州又被諸葛亮搶去了。」
周瑜被這第二個壞消息,氣得七竅生煙,大罵諸葛亮是一個大騙子,這時候,第三個驚人的消息又來了。
「諸葛亮假借曹洪的名義,把襄陽城裡的曹將夏侯惇騙到南郡去救曹洪。夏侯惇被騙出城後,諸葛亮馬上又派關雲長帶兵進城,占領了襄陽。」
周瑜接連得到這幾個意外的消息,氣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身上的箭傷也隨即裂開,生命陷入危險的狀態。
魯肅聽到消息,急急忙忙趕來慰問。這時周瑜已經甦醒了,他睜開眼,一看見魯肅,就憤慨的訴苦。
「我們費了這麼大的力氣才打走曹操,諸葛亮這個鄉下佬卻偷偷摸摸的把我們勝利的成果,一把搶了過去,我非去找劉備算帳不可。」
「請都督暫時忍耐,我們在合肥方面打得並不順手,這時如果和劉備火併,反而給曹操漁翁得利的機會。」魯肅分析當前的形勢,勸慰周瑜息怒。 「這樣說來,難道我們就平白的把荊、襄、南郡送給劉備不成?」周瑜仍然很氣憤。
「不用著急,由我去找劉備、諸葛亮講理就是了。」魯肅提出辦法。
「那你就去吧!」周瑜非常著急。
魯肅馬上動身到南郡。
魯肅到了南郡,趙子龍卻告訴他劉備不在南郡,而是在荊州,魯肅只好又趕到荊州。
魯肅到了荊州,果然找到了劉備。他把東吳花了那麼大的力氣才打敗曹操,所以劉備不應該把荊、襄、南郡占為己有的道理,說給劉備聽。孔明聽了,也說出他的理由。
「荊襄九郡,原來是劉表的管區,和東吳向來毫無關係。」
「可是,劉表早已去世了。」魯肅搶著回答。
「劉表的確是去世了,可是,他的兒子劉琦還在呀!」孔明說。「劉琦現在在哪裡?」魯肅以為劉琦早被劉備趕走了。
「子敬想要見劉公子嗎?那我請他出來好了。」孔明說完,馬上朝屏風那邊叫了一聲:「 請劉公子出來談談。」
孔明這樣一請,就有兩個衛士,扶著一個臉色枯黃、精神萎靡、瘦成一把骨頭的青年,從屏風後面一步步晃了出來,在孔明身邊坐下。
魯肅一看,呆住了,張著嘴巴,好半天說不出話來。片刻後才問:「要是劉公子也不在了,該怎麼辦?」
「到時候再作商量了。」孔明回答。
「要是劉公子不在了,就須把荊、襄、南郡還給東吳。」魯肅提出折衷的辦法。
「這辦法很合理。」孔明一口答應了。
在魯肅看來,這場交涉雖然沒得到勝利,可也沒有失敗。他回去後,把交涉的結果告訴病床上的周瑜。
周瑜一聽,馬上跳了起,嚷著說:「劉琦年紀還輕,你說要等他死了,才能收回荊、襄,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子敬,你又被諸葛亮騙了。」
「都督不必著急,」魯肅很有把握的說:「我看劉琦病得只剩一把骨頭。他害的是癆病,保證活不久的。等他一死,我們還愁討不回荊、襄嗎?」
周瑜聽了,才不再爭辯。
孫權知道周瑜受了極大的刺激,箭傷也愈來愈嚴重,就下令全軍班師,把周瑜接回柴桑養病。
孔明趁著這個曹操剛敗,東吳不敢來找他麻煩的大好時機,派兵到西南方,攻下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於是,整個西南地區都落入劉備的手中,從此打下穩固的根基,不論糧食、兵源、財政、稅收各方面來說,都可以跟北方的曹操、東邊的孫權決一雌雄了。 而且,在長沙一戰中,關雲長以義氣感動了黃忠,使劉備又增加了一員勇武的大將。
當然,這是孔明運籌決策的又一次大成功。
三江口火燒曹操這一場大戰,是劉備命運的大轉機,孔明也因此馳名全國,被大家認為是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這場大戰以後,曹操、孫權對他都有幾分顧忌了。
然而,周瑜卻對這個神通廣大、近乎神祕的孔明,氣憤難平。他朝朝暮暮不忘要收回心血換來的荊、襄九郡。
機會果真來了。
魯肅對於劉琦公子的壽命,估計得一點也沒錯。沒多久,劉琦就一病不起,劉備派關雲長到夏口接替防務,料理善後。同時,他也和孔明商量怎樣應付東吳來要回荊州的問題。
「別著急,如果東吳有人來討還荊州,我自有方法對付。」孔明絲毫不擔心。
過不了幾天,魯肅果然藉著給劉琦弔喪的名義,到荊州來了。 魯肅弔完喪之後,就向劉備、孔明提出荊州問題。
「記得皇叔曾經說過:『如果劉公子不在了,就把荊州還給東吳。』現在公子已經去世,荊州應該歸還給東吳了。」
「我們先喝酒,這個問題慢慢談。」劉備避重就輕的說。 喝過幾杯酒,魯肅看劉備還在裝傻,盡量避免提荊州問題,他只好舊話重提,再問劉備到底什麼時候可以交還荊州?
劉備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孔明把臉一板,搶著開口。「漢朝是姓劉的天下,皇叔也姓劉,你們東吳姓孫,怎麼會打起姓劉的主意來了?而且赤壁一戰,沒有我孔明去借東風,周瑜拿什麼去燒曹操?子敬先生,你是明白人,這番道理,我相信你一定懂的。」
魯肅聽了,覺得孔明這番話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他想,一定也辯不過孔明,倒不如試試講情。因此魯肅說:「孔明先生的話,也不能說不對,可是,這事情是我魯肅經手的,皇叔不守信用,我實在不好交差。」
「有什麼不好交差的?」孔明盯著他問。
「我回去,不把孔明先生的話告訴周都督,我無法交代;說出來,又怕激怒了他,恐怕會鬧出事情。」魯肅以周瑜可能動武來威嚇孔明。 孔明知道江東方面和曹操還在合肥廝殺,周瑜是不敢亂動的,便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
「我連曹操的百萬大軍也沒放在眼裡,還會怕周瑜嗎?等皇叔奪得了其他城池的時候,不妨再來商量,現在不是談的時候。」
魯肅發現硬話是嚇不住孔明的,還是來軟的吧!
「那麼,你們打算奪得什麼地方以後,才要還荊州?」
「等我軍奪得了西川以後,就把荊州還給你們。」孔明爽快的回答。
魯肅碰了這個軟釘子,只好失望的回去。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英雄典範深入人心,一方面是混亂的局面造就一個英才輩出、興衰聚散、多采多姿的大時代;一方面作者巧妙的編入忠孝節義的倫常,讓人讀了津津有味的緣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