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上的救贖: 當運動賽事變成信仰 | 誠品線上

Religion of Sports: Navigating the Trials of Life Through the Games We Love

作者 Gotham Chopra/ Joe Levin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球場上的救贖: 當運動賽事變成信仰:「作者帶來深入且專業的運動分析和報導……既有娛樂性又發人深省,勢必吸引廣大讀者的歡迎。」--Booklist「運動能啟迪人心、傳遞教育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帶來深入且專業的運動分析和報導……既有娛樂性又發人深省,勢必吸引廣大讀者的歡迎。」--Booklist「運動能啟迪人心、傳遞教育和提升大眾的精神……本書值得運動愛好者一讀。」--Kirkus Reviews戈森是世界知名的心靈導師狄帕克.喬布拉之子。從小,父親就教他各種祈禱和冥想的方法,但戈森反而癡迷於在波士頓花園廣場看著大鳥博德打球、在芬威球場守著紅襪拿下世界冠軍的那一天。根據這些人生經歷,他大膽地提出:運動是當代的信仰。練球就像修行、去看球就像朝聖、歡呼就像祈禱、明星球員宛如眾神、而決賽就像聖戰一樣。在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傳奇四分衛湯姆.布雷迪的自律精神、史蒂芬.柯瑞投三分球時體會到的心流、雷霸龍.詹姆士沉著還有小飛俠科比的掙扎。此外,還有各項運動如滑雪、長跑、體操和格鬥選手其令人難忘的拚戰時刻。作者製作過無數知名的紀錄片,包括《王者之路》(Greatness Code)、《傳奇四分衛》(Man in the Arena: Tom Brady)等。本書是他身為老球迷的回憶錄,也是他近身觀察球星多年的第一手筆記。也因此,本書就像一場朝聖之旅,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為了追求榮耀和自我價值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走過的人生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戈森.喬布拉(Gotham Chopra)電影製作人,曾與NFL明星球員湯姆.布雷迪(Tom Brady)共同出資拍攝紀錄片。他也與ESPN和Showtime電視網合作,製作多部獲獎的運動紀錄片,親自訪問柯比.布萊恩、雷霸龍.詹姆士、史蒂芬.柯瑞等傳奇球星。戈森也主持廣受歡迎的播客節目「體育好重要」(Why Sports Matter)。喬.萊文(Joe Levin),運動專欄作家,現居德州奧斯汀,但心仍在芝加哥小熊隊的主場。他的作品散見於ESPN、Texas Monthly等媒體。譯者簡介胡訢諄中正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研究碩士。愛狗人士。譯作《漫遊攝政時期的英國》、《漫遊歐洲一千年》、《滾出中國》、《請、對不起、謝謝》、《最後的動作英雄》等三十餘種。譯作指教:[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踏入運動的聖殿第一章 受洗:綠衫軍與大鳥博德第二章 真正的信徒:美式足球行者湯姆.布雷迪第三章 神話:馬拉松賽道上的凱薩琳.斯威策第四章 超越:運動員的心流狀態第五章 道德準則:NCAA導師約翰.伍豋第六章 朝聖:板球大師薩欽?坦都卡第七章 改革:西蒙。拜爾斯的逆襲第八章 支派:納斯卡賽車第九章 來世:不朽的黑曼巴精神後記附錄:實戰手冊作者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球場上的救贖: 當運動賽事變成信仰
作者 / Gotham Chopra Joe Levin
簡介 / 球場上的救贖: 當運動賽事變成信仰:「作者帶來深入且專業的運動分析和報導……既有娛樂性又發人深省,勢必吸引廣大讀者的歡迎。」--Booklist「運動能啟迪人心、傳遞教育和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98066
ISBN10 /
EAN / 9786264198066
誠品26碼 / 2682994739005
頁數 / 24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1.2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四章 超越:運動員的心流狀態

「我總是先翻到體育版,那裡記錄人類的成就。否則頭版上全是人類的失敗。」──厄爾華倫(Earl Warren),已故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菩提達摩在山洞裡打坐或透過功夫要達到的境界,就是「心流」。無數人在宗教或精神活動中所追求的,也是這樣的心理狀態。近年來,除了在宗教界,「心流」也成為流行的概念,企業的高階主管更是趨之若鶩。《哈佛商業評論》中有許多文章在強調,管理者若按步驟建立有條理的公司文化,員工就能在工作時達到心流狀態。美國空軍也從飛行員身上發現,進入心流狀態時,「高效工作的時間會延長兩倍」。有位心流專家在TED上的演講,已超過六百五十萬人次觀看;他表示,這種沉浸感就是「幸福的祕密」。

但心流到底是什麼?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說,人們完全處於當下、沉浸於手上的任務,就會進入心流狀態。他表示:「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當事人會完全沉浸在一項活動中。他會覺得自己更有活力、感官更敏銳,無需費力、無需刻意,就能展現最巔峰的能力。他沒有時間感,也不會有任何負面情緒,還會出現超越一切的興奮感。」

心流是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當事人彷彿得到神啟、煩惱全數消失,完全專注在當下的工作,還會感到無拘無束、欣喜若狂。

這個主題的相關研究雖然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許多非比尋常的事情。比方說,心流與提升幸福感、生產力和內在動力有關。科學家用儀器掃描後,發現達到心流狀態的人其大腦會停止有意識的活動,還會超速運轉。前額葉皮質的功能包括批評、懷疑和猜測,但在這時會關閉。

大腦通常每秒可以處理六十位元的訊息,在心流狀態中會增加到一百二十。此時,各種荷爾蒙如腦內啡、多巴胺、血清素也會湧入大腦,令我們心情愉快、準備大展伸手。另一項研究發現,這時人的脈搏會減慢、呼吸會加深,微笑時的肌肉會跟著啟動,也不由自主地變快樂起來。換句話說,這種心理經驗確實可以改變身體的狀態。

憂慮消散、感受到行動的召喚,與更強大的力量有所連結,這些都是常見的宗教體驗。因此,每個宗教都會有啟動心流的方法:佛教徒會打坐、穆斯林每天花時間祈禱,納瓦荷族(Navajo)則在鼓和搖鈴的伴奏下吟唱詩歌,以進入類似出神的狀態。
換句話說,每個宗教都有自己一套方法,讓信徒得以進入崇高的心流狀態。
同樣地,運動員也要追求「進入最佳狀態」(be in the zone)。

說到金州勇士隊的前鋒卓雷蒙格林(Draymond Green),你會想到架拐子、胯下攻擊和狂野地吼叫,而且絕不會想到他跟冥想、靈氣、脈輪和心流有關。然而,在二?二一NBA賽季開始前的幾週,我和拍攝團隊一起說服卓雷蒙,請他去跟我父親狄帕克學習冥想等靈修方法。這個過程最終成為亞馬遜影音(Prime Video)的特別節目《療程》(The Sessions)。
卓雷蒙和我父親這對組合真奇怪,但卓雷蒙樂於學習,我父親也喜歡跨界的對話。在某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們面對面坐著,這時我爸爸開始以他特有的方法理解事情。我父親說:「你是一名籃球運動員,所以你知道,有時在球賽中你會完全忘記自我。你有過這種經驗吧?」
「當然。」卓雷蒙說。
「而且有時會感覺時間停止了?」
「沒錯。」
「祕密就在此,」我爸爸說:「內在的平靜和外在的活動同時存在。各大靈性傳統的都會傳授這種心流狀態。你也聽過『進入最佳狀態』這種說法吧?」
「當然。」卓雷蒙說。
「這句話出自『進入禪定』(to be Zen-like),」爸爸說:「禪的意思是冥想,關鍵不在如何改變心智,而是如何超越心智,到達寧靜的境界。就算你身處於嘈雜、混亂、令你困惑的環境中,你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你就在當下,處於心流狀態中。」

卓雷蒙體會過那個境界,我敢說你也明白。不少運動員都談過,他們曾經在某個時刻感覺比賽的節奏變慢了,而眼前局勢豁然開朗。我們也看過有些體操明星完成不可能的動作,但過程看來毫不費力。有些人熱愛在週日早上騎公路自行車,卻在不知不覺中沒意識到自己在踩踏板。它就這麼自動發生了,他們在運轉的節奏中忘卻自我,越騎越遠。
那就是最佳狀態。那就是心流。

運動員都想提升成績,跑更快、跳更高、進更多球,達到所謂「巔峰表現」。而巔峰表現可能是心流狀態的另一個名稱。有人認為,運動是為了達到心流狀態的漫長旅程,就像菩提達摩花了九年在打坐。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會突然在某一刻成為真正的信徒。

頂尖的運動心理學家蘇珊傑克森(Susan Jackson)表示:「在許多偉大表現的當下,運動員應該都是處於心流狀態。」天普大學的麥克?薩克斯(Michael Sachs)也同意:「在每面金牌和世界冠軍的背後,都是心流在發揮作用。」

長久以來,我都認為進入最佳狀態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感覺,是運動員在某個時刻特別專注的狀態。但與越來越多頂尖運動員相處後,我就把心流當成是一種精神上的鍛鍊,不管是小聯盟的球員或大聯盟的球星,都有過那樣的感覺。
與其他活動比起來,運動更有助於反覆創造這種體驗。

柯瑞告訴我:「信念就是相信看不見的事物,相信更高的力量。」

從傳統意義而言,史蒂芬是虔誠的基督徒。小時候,他每個星期天都會去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的中央基督教會。每天早上六點,媽媽索妮亞都會叫醒史蒂芬和弟弟妹妹,讓他們在上學之前閱讀一段經文。因此,如果你請他介紹自己的身分,他首先會說是基督徒。

無論以什麼標準衡量,史蒂芬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射手。他投進的三分球是職籃史上最多的。他在任何角度都能投進三分球,徹底改變了籃球比賽的打法。史蒂芬的父親也戴爾曾是NBA球員,但打球不能靠遺傳,史蒂芬從小就努力精進。小時候,他經常和父親去外地打球,還跟其他NBA球星比賽花式投籃(HORSE),而且經常獲勝。史蒂芬發育較晚,為了彌補身高上的弱勢,他發明了一套怪異的投籃姿勢。成長過程中,他和父親常常在家裡練球,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史蒂芬的投籃能力就是以此打下基礎的。直到今天,他在訓練前都會先投籃一千次。如果他感到焦慮或要做出重大決定前,就會找地方投幾個三分球。史蒂芬?柯瑞練習投籃的時間加起來,應該超越了所謂的一萬小時大關。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傳奇四分衛湯姆.布雷迪的自律精神、史蒂芬.柯瑞投三分球時體會到的心流、雷霸龍.詹姆士沉著還有小飛俠科比的掙扎。此外,還有各項運動如滑雪、長跑、體操和格鬥選手其令人難忘的拚戰時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