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同坐 | 誠品線上

邀您同坐

作者 王卉娟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邀您同坐:菩薩:別只是抱佛腳過來一起坐吧!《邀您同坐》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文字的藝術創作集,由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與深邃的思索,記錄過去幾年對生活、情感與心靈的觀察與體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菩薩:別只是抱佛腳過來一起坐吧!《邀您同坐》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文字的藝術創作集,由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與深邃的思索,記錄過去幾年對生活、情感與心靈的觀察與體會。書中每一篇作品,皆由圖畫起筆,再由文字延展,兩者相互呼應,形成一種「影中有聲」的美學對話。這些創作靈感多源自日常生活的微小觸動──一幅畫作、一個字的形音義、一段靜默的沉思,進而引發對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內在情緒與自我意識的探問。例如〈皮影戲之舞〉揭示了留白中的深意,〈花果山之戰〉則化神話為心靈寓言。其他如〈5元和500元的快樂〉、〈菩薩與蜘蛛人〉、〈蘋果是什麼〉等篇章,交織著溫柔的自省與堅定的覺察,鼓勵讀者在表象之下,尋找生命的純粹與本真。《邀您同坐》不僅是一趟靜觀世界的旅程,更是一次靜心自照的邀請。如同書中那幅〈送您一位菩薩〉──圖中的菩薩沒有講話,只是安靜地坐著,陪伴著、照亮著,也邀請我們成為那一盞無聲的燈。這不是一本普通的畫冊,而是一場深沉溫柔的邀請:邀請我們坐下,與自己、與佛、與眾生同行。◎中、英文雙語對照,全彩圖文,完整收藏。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妙得天趣 筆墨自成── 賞析王卉娟藝術美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 黄光男曾在半世紀歲月中,為藝術工作,工作者的服務與學習,在千變萬化之中,有些許之經驗,並從中體悟藝術本質在於「創」意,也在於「實踐」。換言之,藝術工作就是在承先啟後過程中的再生力量。那麼,藝術品的完成,必然與創作者的學養有關,正如先哲說知識層次影響創作的動能。於此,經驗中我學習不少在藝壇上發光發熱的藝術品,與其作者的美學涵養與真實。其中,令我感動的必然是在真實的心向中,注入其靈性的藝術家,真正表現出深邃而豐沛的情思者,作品所展現光彩,必成亮麗的彩虹。因而,欣賞王卉娟博士出版《千年的邀請》畫冊之後,而有上述的感應,在心緒澎湃之際,則有稍許的心境陳述。既然藝術創作來自真實,不論是莊子「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漁父篇〉),以及白居易「學無常師,以真為師」(〈畫記〉)的意涵為例,包括文學、宗教之解悟,至真至善才能至美,甚至《心經》中的「真實不虛」的淨語,感應在藝術品的製作,方能自悟感人。王卉娟博士的藝術創作雖然以國畫中的佛教文化為基調,在佛理信仰中,對於禪與悟之哲思,滲入人性之有無,則有道家與中華文化美學中的養分融鑄一體。所以看過她的一篇文章或一幅精品畫作,被她明朗的人生觀,徹悟與期待的生命實相,更有心靈共知共感。就是與佛教相關的婆羅門教哲思,「人能借助靜觀的自我深化和創造的想像而升天」的冥想實踐。這次除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論點,王卉娟的真實與想像,所追求的藝術內涵與表現,應該有極高的韻味鋪陳或在宗教典故與文學素養上的認知與同韻,在自然程序作為社會性規則中,表達出生存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作品明確表達的情思力量,在王卉娟的作品中,有了宗教極致的法理,寄寓於文學的闡釋,並在於人類神性的審美中,尋覓自我與群聚(社會)的遇合,不論是自我淨化、形質表現,與材質的應用,在《邀您同坐》畫文學理美學的創作,涵蓋層面的寬廣,除有自悟時空之對應、情理、情感共融外,儒家之道、道家之性、佛家之體,以雋永文學之題材,共築在象徵、圖象、裝飾、隱喻的外在形式,並寄寓她的人生理想,以精確之技法詮釋繪製圖象的內容,借之文獻與筆墨,均給現實生活乙份孤絕而獨立情思造極的力量。賞析王卉娟博士精采的美學(圖與文)創作,明確藝術本質的創意精神,物象、意象、心象一體成形,採自然與人為遇合張力,「不仕而應化,無為而有為,身不炫而名立」(石濤語),令人讚賞不已。佛祖來坐/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鄭振煌佛祖來坐!請問:您說了那麼多經,為何獨獨在靈山會上對迦葉只是拈花而不語?為何您把心法傳給只是微笑的迦葉?迦葉的微笑有甚麼密意?觀音媽來坐!請問:您反聞聞自性,聞到甚麼自性?反聞聞自性是攝心內斂,怎能慈航普渡?怎能尋聲救苦?品姊姊來坐!請問:您學問好,福報好,為何自找苦吃搞書院?每天早上,您恭恭敬敬向菩薩說些甚麼?求些甚麼?請你來坐,喝咖啡聊是非,才是王道。正經八百的說教,可會掃人的興。然而,當我被邀請來坐的時候,在醉人的畫香中,在感人的文字大海中,沒有聊是非,沒有聽到說教,卻學到人生的大是大非,卻聽到宇宙最究竟的真理。我終於明白佛祖說即不說,不說即說,拈花尚嫌多事,更何況傳法?我終於明白觀音媽攝心即度眾,度眾即攝心,更何況有聲無聲?我終於明白品姊姊捨己為人,柔弱勝剛強,更何況有所說有所求?我終於明白我的問題都是妄想,一切皆如如故。邀你來讀這本書,有唯美的畫作,有溫馨的筆觸,有心靈雞湯,有甘露醍醐,下接你我日常的地氣,上通聖賢覺悟的天理。小小的圈圈,細細的線條,淡淡的暈染,默默的留白,織成強勁的畫面,響起空谷跫音。滿懷的愛心,細膩的觀察,淺白的文字,喃喃的自語,釣出驚豔的靈魂,千古心靈共話一堂。畫中主角猶抱琵琶半遮面,嬌滴滴地敘說人類最深層的仰望:自在。一滴水,一朵花,一隻螞蟻,一尊菩薩,有情無情共譜生命的樂章──永恆的佛法。佛法是人生宇宙最究竟的真理,真理本是不可說、不可示、不可思的,但不說、不示、不思又何以知真理是何物?諸佛如來示現於世,只為了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不管化身為何種形式,不管用甚麼方法,都指向真理,所以《金剛經》稱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佛陀隨順眾生的根機和時空背景而說法,每次說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法門無量,所歸的元卻只有一個,稱為「緣起性空」或「真如」。緣起是妙有不有,性空是真空不空,真如是空有一如。佛法是與時俱進的生命活泉,你可以不信佛教甚至反對佛教,但你必須學習佛法,因為佛法不是信仰,不是教條,而是覺悟、覺醒、覺察、覺知生命真相的方法。凡是嘗過佛法滋味的人,都會發願與人分享,藝術便是最人性化的途徑。佛教藝術基於智慧與慈悲的基本思想,表現於圖畫、雕像、音樂、戲劇、文學、建築、花道、茶道、劍道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佛教思想的深邃廣大,佛教藝術經過二千多年的發展,蔚然成為人類文化的大觀園。王卉娟博士是建築師,是畫家,是作家,是生活藝術大師,最重要的是生命導師。親近多年,讓我學習到佛法的生活化,深刻體會唯有實踐佛法才是真佛子。很榮幸有緣拜讀初稿,經過一年多的涵詠,才有此推薦小文,意不在錦上添花,而在期待大家都能沐浴在作者溫柔的慈光中。一場慈悲與覺悟的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妙凡我不懂藝術,但是,我認為藝術最高的境界,是作品與觀賞者之間「心靈的契合」,就像有人說話說到你的心坎裡,卉娟老師的畫,就是給我這樣的覺受。第一次看見卉娟老師的作品,是在台北道場的佛光緣美術館「菩薩在哪裡──王卉娟創作展」,看著菩薩和我們一樣,托著行李、拿著包包自在安然地行走於路上,菩薩的「人間性」── 生活化、大眾化,讓我駐足停留,印象深刻。她與時俱進的畫風,除了說明菩薩的日常和我們一樣,我們也可以是菩薩。同時,也體現菩薩應世的悲憫,過去、現在、未來,不管在那一個世代,菩薩一直與我們同行。時光飛快,卉娟老師自上回《千年的邀請》出版之後,再次以《邀您同坐》表達她對生命自由的反思和出發,也是她對宇宙法界發出的祝福與慈悲:一願國泰民安,二願風調雨順,三願人心良善。她的畫作,一直都很有「想法」,此次作品,有圖有文字,引導見聞者進行對自我生命的反思。例如,〈心如工畫師 ── 主人,我能為您幻化出什麼〉,作者經由頑皮豹、菩薩、孫悟空、神燈等,說明我們的心被外在境界影響時,呼之而出的,有時是慈悲的佛性,但更多時候則是貪瞋痴的「習氣」,並且,我們縱容恐懼、害怕、怯弱、貪婪的習氣胡作非為。卉娟老師經由創作,提醒我們,這些習氣不是我們應該活著的樣子,我們應該自覺的「反聞聞自性」,以慈悲心對自己和他人保任美好心意。卉娟老師是一位很精進的行者,在這次的作品中,她大量的融入了禪繞畫的元素,從而體現了自性自度的畫風,她說:「禪繞畫沒有一定的畫法,非常自由,也非常隨性。很多時候我只是隨意落筆;有時則刻意安排一點什麼;還有一些是不小心畫歪了,就順勢讓線條自行發展。」在這種自由自在的筆觸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她對眾生的慈悲 ── 把慈悲放在心裡!這不只是一句標語,而是一種選擇、一種修行。如其提醒:「在我們終日忙碌、汲汲營營的生活裡,我們究竟種下了些什麼?」當因種下,果實便開始成熟,我們的每一個念頭與行動,當下就已埋下未來的結果。這本畫冊,不只是藝術作品的結集,也是一場慈悲與覺悟的邀請。它讓我想到《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的一段話:「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在這個緣起不滅的世界裡,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保有慈悲與善良的心,與佛同行,與眾生同在。最後,讓大家一起來祈願:願一切眾生遠離恐怖,常懷喜樂。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卉娟(王品)1963年生於台灣台中,現旅居澳洲。1999年起移居澳洲2009年獲澳洲墨爾本大學建築博士學位。2020年取得禪繞畫教師資格2021年成為澳洲認證花藝師。國畫個展/足跡遍及澳洲、中國、台灣、紐西蘭、馬來西亞、美國與法國等地著作出版/《千年的邀請》、《菩薩在哪裡──王卉娟創作展》、《元代永樂宮純陽殿建築壁畫線描──樓閣建築的繪製方法》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妙得天趣 筆墨自成──賞析王卉娟藝術美學/黃光男推薦序 佛祖來坐/鄭振煌推薦序 一場慈悲與覺悟的邀請/妙凡自序 影中有聲──圖文之間的思見卷一│應無所住氣球21世紀的菩薩宇宙之舞空中花──文殊菩薩的劍善護──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我的條碼立場我是國王紅色的框框花器慈悲的出生分享畫面上的「有」和「無」心如工畫師──主人,我能為您幻化出什麼捲起千堆雪舞者火焰化紅蓮金花飛翔的魚逐夢踏實365度的光芒一條線苔花與牡丹咖啡杯裡的喜怒哀樂慈航普渡卷二|自淨其意娑婆世界一張巨網上的翻轉原來我也有五根指頭八風吹菩薩與蜘蛛人膠布上的蜂窩名、利和歲月思考的窗從「纏繞」到「禪繞」單純的心與花花世界空中花──善護蘋果是什麼慈悲與智慧的價值善財童子金獅子框框外的藍天我的黑白無常風旙、老實與念佛送您一位菩薩千百億化身大悲咒龍 雲 大頭菩薩度一切苦厄芸芸眾生保麗龍杯與瓷杯卷三|反聞聞自性耳順迷宮四十歲以後的一張臉愛與受種子吃果果因果同時耕耘者空中花──留心腳下回頭滋養化作春泥更護花用柔軟撐起一片天施無畏者供養人一人一炷香千年燈夜夜抱佛眠不要玩了人和蚊子的色受想行識5元和500元的快樂童子與青菜菩薩頭上最珍貴的珠寶飛翔的魚──水擊三千里聖杯卷四|不二法門花果山之戰皮影戲之舞娑婆世界裡的兩款時鐘有我 無我觸地輕柔不捨眾生──我又來了大家一起來祈禱大愛提燈照路您準備好了嗎我的旋律愛心調色盤可口可樂水滴與大海我們都是一家人美好的夢想同在圖畫裡菩薩與0的位置文殊菩薩菩薩啊不退菩薩的腳步把慈悲放在心裡走過向上向善邀您同坐

商品規格

書名 / 邀您同坐
作者 / 王卉娟
簡介 / 邀您同坐:菩薩:別只是抱佛腳過來一起坐吧!《邀您同坐》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文字的藝術創作集,由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與深邃的思索,記錄過去幾年對生活、情感與心靈的觀察與體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966417
ISBN10 /
EAN / 9786269966417
誠品26碼 / 2682960926002
頁數 / 28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8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妙得天趣 筆墨自成── 賞析王卉娟藝術美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 ?光男

曾在半世紀歲月中,為藝術工作,工作者的服務與學習,在千變萬化之中,有些許之經驗,並從中體悟藝術本質在於「創」意,也在於「實踐」。換言之,藝術工作就是在承先啟後過程中的再生力量。

那麼,藝術品的完成,必然與創作者的學養有關,正如先哲說知識層次影響創作的動能。於此,經驗中我學習不少在藝壇上發光發熱的藝術品,與其作者的美學涵養與真實。

其中,令我感動的必然是在真實的心向中,注入其靈性的藝術家,真正表現出深邃而豐沛的情思者,作品所展現光彩,必成亮麗的彩虹。因而,欣賞王卉娟博士出版《千年的邀請》畫冊之後,而有上述的感應,在心緒澎湃之際,則有稍許的心境陳述。

既然藝術創作來自真實,不論是莊子「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漁父篇〉),以及白居易「學無常師,以真為師」(〈畫記〉)的意涵為例,包括文學、宗教之解悟,至真至善才能至美,甚至《心經》中的「真實不虛」的淨語,感應在藝術品的製作,方能自悟感人。

王卉娟博士的藝術創作雖然以國畫中的佛教文化為基調,在佛理信仰中,對於禪與悟之哲思,滲入人性之有無,則有道家與中華文化美學中的養分融鑄一體。所以看過她的一篇文章或一幅精品畫作,被她明朗的人生觀,徹悟與期待的生命實相,更有心靈共知共感。就是與佛教相關的婆羅門教哲思,「人能借助靜觀的自我深化和創造的想像而升天」的冥想實踐。

這次除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論點,王卉娟的真實與想像,所追求的藝術內涵與表現,應該有極高的韻味鋪陳或在宗教典故與文學素養上的認知與同韻,在自然程序作為社會性規則中,表達出生存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作品明確表達的情思力量,在王卉娟的作品中,有了宗教極致的法理,寄寓於文學的闡釋,並在於人類神性的審美中,尋覓自我與群聚(社會)的遇合,不論是自我淨化、形質表現,與材質的應用,在《邀您同坐》畫文學理美學的創作,涵蓋層面的寬廣,除有自悟時空之對應、情理、情感共融外,儒家之道、道家之性、佛家之體,以雋永文學之題材,共築在象徵、圖象、裝飾、隱喻的外在形式,並寄寓她的人生理想,以精確之技法詮釋繪製圖象的內容,借之文獻與筆墨,均給現實生活乙份孤絕而獨立情思造極的力量。

賞析王卉娟博士精采的美學(圖與文)創作,明確藝術本質的創意精神,物象、意象、心象一體成形......

試閱文字

自序 : 影中有聲──圖文之間的思見

這本作品集,記錄我過去幾年的心念與筆墨。圖象與文字,在此不再各司其職,而是彼此回應:圖面沉默安靜,文字則喋喋不休。

創作的起點,常常來自日常中微小的觸動:一次經過畫作前的駐足、一段閱讀中的停頓,或是一個漢字源流所引起的驚訝。當然,也離不開對現代社會與人際關係的觀察與省思。例如:
〈皮影戲之舞〉原本只是描繪一個空舞的身影,卻在反覆凝視中發現,那片大片留白,其實從未空無;又如〈花果山之戰〉,表面是神話鬧劇,內裡卻隱喻著我們內心不斷交鋒的「真我」與「假我」。

〈5 元和500 元的快樂〉、〈從纏繞到禪繞〉提醒我,要學會接受,也要能安住於各種表象中;〈菩薩與蜘蛛人〉、〈思考的窗〉則是對內心波動與情緒變化的察覺,那些交織成網的思緒,正是營造出往後種種現象的窗口。

〈蘋果是什麼〉、〈我的條碼〉和〈單純的心與花花世界〉,再次提醒自己,一切都是長期累積而來;〈捲起千堆雪〉描繪了無助與踽踽獨舞;〈膠布上的蜂窩〉不僅見證了虎頭蜂的堅持,也讓我體會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至於〈您準備好了嗎〉、〈美好的夢想〉、〈走過〉、〈大愛〉等作品,或許可以視為對生命的祝願與期許。

還記得在2014年出版的《菩薩在哪裡》畫冊中,我曾提到過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提燈照路〉。誰是提燈的菩薩?提的是什麼樣的燈?照的是什麼樣的路?又是誰需要被照亮?這些提問中,藏著許多分別與預設。如今,在這個階段,這幅畫終於完成。

我想,菩薩就像一盞燈——平時用來溫暖與照亮自己,必要時也能溫暖與照亮那些需要的、路過的。沒有太多的你我,只是單純地放光。若如此,您我皆可成為那盞燈。

也許正如朋友所說,我的畫「有些多嘴」,可能在您的心海泛起一絲波瀾;但畫中的菩薩是安靜的。正如那幅〈送您一位菩薩〉——願意靜靜坐在您身旁,聽您說說話,陪您走過生命中的每一段路。

試閱文字

內文 : 畫面上的「有」和「無」

首先,如果您看到了畫面中「有」一隻動物和「沒有了」一隻動物,表示您擁有看的能力。
至於看到的是什麼動物?就取決於在您的USB裡究竟儲藏了什麼訊息,可能因人而異,解讀不同。

無論畫面上是「有」還是「無」,其實都只是點的聚合而已。是透過我們的眼睛看和意識做分別判斷。就像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由粒子組成,但是透過我們的眼睛和意識,就有了「相」。

那麼我們所謂的「眼見為實」是否一定是真實的呢?

還有,現在看畫面上是有很多的點點,會不會多年以後筆褪色了。

考古人員打開以後,發現祖先留下的珍藏品,原來是兩張白紙!

原來在白紙上作畫,只是一場起心動念。

心如工畫師——主人, 我能為您幻化出什麼

有時候,我的心幻化成了頑皮豹,看到了……,哇……!聽到了……,哦……!聞到了……,咦……!

有時候,我的心幻化成了菩薩,慈悲為懷,想要愛護所有的眾生。

也有時候,我的心幻化成了孫悟空,變化萬千,一下子可以這樣,一下子可以那樣!

又有時候,我的心幻化成了阿拉丁的神燈,他總是問我:主人,我能為您幻化出什麼?

於是我在心的幻化中再持續地幻化著,就像睡夢中又夢見了各種多彩多姿的夢!麻煩的是,我常常忘記這些角色和認知是自己的心幻化出來的,一切任憑他們在替我做主。

捲起千堆雪

喜歡古代的舞蹈陶俑。

明明是古物,卻活在現代。

像人一樣生動逼真,卻不是真的。

而這個不是真的,卻舞動千年!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菩薩:別只是抱佛腳
過來一起坐吧!

《邀您同坐》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文字的藝術創作集,由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與深邃的思索,記錄過去幾年對生活、情感與心靈的觀察與體會。書中每一篇作品,皆由圖畫起筆,再由文字延展,兩者相互呼應,形成一種「影中有聲」的美學對話。

這些創作靈感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