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最美是春秋: 我思、我看、我感、我攝 | 誠品線上

京都最美是春秋: 我思、我看、我感、我攝

作者 胡毓豪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京都最美是春秋: 我思、我看、我感、我攝:在京都,看見影像之心這城市,彷彿以春櫻與秋楓為筆,緩緩畫出一幅又一幅如夢似幻的時光畫卷。一處古剎、一條巷弄,乃至一座庭園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京都,看見影像之心這城市,彷彿以春櫻與秋楓為筆,緩緩畫出一幅又一幅如夢似幻的時光畫卷。一處古剎、一條巷弄,乃至一座庭園在靜與動之間,觀見侘寂之美來自於「看見」與「感受」之間的轉化也來自於心與技的融合「心」與「景」剎那之間交會的永恆鏡頭下千年歲月緣中見,心窗內悠遊自在圓滿行>>京都之所以令人著迷,在於它蘊藏的歷史深度與時光靜謐鐘聲108響震去天罡地煞、三條橋周邊的故事、日本五大古城之一彥根城、五百年後最美的東寺不二櫻、清水寺內山坡上的小菩薩們、明石大橋與孫文移情館>>將京都的時光氣韻、春櫻秋楓細細捕捉保津川漂流記、通天紅的賞楓大廟東福寺、偏遠山區的私人美術館美秀、飄浮在水面上的佐川美術館、宇治平等院與萬福寺、鴨川日常的幸福、優雅的京都看板>>攝影作品創出,由「看見」與「感受」間的轉化,心與技的融合光和影的遊戲、鏡頭運用、快門速度的掌控、拍攝的好位置、斜光最美、專心於當下、快門速度與光圈大小永遠是一升一降的互換唯有在陌生與新奇之中,我們才可能保有「一期一會」的珍惜,當我們願意放空,放下既有的成見,才可能讓自己被旅途啟發、被景物感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〡誠摯推薦〡國際展能技藝競賽攝影類資深國際裁判 張宏聲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主任 陳學聖博士1839 當代藝廊執行長 邱奕堅博士趙孝萱博士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旅遊攝影指南,更是一本關於「觀看」與「感受」的心靈之書。願你我皆能在行走京都的途中,看見那不易被言說的風景;也願我們都能,在光與影之間,成就一幅真正屬於自己心靈的影像。──張宏聲(國際展能技藝競賽攝影類資深國際裁判)本書將帶您走進京都的人文風景,展現光影與構圖的平衡,分享攝影背後的人生哲學。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在京都的街頭巷尾,找到屬於自己的攝影心法,用鏡頭記錄下這座城市最動人的故事。──陳學聖博士(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主任)本書是一本融合京都簡史、京都觀賞及拍攝京都三合一的最佳工具書籍,書中簡約扼要的介紹京都歷史……如何透過本書學習好攝影,將會成為大家旅遊中拍攝實踐 旅遊後的豐碩收穫,以及未來快樂記憶與甜美回憶的攝影寶庫,擁有本書與好好閱讀學習,難道不是整裝出發前的必修功課嗎!──邱奕堅博士(1839 當代藝廊執行長)書名《京都最美是春秋》,看似簡單,卻是最真誠的表白。他不是過客,也不只是觀光者,而是以影像工作者的節奏,細細與城市對話。這不是一本只適合在春天或秋天閱讀的書,而是一本讓我們學習「如何看」的書。看一個地方,也看一種心情;看照片中的構圖與光線,也看攝影者的腳步與思緒。──趙孝萱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胡毓豪 1953年生,蛇來蛇去已活了精彩的72年。 曾做了那些事?實無值得誇耀的。戒嚴時期,承蒙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厚愛,做過全力以赴的攝影記者。 曾獲新聞攝影類金鼎獎、新聞攝影類金橋、中興文藝獎(攝影類)和觀光局文學類攝影獎等。六十歲時,腦筋錯亂,寫了一本攝影書,竟然賣得不錯,此後就不斷的寫。 2025年出版的已是第七本。講的竟是旅遊事、攝影事、人生事。朋友問:攝影第一要義是什麼?答:健康、快樂,缺了這兩樣,就沒有攝影的精彩了。攝影是人生的重要媒介,藉由攝影帶你出遊。今後的重要事:將攝影私塾辦好;將京都春秋共遊辦好,其他已無事。獲獎紀錄: 金鼎獎、金橋獎、中興文藝獎、觀光局藝文獎,皆為攝影類。出版著作: 《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胡毓豪攝影心法》 《亂拍煉出好照片:用心按一萬次快門,成就大師級好作品》 《在光影中看見美:資深攝影師胡毓豪帶你捕捉瞬間永恆》 《原色覺醒:真正懂攝影的最後一關》 《鏡頭的力量:眼淨、心靜煉出攝影構圖美學》 《攝影融合人生》個展: 1983年「世界第一的背後」,屬報導影像,記錄東京的庶民生活。 1984年「小鎮掠影」拍攝淡水人的生活軌跡,屬人文觀察影像。 2016年「靜生色衍」,展現攝影人生的哲思。 2018年「虛實有無」,展現四大皆空的省思。 2021年「生之道」,以照片傳遞生的啟示。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序 在京都,看見影像之心/張宏聲(國際展能技藝競賽攝影類資深國際裁判) 看見京都,鏡頭裡的人文風景/陳學聖博士(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主任) 京都最美是春秋/邱奕堅博士(1839 當代藝廊執行長) 在光影之間,與京都相遇/趙孝萱博士自序 我想、我看、我感、我攝我想 京都簡史和地理織出的故事 日出之國的大禹 鐘聲108響震去天罡地煞 三條橋周邊的故事 日本五大古城之一 彥根城 天皇的迎賓館也是廟 東寺 五百年後最美的東寺不二櫻 用心即美 萬物皆有神 物塚 人鬼一家親 鬼瓦 明石大橋與孫文移情館我看 賞春 賞秋 保津川漂流記 西芳寺 豪商聚集之地 近江八幡堀 偏遠山區的私人美術館 美秀 自然美與人工美揉合的古都 參南襌拜永觀 宇治平等院與明朝的萬福寺 優雅的京都看板 以「豬」、「牛」為守護神的神社我感 寂寥安靜 櫻之醍醐 熱愛就會傑出 宮本武藏 鴨川日常的幸福 御苑御所一地兩名 開口閉口的守門神獸 嵐山迷人的因緣 飄浮在水面上的佐川美術館 通天紅的賞楓大廟 東福寺 豐臣秀次一族的安息地 瑞泉寺 時間可以看得見我攝 光是攝影之命 光和影的遊戲 鏡頭運用 三條大橋的擬寶珠 快門速度的掌控 拍攝的好位置 伊根船屋斜光最美 白鬚神社的水上鳥居 琵琶湖上的佛堂 浮御堂 技巧不重要 但沒有技巧不行 以黑為師 習黑 花見假期結語 時是起點 也是終點附錄 和牛肉 清水寺山坡上的小菩薩們 花見百態

商品規格

書名 / 京都最美是春秋: 我思、我看、我感、我攝
作者 / 胡毓豪
簡介 / 京都最美是春秋: 我思、我看、我感、我攝:在京都,看見影像之心這城市,彷彿以春櫻與秋楓為筆,緩緩畫出一幅又一幅如夢似幻的時光畫卷。一處古剎、一條巷弄,乃至一座庭園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96307
ISBN10 /
EAN / 9786264196307
誠品26碼 / 2682956302001
頁數 / 30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7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我思 我看 我感 我攝

到京都,最根本目的是「看」,看景察情,然後攝影。攝影之前, 必須用心想用眼看,最後才是留影,沉澱再書寫。工具適當才易拍出好照片。用相機「攝」或手機「拍」,同是記錄,但結果有別。
拍照的看,與攝影的看,似乎相同,實則有異。攝影要思考, 心動才按下快門;拍照則是看了就拍,拍壞了就刪,其中最大差別在於「心」的溫度,心的溫度要提升,並且能滲入照片,所拍才會精彩。
旅行之前要找相關的書來看,找影片來看。有心得之後,才去現場看,置換別人替你看的錯覺。錯覺,不是對錯的感覺,而是別人所看,無法替代你的看。親自去看,才有時空感,能聽到、看到及受到「氛圍」的感動,只有親見,才會時時刻刻都是獨特的。
細看、粗看,依心而定,與覺受相關,所以,要看得精,收穫才會大。攝影人的看「迅速而精確」,畫家的看則是「長時間細膩觀察的累積」。不論攝影家或藝術家,作品都是身心覺受的轉譯, 跟現場比,已成不同的事物。
由心而眼到作品創出,就像人生,無法分段而論,過程必須是整體的、連續的。以照像來說,它在記錄之前,要有一個拿著相機的人,先想好,才進行轉譯並將它化為成果。
拍攝是一系列思考的運作,工具是相機和鏡頭,工具之內還有各種軟體隱藏,相機貴或便宜的關鍵很多。例如:自動對焦的快慢、自動曝光的精準、防手震的效能、電池、記憶卡等,任何一項都很重要。
不管攝影、拍照或看,第一必須有「光」,光是攝影的興奮劑, 像心電圖一樣,必須有起伏,一旦只有水平線,那就是死了。
再則必須有「實境」拍攝才有對象。構成畫面的元素:點、線、面和形、色、意。影像的表面內容粗看不難;解「意」要讀, 它無形,又虛幻,解讀得慎思、明辨。「美感」是元素的妥善安排,須簡潔、生動、有溫度、有感情。
看得到的容易說出來,看不到的,要可讓人感動,才能引起共鳴。容易產出的作品,比較不耐看。為了找到美,又要有感人的溫暖,攝影要成就,真的不容易。
為了提升對美的感受力,得用見聞覺知累積,最好的方法是去旅行。旅行者在異地時空,身體的感官功能最易開啟。旅行共遊是眾樂樂,可互相學習,豐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創造自己對愛的感受,然後情不自禁的拍攝。
  不要跟別人說:此地已去過多次!那是因你尚未捨離昨日之日,尚未察覺「一期一會」次次美妙。事,必須掌握機緣,才會有更多永恆的記憶。拍照是幫助記憶的好方法,應該學好、做好。
  不論你來過同一地方多少次,要永懷好奇心,永享新鮮感,才能溫故如新。即使不是專為拍攝而來,但能用相機、手機帶你出門,就是絕大的幸福。靜坐窗邊,陽光的照射角度「時時在變」,景也跟著變,只要善於等待,就能拍出不一樣的好照片。
  善等,能讓幼苗長成神木。此外,要能抓住電光石火, 才可把瞬間化為永恆,攝影真的很好玩。
  旅行是一本活的無字天書,旅者愛攝,與人同行共遊, 彼此分享心得,人生才會越來越美。我們一起去旅行吧!學會看得更仔細,就知道好景處處有。京都的靜與淨,很獨特, 來多少次都永不厭倦。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思──想得深 才拍得好

京都簡史和地理織出的故事

京都地理

  遠古時代,京都是聚水之湖,原因是地層陷落。千萬年之後,三面環山的「山背」大湖,因泥沙淤積,加上地殼再度隆起,水被擠掉之後的泥地,特別好耕作,才逐漸有外來人移居於此。
  移入者是秦人及朝鮮人。他們經由日本海,來到此無人居住的水邊高地,因他們擁有農耕及水利知識,收入比其他群族多,人群聚集又有財富,此地就被稱為山背國。
  之後,遠地的原住民也來了,產業興旺,工藝精緻,慢慢成為新貴,再後就被地方勢力收編,彼此互利,合作無間。淤積之地,土地肥沃,但常鬧水災。當角倉了以斥資在嵐山築堤,蓄積河水,此河段就被叫做大偃川,不但讓暴雨有了調控,且緩和了洛中水患。
  古代運輸、經商,靠水路,角倉了以因在皇都闢建水路,並為幕府重用,因而致富。在京都御所左右兩側有河,一邊是桂川,一邊是鴨川,水路網絡遍佈,對商人或住民,均有極大貢獻。
  京都成為平安京(794~1868)之前十年(784~794),天皇曾考慮在長岡居住,因此長岡也被稱為長岡京。長岡京之外,桓武天皇也選定今日的京都做為備都,懂陰陽的國師則說:「山背地區」風水更好。於是老二變老大,終於被選定為京。
  在京都,判別東西南北的方法很簡單,西山綿延最高是愛宕(924公尺),東山綿延皆不高,只有比叡山高(848公尺),南面無山地勢低,遠山朦朧是北方。確認之後,在京就比較不會迷路了。
  京都也有許多小湧泉,甚至市區溫泉,地下水脈十分豐沛,所以能種出好吃的「京野菜」,做出好吃的「京豆腐」。在京都蓋大樓會傷及水脈,所以京都住民的傳統,就是反對大興土木或蓋高樓。

京都簡史

  1200年來,京都經歷多次大亂鬥,皆為了爭權奪利,所以有八次大火燒京都的紀錄。打仗互相攻殺,重要木造建築無不被燒,但京都命長,雖屢經浩劫,仍不斷被原貌重建,民命堅韌從現在的京都樣貌即可看出,並因此而招來觀光人潮。
  天皇威權式微時,皇家也靠幕府將軍打賞度日。最顯著的例子:德川幕府蓋極盡奢華的二條城,位址就選在御苑的內「神泉苑」,明明白白的暗示皇室,德川家才是「權勢」核心。
  德川家康之前的英雄人物是豐臣秀吉,更前是織田信長,他們被後世定
位為戰國三雄。織田是策劃時代走向的武將,接任者豐田是規則的執行者,德川是戰亂的終結者,天下一統迎來和平。
  神泉苑,是京都城內最大的泉源,又稱御池,憑它證明天皇是承天授命的人間管理者。而幕府持有武力,天下人歸他管,所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必然的。大湧泉是天命之符,也是權力威勢的象徵,所以德川家康必須占有。
  近百年來,京都最大的改變,是2022年疫災平息後,京都每年湧進約三千餘萬的觀光人口。旅人要吃、要住、要交通,打亂了京都的寧靜,也損及空間的淨,形成污染及亂與醜。受不了「外人」竄入,現今京都的住民,正在不斷的外移中。
  福禍難判之際,能開懷大笑的,大概只剩商家和做服務的職人吧!

日出之國的大禹

角倉了以利人利己成豪商
  角倉了以被譽為日出之國的大禹,他精通數理,善於冶水,一生行事利人利己,因而累積財富,也被譽為豪商。人們前往嵐山旅遊,在大堰川兩岸皆可找到他的雕像,立像在嵐山公園內,坐像供奉在千光寺。
  1610年角倉了以得知,為運輸來自西方丹波國山區的木材,巨樹砍伐後,就利用保津川河水順流漂下,用來建設平安京。但保津川河水凶險,水流高低不定,河道又有巨石,忽寬忽窄,樹木一旦橫阻,就得派人入河處理,稍不小心就會隕損人命。
  出於慈悲,他決定治理河道,保障河工,兼可順利運送木材。為清除不該存在的險灘,他用火藥爆破,配合人力揮斧鑿石,終於克服天險。施工期間,他也在現場賣命,所以贏得尊敬。
  上游險灘被打通後,巨木源源不斷輸入京城,幕府非常肯定他的能力。繼而他申請以私財開鑿高瀨川,得到幕府允許,就從二?附近的鴨川引水,連通到伏見地區再與宇治川匯流。
  這段11公里長的運河,統稱高瀨川,是人工與天然混合的水道。京城內,運河遍佈,是運送物資的捷徑,最淺的河段,深度僅三十公分,須用人力牽引,才可行駛平底船。
  小小的平底船專名叫「高瀨舟」,只適合航行極淺的河道,平底小船全盛時期,有159艘,經常往返其上,船伕約有700多人。他們負責拉船助行,停靠就綁船繩,上下貨。
  角倉了以私財開河,因而幕府允許可以分段收取使用費。船運助長了買賣,又可收通行費,角倉了以因而賺得了不少財富。後續之舉,就是將保津川河系的上游、中段、下游和宇治川、淀川連成直通大阪灣,並回溯到琵琶湖的水上交通系統。
  淀川河水源自琵琶湖,所以從山到海,從海到山,京城大範圍內,皆可行船,買賣於是大爆發,這個成就角倉的功勞最大。高瀨川開通後,使用了300餘年,到明治時代才廢止。明治時代是歷史翻頁的浪潮,陸上交通被汽車、火車取代了,內陸水運也就劃上休止符。
  1614年角倉了以為悼念因開鑿保津川而亡的人們,請二尊院僧人道空了椿,建千光寺。角倉晚年在此隱居,並增闢懸於崖上的大悲閣,以便隨時可遠眺京城萬景,低俯山腳下被馴服的保津川。
  角倉一生,開鑿保津川,整治富士川、天龍川、高瀨川等等大小河川,又開創南蠻諸國海上貿易,為幕府創造經濟奇蹟,也為自己累積財富,治水利人,積財利己,形成很好的典範,難怪被尊敬、被歌頌。

我攝──不攝形、色、意只攝境界思人生

光是攝影之命

  光是攝影的命,全然無光,它比無窗暗室還黑,玩暗室抓黑貓的遊戲,至少也要微微的光,黑而無層次,那個「光」就死了。宋朝的水墨畫,將黑的層次發揮得最透澈,攝影高手學會玩「黑」,光的輝煌就會自然顯現。
  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他的劇院系列,證明黑是用來襯光的。他包場租用電影院做場景,燈光全關之後,電影就開始播放,片長多久,他就曝光多久。僅藉布幕的反光,將戲院全景氛圍、層次,極細微的呈現。
  布幕上影片流動,將影片情節完整的播放,最後布幕因光線累積,呈出現一片空白。電影有播,但螢幕卻空無一物,相機的紀錄和眼見為實的經驗,被顛覆了。
  光,有明暗,有剛柔,有角度,攝者如何用光?與他人無涉。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京都,看見影像之心
這城市,彷彿以春櫻與秋楓為筆,
緩緩畫出一幅又一幅如夢似幻的時光畫卷。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