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ice She Pays: Confronting the Hidden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Women's Sports from the Schoolyard to the Stadium
作者 |
Katie Steele/ Tiffany Brown/ Erin Strout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金牌的代價: 歧視、飲食失調與自我懷疑, 女性運動員的身心危機:「作者們揭示了女性運動員在各級競賽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引導我們朝向制度性改變的希望之路,並得以在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們揭示了女性運動員在各級競賽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引導我們朝向制度性改變的希望之路,並得以在不犧牲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找回運動的樂趣。」--潔西卡.門多薩(Jessica Mendoza),前美國奧運女壘隊金牌選手「作者揭露了女性運動領域的系統性問題。除了運動員本身,父母、教練以及愛好運動的人士都應該讀一讀。」--迪娜.卡斯特(Deena Kastor),美國長跑紀錄保持人在以男性為主體的運動文化中,如何打造更友善與健康的環境讓女性選手自在地追求成長?本書作者皆為心理健康和運動方面的專家,也深深體會到身為女性在體壇的困境。教練和家長總是端出一堆互相矛盾的標準:要積極求勝,但待人要溫柔;身材要練壯、但又不要太胖。在這些多重壓力下,她們很容易發生飲食失調、憂鬱、焦慮、自我傷害等問題,還得面對體育環境中的性侵害、歧視和汙名化標籤。直到近年來,網球巨星大阪直美公開談論自己的憂鬱症,體操世界冠軍西蒙拜爾斯退出東奧並勇於指控隊醫的性侵,才喚起社會對運動員身心問題的重視。透過第一手的觀察與訪談,讀者能從書中了解女性運動員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會經歷哪些創傷、虐待與自我折磨。作者在每個章節也會提出具體的應對方法,讓父母、教練學會看到問題的徵兆,並馬上求助其他專業人士的支持。最重要的是,除了場上的表現,我們都應該回到以「運動員福祉」為主的訓練精神:.不再以人身攻擊、羞辱作為「激勵」。.鼓勵她們說出自己的感受。.鼓勵運動員培養專項運動以外的興趣。.教練、運動員與家長在信任中結合為共同奮鬥的夥伴。如此一來,她們才能在運動中茁壯成長,並將這些體驗帶到人生的其他階段。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世界棒球12強金牌運動心理教練、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助理教授 彭涵妮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 曾荃鈺 婦產科醫師 烏恩慈(烏烏醫師) 共同推薦「作者們揭示了女性運動員在各級競賽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引導我們朝向制度性改變的希望之路,並得以在不犧牲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找回運動的樂趣。」——潔西卡.門多薩(Jessica Mendoza),前美國奧運女壘隊金牌選手「作者揭露了女性運動領域的系統性問題。除了運動員本身,父母、教練以及愛好運動的人士都應該讀一讀。」——迪娜.卡斯特(Deena Kastor),美國長跑紀錄保持人「當前的運動文化導致許多女性陷入不健康的處境,包括言語虐待、過度訓練、飲食失調、容貌焦慮。本書是每位家長和教練的必備書籍。」──卡拉.古契(Kara Goucher),美國長跑運動員「運動本應對女性有極大正面影響,卻反而令她們得到大量的負面經驗。唯有眾人一起學習、改變現行做法與制度,才能實現美好運動世界的願景。」——莎拉.萊斯科(Sarah Lesko),公共衛生專家「以往社會只關心成就和紀錄,不惜一切贏得勝利,但卻忽略了這背後的代價。女性運動員要不斷茁壯,就不能忽視其心理健康。本書列出女性運動員所面臨的挑戰,以期待社會能打造更好、更支持女性需求的運動體系。」——克莉絲汀.余(Christine Yu),知名體育記者「我希望看到運動環境改變,讓女性得以享受運動帶來的喜悅與益處,在一個為她們打造、身心都獲得支持系統中茁壯成長。本書正是實現這新願景的一大步。」——傑西.狄金斯(Jessie Diggins),前美國越野滑雪奧運代表隊選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凱蒂.史提爾(Katie Steele),曾是NCAA第一級的運動員,效力於著名的奧勒岡大學田徑隊。被教練毀了跑步生涯並留下多年創傷後,她決定投入到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照護工作。她現在是合格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LMFT),並創辦了「心榮茂」(Thrive 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診所。蒂芙妮.布朗(Tiffany Brown),獨木舟愛好者,婚姻與家庭治療師,奧勒岡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研究所的資深講師。除了為校內的運動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也為教練和工作人員開設相關課程。艾琳.斯特勞特(Erin Strout),資深跑者暨體育記者,特別關注於女性健康議題,她為本書補上動人的故事和背景知識。作品散見於ESPN、《華盛頓郵報》、《跑者世界》等各大媒體。譯者簡介林柏宏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讀字譯人,嗜寫書蟲,譯有《月球之書》、《有點噁的科學》、《漫畫腳本創作法》。合作或賜教,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符合女性需求的運動環境第二章 找回運動的初衷第三章 如何扮演好場邊父母的角色第四章 二十一世紀教練工作的新挑戰第五章 月經:健康與成長的象徵第六章 焦慮與憂鬱也是一種運動傷害第七章 性侵害與創傷第八章 外貌焦慮與飲食失調第九章 自傷傾向第十章 酒精、毒癮與禁藥第十一章 福禍相倚的社群媒體第十二章 避孕與生育的兩難第十三章 治療運動創傷的長路第十四章 運動生涯的下一步結語後記致謝作者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
金牌的代價: 歧視、飲食失調與自我懷疑, 女性運動員的身心危機 |
作者 / |
Katie Steele Tiffany Brown Erin Strout |
簡介 / |
金牌的代價: 歧視、飲食失調與自我懷疑, 女性運動員的身心危機:「作者們揭示了女性運動員在各級競賽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引導我們朝向制度性改變的希望之路,並得以在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196338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196338 |
誠品26碼 / |
2682945243001 |
頁數 / |
32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14.8*1.8 |
級別 / |
N:無 |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符合女性需求的運動環境
創造環境,讓女性運動員有邁向成功的起點。
七歲的蒂根很清楚當「第一名」是什麼感覺。她熱愛足球,一聊到自己在球場上奔跑、進球時,口氣中流露著全然的熱情。蒂根在一年級時就已許下願望,將來要成為「全明星隊」的成員。蒂根解釋說,對於小學生而言,這就意味著必須「贏很多比賽」。
七歲女孩有這樣的志向不好嗎?女孩們都看到美國女子足球隊獲得多少讚賞、尊重和人氣,除了贏得世界盃和奧運獎牌,她們還為自己的技術和才華爭取到公平的薪酬。女孩們看到可可高芙(Coco Gauff)在美網屢創佳績,或透過電視轉播為自己喜愛的WNBA球隊加油,這些情景在十五年前都是不可能出現的。二○二一年的東京奧運會也以女性為焦點。包括體操、游泳和田徑項目,美國隊在夏季奧運的女性選手比男性還多四十五位,而全隊獲得的獎牌有將近百分之六十都是她們贏回來的。
在許多方面,女性運動賽事到現在才擁有如此堅定的支持者,這距離《教育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立法生效已經過了半個世紀;理論上,聯邦應該不分性別地撥款資助教育和體育活動。如今,年輕的女性運動員有許多可追隨的榜樣和典範,以及值得讚賞和被認同的運動成就。所以像蒂根這樣的小球員才會渴望成為全明星隊的球員。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付出許多努力,這些資訊和影像才能觸及到各年齡層的球迷。因為從媒體、廣告、行銷和影響力等方面來看,體育界仍是以男性為主,《教育修正案第九條》通過後也沒有大幅改善。不過根據瓦瑟曼(Wasserman)運動行銷公司和女性運動頻道espnW的研究2,在二○二二年,無論是廣播、串流平台或社群媒體,女性體育賽事的報導已經佔了百分之十五。不過大多數研究顯示,不考慮網路平台的話,在電視台的運動節目中,男性賽事的佔比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因此,若要提升女性運動賽事的媒體曝光度和女性運動員的薪資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這些面向很重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民眾還是會認為,女性運動員的成就不如男性,她們的比賽是次要的、不值得關注,也不夠刺激有娛樂性。我們訪問許多像蒂根這樣的女孩後發現,守舊的男性小團體和根深蒂固的偏見在學校依舊存在。事實證明,社會成規和大眾態度並不會因聯邦政府的政策就自動改變,即使已經過了五十多年。
喜歡打籃球的艾佛莉表示,每天下課時間,球場和運動場總是被男生佔據,而女生只能玩玩鬼抓人或使用遊樂設施。即使她們想踢足球或投籃,也能感覺到自己不受歡迎。大家好像有某種默契,運動場不屬於她們。艾佛莉說:「所以男生球才打得比較好,因為他們都能在下課時間練習。」
無論自覺與否,女孩們從小就被灌輸了某種觀念,包括女生在體育界的地位較低,自己的需求和願望不如男性那麼重要。儘管女性參與體育競技的機會已增加不少,但依然被困在既有的體系中,而那些機構不是由女性創建和領導,也非為女性運動員設計,所以很容易對她們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女性若想投入運動,還要努力去爭取支持和許可,因為場地是被男性主導和掌控。她們因此感到無力又疲憊。如果女性運動員不必將精力花在爭取薪資、平等地位、訓練時間和設施,其表現勢必會大大提升。越來越多的女孩投入運動後,我們才逐漸意識到,她們在過時的體系下承受短期和長期的影響,但主事者卻未曾考慮到她們的需求。
在運動場上,女性一直接收到這樣的訊息:積極表現,但不要過於強勢和突出;不惜一切代價贏得比賽,但也必須表現得謙恭有禮;讓自己變強,但身材不能太強壯。女性運動員就在這些標準下力求成長,並在為男性所創建的體系中爭取機會。這些體系至今仍大多由男性主導。事實上,在一九七二年《教育修正案第九條》剛通過時,女性教練帶領女性隊伍的比例曾超過百分之九十,但五十年後降到百分之四十三3,這個數字在過去幾十年來是停滯未變。
問題是,無論在哪個層級的訓練和競技體系,主事者都忽略了女性運動員會面臨的一些特有問題,包括青春期變化、飲食失調、焦慮、憂鬱症以及體育圈普遍存在的情感剝削和身體虐待等。現在女運動員越來越多,忽略這些問題的後果正在我們眼前上演。我們知道,運動員會因為擔心失去上場時間、獎學金或隊中的位置而刻意不尋求幫助。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二○二一年八月的報告,身心不適的大學運動員只有百分十尋求過專業人士的協助。有些人不希望自己顯得脆弱和不完美,畢竟運動員的精神是堅持不懈、克服艱難,並因此受到稱讚。但我們知道,若有關單位能提供心理健康資源,並且鼓勵運動員多加利用,就可以提高他們的表現成績。
在為本書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與數百名女性進行了訪談,也與家長、教練、行政人員、裁判、贊助商和觀眾交談,試圖釐清為何女性運動員的心理健康會逐漸下降。體育是映照社會現況的一面鏡子,而此時反映出的問題更令人沮喪。各界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相關資金不足,所以很難取得醫療上的協助。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發布的《二○二三年心理健康狀況報告》5,美國有十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憂鬱症,這大大損害了他們在學校、家庭或其他場合的社交能力,且這些重度患者當中又有近百分之六十的人未曾接受過任何治療,因為他們的醫療保險未涵蓋此項目,或是照顧者無力負擔。運動員帶著未處理的心理健康問題參加訓練,症狀便會加劇,更感到絕望和沮喪。
但另一方面,運動員若能找到自己熱愛的運動,並處在安全且充滿支持的環境中,就能得到周全的保護。歸屬感、社群情誼、團隊合作、技能提升和體能活動可以緩解許多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症狀。然而,女孩更需要的是為她們量身打造的運動,而不是繼續在男性主導的運動中求生,接受那些次一等的比賽。
運動員、家長和教練可以共同努力,重新構思女性運動的架構。我們可以組建新的聯賽、改變教練理念並改革訓練方針。如此一來,下一代的女性運動明星就可以在能力範圍內享受運動生涯,且活躍得更長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不再以人身攻擊、羞辱作為「激勵」。
.鼓勵她們說出自己的感受。
.鼓勵運動員培養專項運動以外的興趣。
.教練、運動員與家長在信任中結合為共同奮鬥的夥伴。
如此一來,她們才能在運動中茁壯成長,並將這些體驗帶到人生的其他階段。而本書正是實現如此願景的全方位指南。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