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兒童成長手冊: 掌握學習關鍵, 培養五大基礎能力 | 誠品線上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掌握學習關鍵, 培養五大基礎能力

作者 職茁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掌握學習關鍵, 培養五大基礎能力:該怎麼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該學會什麼?錯過了黃金發展期該怎麼辦?掌握發展黃金關鍵,開發孩子該有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該怎麼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該學會什麼?錯過了黃金發展期該怎麼辦?掌握發展黃金關鍵,開發孩子該有的潛能0~1歲:大動作帶動基礎認知發展 1~3歲:加速探索環境、認知語言發展 3~4歲:人際互動/常規建立 4~5歲:社交/抽象概念的建立與熟練、日常生活功能 5~6歲:學前轉銜重要能力培養本書獻給每個努力養育孩子的家長。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雖漫長卻也療癒,如何在家裡也能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培養應具備的能力,需要一點指引。這本工具書將孩子分成不同的年紀區段,第二章到第六章會分別介紹0~6歲的孩子各項能力的表現,詳細說明各年齡層孩子應該具備的能力,並且提供適合訓練該能力的遊戲供家長參考使用。且每章節的最前面均附有各年齡層的簡易檢核表,提供家長們快速審查孩子目前的能力是否與該年紀相襯。另外,在本書第七章節特別設有學齡前孩子所需具備的能力與訓練,在即將進入小學的轉銜期,讓孩子能夠習得應具備的技能,未來在面對環境的轉換時,能夠更快適應、快樂學習。本書還設有一章教導家長如何設計遊戲、如何運用家裡的設備器材,在家運用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帶領孩子玩出能力。若對於孩子目前的發展仍有疑慮或者需要協助,我們也列出早期療育相關的知識、書籍和專業,協助家長能夠盡早尋求到幫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職茁OüTstanding是由一群兒童職能治療師創立的工作室,團隊成立於2020年,透過自身職能治療的臨床及學術經驗,分析解決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問題,並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舉辦講座、體驗營、工作坊等主題活動,帶領親子一同探究生活中的疑難雜症,陪伴家長與孩子擊破成長過程面臨的挑戰! 團隊參與過多項私人與政府機構的研究案,包含未來台灣兒童博物館的設立研究,也於每個月舉辦公益講座與聊天室提供新知給需要的家長,只要對孩子有益的活動,我們都相當有興趣參與。我們關注孩子的成長,希望帶著我們的專業走出醫院,幫助到更多需要協助的家長,哪個家長沒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過挫折呢? 我們期待和家長一起蹲下身,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方式面對社會、快樂成長,使生活中的各項「職能」都能「茁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關於職茁第一章、關於這本書 一、成長中重要的能力 ★ 0~1歲:大動作帶動基礎認知發展 ★ 1~3歲:加速探索環境、認知語言發展 ★ 3~4歲:人際互動 常規建立 ★ 4~5歲:社交 抽象概念的建立與熟練、日常生活功能 ★ 5~6歲:學前轉銜重要能力培養 二、本書使用方式 第二章、0~1歲「小怪獸出來啦」 一、簡易檢核表二、粗大動作 遊戲 三、精細動作 遊戲 四、認知能力 遊戲 第三章、1~3歲「最可愛的小麻煩」 一、簡易檢核表 二、粗大動作 遊戲 三、精細動作 遊戲 四、認知語言能力 遊戲 五、社交情緒能力 遊戲 第四章、3~4歲「活蹦亂跳充滿好奇」 一、簡易檢核表 二、粗大動作 遊戲 三、精細動作 遊戲 四、認知語言能力 遊戲 五、社交情緒能力 遊戲 第五章、4~5歲「什麼都想自己來」 一、簡易檢核表 二、粗大動作 遊戲 三、精細動作 遊戲 四、認知語言能力 遊戲 五、社交情緒能力 遊戲 六、生活自理能力 遊戲 第六章、5~6歲「失控的小大人」 一、簡易檢核表 二、粗大動作 遊戲 三、精細動作 遊戲 四、認知語言能力 遊戲 五、社交情緒能力 遊戲 六、生活自理能力 遊戲 第七章、學前能力訓練 一、書寫能力 遊戲 二、閱讀能力 遊戲 三、注意力 遊戲 四、團體適應 遊戲 第八章、遊戲設計表 第九章、如何尋求協助? 一、教育 書籍 專業協助 二、早療相關知識(EX 年齡、專業領域、科別、診斷) 三、早療相關補助(EX 交通補助、緩讀、鑑定安置) 結語 持續療育概念,幫助建立並穩定能力 附錄 一、各年齡詳細檢核表 (以能力分類的檢核表) 二、可以尋求的醫療單位(醫院聯合評估 復健科、自費診所)

商品規格

書名 /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掌握學習關鍵, 培養五大基礎能力
作者 / 職茁
簡介 /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掌握學習關鍵, 培養五大基礎能力:該怎麼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該學會什麼?錯過了黃金發展期該怎麼辦?掌握發展黃金關鍵,開發孩子該有的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91500
ISBN10 /
EAN / 9786264191500
誠品26碼 / 2682815214001
頁數 / 28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1.2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成長中的重要能力
《0~1歲:大動作帶動基礎能力發展》
孩子是媽媽懷胎十個月辛苦生下來的寶貝,媽媽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最愛的孩子,而孩子也在媽媽的肚子中受到滿滿的關愛及照護,健康快樂的長大,但是從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刻,迎來的是一個未知又充滿 挑戰的環境,種種的困難正等著我們的孩子,他們真的已經準備好要探索這個全新的世界嗎? 一起來看看孩子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吧!

小小能力探索大大世界
對0~1歲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粗大動作發展表現,當孩子經過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失敗後開始出現姿勢轉換、站立行走時,就具備可以移行的能力,換言之就是可以不用他人協助、自己去探索環境,家長可以在旁引導、支持,且給予孩子喜愛的玩具誘導動作出現,最後,適時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練習,才能達到真正的成長。

表達生理需求
孩子剛出生時總是靜悄悄地躺在媽媽懷裡,像個可愛的小天使,是大家心中的寶貝,但是當孩子想要吃飯、想要抱抱時,可愛乖巧的寶貝一轉眼變成煩人的小怪獸!此時的孩子會用哭泣及大叫請求他人協助,因為他們無法使用肢體及言語表達自身想法,只能使用此方式告訴大人「我要抱抱」、「我要吃飯」,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媽媽都煩惱不已,可是,這樣的日子到底要過多久呢?

其實,小怪獸也會有長大的一天!孩子在出生後各種身體器官逐漸發育完成,具備探索環境的先備條件,開始學習使用肢體表達想法,例如:社會性微笑、用肢體表示想要的物品等,增加更多與外界互動的方式,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去表達跟選擇,並且鼓勵使用非情緒性的表達。

教養小技巧:
● 適度地引導、適度地放手
例如:當孩子嘗試自己從趴姿到仰躺時,可以在骨盆位置給予些微動作引導。
● 建立安全又合宜的環境
例如:地板鋪上軟墊、桌腳使用防撞條等保護孩子的安全。
例如:地板減少擺放物品,提供孩子一個足夠的空間練習。
● 選擇合適的玩具
例如:選擇具有耐咬材質、顏色多元、可提供感官刺激的玩具。

《1~3歲:加速探索環境、認知語言發展》
1~3歲的孩子看起來還懵懵懂懂,但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正經歷著一生中最重要的大腦發育階段,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因此這個階段的能力會很大幅度影響後續的動作甚至是認知發展。

基礎動作的熟練及手眼協調的建立
1~3歲的孩子還在「做中學」的階段,因此動作的品質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效率!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會逐漸熟悉走、跑、跳、翻滾等移行方式,而這些動作帶給孩子更多、更快速認識環境的機會,所以移動能力是個年齡層重要的指標之一。
另外,手部動作的發展也是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指標,手部操作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是後續孩子發展工具操作甚至是閱讀書寫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這個階段會看重孩子能不能雙手操作物品、能不能精確拿起並對準目標。

發展基礎表達及社交情緒
因為大腦正在快速發育,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在認知語言上會有明顯的成長。語言部份,1~2歲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精準仿說,3歲的孩子則可以自己用句子表達簡單的需求及情緒,然而這些語言的發展都與他人互動及觀察模仿脫不了關係,因此「聯合注意力」就是這個階段認知語言的一個指標。除此之外,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正在建立自我意識,開始從無時無刻黏著家長到逐漸能自己探索這個世界,從凡事依靠父母引導到開始能主動找同儕遊戲,這個階段可以特別觀察孩子是否能逐漸獨立自主並與同儕互動。

1~3歲的孩子正面對著人生中第一次快速發展的階段,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多探索不同的環境及不同的人,營造多元的環境跟著孩子一起迎來動作及認知快速爆發的時刻。

教養小技巧:
● 提供安全、支持的環境及氛圍,鼓勵孩子多跑、跳、攀爬
例如:帶著孩子一起爬沙發、小椅子,讓孩子在上面轉身後再爬下。
● 提供多元、不同大小/材質的小物品,引導孩子組裝/投放
例如:投硬幣、疊樂高、套圈圈等。
● 以鼓勵取代強迫,漸進式引導孩子說話
例如:當孩子發出類似的聲音時立即給予鼓勵,並再唸一次正確的音給孩子聽,不需要強迫孩子一定要說出某個字或詞之後才能做某件事。

《3~4歲:人際互動、常規建立》
3~4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移行能力,對於環境的探索方式更多元,孩子開始快速累積各種知識,伴隨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能更完整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此時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自我感,於此同時也需留意孩子的基本常規和行為養成,讓孩子奠基對自己負責的重要概念。

適時讓孩子作主
孩子在3歲過後有了更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嘗試許多大人眼中「挑戰底線」的行為,這是因為孩子漸漸發現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可以有著與家長不一樣的想法,甚至渴望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做決定,於是藉著跟大人「唱反調」來滿足自己做選擇的渴望,因此這一段時期可說是孩子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家長可以把握「踩穩底線,互相尊重」的原則與孩子互動,在安全且正當的前提下適時交還孩子自主權,讓孩子能練習獨立思考、學習對自己負責。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有些家長會在3~4歲這個時期送孩子上幼兒園,以治療師的角度而言,為孩子營造多樣的社交情境是必要的。孩子建立自我的同時也正適合學習人際互動,正因為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才更需要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透過同儕間合作、競爭、衝突等不同遊戲型態,孩子從中演練分享、輪流、溝通等各種應對策略來學習如何與他人共處、建立適當的人我分際、發展同理心。

規律作息穩定心性
隨著認知的進展,孩子日常生活中應該加入更多學習任務(例如:建構式玩具、繪本共讀、體能活動),當孩子一天的行程變得越來越豐富,規律的作息將成為穩定孩子心性的重要元素,此時若家長能協助孩子建立常規,除了能避免孩子因為生活混亂而引發相關情緒波動,家長也能減輕許多照顧上的負擔,此外不妨也試著帶孩子做些簡單家事(例如:洗菜、摺毛巾),不僅可以順便訓練粗大/精細動作技巧,更能夠透過協助家務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教養小技巧:
● 對「必須」做的事避免給予是非題,直接給予選項
例如:不問「洗澡澡好不好?」改問「寶貝你想要沖澡還是泡澡?」
●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從互動以身作則
例如:先「同理孩子感受」取代先「打罵」、家中成員避免在孩子面前惡言相向。
● 建立作息常規,堅守基本規範
例如:吃飯坐在固定位置、吃完飯才能看電視、玩具玩完要自己收。

《4~5歲:社交/抽象概念的建立與熟練、日常生活功能》
進入到4歲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很有自己的想法,什麼都想試試看,什麼都要自己來,別人要幫忙都不行。身為家長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確認孩子遊戲環境上的安全,然後放手給孩子去探索。

動作技巧上的精熟
在粗大動作方面,孩子在原本習得的「爬站走跑跳」動作上更為精進,肌耐力、協調性、平衡能力越來越好,讓他們能做出更多變化的動作型態,像是孩子可以連續單腳往前跳4~6下、可以玩跳格子單雙腳交替跳、能夠將球踢的又高又遠等。孩子的活動量增加、肌力變好,也更喜歡肢體接觸較多的遊戲。相較於其他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更注重目標而非動作完成的喜悅,所以可以多選擇以目標為導向的遊戲,例如:踢罐子、投籃等遊戲。

工具操作的訓練
這個時候孩子也開始接觸各種文具,像是鉛筆、彩色筆、剪刀、膠水、貼紙等物品,精細動作在工具的使用上有明顯的提升,可以帶孩子嘗試利用各種材料進行手作,透過在畫紙上著色、仿畫、寫數字、摺紙的活動,讓他們訓練雙手的小肌肉控制。

生活自主能力的提升
孩子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變長,可以玩一項玩具至少10~15分鐘,也可以自己遊戲30分鐘以上。這時候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上已經有很多可以獨立完成的部分,像是能夠自己穿脫衣服和褲子、可以正確穿上鞋子而不會左右相反,也能夠協助一些家庭事務如分類衣服、倒垃圾等。開始發展較複雜的生活自理能力,像是整理書包、自己上廁所、自己盥洗等等,家長可以讓這個時期的孩子協助備菜、做家事,讓孩子學習責任感,也訓練他們的專注能力。

進入團體遊戲合作時期
孩子玩遊戲時也開始會有合作的關係,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或目的,在團體裡各司其職,像是玩扮家家酒、角色扮演的遊戲在這時期非常受歡迎,你來演媽媽、我來當爸爸,把現實遇到的情況和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串在一起。在語言能力上,孩子更可以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順暢的跟家長聊天且內容切題,這時候經常聽到孩子在學校團體裡的趣事和觀點,也可以藉由聆聽來建立家長和孩子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教養小技巧:
● 陪伴孩子成長
例如:這時期的孩子想自己完成所有事情,但動作又較笨拙時,請家長不要急,忍住你想幫忙的心,陪伴在孩子旁給予鼓勵,當孩子自己成功完成任務時會更有成就感。
● 創造口訣
例如:當孩子在自己動練習某項事情時,可以將技巧或動作分解,創造口訣幫助孩子記憶。

《5~6歲:學前轉銜重要能力培養》
5~6歲的孩子開始準備踏入小學的校園生活了,離開家裡的時間越來越長,孩子開始要獨自面對另一個小型社會,生活自理與學前能力的培養就格外重要,家長在這時可以提供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並扮演好的引導角色,運用陪伴降低焦慮,運用鼓勵增加能力。

學前能力培養
小學開始孩子開始面對許多相對複雜的任務,其中大部分家長最在意的無非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要能專注的聽老師上課、好好完成作業、上課來得及抄寫…要做到這些,基礎的能力則要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包含維持長時間的專注力、良好的握筆姿勢、任務間的轉換、常規的建立與遵從,家長可以透過模擬與遊戲和孩子共同經歷類似情境,詳細的學前能力培養遊戲可以在後面的篇章看到。

降低上學與分離焦慮
上小學前很多孩子會有一些緊張以及焦慮的情緒出現,其實不只孩子,相信很多父母也是十分的替孩子緊張,在這裡特別提醒各位家長,孩子是感受的到你的焦慮的喔!
所以,你可以跟孩子分享你的感受,並與孩子共同經歷準備的過程,整理書包、文具,一起到校園逛逛,一起試穿制服,一起聊聊上學最期待跟最緊張的事情,這些都有助於陪伴孩子度過緊張的情緒,也讓孩子知道,不用怕!家長都在!

社交能力訓練
小學這個小型社會是孩子第一次開始長時間的建立人際關係,這時孩子的重要他人慢慢地從家人開始轉變為同儕,開始很在意同儕的評價以及遊戲的互動,這時期在社交上的挫折常常會讓孩子不想到學校去,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家裡讓孩子開始練習主動幫忙,在自然情境中與孩子練習分享、輪流、合作等等的正向社交能力,也別忘了教導孩子在面臨不喜歡的事物時應該如何建立適當的應對策略。

教養小技巧:
● 先鼓勵再評價
例如:看到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畫畫,可以先看看孩子在畫什麼,表達畫得不錯可是現在不是畫畫的時間喔!
● 共同度過每個難關
例如: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都可以找家長一起討論,透過陪伴與鼓勵建立親子間信任感。
● 模擬演練
例如:創造情境並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有時也可以請孩子扮演父母,讓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獻給每個努力養育孩子的家長。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雖漫長卻也療癒,如何在家裡也能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培養應具備的能力,需要一點指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