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院子: 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 | 誠品線上

光的院子: 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

作者 黎明珍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光的院子: 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這不是另一本《大江大海》或《巨流河》,《光的院子》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記錄父母的愛情故事,從廣東到山東,從大陸到台灣,也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不是另一本《大江大海》或《巨流河》,《光的院子》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記錄父母的愛情故事,從廣東到山東,從大陸到台灣,也記錄著落腳於這棟日式建築中的日常、與其某一隅發生的故事,也從院子走出到村子看見人情味,看見那一個時代的歲月與仍可觸摸的記憶。」高雄建業新村是日據時期的海軍宿舍,歷經二次大戰時的美軍轟炸,無情的砲火恰落在附近,導致房舍毀損,斷井頹垣不堪居住,隨後方由國民政府接管,修建為軍醫院,屋子幾經波折,一大家子人終在此落地生根。本書作者黎明珍身為黎家女兒,生於斯長於斯,懷抱對自家故居的深厚情感,於離家數十年後,決心捲起衣袖與丈夫王子亦改裝重建,以敞亮的院子、潔淨的廚房、愜意的待客區為中心,留存少部分歷史痕跡的殘骸,更截取父親之名,取作「光的院子」以茲記念。趁著週末假期在重獲新生的老屋空間舉辦藝文活動,廣邀親友鄰舍共襄盛舉,讓思念的種子能夠繼續在左營海軍眷村中茁壯成長,生生不息。 本書撿拾大大小小發生於此的故事,拼湊、剪貼、黏合,要拂去戰火的硝煙,洗去歷史的塵埃,只以日光、樹影、人情與笑聲寫成,屬於這個院落的時光故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整修老屋,掀開屋頂時,彷彿是掀開歷史,一磚一瓦都在述說一則故事。」──王子亦◆專文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李清志 都市偵探、建築學者詹偉雄 文化評論人趙 怡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總會長 蘇一仲 和泰興業公司董事長◆暖心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王偉忠 綜藝教父創意鬼才 吳思瑤 立法委員李建復 愛播聽書FM創辦人李 崗 導演製作人李遠(小野) 作家 胡元輝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孫慶餘 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陳雅琳 資深主播 楊奕蘭 泰北國際雙語學校董事長暨國際扶輪3523地區DG Stela鄒開蓮 前雅虎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蔡詩萍 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韓良憶 生活風尚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黎明珍數十年的扎實經營,創意的行銷與靈活的公關操作手法令人印象深刻,與產官學研及與媒體各界亦互動密切。學歷: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系、政大EMBA94企管畢業。經歷:曾任職於宏碁電腦、資訊工業策進會、Hill & Knowlton 偉達公關、創勢公關、頂新國際集團味全食品公司公關協理兼代理發言人、範達公關行銷總經理,及渣打銀行公共事務部資深副總裁、全球領導投資人關係顧問公司麥盛 (MZ)企業傳播首席顧問與奧提公關策略長、格帝集團資深顧問。現任戰國策傳播集團資深顧問。並與政大廣告系孫秀蕙博士合著有《公關大有為》一書。政愛扶輪社創社會員暨連任七屆節目主委。蘇菲貓的藝想世界podcast。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所有未來的故事,都隱藏在過去裡/李清志 一世紀的日與月,它是光的院子/詹偉雄至深的感動/趙怡 家的事,就是美好的事/蘇一仲作者序 海軍眷村,記憶中的華麗與轉身 楔 子光的院子記事 王子亦 老宅重生 沙發遷徙第一章 光的線條,從廣東到山東 從二戰美軍轟炸萬丹港說起 百萬撤退海戰英雄落腳左營 1966初次搬到左營建業新村第二章 光的角落,在村裡享五感 從兒童視角看著一花一世界 胡琴鑼鼓聲不斷的聽戲世家 桂花玉蘭茉莉茶花各種的蘭第三章 光的斑剝,往骨子飄思念 自製臘八粥年糕元宵粽月餅 逐漸凋零的外省族群老眷戶 一步一回首無法忍受生別離第四章 光的院子,向時間說再見 文化局解套至少保住三條街 再次重生拯救像廢墟的老家 光的院子發揮創意藝術空間續 章 至情至愛,在這展開,還說了個時代後 記光的院子 留言版

商品規格

書名 / 光的院子: 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
作者 / 黎明珍
簡介 / 光的院子: 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這不是另一本《大江大海》或《巨流河》,《光的院子》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記錄父母的愛情故事,從廣東到山東,從大陸到台灣,也記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747081
ISBN10 /
EAN / 9786263747081
誠品26碼 / 2682498520000
頁數 / 20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3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海軍眷村,記憶中的華麗與轉身
  這不是另一本《大江大海》或《巨流河》,《光的院子》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記錄父母的愛情故事,從廣東到山東,從大陸到台灣,也記錄著落腳於這棟日式建築中的日常、與其某一隅發生的故事,也從院子走出到村子看見人情味,看見那一個時代的歲月與仍可觸摸的記憶。
  「真的要把來龍去脈寫下」來院子的朋友十之八九說了一樣的話,連番「吹捧」也吹動了心中的湖面,掀起一陣陣的湖波,讓人從波下看見一段段的故事,院子的前世今生很樸實,多是生活場景、我的家人、朋友、髮小,比起心中的兩本大作,它更像是記事散文與思念傳遞。
  此外,很多人認為年輕人不易貼近歷史,或主觀歸類他們的意識形態,然而曾來參觀的朋友(尤其男生,是怕當兵?)很愛搬凳子聽我講故事,只要提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都是津津有味。或許上世紀的畫面特別能從烏俄情勢中找到既視感,也或許不想被風向左右,他們本著世代的直率與理智,想一探誰也搞不清又各說各話的時空,期望更懂得這塊土地,珍惜與理解每一段過往。
  為了讓光的歲月留下跫音,也不受時空限制,嘗試了現場介紹、拍YT與IG,但這似乎都不比寫本書來得有脈絡,在我們的好友李清志鼓勵下,加上外子王子亦拍攝累積了許多院子有溫度的相片,與時報出版社鼎力成全,提筆之責總該親手而來,把語言思緒化為文字,也當成敬自己花甲之年的禮物。
楔子
  是歷史書嗎?追本溯源才會發現源於愛情,紀錄的也是愛情,它並非說著大時代下情感的波瀾壯闊,而是於真情流露中撇見了時代,也看見那些存在其間的人事物。父母親的相識相愛、相知相惜,走進家庭,在1974年起的六十二封信中展開,就像光線一樣地前進,企圖在線條中找尋線索,蛛絲馬跡卻都是他們無盡的愛意,也揪出了那份對國家的熾熱情感,是一言難盡,卻感動莫名。
  身為全家最小的孩子,排行老五,1964出生時母親四十三歲,讓我搭上了戰後嬰兒潮最後一波的末班車,然而國共內戰沒有在我的記憶中,也未曾經歷眷村的窮苦時期,那些在愛情中窺見的「背景橋段」,都是村裡大人嘴巴上的故事,加上翻閱查證而來的史料,我想平鋪直敘的講,就像在身旁向你說話一樣,當中的軌跡更是一趟值得碰觸、了解、感動、見真的過程。
  請別戴上「政治正確的眼鏡、藍綠對抗的眼罩」來看過去認知中的本省外省,邀請你用「讀小說、看散文」的心境來光的院子逛逛。
  雖然書寫細膩的文字,可以療癒終將失去院子的酸楚,且家人生命的分量,也會隨著回憶時「幾分心痛,幾分甜蜜」的潮襲,在歲月中逐漸消逝,但留下的紀錄卻會深刻的提醒那些「不該被輕忘的過往」,也敦促著用「溫柔又尊重的態度」面對。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作者黎明珍身為黎家女兒,生於斯長於斯,懷抱對自家故居的深厚情感,於離家數十年後,決心捲起衣袖與丈夫王子亦改裝重建,以敞亮的院子、潔淨的廚房、愜意的待客區為中心,留存少部分歷史痕跡的殘骸,更截取父親之名,取作「光的院子」以茲記念。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