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草葉集: 跟著黃春明走讀身旁野花雜草 | 誠品線上

臺灣草葉集: 跟著黃春明走讀身旁野花雜草

作者 黃春明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灣草葉集: 跟著黃春明走讀身旁野花雜草:★融合植物寫生、博物散文、手稿筆書的三位一體創作。★延續《撢亮星空的菅芒花:黃春明的詩話撕畫》,從三種維度親近大師心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文學大師的三位一體創作博物散文x植物寫生x手稿筆書 有聽過「一樟、二虹、三埔薑仔、四拔仔柴走」嗎?這是古早孩子選擇酷炫玩具的標準。哪些葉子能作「粿葉仔」?現今的紅龜粿為何讓人沒食欲……? 國際著名小說家黃春明,從小用腳讀地理,教室在天地之間,也因此他很擅長博物觀察和人文采風。這本書是他耗時多年對身邊野花雜草的探查、側繪、訪談耆老、研究、紀錄和書寫的成果。 全書分成「草葉」、「瓜果」、「花樹」等三大篇目,黃春明以獨特的說故事口吻,生動引導我們去觀看身邊似乎微末卻有大作用的植物,並搭配令人驚豔的植物寫生和田野筆記,包括古老葉、蓮蕉葉、霍香薊、牛震棕、空仔樹、烏桕……等等,並融入自己的生命故事與創作靈感。 於是,我們知道了名作〈魚〉的靈感由何而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黃春明 ,國際知名作家。1935年出生於宜蘭羅東,從小用腳讀地理,教室在天地之間,擅長博物觀察和人文采風。自幼多才多學多藝,常以多元媒材呈現意念,偶爾會說自己是被文學耽誤的畫家。 很會說故事的黃春明,以小說寫作進入文壇,在不同階段展現不同創作風格,作品關懷對象包括鄉土小人物、城市邊緣人、老人群族,和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文學之外,跨足廣播、音樂、攝影、電影、記錄片、漫畫、戲劇等多元藝術領域,並致力於兒童劇編導及創新歌仔戲。 著有《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啦‧再見》、《看海的日子》、《鑼》、《青番公的故事》、《放生》、《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等待一朶花的名字》等;詩集《零零落落》;詩話撕畫繪本《撢亮星空的菅芒花》;文學漫畫《王善壽與牛進》、《石羅漢日記》;童話繪本《我是貓也》、《短鼻象》、《犀牛釘在樹上了》 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黃春明【草葉篇】姑婆葉的日子粿葉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又見山茼蒿人豬哥,草也豬哥牛鎮棕 【瓜果篇】菜瓜的話匏仔殼 枸杞燉豬肚 呷柚仔放蝦米 好彩頭 【花樹篇】新娘的花冠陀螺不再轉了在狗屎拔桲仔樹上庭院的樹花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灣草葉集: 跟著黃春明走讀身旁野花雜草
作者 / 黃春明
簡介 / 臺灣草葉集: 跟著黃春明走讀身旁野花雜草:★融合植物寫生、博物散文、手稿筆書的三位一體創作。★延續《撢亮星空的菅芒花:黃春明的詩話撕畫》,從三種維度親近大師心靈、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83666
ISBN10 /
EAN / 9786264183666
誠品26碼 / 2682998609007
頁數 / 14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黃春明
  目前在網路的時代,要什麼知識,經網路一搜,圖文即可隨時得手,沒比這更方便。但要經過親眼看著摸著,那又是另一回事。尤其要用當地各方的語言,特別是以地方的方言訴說,其說法那就千變萬化,怎麼說都說不清、說不完。
  本文單就以宜蘭地區,一小部分的樹木草葉為例,在調查搜集方面,就耗費了不少時間;特別是方言的部分,有的有聲無字,我們所要的東西,非得親眼親手去摘耙。
  一時為了好奇,用點心做研究,竟然用了好久好一段時日,才搜集到一些些,當時自己也沒相機,只能親眼目睹,徒手用彩色鉛筆,一點一滴的將它畫起來;其實這樣笨拙地畫起來,使我學習得更為深刻,笨也有好處。

試閱文字

內文 : /
1 —— 姑婆葉的日子
  八〇年代初期,臺灣的鄉土電影正上路,鄉下的景物,鄉下人、雞鴨牛羊豬貓狗,紛紛上鏡頭。當時有一部鄉土電影裡面,有幾家山村農家,全家大小到城裡賣完番薯的歸途,幾個小孩每人各拿一支小傘的姑婆葉玩著回家。導演忘了這些小孩也是小鄉下人;他們家的附近多的是姑婆葉,平時視若無睹,但是在這一鏡頭裡,鄉下的小孩和都市裡長大的導演一樣,對姑婆葉十分好奇。

  其實,鄉土並不是形式,是情感,是人對土地的那一份不能名狀的深情。如果沒有這一份情感,就是把牛糞塗得滿臉,男人張口說話就「幹」,叫起人名就「阿」什麼的,結果還是什麼都不是。
  姑婆葉長得像來自童話國度裡的植物,很特別。有些長在潮濕的肥地上,葉子大得跟一把傘一樣,粗大的葉梗就像傘柄,葉脈也像傘骨,把一張大大油綠的葉片撐得四平八穩。除了上述的鏡頭,很少人把它拿來當傘用。不過還沒有塑膠袋之前,八開大小的姑婆葉和狹長的月桃葉,卻是菜市場賣魚賣肉不能缺的包裝物。
  民國五十七年間,我在臺北圓環附近, 向二房東租了一處後院,做飯包賣。有一天回老家羅東,發現市場的裡脊肉比臺北便宜很多,於是買了六斤多的裡脊肉,騎機車經由北宜公路北上。到臺北時,整條肉不用四條腿,跑了,留在後座的是姑婆葉的空包。心痛之餘,偶得靈感,寫了一篇叫作〈魚〉的短篇小說;它曾經被選作國中國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十九、三十兩課的課文。該篇小說中的鰹魚, 就是用姑婆葉包起來,掛在阿蒼的腳踏車上掉的。
  姑婆葉頭和芋頭長得很像。記得小時候在外頭玩,無意中看到不少芋頭長在野地,於是挖了好幾條芋頭回家。那時家妹年紀雖小,已經會燒東西了,我要她燒芋頭湯吃,還吩咐她要留一些給我。等我從外頭玩罷回來, 一進門,祖母捉住我就是一頓打,說我的惡作劇太超過了,害得下面弟妹三個吃了我挖回來的芋頭湯,嘴巴都癢得難受哇哇哭喊。
  原來姑婆葉頭不是芋頭,不能吃。有些人連摸它都會手癢得不舒服。唉!誰叫它長得那麼像芋頭?所以我才會冤枉挨打,弟妹三人才會誤食難過。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融合植物寫生、博物散文、手稿筆書的三位一體創作。
★延續《撢亮星空的菅芒花:黃春明的詩話撕畫》,從三種維度親近大師心靈、創作起源。
★植物中文名稱與臺語音標參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