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大不同 (經典再現版) | 誠品線上

河童が覗いた仕事場

作者 妹尾河童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工作大不同 (經典再現版):早在無人機尚未發明的年代,他就以鉅細靡遺的「河童流俯瞰圖」豔驚世界!跟著窺看藝術家妹尾河童,深入各行各業的工作祕境,挖掘出生活的絕妙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超前無人機的「河童流俯瞰圖」, 窺看藝術家妹尾河童經典再現! 深入各行各業的工作祕境, 發現新鮮、秀異的職人故事與匠人精神。 ●每個工作場所都有其特色,每次窺看都樂趣無窮 「您在哪兒高就?」 「酒吧啦!」 超級好奇觀察家妹尾河童帶你窺看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所,從動物醫院、氣象廳、菜園、航太研究中心、酒吧、攝影棚、外科手術室、天文台、錄音室、藝廊、美國總統辦公室…… 工作場所不只反映人的生理作息,也彰顯出「人如何經營工作與生活」的精神態度,是具體展現工作者夢想和期望的地方。比如人偶設計師的工作坊,河童原本猜測會擺滿很多人偶,不料對方卻說:「如果四周都是自己作的人偶,那就沒辦法再做出新的了,所以成品都不會擺在身旁。」難怪妹尾河童說:每個工作場所都有其特色,每次窺看都樂趣無窮! ●集合各界人士工作智慧的結晶,蘊含人生的哲思、狂想和啟發 妹尾河童細膩描繪各種專業領域的人物、思考及工作型態,希望讓讀者有機會接觸到未知陌生的世界,進而有新的發現。全書可謂集合了各界人士的專業思考和工作智慧,帶給我們許多哲思、狂想和啟發,即使有些人以「娛樂眾人」為出發點,抱著「遊戲便是工作,工作便是遊戲」的態度,也能從中窺看到他們認真的一面。 ●精彩呈現「窺看.反窺」的多重趣味 妹尾河童以直透事物核心的眼光和視角,不斷窺看各行各業人士,被看的一方又各自回應寫了〈反窺河童〉,來表現出他們眼中的河童先生,讀者又可藉此來窺看河童的行事風格和工作態度。名為「窺看」,卻與脫衣舞的看光光不同,而是有掌握到事物實體的感覺,大家互相「窺看.反窺」、「掌握.被掌握」,形成一種「三重窺看」的趣味結構! 【驚奇推薦】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建築作家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怪奇事物所 所長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盧建彰|詩人導演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妹尾老師筆下所驅策的好奇心,不只能一把將讀者從事不關己的泥淖中拉出,還能進一步鼓動大家翻越一座座風景各異的大山,這是我非常喜愛《工作大不同》的地方。 ──怪奇事物所 所長 與其說是圖文書,更像是特定機能空間主題的人類學民族誌。「舉頭三尺有妹尾」的單點透視法,以神明和鳥類的視角全景敞視人生百態,充滿滿足人類窺看本性的趣味。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工作大不同》帶你一窺專家們的工作場所,除了了解他們的思考模式,還可以偷窺他們的奇怪癖好!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私人工作場所滿溢生活氣息,放著冷掉的咖啡、寫一半的稿件、掛在椅背上多日未洗的大圍巾,能完完全全看出工作者的習性和怪癖。而《工作大不同》有點像河童先生按了門鈴,大大方方邁步走進竹林七賢劉伶的褲子裡,窺看者與被窺看者,皆擁有十足勇氣!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妹尾河童一九三○年生於神戶。一九五四年自學後以舞台設計身分嶄露頭角,此後活躍於戲劇、歌劇、芭蕾、音樂劇、電視等領域,為日本當代重要舞台設計家。曾獲「每日出版文化賞」、「伊藤熹朔賞」、「紀伊國屋演劇賞」、「三得利音樂賞」、「藝術祭優秀賞」、「兵庫縣文化賞」、「讀賣演劇大賞」等眾多肯定,並以配上細密插圖、觀點獨特幽默的散文廣受歡迎。中文譯作有《窺看歐洲》、《窺看印度》、《河童旅行素描本》、《窺看日本》、《妹尾河童之邊走邊啃醃蘿蔔》、《窺看河童》、《廁所大不同》、《工作大不同》、《窺看舞台》、《少年H》。 姜淑玲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北大學語言學碩士,曾任成大、高苑工商專等校日語講師,譯有《窺看歐洲》《河童旅行素描本》《窺看印度》《工作大不同》(以上皆遠流出版)、《炎之騎士》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井上廈的書齋坂東玉三郎的後台休息室富田勳的錄音室佐藤信的工作場所川端康成的《雪國》之室辻村壽三郎的人偶工坊前田外科醫院的手術室村木与四郎的《亂》之城寨和田誠的創作坊橫澤彪的攝影棚岸田今日子的錄音間三宅一生的工作室灰谷健次郎的「離島住家」久保田一竹的「一竹辻之花」工坊氣象廳地震預報課的測報中心須田剋太的畫室玉村豐男的廚房三浦宏的精細工坊茶谷正洋的研究室立花隆的書齋島倉二千六的大型畫室阿久津哲造的人工心臟開發製作室加藤唐九郎的轆轤場吉原堇的打擊樂練習室齋藤義的工地野坂昭如的書齋「吉本興業」的董事長室村山治江的藝廊航太技術研究所的飛行模擬裝置水上勉的水車小屋中山千夏的議員辦公室倉本聰的小木屋岩崎一彰的天文台水木桂子的珊瑚礁佐伯義勝的攝影棚岩城宏之的「札幌交響樂團」堀江謙一的太陽能船艇內藤陳的「深夜+1」增田感的「雕刻音樂會」山下惣一的田地若林忠宏的「羅宇屋」增井光子的「動物醫院」山下洋輔的「練指場」蜷川幸雄的戲劇工作坊黑田征太郎的「畫童」C.W.尼寇的「事務所」雷根總統的「辦公室」中曾根總理的「辦公室」河童窺看「河童的房間」

商品規格

書名 / 工作大不同 (經典再現版)
作者 / 妹尾河童
簡介 / 工作大不同 (經典再現版):早在無人機尚未發明的年代,他就以鉅細靡遺的「河童流俯瞰圖」豔驚世界!跟著窺看藝術家妹尾河童,深入各行各業的工作祕境,挖掘出生活的絕妙興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614321
ISBN10 /
EAN / 9786263614321
誠品26碼 / 2682511304006
頁數 / 39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怪奇事物所 所長
「這到底是什麼怪書?」老實說,這就是我對本書的第一印象。但在翻閱了十多分鐘後,這份疑惑旋即化作一股令我周身戰慄的驚喜:這豈不就是經匠人精神淬鍊而成的好奇心嗎?
在這個高度分工的社會,「隔行如隔山」尚不足以形容我們在跨出同溫層、接觸到超出自身知識儲備的專業事物時,那份巨大且蒼涼的陌生感──那不僅只是不理解,更是麻木且不為所動。
但妹尾老師筆下所驅策的好奇心,不只能一把將讀者從事不關己的泥淖中拉出,還能進一步鼓動大家翻越一座座風景各異的大山。更令我折服的是,妹尾老師對知識與故事間的平衡,有著極為獨到的把控方式:先以全景俯瞰的繪圖開拓知識的邊界;再透過生活瑣碎的側寫增添故事的溫度,於是乎冷硬的專家化為有溫度的角色;無關緊要的八卦則成了有營養的資訊,智識與趣味就此找到新的折衝。
所以在這趟旅程中,我不斷跟隨作者攀登至新的山頭、一而再地期待著被全新的風景衝擊既有想像,這是我非常喜愛《工作大不同》的地方。衷心邀請你與我、與妹尾老師一起結伴而行,一起讓好奇心帶著我們去旅行。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妹尾河童作品的魅力,在於可以從小小空間延伸出無限的人生故事,無論是空間主人的生活習慣乃至人生觀,都在驚人的細緻觀察力和描繪能力中體現。搭配充滿哲理與日常記錄的口述文字,與其說是圖文書,更像是特定機能空間主題的人類學民族誌。他最常見的構圖方式,是「舉頭三尺有妹尾」的單點透視法,這是將真實空間裡原本互相平行的直線,都交會於同一個消失點的空間描繪方式,就好像畫家飄浮在空中,以神明和鳥類的視角全景敞視人生百態,在平面上表現出深邃的空間感,像是要把讀者拉進去那個他所造訪過的地方,充滿滿足人類窺看本性的趣味,就讓我們一起被吸入他的宇宙吧。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無人機可以飛越大峽谷和火山口,拍攝人類難以觸及的震撼景點。妹尾河童早在無人機發明之前,就以上帝視角窺視一般人更難親眼目睹的國寶級畫家、知名設計師等業界人士的工作室,並用鉅細靡遺的俯瞰圖畫給你看!
  原來川端康成是個把午餐當早餐吃的晚睡晚起夜貓子、整天在和室工作間晃來晃去,看來我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共通點,也不只有用肺呼吸這一點而已!
  《工作大不同》帶你一窺專家們的工作場所,除了了解他們的思考模式,還可以偷窺他們的奇怪癖好!嘿嘿~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假如有人想一窺本人的工作室,我可能會馬上瘋掉。私人工作場所不同於明擺著給別人看的辦公桌,除非捧了鐵飯碗,員工之於公司是流動的,隨時隨地做好打包走人的準備,毫無留念。
私人工作場所則滿溢生活氣息,放著冷掉的咖啡、寫一半的稿件、掛在椅背上多日未洗的大圍巾,能完完全全看出工作者的習性和怪癖。而《工作大不同》有點像河童先生按了門鈴,大大方方邁步走進竹林七賢劉伶的褲子裡,窺看者與被窺看者,皆擁有十足勇氣!不過,如果是河童先生造訪,我應該也可以。(嬌羞)(先去洗圍巾吧拜託你!)

試閱文字

內文 : 加藤唐九郎的轆轤場

說到「加藤唐九郎先生」,在陶藝界簡直像神明般的存在;不過他倒是那種人家稱呼他為「唐九郎先生」也不以為意的人。

「那種稱人為『大師』的風潮我可是一點兒都不喜歡。個性特色的什麼都沒有。其實我是覺得,不用敬稱直接叫名字不是比較有力?但光這樣好像也不行,所以只要叫『唐九郎先生』就可以啦。」

一開始交談,不知不覺便忘了對方可是高齡八十八的長者。

曾有一段時期,他對電話的構造很感興趣,只要有關電話的事都想知道,徹徹底底調查過一番。

四年前文字處理機還頗為罕見的時代,他就已經購置了一台,而且玩得不亦樂乎。

有關他朝氣蓬勃、充滿好奇心的事蹟太多了。我明知這問題太過陳腐,但還是開口問問看了:

「請問您保持年輕的祕訣是什麼?」

「說我年輕,還不如說像個小孩吧。小孩對感興趣的事情不老愛問『為什麼?』,人長大後,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慢慢變少了哪。就算碰到不懂的事,也裝出一臉知道的樣子。這樣人很快就會變老。你在《藝術新潮》雜誌裡寫的那篇關於達文西的文章很有趣呢。我不知道他當時就已經接觸舞台布景的事,興趣可真廣泛。所以他也很年輕。達文西並不把藝術和科學分開思考,兩者都出自同一主幹。國家也一樣,政治、經濟、文化必須平衡發展才成;文化裡的藝術和科學也不能有所偏廢。」

「對了,聽說您已經參觀過『筑波科學萬國博覽會』,覺得如何呢?」

「那我就老實不客氣說了。如果仔細思考要如何讓大眾真正認識基礎科學,那科學博覽會實在沒啥意義呢。雖然影像等表現手法十分華麗眩目,的確達到了招攬觀眾的目的,但與其強調表面的成果,科學研究的過程、今後的發展方向等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也應該要告訴民眾。二十世紀都快結束了,但對於二十一世紀的走向卻完全沒有提及,實在是很遺憾呢。」

唐九郎先生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

「想要參觀工作場所啊。哪裡好呢?因為我燒陶的地方不只一個……。現在正在燒窯,那就去轆轤場好了。」

前往轆轤場之前先參觀了「陶藝紀念館」。展示室中央的櫃子裡擺了一個直徑六十公分的大盤子,白色的底色上頭畫了兩尾鯰魚,筆觸充滿力道。上面寫著創作於「大正七年」,這麼說來,是唐九郎先生二十歲時的作品了。從這件作品可以清楚知道,唐九郎先生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位出眾的陶藝家。

「說到二十歲,聽說您那時學過小提琴……?」

「那時候為了認識歐洲,想說透過小提琴來實際體驗一下,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法。我的小提琴老師是德國人,所以也了解到德國人的精神和氣質。他的教法滿親切的,不過理論上的要求就很嚴格。就這樣邊理解箇中道理地一路學了下來。」

那時候唐九郎先生還信了基督教,認識井上藤藏牧師後在思想上受其相當影響,投入社會主義運動,度過了善感的青春時代。

「那時被警察逮捕過好幾次,關進拘留所,被視為異端份子或怪人之流的也習以為常了。連住附近的朋友都說:『那傢伙終於瘋了。』」

回顧當時的時代背景,正是處於經濟不景氣的谷底。唐九郎先生說:

「現在的思想還是一樣喔。」

接著話題轉到「權力的結構」,唐九郎先生不禁激動得咬牙切齒,假牙嘎吱作響,緊握拳頭敲著桌面說:

「權力創造不出作品來的。藝術不需要權力的光環。教育也是,問題在於作法。所謂教育並不是指書本,更不是指學校建築。有學歷和有學問根本是兩碼子事,真正學到手的才叫學問,而學歷這東西是不需要的。」

後來還談到他與畢卡索的交遊、訪問中國之旅等等,話題不限時空地飛縱交錯,酣暢淋漓。

聽人家說,他到現在讀書量依舊十分驚人。書庫裡一排排大型移動式書架,像個圖書館一樣。

唐九郎先生從三十六歲著手編著,花了七年光陰才完成人稱不朽名著的《原色陶器大辭典》共六卷,想來他從年輕時便是位努力鑽研學問的人。就算平時沒接觸陶藝,應該也有許多人從昭和三十五年(一九六○年)的「永仁壺事件」而聽過陶藝家「加藤唐九郎」之名吧。那個壺當年被鑑定為「鎌倉時代古物」並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其實是二十三年前、唐九郎先生三十九歲時的作品,後來交給別人。唐九郎先生自己承認「的確是我做的」,成為喧騰一時的社會新聞。我印象很深刻,當時曾有「陶藝作品的價值應該依據年代或其他因素來決定?」的質疑。

我請唐九郎先生坐到轆轤前做個茶碗。轆轤一轉動,茶碗便在他手中逐漸隆起成形。

「轆轤的操作其實很簡單,大約就像學騎自行車的難度而已,稍做練習誰都能上手。困難的是入窯燒製。而用火就像遇上魔女一般,可是沒辦法讓你隨心所欲的。」

「出窯後的作品最後大多敲碎處理掉嗎?」

「是啊,因為我想應該能做出更好的來。但這不代表我追求的是高超的技術,因為有些就算燒得不好也能撼動人心。不過,好作品不容易做出來。所以才一直不斷敲碎毀掉。」

真令人折服啊。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早在無人機尚未發明的年代,他就以鉅細靡遺的「河童流俯瞰圖」豔驚世界!跟著窺看藝術家妹尾河童,深入各行各業的工作祕境,挖掘出生活的絕妙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