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簡明中文法 | 誠品線上

一次搞懂簡明中文法

作者 康文炳
出版社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一次搞懂簡明中文法:「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如果問「為什麼要學英文文法?」那麼,質疑的人就不多了。畢竟在我們漫長的英文學習生涯中,我們大多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如果問「為什麼要學英文文法?」那麼,質疑的人就不多了。畢竟在我們漫長的英文學習生涯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透過英文文法學會了英文的詞類、片語、時態變化、句型、子句等等知識。文法是對語言規則的總歸納,從而又成為對語言運用的全規範。文法可以讓我們對所屬的語言有一種系統性的理解;掌握基本文法,「知其所以然」可以讓我們更自覺、更自信地言說、閱讀和寫作。語言文字是我們思考的工具,清晰的語言意味著清晰的思考;反之亦然。依我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在能把「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寫清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當前文字閱讀風氣低落、刷看短影音蔚為風潮,可以想見,新一代人的「語感」品質應是更為粗陋。此刻,適度地補充語法知識,強化文字力,以便提升我們的表達力和思考力,似乎更有迫切性了。——康文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康文炳,一九六二年生於台南七股,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曾任《30》雜誌總編輯、《今周刊》執行副總編輯。一九八三年在台大政治系就讀期間,進入《夏潮》雜誌工作,自此開始三十多年的記者與編輯職涯;歷任《民進報》、《台灣時報》、《經濟日報》、《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明日報》、《壹週刊》、《數位時代》、《商業周刊》等媒體,擁有豐富實務經驗,著有《編輯七力》、《深度報導寫作》、《一次搞懂標點符號》、《回憶的敘事》、《寫作的風格要素》、《修辭的政治——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第一篇:詞類】一、詞的分類1.1 實詞1.2 虛詞1.3 兼類詞二、詞類的誤用2.1 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誤用2.2 副詞的誤用2.3 代詞的誤用2.4 數量詞的誤用2.5 虛詞的誤用【第二篇:短語與句法成分】三、短語3.1 短語的結構類型3.2 短語的功能類型3.3 短語的分析四、句法成分4.1 主語/謂語4.2 動語/賓語4.3 定語/中心語4.4 狀語/中心語4.5 補語/中心語4.6 獨立語五、句法成分的誤用5.1 成分殘缺5.2 成分贅餘5.3 搭配不當5.4 語序不當【第三篇:句子】六、單句6.1 句型6.2 句式6.3 變式句七、句式的誤用7.1 結構牽連7.2 句式雜揉7.3 句式錯誤7.4 語義病句八、複句8.1 聯合關係複句8.2 偏正關係複句8.3 多重關係複句8.4 複句緊縮與省略8.5 複句與標點九、複句的誤用9.1 分句的誤用9.2 關聯詞的誤用9.3 緊縮句的誤用十、句群10.1 句群的類型10.2 多重句群10.3 句群與段落主要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一次搞懂簡明中文法
作者 / 康文炳
簡介 / 一次搞懂簡明中文法:「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如果問「為什麼要學英文文法?」那麼,質疑的人就不多了。畢竟在我們漫長的英文學習生涯中,我們大多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94318
ISBN10 /
EAN / 9786267494318
誠品26碼 / 2682980595004
頁數 / 21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3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篇:詞類
詞是最小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是構成短語(詞組)和造句的基本備用單位。

漢語詞彙主要劃分為實詞與虛詞;掌握各類實詞的不同詞性,分辨虛詞可以充當的功能,可為進一步學習短語和句型打下良好基礎。

一、詞的分類
詞的分類標準有很多種,採用不同的標準是因為不同的目的。例如,為了學科的目的,詞可以分為天文類、地理類、科技類、軍事類等等。再如,為了研究詞的來源,可以把詞分為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等等。詞在語法上的分類,則是為了表明詞在句中的結構關係,也就是為了理解詞的語法功能。

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在它能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上,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稱為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稱為虛詞。用實詞就可以造出簡單的句子,但單用虛詞則不能造句;虛詞必須依附實詞,才能成為句子的結構。

1.1實詞
實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數詞、量詞、歎詞、擬聲詞九種。

漢語實詞的不同類別,是根據「哪些詞可以和哪些詞組合,以什麼關係組合,以及哪些詞不能和哪些詞組合」來分類的。由於實詞如動詞、形容詞,大都是多功能的,即一個詞能充當多種語法成分。如「批評」在不同的句子裡,既能有動詞功能,也能有名詞或形容詞的功能;但在分類上,則根據它的「主要用法」把它歸為動詞。

一、名詞
名詞表示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名稱。名詞可分五小類:專有名詞、普通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方位名詞。

(一)專有名詞:表示特定的、獨一無二的事物,不能用數量詞組修飾。如:

台灣、玉山、濁水溪、蘭嶼、平埔族、李登輝、中研院、台積電、半導體、航位推測法、跨太平洋海洋垃圾調查、《黑暗之心》、《白鯨記》……

(二)普通名詞:可分個體名詞、集合名詞、物質名詞、抽象名詞四小類,能用數量詞組修飾。如:

書、樹、汽車、飛機/夫婦、人馬、沙灘、海域/茶、米、酒、麵粉/思想、道德、文化、政治、願望……

(三)時間名詞:表時間,能出現在介詞「在」、「到」、「等到」之後。如:

現在、上午、星期一、今天、昨天、明年、秋天……

(四)處所名詞:表處所,能出現在介詞「在」、「到」、「往」之後。如:

家、學校、公司、餐廳、公園、港口、河岸、棒球場、圖書館……

(五)方位名詞:表示處所、時間或數量範圍。如:

前、後、左、右、上、下、旁邊、前面、後面、以北、外頭、之中……

不同於其它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雖然有名詞的特點,卻經常用來修飾動詞(如「他明天考試」)。方位名詞則經常與別的名詞組成方位短語(如「桌子上」),再與介詞組成介詞短語(如「在桌子上」)。

要辨別時間名詞與時間副詞,可用介詞測試,前面能加介詞的為時間名詞(如「在現在」、「在上午」),不能加的為時間副詞(如不能用「在剛剛」、「在時常」)。

名詞的一般語法特徵:
(1)一般能用數量詞語修飾。
(2)一般不能用「不」修飾。
(3)一般不受副詞的修飾。
(4)能用在介詞之後,構成介詞結構。
(5)經常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時間名詞和處所名詞可以做狀語。

這裡說明一下,語法特點往往只能用「一般」、「經常」或「多數」等概括性詞語來修飾,是因為語言現象十分龐雜,歸納分類必須依據多種特點,而非單一特點,並且這樣的分類往往也無法周延,而有例外情況。

例如,當代用語說某人的藝術作品風格「很中國」或「很不中國」,就違反了上述名詞的第二和第三語法特徵。再如,詩人余光中著名的詩句「今天的天空很希臘」,這類詩學的破格,也都是非規範用法。總之,「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語言的可能性無窮無盡,使用者不應食古不化,墨守成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當前文字閱讀風氣低落、刷看短影音蔚為風潮,可以想見,新一代人的「語感」品質應是更為粗陋。此刻,適度地補充語法知識,強化文字力,以便提升我們的表達力和思考力,似乎更有迫切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