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文化: 空間十五講 | 誠品線上

空間與文化: 空間十五講

作者 吳錫德
出版社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空間與文化: 空間十五講:「後現代是關於空間的,現代主義是關於時間的。」——詹明信(FredricJameson)「1789年法國大革命是先在咖啡館引爆的。」——迭名「空間乃意識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後現代是關於空間的,現代主義是關於時間的。」——詹明信(Fredric Jameson)「1789年法國大革命是先在咖啡館引爆的。」——迭名「空間乃意識的容器。」——勒斐伏爾 (Henri Lefebvre)「空間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礎;空間是任何權力運作的基礎。」——傅柯 (Michel Faucault)「只有詩人能洞悉外在空間。」——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空間處處存在,有具體的、有想像的,有神往的、有虛擬的,有被賦予的、有被禁錮的,有私有的、有公有的,有歡樂的、有哀傷的…。所有人類的文明皆因空間而起,所有人類的生活起居、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皆與它息息相關。一本多視角、多維度觀察及體驗「空間」的入門書。——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吳錫德,台北市人,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法國巴黎第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歷史學士、碩士、遠東語文研究學系博士。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1986-2020)、系主任、外語學院院長。《歐洲百科文庫》客座主編、《世界文學》季刊主編。譯有:《歐洲文明》、《塔尼歐斯巨岩》、《第一人》等;著有:《旁觀者輕》、《認識新歐洲》、《閱讀法國當代文學》、《翻譯空間》、《法國製造—法國文化關鍵詞100》、《我反抗,故我們存在—論卡繆作品中的現代性》、《時空旅人》、《遇見法國文學》等。2016年1月,獲法國政府教育部頒贈「教育騎士勳章」。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 言 第一講:空間的論述 第二講:空間與知識 第三講:空間與社會 第四講:空間與權力 第五講:空間與政治 第六講:空間與網際網路 第七講:空間與身體 第八講:空間與日常生活 第九講:空間與旅行 第十講:空間與想像 第十一講:空間與文學 第十二講:空間與文化 第十三講:空間與經濟 第十四講:空間與景觀 第十五講:空間與城市 附 錄:請別擋住我的太陽

商品規格

書名 / 空間與文化: 空間十五講
作者 / 吳錫德
簡介 / 空間與文化: 空間十五講:「後現代是關於空間的,現代主義是關於時間的。」——詹明信(FredricJameson)「1789年法國大革命是先在咖啡館引爆的。」——迭名「空間乃意識的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94288
ISBN10 /
EAN / 9786267494288
誠品26碼 / 2682955690000
頁數 / 35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9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時間與空間經常被搭配提及,或者稱時空,或者時/空,但空間永遠位居次位,甚至淪為配角。實情應是自古人們即已感受到時間的無比壓力,人會老去,人壽有期,企想多認識它,進而掌握它。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也是重時間輕空間。西方哲學直到20世紀後期才開始重視空間,關注它與人類生存的關鍵影響。

古代明清皇城北京故宮太和殿前方樹立了兩尊石雕,一是測量時間的日晷,另一是計算體積的容器嘉量。兩者雖然不甚精準,但作為天子,就必須掌控這兩項。同時也彰顯古人重視其存在的意義及影響。其實,空間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它可大可小,大到仰望星辰宇宙都不可及,小至毫米微刻自成天地。古人也細心觀察體驗,將其類分陰陽五行,並記錄其對生靈的影響。舉世僅存的漢文象形文字,也是對萬物的具體描述。及至當今,人們似乎才恍然大悟,原來空間無所不在,它一直默默地伴隨著我們,直到我們老去。

有一回,到新店烏來一遊,中途到龜山用餐。餐後隨意漫步南勢溪旁步道,走進一座有些古意的聚落。百年土地公廟前赫然有一座水泥戲台,兩側題了對聯:「千里路途三五步;百萬軍兵六七人。」心頭一陣驚艷,這不就是中國戲曲裡的絕頂金句。戲台下的觀眾,不正是透過這塊小小空間,暫且入戲,馳騁時空,體悟人生! 倘若演出的戲班不是歌仔戲,而是布袋戲,那麼「十指動搖古今事由;一聲呼出喜怒哀樂。」不就更驚心動魄,精采絕倫!

這片南、北勢溪交會的村落,當初還屬於漢人禁入的蕃地。新來的日本殖民者看中它的水利資源,於1905年引進新科技,在此興建了全台第一座發電廠。1922年將它劃為文山圳管轄,並鼓勵漢人移入。即便至今,貫穿村落的大馬路(龜山老街)仍有著日本鄉村的風味。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句「千年土地八百主」,土地依舊,隨著時間的推演,地主又不知換了幾手。

1979年,執政者又選在此處興建翡翠水庫,供養大台北地區飲水之需,將此地劃為水源保護區,也就凍結了這座山城的發展。但土地公廟、水泥戲台依舊。台灣民間習俗,每逢農曆初二及十六,會準備牲禮祭拜土地神及地基主,稱之為「作牙」。年輕時不知後者所指為何,及長才知曉,新移入的漢人除祈求土地公守護,也感謝之前在同樣這片土地生長的前人神靈。在貧困的時代,對我們而言,「作牙」等同打牙祭。

日本殖民者也引進新工業,在此興建了人力輕軌,運送深山的木材。年輕時,此處應算是北台灣最佳郊遊及冒險景點。沿著河床壁高處開鑿的鐵軌路,走過橫跨溪床的吊橋,可達山明水秀的溪谷翡翠谷及鷺鷥潭。只是輕便車仍舊不時運行,行人都得讓其先行,行經近百米高的龜山吊橋,那可就驚心動魄,橋面晃動,行人必須規避一旁,扶著鋼索,讓台車先行。有時患有恐高症的人,只能癱坐在中央的踏板上呼救。如今,翡翠水庫已將這條原始的輕便道給淹沒了,人事全非⋯。但它卻深刻地埋藏在年輕時曾遊歷此地的人的記憶海裡。換言之,即便景物全非,山河變色,我們對空間的記憶卻永恆不變。

空間處處存在,有具體的、有想像的,有神往的、有虛擬的,有被賦予的、有被禁錮的,有私有的、有公有的,有歡樂的、有哀傷的⋯。所有人類的文明皆因空間而起,所有人類的生活起居、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皆與它息息相關。哪怕風水裡的勘輿學說、針灸醫學的穴位都可能與之相呼應。空間可說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含。只稍我們提高興致,認知它的存在,空間便會欣然與我們為伍。

這本講義集子,是本人多年來在大學開設「空間與文化」研究所課程的綱要,透過教學相長,廣泛閱讀,靜心思索,也陸續發表相關文章或論文,並添增若干補述,及增列延伸閱讀,而集結成冊,以饗讀者。它的特色便是擴大探討範疇,跨學門思考空間的作用及其影響。它既是一冊讀本,也是一個引子,希望它能引領讀者深入探索心底屬意的空間,去發現它的諸多可能及可愛之處。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所有人類的文明皆因空間而起,所有人類的生活起居、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皆與它息息相關。一本多視角、多維度觀察及體驗「空間」的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