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造形 二 | 誠品線上

臺灣文學造形 二

作者 李喬
出版社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灣文學造形 二:與其說李喬是為了撰寫文學與文化評論而長期廣泛大量地閱讀,不如說剛好相反,他是「凝視現實有感——大量閱讀,深化思考——論述問題,提出解方」。李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與其說李喬是為了撰寫文學與文化評論而長期廣泛大量地閱讀,不如說剛好相反,他是「凝視現實有感——大量閱讀,深化思考——論述問題,提出解方」。李喬的知識飢渴症,是因為他有持續關心,想要釐清、解釋、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攸關他所生存的島嶼,以及與他一起共頻呼吸的島嶼子民。這些問題不是一本書、一種主義、一類思潮可以釐清與解答。那個被怪獸追趕的惡夢,既是指涉「生命是痛苦的符號」,也是臺灣命運的隱喻,惡夢纏繞的時間有多長,李喬閱讀、思考與寫作的時間就有多長。這不只是隱喻,這是李喬的生活現實與生命實體。這個生命實體,從青年時期思索「痛苦的符號」開始。他所遇到的老師博學者眾,帶領他進入知識海域,如中國文字學、西方哲學、佛學、易學、心理學……等等,而他所自學的各種文藝思潮與文學理論,現代主義、存在主義、寫實主義、自然主義、浪漫主義、魔幻寫實、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後設理論,無所不包,還有各種歷史書籍、符號學、語言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1990 年代開始,臺灣現實與臺灣命運的課題開始纏繞李喬,他的閱讀更積極更廣泛了:「約在1990 年之後十多年,我才始於自我強迫,終而狂熱投入,苦讀文化人類學的書籍,旁及現代民族、國家、權力、殖民、生態的論述,都是自修苦學(當然也向多位行家請益),顯然所學不完整。但我努力思索探索,追求體系性理解——這是我中老年後最美好的一部分。」如此這般,李喬建構了一張幅員遼闊的閱讀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註記了無數閱讀旅棧,每一個旅棧都幻變成無數評論,「雜學家李喬」誕生。所有的跨界閱讀都成為「雜學家李喬」的脊骨血肉,織就他的思考紋理與思想體系,更成為他的靈魂底色。我認為,李喬的評論甚至比他的小說更貼近「李喬本尊」,更能彰顯「思想家李喬」的整體面貌。李喬以廣博雜學,試圖探索、描繪、解釋這個世界的紛繁現象,試圖揭露這個世界(特別是臺灣)的問題與困境,尋求解決的路徑與方法,成就了近二百萬字的評論文字,「雜學家李喬」、「思想家李喬」幾乎可以說是《評論卷》十冊最精簡最精準的註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李喬全集主編: 黃美娥,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評論卷主編:楊翠,1962年生,臺中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自立週報》全臺新聞主編、《臺灣文藝》執行主編、臺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並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與廖振富合著《臺中市文學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為臺灣而寫:李喬的文學、哲學與行動為臺灣文學「做膽」編輯凡例《山女》序我想——《李喬自選集》序文史一家——宋澤萊魅力的誕生——《隔山》評述副刊的面目臺灣工人的夢——序《夢魘九十九》一位臺灣作家的心路歷程小說家的生長——序《燕鳴的街道》成長的寓言——序《燕心果》出版前記——寫在《強力膠的故事》《凶手》出版之前《告密者》自序《告密者》後記誠實的文學——序《青瞑藤仔》文學與政治作家與政治兒童文學的文化角色——兼評鄭清文《燕心果》童話集我的文學行程與文化思考大風與小草自殺,是「最後的創作」臺灣文學的回顧與展望「洪醒夫小說獎」十年祭——《洪醒夫小說獎作品集》序《洪醒夫小說獎作品集》評介實驗與好看——《慈悲劍》自序奇人異作——《惡淵荒渡》讀後文學的爭與不爭——臺灣文學的名實當代臺灣小說的「解救」表現那時代的感受——介紹《怒濤》舊鎮的椰子樹——序《鄭清文全集》吳濁流文學獎之歷史背景悠然向黃昏——《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自序戰後臺灣小說的文化批評尋找文學原鄉——序《原鄉.夜合》「臺灣文學主體性」的探討臺灣文學與本土神學——由基督教談起臺灣文學的發展——創作、文學史、文學教育臺灣小說中的宗教主題樸素文學——序《一枝草一點露》最後的文學貴族——序《水兵之歌》臺灣文學的春天為臺灣文學壽鍾肇政——鍾家之寶肇政宗長天賜遐齡文學與土地臺灣文學主體性的建構客家文學、文學客家——序《客家文學精選集》幸運な苗——《寒夜》日本語版序文幸運的苗——《寒夜》日本語版序文大變局中大反省——序《戰後臺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臺灣文學導讀》序《亞細亞的孤兒》導讀《笠山農場》導讀《插天山之歌》導讀〈麗花園〉導讀《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導讀《浪淘沙》導讀《廢墟臺灣》導讀《殺夫——鹿城故事》導讀〈拓拔斯.塔瑪匹瑪〉導讀「歷史素材小說」寫作經驗談歷史素材書寫——我的心得「歷史素材小說」寫作心得小說研究場域與現代文學理論譜系「葉石濤小說」欣賞小說形式的追求臺灣文學文化論——序《臺灣文化臨床講義》「四面佛兒」傳奇——序《人猿之死》《曾貴海研究論文集》序虛構與真實——敬序《日譯短篇小說集》鍾肇政先生給我的教誨臺灣小說的救贖表現——從鍾理和「復活」談起臺灣文學史的磐石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灣文學造形 二
作者 / 李喬
簡介 / 臺灣文學造形 二:與其說李喬是為了撰寫文學與文化評論而長期廣泛大量地閱讀,不如說剛好相反,他是「凝視現實有感——大量閱讀,深化思考——論述問題,提出解方」。李喬
出版社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42216
ISBN10 /
EAN / 9786267242216
誠品26碼 / 2682654607002
頁數 / 504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山女》序
蕃仔林的故事集將命名為「山女」,以單行本問世。在這裡,我忍不住要說幾句話:
這個集子是平平實實的白描,是誠心誠意的細訴,並不以寫「小說」的心情下筆。但一摑一掌血,全是我童年生活的真跡寫照。這裡有我生長小山村的一群愚昧可憐而善良百姓的淚痕笑影,有苦難一生的雙親的謦欬容音;那是異族統治下陰影裡的生活貌,一個小小的取樣。
記憶裡,臺灣脫離日人統治二十多年來,以這為背景寫成的文學作品,除鍾肇政先生一系列的長篇偉構外,並不多見;以短篇的形式,作一組合的表現,本書,大概是第一本嘗試吧。如果不能感動讀者朋友,那只怪這枝筆勁力太脆弱了。
有人說,這些事,不易引起一般人的「興趣」,現代一般人已感陌生。我卻以為正因為這樣,更該記下它。人,是個最容易遺忘的族類;包括不該遺忘的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臺灣的中國人,有許多史跡是不該忘懷的。
記得名文評家葉石濤先生,評我民國57 年出版的兩本小說集時說:「我們熱切地期待他,像普羅米修斯,把陳腐的心肝扔給兀鷹去啄食,再長出巨大的心肝出來。」我不知道,在過慣繁華安定日子的年輕朋友們,看了這本老故事的集子後,認為我的心肝,到底是那一種呢?
末了,謹以本書,獻給已經遠離亂世的雙親。

我想——《李喬自選集》序
每個人的人生態度和想法,經過家庭的孕育,師長的影響,書本的薰陶,造成一己的格調,但這格調本身一定還有許多衝突,許多矛盾。這些衝突、矛盾要求得統一,大概在而立之年還不行;四十不惑,不惑之後人生看法才逐漸統一吧?這時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用統一的觀點來解釋;能夠解釋得通,大概算得上是成熟了。
我個人接近佛理多年之後,不論是社會的、自然的、生命的諸現象,或科學問題,在我能了解的部分,都可以用佛理的角度看,都可以解釋得通。所以說,佛理統一了我的一切看法。我想,我這一輩子大概是這樣子了:教書、寫小說、養些山蘭,再過幾年,加上讀經、吃素兩樁。就這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李喬以廣博雜學,試圖探索、描繪、解釋這個世界的紛繁現象,試圖揭露這個世界(特別是臺灣)的問題與困境,尋求解決的路徑與方法,成就了近二百萬字的評論文字,「雜學家李喬」、「思想家李喬」幾乎可以說是《評論卷》十冊最精簡最精準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