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大私立名校: 早稻田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
作者 | 林景淵 |
---|---|
出版社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日本兩大私立名校: 早稻田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本書從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開始,介紹日本大學校園環境,以及最有名的兩大私立學校──早稻田與慶應義塾大學的種種,並且往 |
作者 | 林景淵 |
---|---|
出版社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日本兩大私立名校: 早稻田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本書從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開始,介紹日本大學校園環境,以及最有名的兩大私立學校──早稻田與慶應義塾大學的種種,並且往 |
內容簡介 本書從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開始,介紹日本大學校園環境,以及最有名的兩大私立學校──早稻田與慶應義塾大學的種種,並且往前回顧清末民初時期前往日本留學學生的情況,以及在早稻田大學留下的筆墨紀錄。
作者介紹 林景淵,台南下營人。歷史學者、已自大學教職退休。著作:《迷濛七世紀》、《日據時期的圖書館事業》、《濱田彌兵衛事件》、《日出江花紅似火》、《高座海軍工廠》、《赤穗忠臣藏》、《南町奉行》。譯有:《扶桑書物語》(1、2輯)、《書海我游記》……等。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部 一、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 二、日本大學校園內幾項特色 三、早稻田大學 四、慶應義塾大學第二部 一、清末民初的留日學生 二、早稻田館藏的一部奇書《鴻跡帖》結語附錄 一、「十浪」小林英四的自白 二、兩校校歌、應援歌 三、「新儒林外史」一段章
書名 / | 日本兩大私立名校: 早稻田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 |
---|---|
作者 / | 林景淵 |
簡介 / | 日本兩大私立名校: 早稻田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本書從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開始,介紹日本大學校園環境,以及最有名的兩大私立學校──早稻田與慶應義塾大學的種種,並且往 |
出版社 /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3912101 |
ISBN10 / | |
EAN / | 9789573912101 |
誠品26碼 / | 2682575277001 |
頁數 / | 19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1×17.3(公分)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若要討論兩岸之私立學校,不得不先提一提民國時期之「南開」及「明德」。
「南開」張伯苓之仿效日本「慶應義塾」或許是較多人知悉的──大約因出了周恩來、吳大猷、蔣廷黻這些人物所致,而湖南的「明德」則所知者大概不多。(張伯苓於一九○三年赴日考察,後來又去美國。)
事實上,「明德」之創立,也受日本「慶應義塾」影響。試看下面之文字記載:
先是,清德宗二十八年壬寅(一九○二年),湖南巡撫俞廉三奉詔遴派士夫十餘人赴日學習師範,湘潭遴拔胡元倓與焉。
既蒞東京,入宏文師範學院,慕福澤諭吉之為人,立志歸國創立私校,一依慶應義塾之成規。1(按,胡元倓即胡子靖)
「南開」、「明德」曾以日本的「慶應義塾」為範本而設校。百餘年來,日本大學校數私立占三分之二以上,其頂尖私立大學之教育內容足以和國公立學校抗衡,何以兩岸沒有類似的案例發生呢?
探討其中的差異,自然十分複雜,依筆者淺見,其中最大原因是,十二至十九世紀武士統治時代所產生的「團隊精神」成為日本人的最大精神遺產所致。
以本書所要討論的早稻田、慶應義塾2兩校而言,一百多年來,從未出現創校人福澤、大隈兩家族的後代進入學校奪權、斂財等案例……。這正是武士統治時代,各分封地團結一致、崇尚名譽的一股暗流。
民國初年的南開,六○年代臺灣的東海,都曾經過努力辦學的範例,可惜都呈現「曇花一現」的現象。3
今後,兩岸會有如同日本早稻田或慶應義塾的私立學校出現嗎?這似乎有待所有知識份子用心思考的一項重大問題。
以下,先從大略了解日本近現代大學教育的發展,進而來探討早稻田、慶應義塾兩所頂尖大學的發展經過,並了解兩校特色以及對日本社會的貢獻。
又,書末附有若干韓國書院圖片,用來揭示古代中國私人辦學的基本精神曾擴及海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韓國的書院仍保存完好。
再者、本書以探討早稲田、慶應義塾兩校之大學部為主;兩校之碩士、博士班(大學院)亦均十分完備。詳情請上兩校網站搜尋。
內文 : 一、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
西元一八五三年,美國艦隊在東京東南方海港下田恫嚇當時的德川幕府事屬突然,倒也因此罵醒了日本人。此時的日本人已知道面對世界局勢的巨變,已經不能維持「鎖國」狀態。如此遂導引出不久以後的「明治維新」。
大航海時代,西方許多國家紛紛遠征世界各國(包含傳教士),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船隻先後抵達日本南端(九州、四國),打破了長期由荷蘭人一國在日本長駐的局面。
在「山雨欲來」狀況中,日本必須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重新建立發展方向,而「教育」尤其是一切的根本。
西元一八八六年(明治十九年,清光緒十二年),日本政府頒佈了︿大學令﹀,設了「帝國大學」1,展開新式的大學教育。
大體而言,日本早期的官立大學的制度、教育內容是參考德國的學制。二次大戰後,則參照美國的六、三、三、四制度。正因為如此,二次大戰前,大學「德文」為必修,二次大戰後則改為必修「英文」,基本上,也由「菁英教育」走向美國式的「大眾化教育」。
在官立大學樹立之後不久,一八九○年「慶應義塾」、一九○五年「早稻田」兩校也加入高等教育行列。
其實,在這先後,日本許多自國外回來之留學生也紛紛投入教育陣容而創校,如中央大學、日本大學、同志社大學、津田塾女子大學……等校。
另一方面,西方教會也熱烈加入大學教育領域,如:上智大學、青山學院大學、近畿學院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等。
如此,在官方及民間大力推廣大學教育的情況下,形成了今日的日本有大學約七百七十所,其中私立大學有六百多所。2(國立大學八十六所,另有數十所公立大學。)
曾經擔任日本「文部大臣」的永井道雄在所著︽日本之大學︾乙書中指出大學教育的基本問題。
永井教授先提到教育的目的在:基本素養(或教養)以及技能的培養,也要兼顧受教機會的平等。他也強調國力的培養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前此,安倍晉三政權時期,也曾經針對當時的教育進行所謂「改革」。主要內容是:高中和大學教育的如何連結?教學內容和技術的提升,未來AI社會的預做準備……等。
日本私立學校的蓬勃發展,在上文中已概略介紹。
一百多年來,日本私立學校創立的校風和教育內容,有一部份是公立大學所不及的。例如:早稻田、慶應的校際對抗比賽(棒球、美式足球、划舟……),經常動員兩校學生數萬人;又如多年來早稻田大學和明治大學橄欖球賽的熱烈成為日本青年學生的興趣之一。而早稻田大學每年的「早稻田祭」(學園文化活動)竟有十五萬學生參與。(大部分外校生進來),這也是在國立大學看不到的事實現象。
其次是入學制度。
二次大戰後,隨著大學校數的擴充,入學制度調整,也是日本大學的特色之一。
國公立大學大抵以筆試為重。(考試科目七科)考試在同一天,因此只能報考一所大學。(第一次考試是全國統一,第二次考試由各校分別舉辦。)
日本也有「大考中心」實施統一考試,其成績也可以供所申請學校之參考。其他的差異如下:
1私立大學大抵只考三科,各校考試日期錯開,而且同一學校各學院分別考試。以早稻田大學為例,分別報考五、六個學院者並不稀奇。(報名費當然要分別繳交)
2私立大學招生方式又有:
① 附屬高中(早稻田、慶應均全部直升)
② 推薦或AO書類申請「指定校」(類似「保送」)
③ 醫學院。(一般私立大學的醫學院亦競爭激烈,學費也極昂貴。)
④ 一般而言,私立大學學費是國、公立大學的二.五到三倍。理、工科學費又比文科、社會科高出許多。
最佳賣點 : 本書從日本的近現代大學教育開始,介紹日本大學校園環境,以及最有名的兩大私立學校──早稻田與慶應義塾大學的種種,並且往前回顧清末民初時期前往日本留學學生的情況,以及在早稻田大學留下的筆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