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與古典 (第3版) | 誠品線上

山水與古典 (第3版)

作者 林文月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山水與古典 (第3版):林文月學術生涯「分水嶺」的經典之作談山水詩、談連雅堂、談源氏物語❋文壇名家祁立峰、郝譽翔同聲推薦❋❋特邀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王文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林文月學術生涯「分水嶺」的經典之作談山水詩、談連雅堂、談源氏物語❋文壇名家祁立峰、郝譽翔同聲推薦❋❋特邀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王文進撰新序❋細膩爬梳林文月漫漫幾十載的學術脈絡,深刻回望其磅礴燦爛的文學生命林文月以精鍊的散文與翻譯名揚華語文壇,曾被選為高中課文的散文〈翡冷翠在下雨〉與譯作《源氏物語》更是其家喻戶曉的經典代表作。《山水與古典》雖非林文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但六朝文學實為其學術根本。在〈前記〉中,林文月自敘「這些文章的篇幅長短大致接近,而我寫作的態度雖然是認真嚴肅的,筆調卻都比較輕鬆」,本書即其綴集關於六朝山水詩文論的雜文集,筆墨遍及盡宋至盛唐,暢論陶潛、謝靈運、王維、白居易等歷代文人雅士,侃侃而談、字字精到,足可見其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對學術界多有啟發,多年來為中外學者所樂於引用。尤為可貴的是,書中還收錄了兩篇關於其祖父連橫先生的文章,林文月回溯連家遷臺時的顛沛與無奈、雅堂先生整理《臺灣通史》的始末、對金蘭之交的惺惺相惜,以及祖父晚年的心路歷程,字裡行間盡顯雅堂先生的亮節本色,對於祖父的欽慕與掛懷更是溢於言表,是臺灣文學研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本書最末則是兩篇關於《源氏物語》的文學評析,身為潛心鑽研中日比較文學的知名學者之一,這兩則文評的價值自是不言而喻,讀罷也更令人想再次捧讀林文月筆下的平安京華年。值得一提的是,自本書付梓以來,每逢改版,林文月都會為本書親自作新序,讀者不僅能自文中獲悉成書的來龍去脈與鮮為人知的文壇趣聞,亦可窺見其各個時期的不同面貌與心境。無論是何種文章,林文月的文字都散發著清暢而醇厚的光輝(白先勇先生語),散文《京都一年》如是,譯作《源氏物語》如是,文論《山水與古典》亦如是。❋名家盛讚❋一本學術的書籍,居然歷經近五十年歲月而毫不褪色,歷久而彌新,誠為「常銷書」,此中必有許多因緣與奧義,不但見證了一位令人景仰的中文學者別開蹊徑的神采,甚至暗示了臺灣中文學界的周折發展與未來的方向。——王文進(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研究六朝詩歌必然看過林文月教授的《山水與古典》。遊仙詩到山水詩,宮體詩的寫實精神,太多啟發與靈光,有物哀有物感。林教授以獨有的細膩與美學,復現出山水詩的雕繢華麗與自然可愛。 ——祁立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林老師是研究中國古典山水詩歌的大家,文字之清麗,治學之嚴謹,品評之敏銳,無人能夠望其項背,更讓身為後學的我們深受啟發。——郝譽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一本學術的書籍,居然歷經近五十年歲月而毫不褪色,歷久而彌新,誠為「常銷書」,此中必有許多因緣與奧義,不但見證了一位令人景仰的中文學者別開蹊徑的神采,甚至暗示了臺灣中文學界的周折發展與未來的方向。——王文進(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研究六朝詩歌必然看過林文月教授的《山水與古典》。遊仙詩到山水詩,宮體詩的寫實精神,太多啟發與靈光,有物哀有物感。林教授以獨有的細膩與美學,復現出山水詩的雕繢華麗與自然可愛。——祁立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林老師是研究中國古典山水詩歌的大家,文字之清麗,治學之嚴謹,品評之敏銳,無人能夠望其項背,更讓身為後學的我們深受啟發。——郝譽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文月(1933~2023)臺灣彰化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幼時接受日本教育,十一歲始返臺,學習臺語,並接受中文教育。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即留母校執教,專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史丹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教學之餘,更從事文學創作及翻譯。學術著作、譯作細膩嚴謹,散文作品則在記敘與抒情中蘊含無限感思,傳遞著生活裡充盈的美好。一九九三年自臺大退休,次年獲聘為臺大中文系名譽教授,後旅居美國。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國家文藝獎散文獎及翻譯獎。著有《讀中文系的人》、《飲膳札記》、《京都一年》等,並譯注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一本學術生涯「分水嶺」的典籍──林文月先生《山水與古典》三版序寫於重排版書後新版序言前記從遊仙詩到山水詩中國山水詩的特質陶謝詩中孤獨感的探析鮑照與謝靈運的山水詩宮體詩人的寫實精神陶淵明‧田園詩和田園詩人略談白居易的諷諭詩阿倍仲麻呂(朝衡)事跡考略陰陽怪氣說郭璞記外祖父連雅堂先生連雅堂與王香禪〈長恨歌〉對〈長恨歌傳〉的影響《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附錄:〈桐壺〉(《源氏物語》首帖)

商品規格

書名 / 山水與古典 (第3版)
作者 / 林文月
簡介 / 山水與古典 (第3版):林文月學術生涯「分水嶺」的經典之作談山水詩、談連雅堂、談源氏物語❋文壇名家祁立峰、郝譽翔同聲推薦❋❋特邀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王文進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66408
ISBN10 /
EAN / 9789571466408
誠品26碼 / 2682956721000
頁數 / 38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5*2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一本學術生涯「分水嶺」的典籍
──林文月先生《山水與古典》三版序(節錄)




《山水與古典》這本典籍,三民書局此次推出,雖說是「三版」,但若略加詳究此書在臺灣出版界發行的版次,應該是第六次印行。
最早是民國六十五年,由林海音純文學出版社首次出刊。事隔二十年,三民書局於民國八十五年重新出版,之後是二版一刷至三刷。所以今日此版,其實是第六次印行。一本學術性的書籍,居然歷經近五十年歲月而毫不褪色,歷久而彌新,誠為「常銷書」,此中必有許多因緣與奧義,不但見證了一位令人景仰的中文學者別開蹊徑的神采,甚至暗示了臺灣中文學界的曲折發展與未來的方向。
其實民國六十五年,當林文月先生出版了這樣一本可以傳世的典籍時,心中是一半興奮,一半卻是有些「迷惘不安」的,因為當時她還沒看到未來五十年後自己尚有半世紀精采陽光燦爛的學人之路。所以她希望等到那部翻譯到三分之二的日本經典《源氏物語》完工後:「待那時候,還我自由之身,我冀求能完全回到自己的本行來,更努力研讀我所喜愛的中國古典文學。」



所謂「自由之身」,所謂「能完全回到自己的本行來」,就是不必再受人之託寫《京都一年》的散文遊記,不必每天熬夜苦譯百萬多字,月月交繳《中外文學》月刊的《源氏物語》約定稿。可以全心全力做一位中文學界標準的學者,窮畢生之力,青燈白髮專研某一領域的學術,成為某一領域的權威。
幸運的是:林文月先生自有其掩抑不住的才華與強韌獨特的生命力。
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源氏物語》全書譯成,歷時五年半,旋由《中外文學》月刊出版全集。恢復了「自由之身」後的林文月先生,並未墨守成規地只「研讀」昔日所言的「我所喜愛的中國古典文學」。反而以更磅礴的生命力,兵分三路,開闢她更廣闊的天地。一方面,謹守本業,繼續發表「魏晉六朝」專業領域的論文;一方面文思泉湧,感慨歷史滄桑,遍覽宇宙寰宇寫下十多本散文集。民國六十八年,一篇〈翡冷翠在下雨〉,讓文壇驚嘆:此文較諸民國十四年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毫不遜色,甚至多了徐志摩所沒有的蒼勁與歷史重量。此文距林文月先生的《京都一年》已有八年,但林文月先生散文大家的內蘊,已欲破繭而出。民國六十九年,林文月先生為了提振中文系的士氣,又將六十六年以來發表的文章,以《讀中文系的人》為書名,舒展推出,我架上此書係民國七十五年,竟然已是第四版。爾後十多本散文集,就如此奔流而下。除此而外,《源氏物語》翻譯之苦,反激起她對日本文學引介的責任感,竟又接連翻譯《枕草子》、《伊勢物語》、《和泉式部日記》等經典佳作。三管兼下的筆路,無論是質與量的橫看縱觀,均為當時學界所推讚傾仰。
而這一長串因堅定志業漫長路途所帶來的光環,林文月先生在三民書局替她重版《山水與古典》時,她似乎在「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豁朗中,看到了自己往昔歲月足印的深度,並且繼續持續往前邁進。這一年是民國八十五年,她在〈新版序言〉中,重新定義二十年前出版這本典籍的位置:《山水與古典》的出版,在我個人的寫作生活上,因而成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我孜孜不懈於自己的本業論文之著述,另一方面又兼及於譯事及散文之寫作。



民國六十五年左右的中文學界,學風介於嚴肅與保守,一切惟「學術著作」是問。雖然當時尚未有「評鑑制度」的存在,一位學者常在〈副刊〉發表散文新論,而無學術著作發表,還不如默默無聞,明哲保身為好。後者無人知曉,可以終老退休,前者反而易遭「不務正業」之譏。所幸林文月隨後有《澄輝集》問世,民國七十八年又有極具分量的《中古文學論叢》由大安出版社推出。精采的散文集幾乎令人應接不暇。《飲膳札記》還開闢了臺灣散文界的新格局。民國八十年一篇〈溫州街到溫州街〉,寫年近六十的自己,如何載送臺靜農與鄭騫兩位前輩師長,因臺北街道整修,竟需如此曲折重逢。短短數千言,竟概括臺大半世紀校史滄桑,實可謂:中國散文史百年難得佳作之一。此外持續翻譯的《和泉式部日記》、《枕草子》更將林文月推至國際學術舞臺。
至此,行過諸多山峰綠水,「驀然回首」,林文月先生才隱約看到四十歲出頭出版的《山水與古典》,竟是人生珍貴的「分水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收林文月所撰有關六朝及唐代之田園、山水等論著,以及她的外祖父連雅堂先生之為人與文學生活,並兼及於中日古典文學研究,所收各篇於專題多有啟發性意義,常為中外學者引用;有關連雅堂先生的文章,有第一手資料,足供臺灣文學研究之參考;而作者譯注《源氏物語》,其相關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論著,自亦不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