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嚶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
作者 | 郭偉廷/ 鄒穎文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海角嚶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教授致何叔惠先生詩文書信六冊,多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1997年由何叔惠先生捐贈文物 |
作者 | 郭偉廷/ 鄒穎文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海角嚶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教授致何叔惠先生詩文書信六冊,多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1997年由何叔惠先生捐贈文物 |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教授致何叔惠先生詩文書信六冊,多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1997年由何叔惠先生捐贈文物館。大學圖書館今將信函翰墨整理,各附釋文與詩文本事按語,出版《海角嚶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收入《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叢書》第十種。蘇文擢教授(1921–1997)與何叔惠先生(1919–2012)同祖籍廣東順德,系出書香望族,有三代通家之好。二人在國內出生,舊學深醇,善詩古文辭、書法,1950年移居香港,同傳道授業,初期生計維艱,時通信聯繫,相濡以沫,參加雅集,留下不少信函及唱和詩文,成為珍貴文獻。蘇教授六十年代起任教聯合書院、中大教育學院及珠海書院;何先生任教中學,講學學海書樓,並在鳳山藝文院設帳授徒,講授國學經典及書法。二人桃李滿門,著述豐富,有聲於時。本書記錄兩位宿儒的友誼、生活及身處的社會狀況,可藉以瞭解早年南來文士境遇及嶺南文化在香港的傳承。Literary Exchanges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Motherland: The Correspondence of So Man-jock to Ho Shok-wai Collected by the Art Museu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mpiles, transcribes, and annotates Professor So Man-jock’s letters which were mostly writte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is collection is in six volumes and was previously owned by Mr. Ho Shok-wai. The letters were donated to the Art Museu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in 1997. Professor So Man-jock (1921–1997) and Mr. Ho Shok-wai (1919–2012) were both natives of Shun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Born into families of well-known Confucian scholars in the Lingnan region with close, cross-generational friendships, both men were well-versed in Chinese classics, poetry, and prose and both excelled in calligraphy. They moved to Hong Kong in 1950. Facing various hardships in their early years in Hong Kong, they still maintained frequent literary exchanges in letters and gatherings, leaving behind a valuable collection of manuscripts, poetry, and calligraphy—a treasured record of the thoughts of the literati of Southern China. From the 1960s onwards, Professor So taught in United College, the CUHK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Chu Hai College. Mr. Ho taught in secondary schools while also offering regular classes on classics and calligraphy in the Hok Hoi Library and Fung Shan Study. Thus, both men nurtured the minds of decades of students and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during their lives for their rich writings on the classics. is book will be added to the CUHK Library Series as University Library Series, No. 10. The volume offers glimpses into the life of the early intellectuals and the historic heritage of Lingnan culture in Hong Ko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wo scholars’ friendship and livelihood, and of Hong Kong’s social environment at large.
作者介紹 郭偉廷,中山大學文學博士,任教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恒生大學。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著有《元雜劇的插科打諢藝術》及蘇文擢教授、何叔惠先生詩文研究論文多篇。合編有《邃加師逝世五周年紀念集》。鄒穎文,香港大學畢業,任職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輯有《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叢書》多種,包括《香港古典詩文集經眼錄》及《香港古典詩文集經眼錄續編:詩社集、詞社集》。另輯有《邃加師逝世五周年紀念集》(合編)等。W. T. Kwok obtained his doctoral degree from Sun Yat-sen University. With research interest i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he taught at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Art of Buffooneries in Yuan Zaju, Special Issue Commemorating the 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Passing of So Man-jock (co-authored), and several research papers on the study of So Man-jock and Ho Shok-wai’s poetry. Y. W. Chau, a gradu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orked in the Library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 has compiled several volumes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ies including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the Classical Writings of Hong Kong Poets (the First volume and the Sequel on poetry societies). Her other publications include Special Issue Commemorating the 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Passing of So Man-jock (co-authored) and etc.
產品目錄 序一: 文奈爾(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館長) 拾叄序二: 姚進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 拾伍序三: 蘇廷弼 拾柒序四: 何慶章 拾玖前言 貳壹凡例 肆柒薇盦藏邃加室函牘翰墨(文物館藏)壹 邃加室手札冊甲 三一、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二、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三、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四、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五、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一六、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二七、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三八、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五九、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六十、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七十一、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八十二、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九十三、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〇十四、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一十五、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三十六、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四十七、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五十八、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六十九、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七二十、 便箋一通 二八二十一、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二九二十二、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一二十三、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二二十四、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三二十五、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四二十六、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五二十七、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六二十八、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七二十九、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八三十、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三九三十一、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四一三十二、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四三三十三、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四四三十四、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四五三十五、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四六三十六、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四八三十七、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一三十八、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二三十九、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三四十、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六四十一、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八四十二、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五九四十三、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六〇四十四、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六一四十五、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六二四十六、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六三四十七、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六五四十八、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六六貳 邃加室手札冊乙 六七一、 蘇文擢行書〈何叔惠壬寅壽序〉 六九二、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〇三、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三四、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五五、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六六、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七七、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八八、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七九九、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〇十、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一十一、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二十二、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三十三、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四十四、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五十五、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六十六、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七十七、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八十八、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八九十九、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〇二十、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一二十一、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三二十二、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五二十三、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六二十四、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七二十五、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八二十六、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九九二十七、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〇二十八、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一二十九、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二三十、 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三三十一、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四三十二、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五三十三、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六三十四、蘇文擢致何叔惠書 一〇七叄 邃加室詩稿冊甲 一〇九一、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一一二、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一二三、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一四四、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一八五、 蘇文擢行楷詩 一一九六、 蘇文擢楷書詩 一二二七、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二三八、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二四九、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二五十、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二七十一、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二八十二、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三〇十三、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三一十四、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三二十五、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三四十六、 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〇十七、 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一十八、 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二十九、 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三二十、 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四二十一、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五肆 邃加室詩稿冊乙 一四七一、 蘇文擢行書詩 一四九二、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五二三、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五三四、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五四五、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五五六、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五六七、 蘇文擢行書詩 一五七八、 蘇文擢行書詞 一五八九、 蘇文擢行書詞 一五九十、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六〇十一、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六四十二、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六六十三、 蘇文擢行書詞 一七〇十四、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七一十五、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七二十六、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七七十七、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七八十八、 蘇文擢行書詩 一七九伍 邃加室詩稿冊丙 一八一一、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八三二、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八四三、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八五四、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八六五、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八七六、 蘇文擢行書詩 一八八七、 蘇文擢行書詩 一九〇八、 蘇文擢行書詩 一九一九、 蘇文擢行書詩 一九三十、 蘇文擢行書詩 一九五十一、 蘇文擢行書詩 一九七十二、 蘇文擢行書詩 一九八十三、 蘇文擢行書詩 二〇〇十四、 蘇文擢行書詩 二〇一十五、 蘇文擢行書詩 二〇三十六、 蘇文擢行書詩 二〇四十七、 蘇文擢行書詩 二〇七十八、 蘇文擢行楷〈懷鄉詠序〉 二〇八十九、 蘇文擢行書詞 二一二陸 邃加室詩稿冊丁 二一三一、 蘇文擢行書詩 二一五二、 蘇文擢楷書詩 二一六三、 蘇文擢行書詩 二一九四、 蘇文擢行書詩 二二〇五、 蘇文擢行書詩 二二二六、 蘇文擢行書詩 二二三七、 蘇文擢行書詩 二二四八、 蘇文擢行書詩 二二六柒 蘇文擢《瑞蓮圖》引首及序 二二七一、 蘇文擢楷書引首 二三二二、 蘇文擢行楷序 二三三捌 蘇文擢行書跋《何幼惠書何蘭愷 二三七太史遺作手卷》 二三七一、 蘇文擢行書跋 二四〇附甲 邃加室翰墨(文物館藏) 二四三一、 蘇文擢行書詩題黎簡《嘯傲煙霞山水人物冊》 二四五二、 蘇文擢致杜祖貽書 二四八三、 蘇文擢致杜祖貽書 二四九四、 蘇文擢致杜祖貽書 二五三五、 蘇文擢行楷詩紈扇 二五四六、 蘇文擢行書詩橫幅 二五五七、 蘇文擢行書題詞小幅 二五六八、 蘇文擢行書詩小幅 二五七九、 蘇文擢行書詩軸 二五八十、 蘇文擢行書五言聯 二六〇附乙 薇盦翰墨(文物館藏) 二六一一、 何叔惠行書李白詩軸 二六二二、 何叔惠行書何國溥詩軸 二六四三、 何叔惠行書詩橫幅 二六六四、 何叔惠楷書詩橫幅 二六七五、 何叔惠行草詩橫幅 二六九六、 何叔惠跋《桂坫楷書詩橫幅》 二七〇蘇文擢教授傳略 二七三薇盦先生事略 二七五人物小傳(附姓名、名號、異名、稱呼互見表) 二七七邃加室、薇盦詩文本事輯要 二八五跋 三〇九
書名 / | 海角嚶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 |
---|---|
作者 / | 郭偉廷 鄒穎文 |
簡介 / | 海角嚶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教授致何叔惠先生詩文書信六冊,多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1997年由何叔惠先生捐贈文物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2372849 |
ISBN10 / | |
EAN / | 9789882372849 |
誠品26碼 / | 2682488878005 |
頁數 / | 36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8.2x19x1.5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教授致何叔惠先生詩文書信六冊,多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1997年由何叔惠先生捐贈文物館。大學圖書館今將信函翰墨整理,各附釋文與詩文本事按語,出版《海角嚶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蘇文擢致何叔惠函牘》,收入《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叢書》第十種。
營養標示 :
營養標示 :
營養標示 :
營養標示 :
營養標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