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決定你的壽命 | 誠品線上

尿液決定你的壽命

作者 堀江重郎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尿液決定你的壽命:半夜上廁所3次以上,死亡率增加2倍!癌症、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腦梗塞、心肌梗塞……,居然都和排尿有關!日本最強泌尿名醫,教你活到100歲依然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半夜上廁所3次以上,死亡率增加2倍! 癌症、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腦梗塞、心肌梗塞……,居然都和排尿有關!日本最強泌尿名醫,教你活到100歲依然能快尿的健康法!如果你也有這些症狀,小心!是腎臟或膀胱的求救警訊──.半夜起床上廁所超過3次以上.白天很常跑廁所,次數超過8次.常常還沒到廁所,就忍不住漏尿.容易有殘尿感,總是感覺尿不乾淨.很少跑廁所,有時整天也不排尿.每次排尿都要很久,時間超過21秒「不過是尿而已,到底有什麼問題?」或「雖然次數多到讓人有點在意,不過,又不可能危及生命」,是否你也是這樣想呢?事實上,尿液的影響力極大,是老化和眾多疾病的徵兆。尿液是由腎臟製造,然後囤積在膀胱。當尿液的累積量幾乎達到膀胱容量時,就會有想上廁所的感覺,接著排出尿液。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腎臟的功能會下降,膀胱則會失去原有的柔韌度。當腎臟無法順利過濾廢物,形成尿液,並存於膀胱時,就會發生各種排尿問題。▍當尿液出現這些狀況時,要特別留意!該如何觀察尿液,才能確保沒有生病呢?以下是觀察重點,如果有異常,請立即就醫。•尿液的「顏色」──深色尿液較無妨,血尿請馬上就醫•尿液的「泡泡」──泡泡多且不會馬上消失,請馬上去醫院•尿液的「混濁」──可能是感染的徵兆•尿液的「臭味」──通常沒有大礙,但若伴隨其他症狀請馬上就醫•排尿時的「疼痛」──女性可能是膀胱炎,男性可能是尿道炎•「排尿困難」、「殘尿感」──若不是年長者,就可能是感染或結石▍「年紀大」不是藉口,現在開始改善,絕對不晚!身為泌尿科名醫的堀江重郎,結合多年的看診經驗,解析排尿與疾病風險、壽命之間的關聯,並介紹任何人都能做的「尿活訓練」,無論年紀多大,都能順暢排尿。★避免「腎臟、膀胱」快速老化的尿活訓練★•只吃肉就是在虐待腎臟,請均衡飲食。•禁菸和吃薑黃,有效預防膀胱癌。•比起健身房,到戶外運動對腎臟更好。•多做骨盆底肌運動,強健膀胱。•少喝酒、留意含草酸的食物,避免形成尿路結石。★改善排尿問題後,就能出現這些變化!•不再容易夜尿,可以一覺到天亮•尿路結石減少,不會再突然痛起來•膀胱功能好轉,排尿不再是苦差事 •腎臟又能過濾雜質,發揮功能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高銘鴻|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鄒頡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泌尿科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寬寬醫師(廖述寬)|腎臟科專科醫師顧芳瑜|顧家醫療總院長──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好評推薦日本泌尿科前輩妙筆生花,將大家以為的「小便小事」寫得深入淺出,讓人笑著正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排尿學問大著呢!──高銘鴻,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排尿功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泌尿系統的重要知識,非常值得參考。──鄒頡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泌尿科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難以啟齒的排尿困擾,本書一次解答,簡單好讀又實用。──寬寬醫師(廖述寬),腎臟科專科醫師泌尿道的健康是良好生活品質的關鍵!頻尿、夜尿、小便無力是許多民眾困擾的疾病,但是民眾常因沒有正確的知識或是衛教資訊不夠齊全,導致延誤就醫或是用不正確的方法治療。這本書深入淺出的介紹排尿以及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的成因及預防方式,並搭配精彩的圖文解說,相信一定可以讓民眾更加了解泌尿系統應如何保健。──顧芳瑜,顧家醫療總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堀江重郎(Horie Sigeo)1960年生。現為泌尿科醫師、醫學博士,並擔任日本抗加齡學會理事、日本男性健康醫學會理事。取得日美醫師執照後,在美國專攻腎臟學。2003年擔任帝京大學醫學部主任教授,2012年開始,擔任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泌尿科學主任教授。其同時也是機器人手術的世界先驅,熟知科學性的抗衰老方法。譯者簡介羅淑慧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自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等領域。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別看輕「排尿」這件小事〔圖解〕尿液的生成第1章 什麼是「健康的排尿」?•「排尿時間」是判斷健康的重要指標•順暢排空的「快尿」條件 •排尿煩惱大多與「老化」有關 Column日本人比歐美人更常跑廁所? 第2章 什麼是「不健康」的排尿?•排尿次數增加、殘尿感,都是警訊 •突然產生強烈尿意,是膀胱過動症?•膀胱變硬的兩大原因 •肥胖者更容易有頻尿問題? •令人煩惱又困擾的尿失禁 •男性專屬的泌尿問題──攝護腺肥大症 •男性上完廁所後,避免漏尿的訣竅 •為什麼有些成人也會尿床? •很少上廁所也很危險!認識低活動性膀胱•使用防漏尿墊、尿褲,一點也不丟臉 Column酒量好的人,不容易有排尿問題? 第3章 透過尿液情況,找出潛在疾病•夜尿三次以上,容易短命? •尿液檢查,可找出許多身體問題 •臭味、混濁,當尿液出現這些異常時要當心 •真的很痛!為什麼會發生尿路結石? •不可不慎!腎臟一旦損傷就無法恢復 •為什麼腎臟不好的人,也容易有痛風? •腎盂腎炎和攝護腺炎,容易演變成重症 •輕忽排尿問題,可能導致癌症 •什麼時候該去泌尿科檢查? Column未來甚至可透過尿液檢查,判斷疾病風險 第4章 提升排尿能力,健康活到一百歲•喚醒肌肉,預防排尿問題 肛門鍛鍊尿道鍛鍊深蹲骨盆底肌運動棒式肩胛骨鍛鍊走路•魚蝦、瓜類及豆類,是幫助快尿的好食物 •發生各種排尿問題時,如何對症下藥? 〔症狀1〕頻尿、尿失禁〔症狀2〕攝護腺肥大症〔症狀3〕膀胱過動症〔症狀4〕尿路結石•血管一旦老化,腎臟和膀胱也不會好 •減醣、改以肉為主的飲食,真的健康嗎? •如何預防膀胱炎?喝綠茶、作息正常是關鍵 Column「疾病」讓尿液的味道變了?

商品規格

書名 / 尿液決定你的壽命
作者 / 堀江重郎
簡介 / 尿液決定你的壽命:半夜上廁所3次以上,死亡率增加2倍!癌症、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腦梗塞、心肌梗塞……,居然都和排尿有關!日本最強泌尿名醫,教你活到100歲依然能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77106
ISBN10 /
EAN / 9789570877106
誠品26碼 / 2682939869002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長21×寬14.8×高1.2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別看輕排尿這件小事
「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了。」「白天也經常想上廁所。」其實這是壽命縮短的預兆。讀到這裡,可能會有許多人說「怎麼可能,開什麼玩笑!」不過,這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
幾乎每天半夜都為了小解而起床一次以上的症狀,稱為「夜尿症」(Nocturia),而幾乎每天白天跑廁所的次數超過八次以上的症狀,則稱為「頻尿症」(Frequent Urination)。雖然兩種症狀都是經常性想上廁所,但實際上這些症狀和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有著密切相關,且案例也不在少數。
高血壓會造成心臟極大的負擔,進而引起動脈硬化;動脈硬化一旦惡化,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另外,糖尿病還可能引起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手腳麻痺或壞疽等神經障礙問題,以及嚴重的腎臟病變,例如慢性腎臟病等可怕的併發症。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更是幾乎被稱為國民病,是患者人數持續增加的可怕疾病。
誠如上述,這些疾病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及享樂人生,嚴重時,更是可能致命的重大疾病。換言之,夜尿症、頻尿症等排尿問題,可能潛藏著這些疾病。
請相信我,「壽命縮短的預兆」這句開場白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不過是尿而已,到底有什麼問題?」或「雖然次數多到讓人有點在意,不過,又不可能危及生命」,各位千萬不能像這樣,低估尿液的影響力。
話說回來,對於為什麼最好把夜尿症、頻尿症等,視作重大疾病或急速老化的徵兆,應該許多人都會感到訝異吧?關於這點,將在之後詳加說明。不過,首先最主要的關鍵字就是「柔韌的膀胱」和「沒有生鏽的腎臟」。
尿液是由腎臟製造,然後囤積在膀胱。當尿液的累積量幾乎達到膀胱容量時,就會有想上廁所的感覺,接著排出尿液。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腎臟的功能會下降,膀胱則會失去原有的柔韌度。
於是,當尿液量增多,但膀胱能儲存的尿液量不如從前時,自然就會更頻繁地想上廁所,這便是導致頻尿的最大主因。
為什麼膀胱會失去柔韌度?這部分與血管的柔韌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換言之「柔韌的膀胱=柔韌的血管」。當動脈硬化的程度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惡化時,通往膀胱的血液循環就會變差,結果就是導致膀胱變硬。這就像用久之後彈性會變差的「塑膠袋」,這樣比喻應該會比較容易想像吧?
另外,所謂沒有生鏽的腎臟,簡單來說,就是指沒有堵塞的過濾裝置。腎臟就像個過濾器,主要用來「過濾」血液中的老廢物質,一旦過濾器的網孔堵塞,腎功能就會惡化。以腎臟和血液來說,兩者的關係就等於是「沒有生鏽的腎臟=滑溜的血管」。一旦動脈硬化導致血管變得粗糙進而堵塞時,腎臟就會生鏽,這麼一來,就像金屬製的細網孔過濾網生鏽般,從而發生堵塞。
接著,我們把焦點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吧!因為身體器官是相互連結的。
剛開始發生夜尿症或頻尿症時,的確很難聯想到其他相關症狀,有可能是膀胱或腎臟出現動脈硬化或血液循環不良所致。實際上,夜尿症或頻尿症也可說是「全身血管變硬,然後堵塞」的表徵。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發現,經常想上廁所的症狀,或許和動脈硬化以及造成此症狀的一大成因高血壓息息相關。根據某調查發現,四十歲以上的男女當中,約有四千五百萬人有夜尿症的問題。或許主要是因為這些人的身體裡都存在著某些疾病。
那麼,頻尿症的背後或許潛藏著糖尿病,又是怎麼回事呢?這部分與有點複雜的「排尿機制」息息相關。
尿液囤積在膀胱之前,有一段十分重要的流程。在尿液所含的水分裡,其中身體所需要的部分會經由血管回到身體裡。然而,罹患糖尿病之後,血液裡的糖濃度會升高,血液的水分就會變多,同時尿液量自然就會增多。結果就是,膀胱的容量會更快填滿,因此,自然就會頻繁地想上廁所。
由此可見,雖然機制和高血壓或動脈硬化不同,不過,頻尿症也和糖尿病有著密切的關係。

享受人生,從健康排尿開始
當然,有關尿液的健康話題,當然不只有夜尿症和頻尿症。除了經常想上廁所之外,來不及上廁所也是與尿液相關的嚴重症狀。
「如果不是『害怕漏尿』,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出門了……」或許某些拿起這本書的讀者,早就已經有這類不為人知的煩惱。事實上,根據某研究機關的調查結果發現,在調查對象中,約有三成四十至七十歲的女性,以及三成五十至七十歲的男性有漏尿症狀。若以人口比例來估算,男女合計,估計約有近達兩千萬人有漏尿的困擾。(編按: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最新發布的「四十歲以上國人泌尿健康大調查」,蒐集了一千多份有效問卷,發現高達五成的民眾有泌尿健康問題,卻有四分之一不自覺,更有近三成的民眾深受漏尿困擾。)
儘管現在已經有許多方式能幫助人們解決排尿的煩惱,但仍有許多人會基於「年紀大」而放棄治療。就生活品質來看,這種現象可說是十分令人遺憾。
每天不經意排放的尿液,其實是出乎意料的深奧世界。然而,各位只要透過知識與應對方式,實現「健康的排尿」,就能獲得更健康的美好人生。對於一個每天接觸患者的泌尿科專家(也就是我)來說,這並非是天方夜譚。
接下來,本書將深入探討各種與排尿相關煩惱的發生原因,以及該如何預防和緩解,甚至,當你罹患排尿相關疾病時,又該如何應對。此外,也會告訴大家該怎麼做,才能打造強健的腎臟和膀胱。
如果本書能幫助更多人健康的排尿,同時更長久地維持健康,這將是我的最大幸福。

試閱文字

內文 : 「排尿時間」是測量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
獅子、大象、小狗以及人類,儘管飲食生活和體形大不相同,但全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排尿時間約二十一秒。雖然令人震驚,卻是事實。
不過嚴格來說,某項研究證實哺乳類動物不論身體大小,排空膀胱的時間是二十一秒(正負十三秒),其中更明確指出,體重三公斤以上的哺乳動物,其排空膀胱的時間約二十一秒。
另外,該項研究證實,體重三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其尿道的直徑和長度的比例,大約是一比十八,這一點也是完全相同的。換言之,不論是獅子、大象、小狗也好,長頸鹿、山羊、黑猩猩也罷,所有動物的排尿時間幾乎都是相同的。
明明心率、壽命和氧耗量等數據會因動物的種類而有不同,但排尿時間約二十一秒的這點卻完全一致。由於得到了這麼有趣的事實,這項研究還因此在二○一五年獲頒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所謂的搞笑諾貝爾奬(Ig Nobel Prize),是針對乍看好笑卻引人深思的研究,給予奬賞的諾貝爾的戲仿。
「動物的排尿時間各不相同嗎?」這項充滿玩心的研究,確實非常符合搞笑諾貝爾獎的精神,但另一方面,該研究證實的「二十一秒法則」似乎也蘊含著十分重要的暗示。

排尿時間二十一秒是生存的條件?
生物的器官大小和身體大小呈正比;當然,囤積尿液的膀胱也一樣,就像獅子比狗大,大象比獅子大那樣,身體愈大的動物,膀胱的容量也就愈大。單就這點來看,會感覺身體比較大的動物,其排尿的時間似乎也會比較多。
然而事實上,身體比較大的動物,膀胱比較大,相對地,尿道也會比較粗。換個比喻來說,就像大的貯水槽需要安裝較大的水龍頭那樣,所以動物們的排尿時間幾乎都是相同的。
話說回來,為什麼排尿時間會是大約二十一秒呢?如果按照達爾文自然淘汰論的說法,只要具備利於生存的特質就能存活於世上,那麼這個秒數應該隱藏著某種生存祕密。
其實名為膀胱的臟器,只有哺乳類才有。另外,不論是肉食性或草食性的哺乳類動物,盡可能不讓其他動物透過尿騷味發現自己的存在,對生存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就這個觀點來說,能夠累積一定尿液量的膀胱,或許是為了不讓自己頻繁排出尿液,以避免被其他動物發現自己的存在。話雖如此,若花太多時間來排出累積的尿液,對生存來說也同樣不利。
不管是肉食性也好,草食性也罷,隨時做好備戰態勢,是生存的黃金法則。
雖然膀胱可以幫助減少排尿的次數,但如果排尿的時間必須花費數十秒,那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肉食性動物抓捕獵物的機會恐怕會降低不少,而草食性動物遭獵捕的危險性則會提高吧?
因此,對於減少排尿次數並在短時間內排尿,以避免對生存造成威脅來說,「約二十一秒」或許是最完美的機制吧!

從「年齡」判斷膀胱和腎臟的健康狀況
膀胱進化的理由,其實至今尚未明朗,而前述「約二十一秒的排尿=野生界的生存法則」的論點也只是想像而已。然而,單就我們人類來說,排尿時間大約二十一秒,並不僅僅是個瑣碎的有趣話題。
為什麼?因為排尿時間是排尿年齡的重要指標。
膀胱的肌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其次,男性更可能因攝護腺肥大症等多種主要原因,從而導致排尿時間拉長。
我和旭川醫科大學的松本成史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曾針對二十一歲至九十四歲的男女進行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生育年齡內的排尿時間大約是二十一秒,明確證實了先前所介紹的研究。然而,排尿時間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拉長。動物在過了生育年齡之後,就無法活得更久,應該是只能在人類身上看到的現象吧!
尿液緩慢流出、沒辦法在二十一秒左右內排完,當身體開始出現這種現象時,就是排尿年齡邁入高齡的徵兆。這並不僅是排尿困難的單純話題,排尿年齡是反映出與尿液相關的膀胱和腎臟等全身健康狀態的鏡子。因此,透過尿液來評估健康,的確能提高實現健康長壽的機率。

很少上廁所也很危險!認識低活動性膀胱
常跑廁所非常麻煩,但是如果不常跑廁所,其實反而更危險。
大家是否聽過低活動性膀胱(underactive bladder)?一般來說,低活動性膀胱比膀胱過動症更不好。在高齡化社會中,我們反而更應該慎重看待低活動性膀胱的問題。
顧名思義,所謂的低活動性膀胱就是膀胱的肌力下降,導致累積的尿液無法順暢排空。嚴重時,甚至會喪失膀胱的排尿功能,讓膀胱變成一個單純貯存尿液的囊袋。當尿液長時間累積之後,就容易感染細菌形成結石,引起發燒,甚至造成腎臟功能下降。
現行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擴張尿道,讓尿液更容易排出的藥物,以及強化膀胱收縮的藥物。如果用藥仍然沒有效果,就只能植入導尿管,進行強制性的排尿。
低活動性膀胱大多是因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症轉移產生,詳細原因至今仍未明。據說,流往膀胱的血液減少、氧化壓力都會造成低活動性膀胱。另外,全身肌肉量減少的肌少症,其病程中也可能造成低活動性膀胱;年齡增長導致的男性激素下降,以及高血壓、高血糖的綜合結果,也可能造成低活動性膀胱。
膀胱過動症之所以會演變成低活動性膀胱,是因為長期敏感的膀胱陷入疲憊狀態,肌肉無力衰弱,使得原本的功能減弱所致。攝護腺肥大症的肥大程度發展到嚴重狀態後,膀胱就容易陷入低活動性。
實際觀察低活動性膀胱的X光照,可以看到膀胱上面出現宛如霜降肉般的紋路,這就代表肌肉出現斷裂狀態。同時,斷裂的縫隙之間夾雜著脂肪,就像是彈性疲乏的橡皮筋那樣,如此一來,就算尿液累積再多,仍然很難觸動「膀胱就快裝滿」的知覺。簡言之,當尿液擠出體外的收縮力嚴重下降後,自然就會造成不常跑廁所的結果。

低活動性膀胱的終點是慢性腎病
因膀胱過動症而備受困擾的人,或許認為「因為低活動性膀胱而不常跑廁所,不是很棒嗎?」但事實上一點都不好。
就算膀胱的排尿功能下降,血液仍會持續不斷地流進腎臟,腎臟當然就會持續不斷地製造尿液。如此一來,當膀胱無法裝進更多尿液後,腎臟就會逐漸膨脹。誠如前述,在談論攝護腺肥大症的段落中提到的,這個症狀稱為「水腎」,最終就會導致腎臟功能下降。如果低活動膀胱演變成慢性腎臟病,就必須洗腎。
現今是高齡化社會,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夠活多久。假設在四十歲罹患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症,在未來的三十年或四十年期間,膀胱就會變得十分敏感,對膀胱的負擔就會持續,於是,罹患低活動性膀胱,甚至是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就會更高。現在,平均每八個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推估約有一千三百三十萬人,堪稱是全新的國民病。
請牢記這些風險,出現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的症狀時,請盡速就醫積極治療。從膀胱的健康出發,守護腎臟的健康,實現健康長壽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半夜上廁所3次以上,死亡率增加2倍!
癌症、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腦梗塞、心肌梗塞……,居然都和排尿有關!
日本最強泌尿名醫,教你活到100歲依然能快尿的健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