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爺說藝術: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顧爺說藝術: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2冊合售)

作者 顧爺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顧爺說藝術: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2冊合售):本套書組合:《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2》  顧爺是誰?為什麼他談藝術,一周粉絲翻三倍,迅速引起38萬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套書組合:《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2》顧爺是誰?為什麼他談藝術,一周粉絲翻三倍,迅速引起38萬粉絲回響,4萬多次的關注,近5千條的留言?設計是他的工作,藝術是他的愛好,他說:「其實,繪畫的門檻並不高」,還說:「當我們欣賞繪畫作品時,總想把它看懂,但我覺得,只要你覺得這幅畫好看,看著舒服,那它就是一幅好畫。」這位微博最紅的藝術講堂作家,用另類談法破解藝術家真性情,他相信,看懂人,就看懂畫。他用數十個穿越時空的E時代笑點,簡報形式的視覺分析,脫口秀般充滿誘惑力的旁白解說,平凡文字的奇妙排列,讓人忍不住一口氣就讀完經典畫家故事!【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原來看懂人,就看懂畫,說不出口的、不可告人的,都藏在畫中?!】說不出口的、不可告人的,都藏在畫中?!新世代藝術講堂,終於出現◎這一本,讓你讀到笑,原來大師也有這一面,心機好勝、逞兇耍狠、孤僻尖酸……◎原來,藝術還能這樣談!這樣講藝術,坦率直白惹人愛,藝術家就像隔壁大叔◎邊聊人生邊看畫,破解藝術家真性情,看懂人,就看懂畫◎別再說記不得藝術家,讀過這一版,想忘也忘不了邊聊人生邊看畫,貼近藝術零距離無冷場,不賣弄、也不假掰,顧爺完全用小老百姓的眼光帶你看藝術。在他的解說下,遙遠時代的藝術家就像隔壁大叔,你不但能觀察藝術家的生活,還能瞭解藝術家內心的苦衷與喜悅。畫中細節,不細說不知道,原來都藏着畫家心機和秘密,隨著書頁翻動,一同經歷一場場傳奇人生。藝術從未像這樣貼近你的生活、撩動你的心。試試這個角度,認識藝術家卡拉瓦喬→狂野不羈的逃犯>>>把自己畫成斬首,黑幫老大饒他不死雷諾瓦→幸福洋溢的乳房迷>>>用畫筆跟筆下的所有女人結婚莫內→ 精準的人肉照相機>>>一畫畫就懶得換地方康斯塔柏→癡情的氣象預報員>>>看他畫的烏雲,讓人有穿上大衣帶傘的衝動林布蘭→很衰又很強的光影大師>>>畫完《夜巡》就衰神附身破產了泰納→心機的奇才>>>偷偷補畫,愛打別人槍竇加→ 陰沉的舞女控宅男>>>24小時跟蹤芭蕾伶娜的怪大叔塞尚→多視角的過動兒>>>繪畫水準不如小學生的怪人,卻是日後的「現代藝術之父」梵谷→家喻戶曉的瘋子畫家>>>命苦如中藥,命硬如鑽石的癲狂派!【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2:那些謎一樣的藝術家:怪到骨子裡,神秘不可測,他們畫中暗藏的玄機】2014藝術榜暢銷作家,歪腰~再出擊!更深度的內容,更豐富的……八卦,絕對讓你邊笑邊點頭!破解7位神秘藝術怪客,他們畫中暗藏的玄機用顧爺角度,認識這7位藝術怪客杜勒→愛摳細節的畫神>>>把自己畫成神,我保佑我自己庫爾貝→叛逆成性的狂人>>>用自畫像迷倒上萬女粉絲,成功自我經營維梅爾→神祕的藝術怪客>>>光憑三十幾幅畫,就登上超級大師的寶座克林姆→藝術加設計的雙料奇才>>>他愛貓,更愛女人,毫不避諱自己對性愛的狂熱席勒→維也納的藝術之神>>>從小就是怪小孩,老師口中百年一遇的奇才馬內→法國印象派的小馬哥>>>叛逆有才的富二代,印象派神人的偶像莫里索→被男神包圍的女神>>>印象派畫展,是六個瘋子和一個女人的畫展微博談藝術狂吸38萬粉絲,2014藝術榜暢銷作家顧爺,再出奇招!他的說書魅力,讀過才知道!荷蘭為何是牛氣沖天的國度?誰是畫史上,最誇張的叛逆神人?不露臉的自畫像,到底要怎麼畫?哪位畫家,是老師口中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那位畫家,畫到死後,竟有14個女人帶孩子來爭遺產?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顧爺姓:顧,名:孟劼,字:爺。故被稱為「顧爺」(沒有啦,「顧爺」只是個網路暱稱,我覺得聽起來很酷,但經常會被打成「姑爺」,平白無故多了許多丈母娘。)高中畢業,空投到澳洲學平面設計,現擔任澳洲設計公司pure blue的設計師,因在微博上連續發布「小顧聊繪畫」系列長微博而一炮而紅。關於藝術,一切的熱情都源於單純的喜愛。非科班出身,更沒有教授頭銜,因此,與其說在談藝術,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聊天。如果能讓讀者一笑之餘,還能增添一些吹牛聊天的資本,那也是極好的。網站: http: weibo.com austingu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第一章 逃犯──卡拉瓦喬第二章 光影大師──林布蘭第三章 奇才──泰納第四章 彩虹──康斯塔伯第五章 睡蓮──莫內第六章 幸福畫家──雷諾瓦第七章 瘋子──梵谷第八章 舞女控──竇加第九章 蘋果男──塞尚《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2》第一章 傳奇人物──杜勒第二章 叛逆分子──庫爾貝第三章 謎男子──維梅爾第四章 黃金之吻──克林姆第五章 怪才橫溢──席勒第六章 萬人迷──馬奈第七章 被「男神」包圍的女神──莫里索

商品規格

書名 / 顧爺說藝術: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2冊合售)
作者 / 顧爺
簡介 / 顧爺說藝術: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2冊合售):本套書組合:《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2》  顧爺是誰?為什麼他談藝術,一周粉絲翻三倍,迅速引起38萬粉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9952600364
EAN / 0279952600365
誠品26碼 / 2681368828000
頁數 / 51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作者序 愛講故事的人

我最近經常被問到:「為什麼你會寫《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是啊,為什麼呢?回想起來,可能因為我是個愛講故事的人吧……其實我很久以前就在網路上發佈過一些自己編的鬼故事,但是網友看過以後都以為我在寫笑話……在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之後,我以為我的作家之夢應該就此終結了。直到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去看一個印象派的畫展,我再次無法控制自己愛講故事的毛病,開始唾沫橫飛地向他們介紹起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來……沒想到,他們非但沒有出現不耐煩的表情,反而看起來聽得津津有味。當然他們可能只是給我面子,但當時我心裡的想法是:「如果把這些和藝術有關的故事發到微博上,會不會有更多人喜歡呢?」隔天我就這樣做了,一週後我的「粉絲數」就翻了三倍。雖然我感覺到可能會受歡迎,但沒想到會那麼受歡迎。說實話,看著成百上千的網友評論,我打從心裡高興。對我這樣的「草根」來說,寫微博不就是為了那些「V5」「笑尿」「哈哈哈……」嗎?

獲得了一些關注後,我決定將微博上的內容集結成書。由於微博上有篇幅限制,有些內容寫不進去,而出書的話就完全不用擔心,可以肆無忌憚、任意妄為地寫……希望您喜歡(^_^)



摘文試閱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CHAPTER 7 瘋子(節錄)

1886年,一個立志成為畫家的年輕人來到了藝術之都──巴黎。

他在這裡見識到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並受到了他們的啟發。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當時的那些畫風都不夠他玩。於是,他決定不再追隨別人的腳步,要走出一條只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創新之路。

這時的他,還並不知道自己只剩下4年的生命⋯⋯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梵谷(Vincent Van Gogh)。

關於文生‧梵谷,我想,應該算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畫家。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四個字,能擔得起這個形容詞的,可都不是普通人!

你可以去身邊找一個「藝術門外漢」,他可能看不懂,甚至從沒看過梵谷的作品,但卻肯定聽過他的名字。這就是所謂的「家喻戶曉」。在整個藝術圈裡能達到這個等級的,大概也只有莫札特、莎士比亞這類神人了。在繪畫圈裡就更少了,差不多一隻手就能數得出來。

梵谷的名氣為什麼會那麼響亮呢?

論才華,他並不像泰納那樣鶴立雞群。論身世,又沒有卡拉瓦喬那樣跌宕起伏。

但他的名氣卻要比他們響亮,這是為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他獨特!

其他的大師,無論多厲害,在歷史上總能找到那麼一兩個畫風或性格類似的畫家,但是梵谷,不誇張地說,往前500年,甚至往後500年,都找不出第二個來。

那麼,他到底有何獨特之處?

首先,我想聊聊他究竟應該屬於哪「派」。

藝術家的分派,並不像黑社會電影裡那樣,幾個弟兄向關二爺磕個頭,然後在背上紋條青龍什麼的,就算加入幫派了。其實,藝術家還不如幫派弟兄,他們的分派大多是被動的,是後來的人替他們分的,也可以說是「被分派」。

分派的標準基本上是根據以下三點:

1. 這個畫家的畫風。

2. 受到什麼大師的影響。

3. 所處的年代。

許多畫家都是在死後才被專家學者歸入某某派的,所以他們自己也「沒得選」。

但話又說回來,要替梵谷分派,也確實為難了那些專家學者們。

我們先從第一點來看:梵谷的畫風。

梵谷到巴黎之前的作品──《食薯者》。是不是有種很慘的感覺?(聽名字就覺得有點慘⋯⋯)梵谷就背著這幅「慘畫」來到了巴黎,想要靠這樣的畫風在巴黎闖出一番天地⋯⋯結果,不用想也能猜到,誰願意掏錢買一幅掛客廳礙眼,掛飯廳影響食欲,掛廁所導致便秘的「慘畫」?

到了巴黎以後,梵谷接觸到了印象派,畫風又一下子變「亮」了!

這幅《塞納河上的橋》就是梵谷在這個時期的作品⋯⋯把這兩幅畫並排放一起,誰會相信這是同一個人畫的!而且前後就差兩年時間。

好吧,如果梵谷的畫風難以捉摸,那我們再來看看第二點:他受過誰的影響?

梵谷自己曾表示他最喜歡的畫家是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米勒屬於「巴比松」畫派(Barbizon),在當時來講,巴比松畫派並不像「學院派」那麼保守,但也沒有「印象派」那麼激進,算是半個「非主流」。但就畫風來講,還是比較偏向於「現實主義」的。

那梵谷他是不是應該被分入「現實主義」呢?

我們先來看看米勒的作品。

這幅《播種者》是他的代表作,米勒最喜歡畫的就是農民。這也是「現實主義」畫家最喜歡的主題──社會底層的「艱辛」。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梵谷臨摹的「艱辛」⋯⋯

看著這個在夕陽下「踢正步」的歡樂男人,我覺得,如果硬把梵谷和米勒湊一塊的話,那也太不人道了吧!

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那麼只剩最後一種分類方式了──「時代」。

梵谷所在的時代比印象派稍微晚一點,他又畫過印象派,那麼,就把他歸入「後印象派」吧!

不容易啊!

也實在難為了那些「分派」的學者!

但是我認為,把藝術家分成不同派系,其實就是為了讓教授在上課時比較方便歸納總結。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大可不必那麼糾結於派別。反正考試也不會考這些。那我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在說廢話嗎?!

差不多吧!

畢竟,又有哪個畫家的畫風是一成不變的呢?

如果硬要分,我覺得倒可以給梵谷單獨分一個派:癲狂派。

藝術家都是瘋狂的,但是和畢卡索、馬諦斯那種故意作怪的畫家不同,梵谷的「怪」,是骨子裡的怪,是來自他的血液和骨髓裡的。

因為他本身就是個「神經病」(學名全稱:癲癇+躁鬱症+急性間歇性噗林病+梅尼爾氏症)。

要瞭解這個「神經病」,有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可以說沒有這三個人,就沒有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梵谷。三個人,缺一不可⋯⋯



重要人物1號:西奧‧梵谷(Theo Van Gogh)

梵谷的弟弟,也是梵谷一生的知己,並且終其一生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鼎力支持梵谷的夢想。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瞭解到梵谷如此多的心路歷程,也全都是源自於他和弟弟西奧互通的信件。

梵谷年輕時做過許多職業:畫廊銷售、傳教士、外語老師⋯⋯但是都做不長。1880年,27歲的梵谷決定以畫為生。

這是梵谷1888年的作品──《紅色葡萄園》,這也是「以畫為生」的梵谷生前賣掉的唯一一幅畫。

很慘吧?⋯⋯確實慘,但慘的不是梵谷,而是他的弟弟西奧。嘴上說靠畫為生的梵谷,其實是靠他弟弟為生。

曾經聽一位哲人說過:「一個藝術家,再窮也不至於窮到連飯都吃不飽。」反過來,當一個藝術家太有錢時,也創作不出多好的作品。只有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時,才能不斷激發他對創作的飢渴。

梵谷就處在這麼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他有個好弟弟,所以一直沒有餓死,並且能全身心投入繪畫。

而他的創作熱情則完全源於他對藝術單純的夢想:

那麼,梵谷的畫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關於梵谷繪畫的一些介紹中,經常會出現一個詞──「強烈」。

他的「強烈」首先源於他那厚重的筆觸,那些顏料似乎不是用筆塗上去的,而是直接擠到畫布上的。

所以他作品的「成本」首先就比別的畫家高,每幅畫都會用上比別人多一倍的顏料,但是這種畫法卻能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立體感。

另外,他的「強烈」也體現在用色上。他總愛用藍色+黃色,或紅色+綠色之類的色彩搭配。

這些顏色在色彩中是「對比」的顏色,也就是完全相反的顏色。一般畫家是不敢隨便碰這種搭配的,因為弄不好很容易弄巧成拙。

而梵谷卻能夠駕馭這些顏色,這就是他的色彩特別強烈、特別明亮的原因。

如果以上這段話讓你看著頭暈,那我們換個角度來聊吧⋯⋯

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一般都會具備以下幾點特色:

1. 心中有一個最崇拜的畫家:剛才提到過,梵谷的「男神」是米勒。

2. 有一個被稱為繆思女神(muse)的「情人」:梵谷雖然沒有繆思(他是有過幾次戀愛經歷,但最終不是把姑娘嚇跑了,就是把姑娘全家嚇跑了),但是,對於獨一無二的梵谷來說,根本不需要什麼女神給他帶來靈感,因為,他有一樣別的畫家沒有的東西──「精神病」。

3. 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梵谷雖然生性孤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他還是有朋友的!不是他弟弟西奧,也不是幻想的朋友,而是一個真實的朋友!這個朋友,也是影響他一生的重要人物之一。



重要人物2號:保羅‧高更(Paul Gaugin)

高更在當時的法國畫壇也算得上是一號猛人,他獨樹一幟的畫風和標新立異的性格,曾多次震動整個畫壇。他也是唯一一個被梵谷欣賞的男人。

1888年2月,梵谷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小城阿爾(Arles),並打算在這裡實現他的另一個夢想:建立一間藝術家工作室,並使它最終成為一個藝術家的聚集地。(其實這也是為了仿效他的男神米勒,米勒曾經就在巴比松和他的小夥伴們搞過一個類似的「創意園區」。)

可能你會問,想搞工作室,在巴黎搞多好?那裡既繁華又時尚,可能生活開銷會大點,但又不用自己掏錢,幹嘛還非要跑去阿爾呢?

因為他的弟弟也開始受不了他了⋯⋯當時梵谷因為酗酒,得了一身病(我們都知道是什麼病)。梵谷的病情漸漸影響到和他住在一起的弟弟西奧。「你不工作就算了,完全用我的錢我也忍了,但你別妨礙我賺錢呀!難道要兩人抱在一起餓死不成?」

於是,西奧狠下了心,把梵谷送到阿爾療養。

正好阿爾又是個陽光明媚的地方,梵谷一到就愛上了那裡。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他選擇阿爾是為了

追隨陽光⋯⋯梵谷到了阿爾後,就在當地租了一棟兩層樓的小屋,並把它漆成了他最愛的亮黃色,還取名為「黃色小屋」。

一切準備就緒後,接下來就是邀請藝術家入駐了。梵谷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高更,而高更也答應了他的邀請,但條件是要梵谷的弟弟西奧為他還債。

得知高更將要前來,梵谷就如同吃了興奮劑,每天創作一幅畫,為的就是向高更展示他在黃色小屋中的成果。

這是梵谷在阿爾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向日葵》。

這幅畫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居然用黃色的背景來襯托黃色的向日葵,而且還並不顯得單調。

這幅畫,可以算是梵谷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了,至少梵谷自己是這麼認為。因為高更來到「黃色小屋」時,在這幅畫前佇立許久,並且盛讚這幅畫。

梵谷日思夜想的高更終於來到了阿爾⋯⋯

但是,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夠被「精神病」看上的人,那也絕對不會是什麼好鳥。

自從搬到黃色小屋以後,除了一起喝酒玩女人的時候(到底還是不負「黃色小屋」這個名稱),高更和梵谷幾乎每天鬧彆扭。在繪畫方面,他倆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高更認為繪畫應該只畫眼睛看見的東

西,而梵谷則認為可以適當地加入自己的想像。

俗話又說「不要和精神病理論」,這兩位老兄經常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好幾次差點大打出手。

更讓高更受不了的是,梵谷還老愛在高更畫畫時站在他身後挑毛病,我們知道藝術家是最恨別人在背後指點江山的了(到今天都是)。

於是,高更徹底受不了了,他給梵谷的弟弟寫了一封信,內容大意是這樣的:「我實在受不了你那個精神病哥哥了,老子不玩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在高更明確表達去意之後,在1888年12月23日夜裡,發生了那件藝術史上最著名的自殘事件。

可能你早就聽說過這次著名的自殘事件,坊間也流傳著好幾個不同的版本,至今沒有定論,但是唯一不變的是:經過這次事件之後,梵谷少了一隻耳朵⋯⋯我來介紹一下幾個流傳最廣泛的版本吧。

版本一:那天夜裡,高更在路上走著走著,梵谷突然從背後衝上來,在高更面前「喀嚓」一下,把自己耳朵割了,然後也不去看醫生。任由耳朵一面嘩啦嘩啦噴血,一面蹦蹦跳跳回家睡覺了(命真硬)。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可以想像當時的高更一定站在原地滿頭問號⋯⋯

版本二:認為梵谷的耳朵其實是高更割的,但為了袒護小夥伴,梵谷一直對外堅稱是自己割的。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點陰謀論的味道,但有趣的是,那一天當地的報紙上確實記載著一則「一男性持刀刺傷另一男性」的新聞⋯⋯

版本三:這個版本就和高更沒有什麼關係,據說是梵谷為了追求一個女人,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來,送給她當定情信物!而且還是走到那個倒楣的女人面前,二話不說直接把一個吱吱冒血的小包裹塞到她手裡,掉頭就走了。有些人就註定孤獨一生⋯⋯

這些版本每個都很奇葩,但實際上梵谷是怎麼變成「一隻耳」的,今天已經無從考證了。不管怎樣,高更的離開給梵谷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梵谷徹底瘋了。

梵谷為什麼會瘋?其實我覺得我可以理解。

關於「黃色小屋」的夢想,就好像我開了一個臉書粉絲頁,並且希望把這個粉絲頁打造成一個粉絲數過億的臉書女王。

然而兢兢業業努力了好幾個月,卻發現連「追蹤」都沒有一個。這時,唯一的「粉絲」也取消關注了⋯⋯徹底瘋了⋯⋯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2》

第二章 叛逆份子──庫爾貝(節錄)

這幅畫,可能是西方藝術史上最酷的自畫像,與其他畫家面無表情,兩眼放空的自畫像不同。

畫中的庫爾貝正撩起頭髮瞪著你,這是一幅讓人過目不忘的自畫像。

這幅畫也充分體現了庫爾貝奔放的個性,同時,也有一絲「浮誇」和「作秀」的味道。

19世紀的法國畫壇,是個「妖人」輩出的地方……而庫爾貝,絕對算得上是「妖怪中的孫悟空」。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他相貌出眾、才華橫溢、熱情奔放,如果再加上根金箍棒和一身猴毛,那活脫脫就是一個法國版孫大聖!

大家喜歡孫悟空,不僅因為他的神通廣大,更因為他狂野不羈。現實生活中的「叛逆分子」總是很討人喜歡,如果這個「叛逆分子」又有一身過人的本領,那必定更受愛戴。庫爾貝恰好就是這麼一個「叛逆分子」。

一八一九年,庫爾貝生於法國東部的一個小鎮──奧爾南。雖然只是一個小鄉鎮,但庫爾貝卻不是一個普通的鄉巴佬。他是個有錢的鄉巴佬!庫爾貝的父親在當地是有名的地主,這裡的「地主」和撲克牌遊戲「鬥地主」裡的那個不同,是真的有房契、地契的。要知道,有地在手,做人做事都會更有底氣,打牌時也能比別人多幾張牌……

一八三九年,二十歲的富二代被他的父親送到了藝術之都──巴黎。

父親希望庫爾貝成為一名律師(似乎有錢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律師,比如第一本中提到的塞尚,還有之後要講的馬奈)。然而,就和許多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一樣,庫爾貝很快放棄了法律,開始追逐他的畫家夢。要知道,在當時的巴黎,畫家並不是什麼稀罕的行業。不誇張地說,如果朝巴黎市中心的街上丟一顆手榴彈,總能炸到那麼一兩個畫家。

那庫爾貝又是如何從中脫穎而出的呢?飛揚跋扈的個性確實是一個原因,但還有一點更厲害:庫爾貝是無師自通的!這是庫爾貝25歲的作品《吊床》,一個人靠自學居然能夠畫到這種程度,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鬼才信……其實庫爾貝從小就跟著村子裡的牧師學習繪畫技巧,到了巴黎以後,還在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受過正統的繪畫教育……既然如此,幹麼還要說自己無師自通呢?難道,這只是嘩眾取寵的行銷手段嗎?

其實也未必,這裡就有個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對於一個中國畫家來說,講究的是「師承」,老師的名氣越大,就越有面子,自己的作品也越容易被肯定。但是老外的畫家講究的是「個性」、「創新」,所以幾乎不會聽到用類似「某某畫家100%繼承了他師傅的風格」或「他畫的和某某大師一模一樣」的話來評價一位畫家。

庫爾貝之所以在「有老師」的情況下說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在他看來他沒有從這些老師身上學到什麼,他的畫風和題材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這種理論對於老外可能是說得通的,但是對炎黃子孫來說,似乎有點兒難以接受。如果我哪天成功了,得獎了,在頒獎典禮上,我會恨不得把小學的班主任也搬出來狠狠地感謝一番。在老外看來這是多此一舉,但在我們看來,這叫「不忘本」。說到底,還是文化上的差異。

反正不管庫爾貝忘不忘本吧,十九世紀四○年代,他獨創的「武功」開始嶄露頭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以自己為題材創作的一系列「自戀作品」。必須承認,這小子長得確實挺帥的。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他的英俊,還體現出他高傲的一面,溫柔的一面,熱情的一面,最重要的──壞壞的一面。庫爾貝用這個自畫像系列迷倒了成千上萬女粉絲(和男粉絲),成功走出了「自我行銷」的第一步。在名氣爆棚的同時,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權威機構的肯定,這個權威機構就是第一冊中經常提到的──法國官方沙龍。

說到「官方沙龍」,總給人一種古板、守舊的印象,似乎它唯一的「功能」就是用來反襯「印象派」和那些被它拒之門外但後來又大紅大紫的藝術家們。在這裡,我想聊一下官方沙龍這個「反面角色」。當時法國還沒網路,所以不可能像今天這樣,隨便畫幅畫,手機拍一拍,傳上網全世界都能看到。當時一個初出茅廬的畫家,想要成名,唯一的途徑就是進入官方沙龍。官方沙龍在當時是法國最權威的也是唯一的藝術平臺。

作為一個權威的機構,就必須有一個權威的標準,並不是任何阿貓阿狗畫的畫都能入選的,這也是對他們認為有才能的畫家負責。然而定這個標準的人,都是受過古典繪畫薰陶的老藝術家。

而這批「新新人類」的藝術風格,和他們的標準實在差得太遠了。比方說你去參加美術學院考試,別人交的都是素描和寫生,而你卻交一張Hello Kitty(凱蒂貓)……的確很特別,但肯定不會被錄取。但如果你把這張Hello Kitty發到網上,再寫一段你是如何如何被美院拒收的……說不定你就會出名。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並不是沙龍的拒絕造就了這批新興藝術家,而是他們早晚都會紅,問題是在哪兒紅。

庫爾貝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他一八四九年創作的《奧爾南人飯後的休息》。《奧南晚餐後》畫的是庫爾貝的父親和幾個來他家做客的客人,他們吃完晚餐後正在休息、聽音樂,很輕鬆,也很舒服。但這種題材在沙龍裡是不多見的,因為上不了臺面!沙龍中畫的,除了神話故事,就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庫爾貝卻把視角放在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身上。雖然上不了臺面,但題材很新穎,就像在遍地都是抗戰片的時間段,突然出現一部家庭倫理劇……絕對紅!

沙龍展出這幅畫之後,大受好評。庫爾貝還因此得到沙龍頒發的「免死金牌」(以後可以不經審評送畫參展)。

同年,庫爾貝還創作了這幅《採石工人》這畫的是一對正幹著粗重體力活的父子,畫中的兒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吃力的搬起一筐碎石子。雖然從畫面上看不見兩人的臉,但整幅畫卻能給人一種悲慘的感覺……因為從畫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兒子的未來,他長大後,就會變成身邊老子的樣子,繼續幹著粗重的體力活……這兩幅畫也奠定了庫爾貝的繪畫風格,他認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都太假,太做作。「如果要我畫長翅膀的小天使,那你先捉一個來給我瞧瞧。」庫爾貝只畫他的「現實主義」,堅持將視線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

但是,一味地追求真實,也是有「風險」的。就好像你是個攝影師,別人請你拍婚紗照或寫真集,拍完後對你說:「能不能把我修得瘦一點、白一點?」但你卻告訴她:「不!你就要這肥豬樣才夠真實!」然後用高傲的鼻孔瞪她一眼說:「哼,這才叫藝術!」剛開始這樣做,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有性格!夠酷!但如果每次都這樣……遲早被罵死!

庫爾貝就是這樣,在得到榮譽、名聲和金錢之後,他便開始畫他喜歡的東西,這是他最著名的一幅巨作《奧南的喪禮》。《奧南的喪禮》整幅畫長六公尺,高三公尺,相當於電影布幕的尺寸(還是超寬型的)。

畫中的每個人都是真人大小,而且表情都很豐富,畫中主要用黑、白、紅三種顏色……沙龍的觀眾被這幅畫徹底震驚了,那震驚的「點」在哪兒?因為這幅畫毫無「爆點」。那個時候以老百姓為題材的畫,有是有……但是還沒人見過用這麼大的尺寸來畫一群鄉巴佬的追悼會的,你想表達什麼?緊接著,庫爾貝的「組合拳」就跟上了,把滿腦袋問號的沙龍甩在一邊,他又創作了他的另一幅代表作:《畫室》。這幅就有意思了,而且很有意思。

畫面中一共出現了三十多人,每個人都有他/她的寓意:正中坐著的是庫爾貝自己,在他左邊的孩子代表純真,右邊的裸女代表了他的靈感,也叫繆思女神。然後是以畫布為分界線,畫布右邊都是庫爾貝的朋友、贊助商、家人。他們的寓意分別代表著「詩歌、音樂、哲學、真理」什麼的,據說這些都是他喜歡的人。那麼畫布的左邊,就被認為是庫爾貝討厭的人,他們都是一些罵他的人。不過這也是一種說法,還有種說法就單純許多,左右兩邊只是他畫過的和沒畫過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老兄,他是誰?他的名字叫拿破崙三世,沒錯,他就是當時的法國皇帝……

如果畫布左邊真的是庫爾貝討厭的人……那麼,他幹麼要和皇帝作對呢?經過現代X光掃描技術發現,這幅畫中本來沒有拿破崙三世,是後來加上去的,為什麼?一八五五年,法國舉辦世界博覽會,庫爾貝帶著他的這兩幅超級巨作參展。但是因為題材太「不上臺面」而被評審團拒收了──評審團的幕後老大就是拿破崙三世。庫爾貝會不會是因為不服氣,而把皇上陛下畫到畫面左邊的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庫爾貝在被拒後,確實幹出了一件讓人大大跌破眼鏡的事……他一氣之下在世博會會場旁邊搭了個棚子,以個人名義開了一場「現實主義」畫展。這種對政府叫囂的舉動,讓庫爾貝徹底紅了,慕名而來的人們擠滿了他開畫展的棚子,所謂「人氣爆棚」估計就是這麼個狀態吧。

後來,庫爾貝的名氣越來越響……巴黎人都知道,藝術圈出了個敢和拿破崙家族公然作對的叛逆青年。

可能是為了拉攏這個壞小子,也可能是為了緩和氣氛,拿破崙三世主動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授予他榮譽軍團十字獎章。這可以算是普通老百姓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拿到這玩意兒基本就等於「煉成了」,等於官方承認你的大師地位,以後你的畫想賣多少錢,就是你自己說了算。面對這個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榮譽,庫爾貝就回應了三個字:「我不要!」(看來他真的很討厭「拿三」……)拒絕得徹徹底底……從此,他和拿破崙家族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