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日本獨家授權3D立體動畫) | 誠品線上

3DビジュアルDVD付 人体のしくみと病気がわかる事典

作者 奈良信雄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日本獨家授權3D立體動畫):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醫生臨床解說最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 醫生臨床解說最佳圖解示範,專業醫護人員指定參考用書, 從中小學生生物健康教育課,到攻讀博士, 看3D互動立體動畫與圖解,秒懂。 ‧看電腦看到一半覺得眼壓高、想嘔吐,如何判斷是眼睛疲勞還是青光眼徵兆? ‧身體呈現僵直感,其實不是骨骼有毛病,可能是帕金森氏症? ‧高齡者常倦怠、整天睡、記憶力低下,你以為失智,其實只是甲狀腺機能低下。 ‧誰說壓力是無形的?用3D照樣可以透視出自律神經如何失調。 ‧二頭肌、腹直肌在哪裡?透視人體肌肉,你就不會操到死還練不出人魚線。 作者奈良信雄是日本醫學權威、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 專攻病態解析、基因診斷學與醫學教育, 他透過一張張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的構造生理學圖解, 不只告訴你各個器官的名稱與位置, 還告訴你這些器官會出現什麼疾病、痊癒的過程是什麼, 第一步該如何治療?哪些採用西醫療法?哪些可以使用漢方療法? 書中將人體依器官系統分類,分成運動系統、腦部與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及血液 等9大章,把各種器官會出現的疾病做分門別類的整理: ◎關於運動系統:關節、肌肉、骨骼,彼此之間到底如何作用? ‧誰說人長大了骨頭就定型?每兩到三年,骨頭也會新陳代謝一次,需要好好保養。 ‧骨質疏鬆症、類風溼性關節炎、斜頸症和椎間盤突出, 這些常見疾病如何發生?又要如何修復? ‧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 醫生該如何處理,才不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關於腦部與神經系統:大腦、小腦、腦幹,大家俗稱的頭痛到底是哪裡痛? ‧現代人的文明病失智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症,怎麼發生? 這個連最尖端電腦也比不上的資訊處理系統,為什麼會秀逗? ‧常說的顏面神經麻痺、運動麻痺、感覺麻痺、自律神經失調,神經百百條, 你到底是壓到了哪一條? 比X光片更真實的解說,讓你一看就懂。 ◎關於感覺系統:視覺、聽覺、嗅覺和皮膚,你說不出來的部位也能3D圖解。 視網膜剝離、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症、鼻竇炎、嗅覺障礙、舌癌, 這些明明是單一器官的症狀,為何醫生老說你看錯科? 原來很多跟感覺有關的病症主因,問題並不在原始器官: 例如突發性耳聾,問題不出在耳朵,而在壓力,得用類固醇或血管擴張來治療。 其他還包括循環、消化、泌尿與生殖系統等……, 這些平常你看得到與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全部利用3D影像全圖解,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讓你比醫生更了解你自己。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林貴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奈良信雄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醫齒學教育系統研究中心長及教授。畢業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院、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癌症研究所。專攻臨床血液學、基因診斷學、醫學教育,為日本內科學會、日本血液學會代表等學會成員。多年來,努力將艱澀難懂的醫學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給民眾。主要著作有《圖解人體解密預防醫學解剖書》、《克服癌症不是夢》、《血液的不可思議》等。程永佳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碩士畢業,專攻經營學。專業領域是商業財經,也樂於接受其他領域的翻譯工作,目前於輔仁大學修讀國際醫療翻譯學程。譯作有《松浦彌太郎X伊藤正子:上質男女の圖鑑》(大是文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林貴福 前言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本書使用方法與影片目錄 第1章 運動系統 全身的骨骼─骨折 骨骼的構造與代謝─骨質疏鬆症 關節的構造─類風溼性關節炎 肌肉的構造─肌肉斷裂 頭頸部的骨骼與肌肉─斜頸症 胸部及腹部的骨骼與肌肉─腰痛 背部及腰部的骨骼與肌肉─椎間盤突出 上肢的骨骼與肌肉─脫臼 下肢的骨骼與肌肉─阿基里斯腱斷裂 運動系統的疾病─(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 第2章 腦部與神經系統 大腦─失智症 大腦邊緣系統─精神分裂症 腦幹─帕金森氏症 小腦─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 脊髓與脊髓神經─脊髓損傷 腦神經─顏面神經麻痺 運動與感覺神經的傳導路徑─麻痺(運動麻痺、感覺麻痺) 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失調 神經元突觸的神經傳導─藥物依賴 腦與神經系統的疾病─(腦中風、神經痛) 第3章 感覺系統 眼球的構造─青光眼 視覺的構造─視網膜剝離 耳朵與聽覺的構造─突發性耳聾 平衡覺的構造─梅尼爾氏症 鼻腔的構造─鼻竇炎 嗅覺的構造─嗅覺障礙 舌頭與味覺的構造─舌癌 皮膚的構造與作用─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感覺的構造─知覺障礙 體毛與指甲─指甲的疾病 疼痛的機制 感覺系統的疾病─(白內障、結膜炎、老年性黃斑病變、皮膚癌) 第4章 呼吸系統 鼻腔、咽頭、喉頭─咽喉癌 氣管、支氣管─支氣管性氣喘 肺的構造─肺癌 呼吸運動與調節─呼吸困難 肺泡與氣體交換─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發聲的構造 呼吸系統的疾病─(肺炎、肺結核、自發性氣胸、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SAS〕) 第5章 循環系統及血液 血液循環─心臟衰竭 心臟與冠狀動脈─心肌梗塞 心臟瓣膜─瓣膜性心臟病 刺激傳導系統─病竇症候群及心臟傳導阻滯 心週期─心律不整 動脈─動脈硬化 靜脈─下肢靜脈曲張 微血管─休克 血壓的調整─高血壓 淋巴系統─惡性淋巴瘤 脾臟─脾臟腫大 血液1 血液的組成─白血病 血液2 血漿與紅血球─缺鐵性貧血 血液3 白血球─白血球減少症 免疫系統─過敏 血小板與止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 循環系統及血液的疾病─(狹心症、膠原病、先天性心臟病) 第6章 消化系統 口腔─齲齒 咽部與吞嚥的結構─吞嚥障礙 食道─食道癌 胃─胃癌 小腸1 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潰瘍 小腸2 空腸及迴腸─腸阻塞 消化與吸收的結構─克隆氏症 大腸─大腸癌 直腸與排便的結構─便祕 胰臟─急性胰臟炎 肝臟─肝癌 膽囊─膽結石 消化系統的疾病與症狀─(腹痛、噁心、嘔吐、肝炎、肝硬化、闌尾炎、大腸激躁症〔IBS〕) 第7章 腎臟及泌尿系統 腎臟─腎臟炎 腎元與製造尿液的結構─慢性腎臟病(CKD) 腎盂及輸尿管─輸尿管結石 膀胱─膀胱癌 尿道─尿道炎 排尿的結構─尿失禁 腎臟及泌尿系統的疾病─(腎衰竭) 第8章 內分泌 下視丘─壓力 腦下垂體─巨人症與肢端肥大症 甲狀腺及副甲狀腺─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高能症) 腎上腺─庫欣氏症候群 胰島的構造─糖尿病 內分泌的疾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低能症) 第9章 生殖系統與細胞 乳房─乳癌 子宮與卵巢─子宮癌 女性的性週期─月經異常 男性生殖器─前列腺癌 妊娠的開始與過程─妊娠高血壓 細胞的構造與作用─癌症的生成 基因與DNA─染色體異常 生殖系統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子宮外孕)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日本獨家授權3D立體動畫)
作者 / 奈良信雄
簡介 / 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日本獨家授權3D立體動畫):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醫生臨床解說最佳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548339
ISBN10 / 986554833X
EAN / 9789865548339
誠品26碼 / 2681968460006
頁數 / 224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1.3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500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醫生臨床解說最佳圖解示範,專業醫護人員指定參考用書,
從中小學生生物健康教育課,到攻讀博士,看3D互動立體動畫與圖解,秒懂。

試閱文字

導讀 :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在了解「人體」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體的構造與機能。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從「解剖學」教科書來學習人體構造。當然,從解剖學教科書絕對可以理解人體的構造,但是不管哪一本教科書都很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數都只是說明用語而已。目前幾乎找不到從人體構造連結到機能,都能讓人容易理解的書籍。
  本書打破傳統解剖學教科書的框架,目標是編輯出一本可以直接連結人體構造與機能,而且清楚易懂的新型書籍。首先,為了盡量讓讀者容易理解,我們使用大量的立體插畫,且從構造到其各自的機能,都詳細的一一解說。不只是用文字說明,還使用臨床上常出現的X光片及CT影像等,讓讀者能更真實的理解。另外,我們還就各項目提出較為相關的疾病,說明其發病機制、症狀、治療方式等。
本書濃縮了許多重點,不只是初學者可以藉本書習得基礎知識,對於醫療從業人員來說,也是一個重新學習的好工具。即便只是拿在手上翻一翻,也能自然而然的學到知識。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林貴福

隨著科技及儀器設備的發展,讓我們逐漸了解更多人體的奧祕,但也隨著環境品質、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讓人類面臨比過往更為劇烈的衝擊。舉凡過去未曾知曉的疾病,如今卻能逐漸了解罹病的病理機制,甚且透過流行病學的研究,掌握可能促使罹病的因素,擬定預防策略。
然而,當我們一再面臨威脅生命的新病毒或變種株時,如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或流感等,只能先行隔離,再研究醫療對策,如此周而復始,還真有「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類似感觸。
這也證實人類所能知曉而形之於文字的知識,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乎其微。就已知的知識範疇,也未必人人都能洞悉一二,因而促使各種知識領域的專書推陳出新,出版商百家爭鳴。同時,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裡,更是不乏教人如何養生、健身、抗老及醫療的訊息,甚至氾濫到足以讓我們不知該如何抉擇的境界。
個人以為,在多元資訊的世代裡,我們都該當一個聰明的消費者,遵循理論、知識與常識的發展軌跡,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了解可能威脅身體健康狀態的因素,並做出正確因應的選擇。雖然我們不像醫師那麼了解病理、藥理及醫療程序,不過在保健、養生及照護方面,卻可以透過坊間出版的醫療專書,獲得正確及必要的知識,並身體力行。
教學上常告訴學生說:「百年前的人體與百年後的人體,在正常情境下,人體構造與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所以我原本以為任何一家出版商或任何一種版本的專書,其實都差不多,深淺程度不同而已。直到審閱《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一書之後,實有不同以往的觀感。
本書是結合人體解剖、生理及病理的醫學創新專書,內文運用精緻彩圖及拖曳方式來說明,同時搭配章節,列舉實用臨床小知識及解釋相關疾病形成的機制。特別是運用了3D立體動畫,闡述身體構造及生理運作,深入淺出,實用易懂,能滿足不同專業領域者的需求。
以現今繁忙緊湊的生活氛圍,本書足可提供居家養護、醫護診斷及專業教學等相當實用的資料,值得讀者們擁有,極力推薦,是為序。

試閱文字

內文 : 全身的骨骼
我們全身的兩百多塊骨骼,相當於人類的支架,同時也擔負著造血、保護內臟、貯藏鈣質等功能。

人體的支柱—骨骼
我們全身的骨骼有 206+α個,之所以用+α來表示,是因為每個人的尾骨數目不盡相同。
如果沒有骨骼的話,人體無法保持外型,也沒辦法活動。骨骼是人體的支柱,而連接骨骼的關節讓我們可以做出各種動作。
另外,骨骼的形狀也符合它們各自的功能,手腳的骨骼是細長的棒狀,而保護腦部的頭蓋骨則是薄薄的板狀。脊柱由一塊塊積木般的骨骼所疊起,這種形狀讓它能夠保有支柱的強度,又具有可柔軟彎曲的特性。

骨骼的功能:保護、生成和儲存
骨骼不只是人體的支柱和運動時的支點,還具有保護功能:頭蓋骨可以保護腦部;由肋骨、胸骨及胸椎組成的籠狀胸腔保護心臟;骨盆則保護膀胱和女性的子宮。
骨骼中的骨髓會製造血液(血球),骨髓中有造血幹細胞,會分化為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
此外,為了保持血液中的鈣質濃度,骨骼可說是鈣質貯藏庫。對於神經傳導與止血等生理機能來說,鈣質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人體內大約有1000公克的鈣質,其中約99%保存於骨骼之中。

疾病的形成──骨折
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因意外或受傷而引起的外傷性骨折,另一種是因骨癌等疾病,而使骨骼容易折斷的病理性骨折。
只有裂痕而沒有變形者,稱為不完全骨折;骨骼完全折斷者,稱為完全骨折。若折斷的骨骼成粉塊狀,稱為粉碎性骨折;受壓力而折斷者,稱為壓迫性骨折;因肌腱被用力拉扯,而使骨骼連接處分離者,稱為剝離性骨折。

症狀:
疼痛、腫脹、皮下出血,如果是完全骨折,患部會變形或呈現鬆垮垮的狀態,有時斷骨甚至會穿破皮膚。

治療:
以手術或保守性治療,修復骨骼形狀並固定。骨折部位會生成骨痂組織,並慢慢的替換為新的骨骼。

腦神經
直接出入腦的末梢神經為腦神經,主要支配頭部和顏面的感覺,以及運動、視覺、嗅覺、聽覺、味覺等各感覺器官。

支配頸部以上的運動與感覺
腦神經有 12 對,從前方開始依出入腦的順序編號。嗅神經與視神經出入的是大腦,其他神經則出入腦幹。
腦神經主要控制位於頭部、顏面、頸部的各項器官機能,而腦神經包括了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是傳達運動指令的神經,包含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動眼神經;感覺神經則是將頭和顏面皮膚的感覺、視覺、嗅覺、聽覺、味覺等資訊,傳達給腦部的神經。
另外,還有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的神經纖維混合在一起的腦神經。

擁有自律神經機能的腦神經
腦神經中除了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之外,還有與自我意志無關,負責調整內臟及器官的自律神經纖維。它們負責調整瞳孔大小、腮腺、舌下腺等唾液腺分泌、淚腺分泌等。
具有自律神經機能的腦神經中,迷走神經相當重要,它從腦幹出來,經過頸部,然後有許多分支伸向胸部及腹部的臟器。心臟、支氣管、食道、胃、結腸的上半部等,除了骨盆內的臟器及器官,都由迷走神經負責調整。
因此,就算因頸髓損傷而造成手腳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人體也還能維持大部分的胸腹部內臟機能。

疾病的形成──顏面神經麻痺
支配表情肌的顏面神經出現麻痺的疾病,分為大腦皮質等上位部分的中樞性異常,及下位的末稍性異常,最常見的是末稍性的「貝爾氏麻痺」。

症狀:
顏面肌肉無法動彈,閉不起眼睛、口角下垂、流口水,嘴巴會向未麻痺的一邊歪,以上症狀會出現在左臉或右臉中的一邊。另外,末稍性麻痺會出現皺不起臉的症狀。

治療:
若是因外傷、腫瘤、帶狀疱疹、外耳炎等疾病而引起顏面神經麻痺,就治療該病因;原因不明者,需儘早請醫師診治。除了類固醇等藥物療法之外,有時也會以漢方療法治療。


嗅覺的構造
位於鼻腔上半部的嗅覺上皮,負責感測嗅覺;而將嗅覺傳至大腦的嗅球,屬於專司人類感情及記憶的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以鼻腔中的嗅覺上皮感測氣味
人體由鼻腔中的嗅覺上皮感測氣味,而非整個鼻腔黏膜都可以感測。嗅覺上皮位於鼻腔的天花板部分,面積約指尖大小,嗅覺上皮內有分泌黏液的嗅黏膜腺,還有感測氣味資訊的嗅覺受體細胞。
空氣中進入鼻腔的氣味成分,或是進入口中的食物所散發出的氣味成分,會溶入嗅覺上皮嗅黏膜腺所分泌的黏液中,然後嗅覺受體細胞伸出的嗅毛會感測這些氣味分子。
接著,穿過篩骨的神經纖維,會把這些資訊送至位於顱底的嗅球,在這裡轉乘神經細胞,經大腦邊緣系統送達額葉的嗅覺區。

嗅覺很容易適應環境
嗅覺本來是用來找尋食物和感知危險,對動物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對人類來說,這種機能卻不是非常必要,所以人類的嗅覺較遲鈍,即使如此,人類還是可以分辨一萬種氣味。
嗅覺是很容易適應環境的一種感覺,如果持續受到同樣刺激,最後會變得沒有感覺;不過就算適應了某種氣味,對其他氣味還是會有感覺。另外,對於曾經適應過的氣味,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仍會有所察覺。
因為嗅覺資訊會進入大腦邊緣系統,所以對記憶和心情有著很大的關係。利用氣味提升集中力、緩和緊張、放鬆身心的方法,漸漸廣為人們接受。

疾病的形成──嗅覺障礙
嗅覺障礙分為:嗅覺減弱、嗅覺消失、聞到與本來不同味道的「幻嗅」、本來沒有味道卻聞到味道的「嗅覺倒錯」等。嗅覺減弱的原因可能是鼻塞、鼻炎、腦中風、腦瘤或頭部外傷等。

症狀:
依嗅覺障礙種類的不同,其症狀也不同。例如:聞不出味道;其他人聞起來是香味,但病人覺得是惡臭;沒有味道時卻聞到味道;覺得自己很臭或是對氣味過敏等。

治療:
如果此症狀與鼻炎、鼻竇炎或腦瘤等中樞神經相關的話,會盡可能治療該疾病;若是出於心理因素,則會進行心理療法。也有不明原因的嗅覺障礙,無法進行有效治療。

視覺的構造
「看見東西」指的是以眼睛感測到資訊,並以大腦統整分析該資訊,認知看到了什麼。

對焦於視網膜
進入眼睛的光線由角膜與水晶體折射,在視網膜對焦後,才可以看清楚物體,但如果想看的東西的距離改變時,用同樣的折射率就無法在視網膜對焦。
因為角膜與水晶體的位置無法改變,所以改變水晶體厚度來對焦。而水晶體厚度由睫狀體(平滑肌)來調整。
睫狀體將水晶體的厚度變厚以對焦近處,變薄以對焦遠處。上了年紀後就看不清楚近處的老花眼,就是因為水晶體彈性低落,導致難以調整厚度。

看東西的機制
單純靠視網膜感測進入眼睛的光線,是無法「看見東西」的。視網膜感測到的資訊,會經由伸至眼球後方的視神經傳達至大腦枕部的視覺皮質區(p.41),大腦將該資訊與記憶或其他資訊相對照,分析它是什麼後,才會有「看見了○○」的認知。
人類的兩隻眼睛位於稍微分開的位置,因此映入兩隻眼睛的影像稍有不同。這些稍有不同的資訊進入大腦,由大腦重新組合分析後,我們才能看見立體的東西,或是判斷遠近,這種機制稱為雙目視覺(binocular vision)。

疾病的形成──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脫離眼球壁而造成視力疾病。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網膜破孔,從破孔處開始剝離;一種是網膜被拉扯而剝離。前者是因高度近視或老化,後者是炎症或腫瘤。

症狀:
不會疼痛。初期症狀是感覺眼前有許多小蟲在飛的飛蚊症,或是明明沒有閃光、卻看見光在閃爍的眼前閃光現象;此外,視野的一部分缺損或視力減弱也會發生。

治療:
以雷射凝固網膜破孔、或動手術從外部貼東西進去,讓視網膜與眼球壁密合;或是將氣體噴入眼睛,讓視網膜回到原來的位置。若致病原因是腫瘤等疾病,則會治療該疾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