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交朋友的成本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不用做好做滿, 你需要克制社交
作者 | 高原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交朋友的成本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不用做好做滿, 你需要克制社交:◎「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朋友給建議,我得照辦,否則他就氣噗噗。◎我不想獨 |
作者 | 高原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交朋友的成本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不用做好做滿, 你需要克制社交:◎「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朋友給建議,我得照辦,否則他就氣噗噗。◎我不想獨 |
內容簡介 ◎「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朋友給建議,我得照辦,否則他就氣噗噗。◎ 我不想獨處。◎ 聚會很必要,因為這些朋友「總有一天用得著」。儘管其中有人老愛吐槽我。◎ PO文按讚應酬打球都是為了維繫人脈,對業績有幫助。◎「這件事可以測試出誰是我的好朋友!」 每個人都需要社交──結交更多朋友,擴大社交圈,為生活和事業提供幫助。但在我們享受朋友的「正回饋」時,上面五種最常見的交友心態,卻悄悄讓你付出高昂代價:必須花大量時間和成本維持這些關係,相處時還一直遭到對方情緒勒索、甚至背叛。到底,誰才是應該被請進生命裡的人?作者高原為潛能專家,他在全球9座城市進行「我和我的朋友們」調查發現,86%的人認為自己的好朋友不超過4個,72%的人苦惱於社交過度帶來的困擾,所以,多數人苦於有太多朋友,卻缺少真心好友。怎麼辦?他說:你得學會享受50%的獨處,學會50%的社交。◎誰才是應該被請進生命裡的人?有五種行為,只要出現一種,這種朋友你得疏遠。怎麼判斷誰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朋友不會無條件挺你,甚至當你討抱抱時,好友不會拉你縮回舒適圈、反而會酸你幾句。◎這麼密切的朋友關係,害死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得有底線。刺蝟法最能保住交情。什麼是交朋友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什麼是熟人距離?「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這句話錯在哪裡?◎交朋友,不是韓信用兵朋友數量多,不表示你會成功。以「對我業績有幫助」的功利心態交朋友,你的朋友會悄悄流失。友誼有四層,有些朋友你抱著太高期待會受傷害。如何抵制朋友的「情緒垃圾」? 那些愛拍馬屁、晚上過10點還打電話、常不準時赴約的朋友,怎麼應付?朋友是否忠誠,是不容測試的。但,真正的友誼,如何判斷?◎擺脫「社交病」管理通訊錄:怎麼判斷誰該請進?誰得請出?先刪掉你的幽靈好友、然後劃分三種關係:家人、朋友、客戶。無法不看手機?其實人脈的效益往往被你高估,你得先學習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第一步,就是有時間獨處。那,獨處的時間要幹什麼才好?社交往往被用來短暫麻痺,更會洩漏自己「根本不知道要什麼」。如何讓內心強大?你可以從克制社交做起!◎聯合推薦《壹週刊》專欄作家、活動主持人/御姊愛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田定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高原每本書都榮獲中國購物網站──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暢銷書作家。江蘇人。現為美國培訓機構ONG公司聯合創始人、知名培訓師、潛能開發專家。大學畢業不到一年,高原就從中國來到美國華盛頓。不到半年,就成為當地著名連鎖超市業績最棒的員工。隨後,他跳槽到一家化妝品公司,從一線銷售員開始,做到公司最重要的銷售主管位置,兩年後,被委派到洛杉磯開發美國的西部市場,成功的幫公司拿到了第一年7千萬美元的盈利。就在銷售事業達到頂峰時,他突然從公司辭職,宣佈與合夥人史密斯共同成立一家致力於高階管理培訓與個人提升培訓的機構。現在,高原已是潛意識類題材最暢銷的中國作家,他繼承了全球著名的勵志大師、潛意識專家如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托尼.羅賓斯(Tony Robbins)、齊格.齊格勒(Zig Ziglar)和厄爾.南丁格爾(Earl Nightingale)等人的思想理論與實際經驗,在潛能引導、自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改變上受到了百萬讀者的認可。著有暢銷書《潛意識》、《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氣場修成手冊》等,每本書都榮獲中國購物網站──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成年人的社交,你真的懂拿捏嗎?前 言 誰該請進?誰得請出?第一章為什麼你需要很多朋友?1.「有一天會用得著」是什麼心態?2.朋友多可以解決孤獨。可以嗎?3.「有事能替我出主意」,你會替自己負責嗎?4.活給別人看的補償心理5.聚會是友誼的考驗,不去不好吧6.我認識名人,讓朋友羨慕死第二章誰才是應該被請進生命裡的人?1.有這五種行為之一,你得疏遠2.真正的朋友,未必無條件挺你3.哪種人算得上是朋友?第三章這麼密切的朋友關係,害死你1.刺蝟法則保住交情2.不想和我勾肩搭背,這算好友?3.「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4.兩種會控制你的人,別當他是朋友5.交情得有底線6.給朋友的界線可以有多大?第四章交朋友,不是韓信用兵1.友誼分四層,但切勿測試2.真正的友誼,如何判斷?第五章擺脫「社交病」1.管理通訊錄:刪掉你的幽靈好友2.朋友變同事,同事成朋友,友誼大考驗3.別在半夜借錢,會少很多朋友4.天天發文PO照就是過度社交5.常看手機?欠缺獨處(思考)能力6.神祕感才是吸引力第六章 社交往往被用來短暫麻痺1.全力拓展人脈,洩漏自己不清楚要什麼2.你得正視內心。孤獨是個好機會3.你千挑萬選的救兵通常平庸隨俗4.如何讓內心變強大?第七章生活不用做好做滿,請克制社交或克制想像力1.怕社交的人得克制想像力2.我會傾聽,但不准你傾倒情緒垃圾3.別怪朋友帶壞你4.需要投注精力的就不算朋友,算社交
書名 / |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交朋友的成本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不用做好做滿, 你需要克制社交 |
---|---|
作者 / | 高原 |
簡介 / |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交朋友的成本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不用做好做滿, 你需要克制社交:◎「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朋友給建議,我得照辦,否則他就氣噗噗。◎我不想獨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9164207 |
ISBN10 / | 9579164207 |
EAN / | 9789579164207 |
誠品26碼 / | 2681568260006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2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游離在群體之外卻不孤獨
不合群看似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人們認為游離在群體之外的人是孤獨的。但事實真是如此?我們有時需要改變的不只是心態,而是腦中的想法。當想法有所變化時,你會發現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 試著去關注別人,而不是渴求關注。
人們普遍期望受到朋友關注、獲得接受,這是避免孤獨的重要途徑。但是要做到這點,你必須先主動關心別人。社交動機要從「渴求」轉變為「付出」,幫助朋友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付出關心不僅能得到朋友的尊重,也會擁有更多的滿足感。因為這證明你的價值,表示你並不孤單。
2. 正確的認識、評價自己。
自我認知的程度,決定於人際關係的選擇,以及精神體驗與自我定位。你認識自己,隨時保持理性,你的社交表現就越得體──不是浮躁,而是沉靜的;非刻意,是淡然的;不衝動,是理智的。你就能與他人保持恰當的距離,因為你充分認識自我,不用依靠別人的評價來肯定生活。
3. 既要有基本的交際技能,又不使自己的情緒受別人影響。
當你逐漸累積的負面情緒(例如朋友的輕視使你感到無足輕重)影響你時,你會覺得自身的社交能力非常失敗,沒人願意接受自己。
有人因此自卑──看來大家都瞧不起我!
有人因此憤怒──你們憑什麼看不起我?
有人因此孤獨──我還是一個人默默的離開……。
有人因此變得孤僻──我不想再交朋友了……。
有人更加不合群──我很想融入大家,但無計可施!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學習和提升交際的技能自然是必經環節,比如透過運動、聚會等話題來溝通,加深彼此的理解、提高人們對你的認可、獲得朋友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記得遠離消極的情緒,把別人的感受、私見阻擋於外,不要讓他們的看法影響你,且要告訴自己:「我很受歡迎,不需要向某些特定的人證明自己。」這能減輕我們對朋友或團體的依賴。
4. 維持人格特性,別活在他人的影子中。
不論是生活中的待人接物,還是工作中的商務交際,都應該把自己的原則和態度明確的表達出來,要讓大家清楚的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並且劃定一條界限。因為你不會活在他人的影子裡,而有獨自的空間;你不會受別人影響自己的心情,也不該總是渴望得到朋友的關注。
5. 別再想自己「合不合群」的問題,而是用溝通提升自我。
還在懷疑自己是否合群嗎?請學會轉換定義。從今天起,你要思考:「我是透過團隊去提升自己,而不是依賴他們證明自身」。我們互相了解、彼此溝通,就能成就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否合群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從朋友的身上學到什麼?
哪種人算得上是朋友?
你認為自己的朋友是怎麼樣的人?或是你會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我發現人們在回答這兩個簡單的問題時,表情都有些困惑。人們雖然時時刻刻都在社交,卻不清楚這個解答。
我提供四項結交朋友的執行原則,使我們區分和判斷誰值得結交、哪些則應該遠離。
1. 你能分開友情和工作嗎?
友情必須和工作區分。凡是因為生意走在一起,並以生意為基礎,藉以維持友情的人,都不算是朋友。也就是你們能以朋友的身分一起做生意,但最好不要因為做生意而成為朋友。當你擁有這樣的朋友時,就要設立一些相處原則,保證工作和友情不能互相影響,然而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非常稀少。
2. 你經常考驗別人嗎?
在任何時刻、場合,友情都不能受到考驗。請遠離那些喜歡用某些事件測試你的人。同樣,如果你準備試驗一個人,看他到底是不是你的朋友,我建議你最好不要採取這種行為,因為這說明你並沒有把他當作朋友。
3. 你習慣運用關係得利嗎?
不能用友情牟利。換句話說,就像前面我講的,遠離那些利用你的人,同時自己也不可圖利別人。一有機會就占對方便宜,這不是朋友,而是利益關係。對於這樣的人,你可以把他當作生意夥伴、同事或客戶,但千萬不要視為好友。
4. 「朋友」就是曾經一起幹壞事?
友情也不可拿來做不正當的行為。假如有人願意幫你做違反法律、或者突破道德倫理等下限的勾當,這可以肯定他絕對不是你的朋友,和這種人結交,即便暫時能得到很多好處,未來也會害你。
朋友之間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提供正能量的關係,即便做不到君子的境界,也不能成為小人。所以,我們既不要尋求讓朋友幫自己做壞事,更不可為朋友的非法行為做掩護,應該果斷遠離這樣的人。
刺蝟法則保住交情
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曾用刺蝟的例子,強調人與人保持距離的重要性。刺蝟在天冷時會彼此靠攏取暖,但牠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互相刺傷。這就是人際關係和心理學中著名的刺蝟效應(Hedgehog Effect)。
朋友之間,既不能太疏遠,又不能太親密,因為過於密切容易刺傷彼此;上司和下屬的關係也要遵守這個效應,既親暱又有距離,保持一種不遠不近、恰當又安全的合作關係。
既然如此,最佳距離是?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的距離,第二種則是心理的距離。我們不管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總會同時面對這兩種情況,如何保持中立、拿捏分寸,決定我們能否在朋友的互動中,贏得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1. 物理距離:不要「勾肩搭背」,也不要「黏在一起」。
平時動不動就勾肩搭背,其實是一種很不尊重對方的表現。比如不管幹什麼都叫對方一起行動、和朋友合租房子等,這並非明智之舉。我們不會一整天都待在一起,太近的距離容易招致對方的厭煩,也會因此生出嫌隙。
2. 心理距離:不要「事事干涉」,也不要「觸及隱私」。
我們必須給雙方足夠的私密空間,有充分的自主權處理自己的事情。對此,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加奧比說:「當你發現和朋友過度親密時,我建議你先拉長一下心理距離,退出對方的私密空間。不要什麼事都和朋友產生交集,也不要對他們的任何事情加以過問,更不可觸碰對方的隱私,否則你們的關係必從朋友退化為陌生人,甚至勢如水火。」
調查顯示,越是緊密的友誼關係,心理距離就越遠,要給彼此一個足夠喘息的空間。如果事事都想干涉朋友,即使是出於善意的動機,也會造成對方的壓力與困擾,反而適得其反。
真誠的為彼此提供價值,告別無效的社交
只有真誠的為彼此提供價值,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並且不奢求回報,我們的心態才能達到平衡。無論和對方是什麼關係,是純粹的朋友還是商業的夥伴;不管對方是貧是富,有沒有現實的利用價值,我們的心情才會平靜,關係又平和。
我發現,人們現今的人際關係普遍是「多」而「無效」。你們為自己推特(Twitter)、臉書上粉絲人數的飛速增長而欣喜若狂;因為擁有小學到大學同學的聯繫方式感到自豪,但是仔細想一想,除了毫無意義的按讚和分享外,這些好友中有多少人和你建立有效的關係?
絕大多數透過社交網路認識的好友都不真誠,很難從他們那裡獲得慷慨的幫助和實質的友情。有時候你展示出自己的真誠,反而會因此受到傷害。廣而不精的人際網絡帶來形形色色的朋友,不會是我們有效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不能和你實現真正的價值交換。
1. 不管處於何種社交環境,一定要將「真誠」保持下去。
做人誠懇永遠是一種高貴的品格,是開展社交的好方法,你一定要保持該狀態。放棄大量撒網的交友戰略,以誠換誠,結交優質的朋友,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為此傷心。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檢測朋友含金量的過程,說明那些虛偽的人不配成為你的朋友。透過挫折把虛假的關係踢出自己的社交圈,留下優質的朋友。
2. 堅持正確的交友原則,你一定能獲得豐盛的回報。
很顯然,全世界的社交環境都在變差,這是一個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我們不斷感受到真誠逐漸的消失,功利風氣則變得興盛,但你需要始終保持清醒,堅持正確的社交原則。
把別人的付出看在眼裡,對他們懷有感恩之心。因為感恩是我們一生中越用越多,且可以增值的財富,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紐帶。帶著一顆真誠和無利的心,對待身邊的朋友,並換取真正的價值;從享受雙方心靈的沉靜,便能獲得交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