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 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 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 | 誠品線上

Why Does It Hurt? The 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作者 Todd Capistrant/ Steve LeBeau
出版社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 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 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腳踝扭傷該熱敷或冰敷?你做對了嗎?美國筋膜變形協會(AFD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腳踝扭傷該熱敷或冰敷?你做對了嗎?美國筋膜變形協會(AFDMA)權威醫師親授;六大筋膜變形模式(FDM)全圖解、對症修復,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徒手治療就有解! ►我想增進運動表現,但老被肩頸、手臂、腳踝等處的慢性疼痛絆住,怎麼解? ►為何我老是頭痛、背痛、站直腰就痛?最要命的是三種痛常常一起來! ►打球扭到腳該熱敷或冰敷?有沒有什麼療法,不用拄枴杖六個星期就康復? ►老症頭的五十肩,光吃藥有用嗎?平時除了拉筋、伸展,還可以多做些什麼? ►手術過後飽受肋骨、胸腔、骨盆疼痛之苦,竟是筋膜變形在作怪?怎麼緩解? 本書主要作者托德.卡皮斯特蘭特,是美國筋膜變形協會委員,也是著名骨療醫師; 擅長以筋膜變形模式(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FDM)的治療手法替患者解決疼痛。 過去許多常見的慢性疼痛(例如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等,都必須反覆就醫, 且令傳統醫療束手無策,不但花費高昂,持續服藥甚至開刀,也對身體造成負擔。 時至今日,筋膜變形的觀點已成醫界主流,更是看待身體運作的全新方式 ——乍看難以處理的失能傷害,其實只是筋膜出問題; 一旦習得正確知識,即可徒手修復、調整變形的筋膜,即刻紓解各處疼痛。 更有無數病患因此大幅縮短復原時間、減少檢查與用藥需求,重拾行動力與健康。★筋膜究竟是什麼?慢性疼痛從何而來?筋膜的多重功能是現代醫學研究的新領域,更是緩解各種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與失調的關鍵。 筋膜是如蜘蛛網般的銀色纖維結締組織,包覆了肌肉、內臟、骨骼、韌帶和所有部位; 介於所有可移動的身體部位間,讓這些部位能沒有磨擦地滑動。 換句話說,肌肉骨骼結構的所有動作都必須仰賴筋膜,但筋膜一旦變形, 變得生皺、纏結、撕裂等,日常動作就會受限,或根本動彈不得。 大多數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都和筋膜變形相關,若未經妥善治療, 基本上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吃再多止痛藥也無法消除。 此外,人體全身筋膜互相連結,許多乍看毫不相干的部位,彼此卻有連帶關係。例如: 因背痛所苦的病患,可能同時心律不整;當背痛得到改善後,就連心跳也恢復了正常。★掌握六大筋膜變形模式,對症修復、緩解疼痛 筋膜變形不脫下列六種模式:①誘發帶(Triggerband, TB):灼熱感、拉扯感,疼痛沿著一條線出現。②突出誘發點(Herniated Triggerpoint, HTP):悶痛、刺痛或拉扯感,摸得到結塊軟組織。③連續區變形(Continuum Distortion, CD):骨骼與筋膜過渡區有痛點,例如足底筋膜炎。④摺疊變形(Folding Distortion, FD):關節深處疼痛,感覺似乎行動受限,測試卻正常。⑤柱狀變形(Cylinder Distortion, CyD):疼痛在不同部位遊走,麻木、刺痛、震顫或腫脹。⑥構造固著(Tectonic Fixation, TF):關節無法活動,例如五十肩。 上述變形有的很普遍,有的則否,最常見的是各種模式混合出現。 有時某種變形持續一段時間後,會引發其他種變形。 徒手治療時無須特殊器具(你只需要一把指甲剪,以確保指甲不會過長)。 接著,請把拇指按進變形的筋膜裡,以各模式相對應的手技推擠、按壓、撫平即可。 突然,你的手肘不痛了、腳不跛了、背也挺直了,一切看似奇蹟,其實不然。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關於筋膜變形治療的常見問答: ►接受筋膜治療前,應該做什麼準備? ►我該如何防止筋膜再度變形?可以做什麼來保持筋膜健康? ►有應該遵循的特殊飲食原則嗎?熱敷對修復筋膜變形有幫助嗎?該服用止痛藥嗎? ►筋膜變形治療與其他軟組織治療相容嗎?我可以同時接受針灸或推拿等療法嗎?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懂得如何從筋膜變形的角度對症治療, 免開刀、不吃藥,無須特殊器具,即刻緩解陳年疼痛、增進運動表現!本書特色◎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骨療醫師,破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與對應手療,即刻緩解各處疼痛!◎免開刀、不吃藥,無須特殊器具,辨識疼痛種類後徒手按壓,即可修復、調整變形的筋膜。◎美國亞馬遜4.5顆星推薦,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的解痛指南!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專業推薦漢銘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吳順堯專業審訂94 Fit健身工作室創辦人/李沛勳 Leo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院長/林家弘「揪健康」創辦人、物理治療師/李曜舟(阿舟)物理治療師/周佳緯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凃俐雯原力復健科診所醫師/侯鐘堡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C-IAYT 瑜珈療癒師/蔡士傑 Janus Tsai專業推薦各界推薦筋膜一直是治療肌骼痛症時非常重要的一環,臨床上累積增生療法經驗後更有體會。我長年專注在患者治療,對於每個造成疼痛的部位仔細確認,只靠增生療法大約僅能讓八成患者顯著改善;若要痊癒,一定要加上筋膜的治療。 本書內容精湛,清楚說明了筋膜變形的模式,能提供更好的診斷思維與技巧,對治療更能啟發提升。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院長/林家弘 本書明確指出了筋膜變形的好發部位與治療手法,相當適合臨床工作者使用。作者更將治療時的觸感描述得很生動,對於徒手治療的工作者很有幫助。 ——物理治療師/周佳緯 過往許多難以解釋的疼痛,其實是因為忽略了筋膜所扮演的角色,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終於揭開了筋膜的神祕面紗。書中對「筋膜變形」的詳細描述與分類,可以提升筋膜治療的成功率,並開拓臨床治療者的思路。 ——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凃俐雯 這是一本很深入的手法治療加上筋膜解析的書,適合想對徒手放鬆、徒手治療筋膜理論更了解的人詳讀! ——原力復健科診所醫師/侯鐘堡 筋膜的重要性長期以來都被醫界忽略,但實際上它是連結全身肌肉與關節的重要組織,一旦筋膜出問題,就會如同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般產生疼痛,甚至影響各種動作的協調。本書鎖定「筋膜變形模式」這項最新的醫學研究,深入探討疼痛的由來與快速治療的方法,實屬難得,誠摯推薦給大家! ——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 這本書介紹的筋膜變形模式,提供身體工作者在進行筋膜介入時,另一個有價值的評估與治療觀點。全書同時針對筋膜變形的六大模式與常見病症輔以案例解說,並提出了實用的治療與保健指引,值得想更全面了解筋膜的朋友們,好好細讀。 ——C-IAYT 瑜珈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托德.卡皮斯特蘭特(Todd Capistrant)史蒂芬.雷伯(Steve LeBeau)托德.卡皮斯特蘭特(Todd Capistrant) 托德是一名骨療醫師,自從2007年起,他的治療方式便漸漸向筋膜變形模式(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FDM)靠攏。托德除了忙著與「基礎健康合作夥伴」(Foundation Health Partners)提供骨療推拿治療,也花許多時間在美國或國際場所傳授FDM理論。他是FDM學院的創始人,該訓練公司致力在醫學界推廣FDM理論。托德也擔任美國筋膜變形模式協會(AFDMA)的委員,最近更共同撰寫了FDM的教科書。他是艾迪塔羅德狗拉雪橇比賽(Iditarod Trail Sled Dog Race)的選手,當初遷居阿拉斯加就是為了從事狗拉雪撬運動。托德後來退休不再參賽,但仍居住在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市(Fairbanks)。史蒂芬.雷伯(Steve LeBeau) 史提芬是一名作家兼編輯,居住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St. Paul,Minnesota)。他曾任記者,同時也是前明尼蘇達州長傑西.溫圖拉(Jesse Ventura)的演講撰稿人。鄭方逸1979年生於臺南市。臺大農藝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博士,主修植物病蟲害與生物化學。長期旅居美國,現為自由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物理治療師與筋膜的相遇審訂者的話/緩解疼痛、對抗痼疾新療法各界推薦前言本書簡介全書章節概述第1章 筋膜變形模式的起源第2章 筋膜是什麼?醫療奇蹟背後的解答第3章 圖解FDM:六大筋膜變形模式1誘發帶(Triggerband, TB)2突出誘發點(Herniated Triggerpoint, HTP)3連續區變形(Continuum Distortion, CD)4摺疊變形(Folding Distortion, FD)5柱狀變形(Cylinder Distortion, CyD)6構造固著(Tectonic Fixation, TF)第4章 筋膜變形模式應用①:常見病症►背痛►抬頭挺胸困難►受傷的傘兵:背痛與腳跟麻木感►臀部痛:靶心突出誘發點►頭痛►長期性肋骨疼痛►骨盆腔疼痛►慢性腹痛►乳房切除術後遺症:胸壁疼痛►腎結石►心律不整與背痛第5章 筋膜變形模式應用②:高體能運動員常見的傷害與治療►泳者的肩膀►跑者的大腿和膝蓋►足球員的大腿►冰球選手的腳踝►啦啦隊體操選手教練的手腕疼痛►芭蕾舞者的腳踝►髕骨脫臼的舞者第6章 筋膜與筋膜變形模式的常見問題Q1 接受FDM治療前,我應該做什麼準備?Q2 治療時有多痛?Q3 治療有什麼副作用嗎? Q4 FDM治療一定有效嗎?Q5 我該如何防止筋膜再度變形?Q6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保持筋膜健康?Q7 除了走路,還建議做什麼運動?Q8 有應該遵循的特殊飲食原則嗎?Q9 熱敷對筋膜變形有幫助嗎?Q10 建議服用止痛藥嗎?Q11 FDM與推拿或針對軟組織設計的治療相容嗎?Q12 病患尋求FDM治療時,最令你驚訝的是什麼?第7章 筋膜變形模式的未來第8章 筋膜變形模式概要關於美國筋膜變形模式協會謝詞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 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 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
作者 / Todd Capistrant Steve LeBeau
簡介 / 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 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 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腳踝扭傷該熱敷或冰敷?你做對了嗎?美國筋膜變形協會(AFD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80370
ISBN10 / 9865480379
EAN / 9789865480370
誠品26碼 / 2682072854002
頁數 / 17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物理治療師與筋膜的相遇

  第一次聽到「筋膜」這兩個字,是在大學的解剖學課堂,當時老師對於筋膜並沒有太多著墨,為此我了解得也不深。單純只知道這是包覆肌肉、神經、血管及內臟器官的結締組織。沒想到時至今日,筋膜這個主題竟變得如此炙手可熱。
  我與筋膜真正認識的契機,是在大學四年級到醫院實習的那年。為了讓學習更完整,實習的醫院除了讓學生親見實際的臨床案例,也安排了書籍導讀以開闊學生視野。我的實習老師選用湯瑪斯.邁爾斯(Thomas W. Myers)的《解剖列車》,這才真正開啟了我學習筋膜知識的大門,以更宏觀的方式看待人體。原來除了單獨的肌肉、肌腱、骨骼、韌帶以外,同時還有筋膜在傳遞、儲存能量以協助身體完成每個動作。
  這本《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把筋膜知識的精髓全都抓出來了,特別是筋膜在人體中扮演的多元角色,不論是感官上或本體感覺、力量傳遞、生物張力支撐結構等,都解釋得相當清楚。書中最令我意外的部分,是筋膜變形模式(即FDM)是以傾聽病人的感受為主。從病患的主訴、肢體語言判斷筋膜可能變形成哪一種模式,這都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才辦得到。而這本書的第三章整理了六大基本變形模式的病患主訴,以及他們會以何種肢體語言表達痛楚;作者更把治療時的觸感描述得很生動,這部分對於徒手治療的工作者很有幫助。
  全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大筋膜變形模式中的突出誘發點。作者彙整診療經驗後,發現有特別幾個點好發此類變形,像是鎖骨上方、臀部、腹部、側腹部、腰部、三角肌、肩胛骨外側緣、肩峰下。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在臨床上就很常在上述位置發現結塊的軟組織(另種說法叫「激痛點」),通常是在過度使用肌肉之後產生的;這些痛點會遍及全身,疼痛部位摸起來的觸感和突出誘發點極為相似。而激痛點的治療除了手療之外,也會搭配治療性的運動,以喚醒偷懶的肌肉起來工作。讀完這本《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之後,我有了更多元的思考模式,相信後續在治療病患時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由於本書作者明確指出了筋膜變形的好發部位與治療手法,相當適合臨床工作者使用。當患者表示自己哪裡不舒服時,優先從這些好發部位搜索病灶所在,就能省下大量的時間。我曾治療過一位媽媽,剛來求診時,她表示自己肩頸交界的地方有不明的凸起,像坨肉球一樣會不舒服,連帶肩膀也常覺壓迫。除了上半身卡卡以外,她整個人活動時也越來越吃力,像是要走比較遠的路,或是彎腰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都會感覺到困難。我們一起努力了三個月左右,症狀明顯改變後,她的生活品質顯著提升,療程結束時,她表示自己已經可以和兒子一起去爬山,走路速度甚至比兒子還要快。這讓我相當感動,同時也深刻體會到,物理治療師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可以幫助每個人找回活動的自由,同時讓生活越過越健康。
  最後要說明本書介紹的FDM在臺灣的應用狀況。由於筋膜變形模式的創始人即是美國的骨療醫師,所以可以設立自己的FDM門診。但骨療醫學這項專業只有美國的醫療系統才有,目前臺灣與之較為接近的科別,是肌肉骨骼專長的復健科。同個科別裡的不同專業,都有專門人員各自負責,像是復健專科醫師可能會用針劑注射等方式幫助軟組織修復;物理治療師則會透過徒手(包含軟組織鬆動、關節鬆動、神經鬆動、淋巴引流等)、運動治療等方式提供協助。就像這樣,這種以病患為中心的跨專業整合,可讓患者恢復得更有效率。
  民眾求診時,若是找復健科醫師治療,直接到醫院或是診所掛號即可;看診後若有需要做相關復健,醫師會將病患轉介給不同專業的治療師。但如果各位想直接找物理治療師協助,由於目前醫療法規的因素,需攜帶醫師的診斷、照會、醫囑等資料,才能到物理治療所求診,還請各位特別留意。
  此外,若能在就診前就做好準備,就可協助專業人員更快了解你的情況。大家可以在疼痛發生的當下,將不舒服的位置以及感覺給記錄下來。若不舒服的感覺是從胸口或臀部延伸到小腿,就以原子筆或水性簽字筆在該部位做記號;痛法則可記為「頓頓的痛感」或「尖銳得像針在刺」等,同時也請記住發生的頻率,像是一星期發生幾次?起床時或是睡前特別容易痛等,這些都是能夠讓專業人員判斷問題的重要依據。

  (本文作者周佳緯,物理治療師。取得國家高考物理治療師證照後便至醫院執業,卻在過程中發現許多患者並不知道物理治療師這門專業,得經歷一番波折才找上門來。為避免憾事一再發生,於2019年創立「物理治療師佳緯」YouTube頻道,以簡單的圖片及短影片協助更多人認識物理治療,並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對待自己身體,遠離疼痛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審訂者的話

緩解疼痛、對抗痼疾新療法

  「筋膜」這個詞近年來在醫學界深受矚目,骨科、復健科、運動醫學科及中醫都廣泛討論此題目,一般民眾對筋膜的印象可能覺得很虛無飄渺,不知道筋膜究竟在身體那個位置?長什麼樣子?功能是什麼?最為人熟知的筋膜相關疾患,應該就是「足底筋膜炎」,但全身只有足底有筋膜嗎?還是足底的筋膜特別容易出問題?筋膜會發炎,還可能會有其他變化嗎?最重要的是,這種惱人的筋膜炎該怎麼處理?有辦法根治嗎?為什麼具有某些特徵的人們特別容易筋膜發炎?這些疑問十分值得探討,有些已有醫學共識,但有些我們仍所知不足。
  筋膜圍繞在肌肉外層,去超市買生雞胸肉,上頭那層白白薄薄的就是筋膜。筋膜主要由膠原蛋白組成,可連結全身肌肉及臟器,富有彈性又強韌,能抵抗各方向的張力,像極了武俠小說中輕薄堅韌的「天蠶寶甲」,護衛且穩固了身體。
  當筋膜因長期發炎或創傷,就可能失去彈性、變得僵硬且喪失原本的功能,最終導致疼痛或病變。例如前面提到的足底筋膜炎,就會因為久站、體重過重或隨著年紀老化而起。原本健康的足底筋膜具有彈性,可緩衝全身施加在足部的力量,但當它的彈性下降、日益僵化時,便無法發揮抵禦張力的正常功能,造成一踩地就疼痛,甚至無法走路的窘境。
  本書作者闡述了六種筋膜受損而導致變形的模式,我讀了心有戚戚焉。平常在診間中,可能有八成求診患者,藉由現代醫學治療方法就可減輕大部分不舒服症狀,但有些患者的反應卻不那麼顯著。為了對抗惱人的疼痛,他們會四處嘗試西醫、中醫、民俗療法,甚至尋求宗教的力量,長期下來便容易出現身心症狀。以書中提到的一個變形模式——構造固著為例,這是指筋膜表面無法滑動、卡住了,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五十肩確確實實是筋膜的問題,患者去照X光往往骨頭沒問題,但肩膀就是動不了;穿衣服、拿廚房櫃子高處的罐頭,甚至開車前要繫安全帶都很困難。但隨著影像醫學的進步,現在高解析度超音波可看到增厚的關節囊,甚至能夠測量關節囊的僵硬度及彈性。這便提供了直視受損變形筋膜的機會,也證明了五十肩的確肇因於筋膜變形。
  作者還提到一個概念我很認同,平時應該如何維持筋膜的彈性?答案是持續運動、注意營養攝取,並減少不良的生活習慣。勤做拉筋伸展運動,可使筋膜及肌肉不僵硬;多吃天然的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能提供身體組織好的原料;不要抽菸,它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不要久坐,這會使軀幹僵化、改變正常脊椎排列。上述概念都很單純,但要持之以恆,對抗惰性並不容易。
  儘管臺灣目前尚無骨療醫學專科,但已有越來越多上進的醫師,到國外接受相關課程或參與會議;其中不乏心胸寬大、追求共好者,回到臺灣後也樂於傳遞新知給後進。在此我必須很明白地說,本書提到的部分知識尚不具十足的科學依據,多數是資深醫師自身所累積的經驗歸納而來,而醫學有各種流派,用來治療病人的方法也日新月異。但不論怎麼做,最基本的底線是不能傷害患者,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執行某個療法。書中作者提到的一些概念,或許可以應用在一些經正規治療仍不容易改善的疾患,很多痼疾儘管不一定能被治癒,但期望能緩解。這本書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想法,也許真的能夠幫助更多深受疼痛困擾的人們。

  (本文作者吳順堯,現任漢銘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經歷:第八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國家代表隊醫、第三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國家代表隊醫、Lamigo桃猿職業棒球隊醫、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容連載

▍醫療奇蹟背後的解答
 
 以下這些事蹟聽起來彷若奇蹟。其實不然。
  一名籃球球員在比賽上半場扭到腳踝。深諳「特殊技巧」的醫師把拇指按進腳踝深處一分鐘,受傷球員就站了起來,扭傷已經好了。球員打完了下半場,一點都不痛,球隊也贏了比賽。之後他不用拐杖、不必吃藥、也無須冰敷,照常參加籃球賽。
  一名老太太的背痛得厲害,只能身體前傾45度行走。她長年如此,需要拐杖才能行動。一名懂得「特殊技巧」的醫師,用拇指從她背上的某個點壓進去,足足按了兩分鐘。之後老太太站直了身,多年來第一次不感疼痛,她覺得好極了,於是出門走了五公里的路,連拐杖都不用拄了。
  一名年輕醫師參加一場醫學研討會,他的手肘深處疼痛、很不舒服。實際上,他雙臂的網球肘問題已經持續兩年了,試了各種治療都不見起色,止痛藥無效、物理治療不見效果,可說是完全束手無策。在研討會上,另兩名醫師用「特殊技巧」將大拇指按進他的手肘一、兩分鐘,隔天早上起床,他驚訝地發現疼痛已然消失。
  坦白說,這名手肘疼痛的年輕醫師就是我,負責治療的是我的同行,他們抓著我的手臂,讓我深刻體驗了這個名為筋膜變形模式(即FDM)的新治療法。我這才了解到這不光只是一種技巧,也是看待身體運作的全新方式。他們治癒了我的網球肘,也將我的醫療生涯帶進了一個新天地。
  不,以上這些都不是奇蹟。它們之所以看似奇蹟,只是因為這個前所未聞的方法,竟可以輕易解決肌肉骨骼疼痛和失調的問題。其中的奧祕就在「筋膜」上——這個方法幫助我們了解筋膜如何作用、如何包覆和連結體內所有細胞,以及筋膜變形時,又該如何處置。
  那麼,此方法有什麼缺點嗎?
  嗯,坦白說,醫師將拇指按進你體內時的確滿痛的,但那是一種好的痛法;就像把碎片拔出來一樣,拔的時候很痛,但拔出來以後就會很舒服。總而言之,常見的筋膜變形治療大多會痛,但並不是所有的變形都需要接受會產生疼痛的矯正治療。
  需要特殊的藥物嗎?不用。
  需要昂貴的器材嗎?也不用。我想最多只需要一把指甲剪。因為你得保持指甲很短,這樣當你把拇指按進病患(或自己)變形的筋膜裡時,才不會造成傷害。

▍筋膜是什麼?

  就FDM的觀點,肌肉骨骼結構的所有動作,都必須仰賴筋膜。筋膜是活生生、有彈性的介面,介於所有可移動的身體部位之間,可讓這些部位毫無磨擦地滑動。但筋膜一旦變形:變得生皺、纏結、撕裂等,日常動作就會受限,或根本動彈不得。
  此外,筋膜變形也會導致疼痛,因為筋膜上布滿了神經細胞。當你腳踝扭傷、痛得無法承重,花了六個星期才痊癒,此狀況往往不是肇因於肌肉撕裂或韌帶拉傷,而是腳踝裡的筋膜變形了——這種時候只要用拇指重組筋膜就好。這些問題其實不難解決,你只需要學著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疼痛。
  關於筋膜的重點是,它是為動作而生,動得越多越健康;人也一樣,你動得越勤,身體就越健康。而本書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恢復活動的能力。

▍源自病患的治療模式

  FDM理論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病患才是專家。看診時,醫師只要願意停下來傾聽,病患就會說出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醫學訓練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這個觀念。在FDM治療中,病患確實會引導我們該如何診斷、定位和治療,為他們紓解病痛。你會發現這種知識的傳遞方式與現代科學階系完全相反(後者知識的流向是由上而下)。我們得先用一連串的百萬研究檢視新療法,經過多年(往往是一、二十年)後,這項知識才會透過期刊論文和繼續教育課程,慢慢向上傳遞給執業醫師。
  雖然業界實況並不盡然如此,但這就是FDM治療的現行模式。這種來自病患草根知識、由下而上的傳遞模式,通常會被當權者輕蔑,認為那是道聽塗說。換句話說,FDM治療師為了爭取更多認同,前方還有很多上坡路要走,我們是在逆勢而行。
  沒關係,我們早已逆勢而行慣了。我是一名骨療醫師,這個領域在主流醫療中原本就是小眾。「DO」是「骨療醫師」(doctor of osteopathy)的縮寫,這兩個字母緊跟著我的名字。我們習得了所有傳統醫師應該接受的訓練,在診所或急診室裡,骨療醫師和其他醫師沒有兩樣。然而我們的醫療哲學卻有別於傳統的醫師;骨療醫師也學習了特殊手法,有點像是整脊醫師,但技術與風格的種類更廣。我們將人類身體與心智當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在全人醫療(Holistic Health Care)成為新興潮流之前,骨療醫師就已採用這種全方位的哲學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相信,病患直覺地知道究竟是什麼在困擾他們。

▍先傾聽,再診療

  FDM理論的創始人史提芬.提帕爾多斯醫師(Dr. Stephen Typaldos)也是骨療醫師。他碰上了一名直覺很強、知道該如何紓解背痛問題的病患,而提帕爾多斯醫師在傾聽她的主訴之後,便理解了筋膜的重要性。這位病患完全就是個專家,碰巧遇到了願意傾聽的醫師。提帕爾多斯醫師融會了對生理學的認識,以及這名病患的直覺後做出結論,認為她的疼痛是筋膜變形引起的。
  他以拇指調整了筋膜後便解決了問題,也舒緩了疼痛。提帕爾多斯醫師將這個概念發展成 FDM,並將筋膜變形分成六大模式。執業時,我們會傾聽病患對疼痛的描述、觀察他們的肢體語言,判斷病患的疼痛是由哪一種變形引起。
  總有一天,骨療醫師也能用上百萬元的研究,在學界的見證下證實我們的專業知識。但對FDM治療師而言,每次看到病患擺脫疼痛、看到冰球選手能重返球場、看到士兵能重回部隊,即是最好的見證。我治療過了數千名病患,深信他們引導了我走向正確的道路,也幫助我們揭開人體運作的全新真相。

▍人體內的緊身衣

  筋膜的概念不會太難懂。大家如果曾撕下雞皮,就一定會看到將雞皮抓附在肉上的亮銀色絲帶狀組織,這就是筋膜。我們的皮膚也是這樣附著在肌肉上;筋膜可緊緊地抓住皮膚,生動一點的比喻,人們其實有點像是穿著筋膜做的連體緊身衣,你如果拉起緊身衣的褲管,會連帶覺得肩膀和身體其他部位也繃緊了。
  同樣的道理, 當我們拉起一片筋膜,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會有感。以上的描述是過去人們對筋膜的既有觀念,然而,現代醫界對於筋膜的重要新發現是,筋膜並不是像一片塑膠布那樣的平面結構,而是立體結構。當你拉起筋膜,體內也會和表面一樣產生緊繃的感覺。此外,筋膜更是貫穿全身、彼此互相連結。
  除了雞肉之外,我們也可以用橘子來比喻筋膜的多重層次。當你剝開橘子的外皮,會看到整顆果肉被一層白色細絲包住;取下單片果肉後,外層也包覆著白色細絲;掰開單片果肉後,裡頭細小的果粒也與白色細絲相連,上述這些白色細絲就是筋膜。若進一步放大到細胞層級,你還是會發現筋膜的存在。
  根據醫界目前的了解,筋膜是網格結構的纖維組織,包覆並連結體內所有的細胞、肌肉、骨骼、韌帶、器官和神經。換句話說,筋膜是聯繫所有組織的基質,讓我們能以一個整體來運作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原以為筋膜的功用僅為覆蓋其他部位,得先撕開它才能研究其他「真正重要的部分」,例如肌肉、肌腱、骨骼等。解剖學的學生會花好幾個小時移除筋膜組織,他們認為這些覆膜不具活性,只想研究底下的其他部位。也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對肌肉和骨骼所知甚深,對筋膜卻了解有限。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筋膜只提供支撐而無其他功能;這也是為什麼這種組織會被稱為fascia,意思是連結或繫帶,就像繃帶那樣。

▍慢性疼痛其實很有用?

  筋膜若能自由滑動代表健康,反之則否。一個人的筋膜如果變形,或不知怎地扭曲、變皺或撕裂了,他的行動就會受限,也會感到疼痛。筋膜變形模式的論述是, 筋膜是體內主要的痛覺受器,因此受傷造成的疼痛,往往是因為筋膜變形造成的。由於筋膜包覆在體內所有的細胞裡,所有損傷都可能造成筋膜變形。因此FDM的推拿手法,幾乎可減緩所有受傷造成的疼痛。
  大部分人都相信,急性疼痛是在告訴我們有地方出問題了,必須留意。舉例來說,當你的手指碰到燙的火爐,高溫會活化疼痛受器,發出訊號要自主神經系統將手指移開火爐邊。但慢性疼痛卻難解得多。一般來說,當傷口明顯痊癒(例如手指割傷),危險就解除了,持續送出疼痛的訊息似乎毫無用處。然而,若透過FDM的鏡片看待慢性疼痛,裡頭其實含有相當多的訊息,足以顯示有哪邊出了問題,而問題就出在筋膜變形。倘若疼痛受器本身被摺到了或破裂了,送出疼痛訊號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樣的痛覺傳遞使我的網球肘得到有用的治療,透過推拿進而修正了筋膜變形,我擺脫了疼痛,也恢復了自由活動的能力。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腳踝扭傷該熱敷或冰敷?你做對了嗎?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AFDMA)權威醫師親授;
六大筋膜變形模式(FDM)全圖解、對症修復,
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徒手治療就有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