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五輯
作者 | 許暉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五輯:《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2011年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二、三、四輯,總銷售 |
作者 | 許暉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五輯:《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2011年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二、三、四輯,總銷售 |
內容簡介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2011年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二、三、四輯,總銷售 8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這些詞,原來是這個意思!「夥伴」為什麼會用來指同伴唐朝的兵制,府兵的最小單位為「火」,之所以稱為「火」,是因為這十人同灶共火而食。「火伴」的稱謂即由此而來,最早乃是一個軍事術語,後來為了區別於專指火焰之「火」,於是就添加了一個人字旁,寫成「夥伴」,詞義也從同灶共火而食的士兵擴展成了同伴之意。「兔兒」原來是用來指娼妓為什麼古人把妓女和兔子聯繫起來呢?原來,這與古代中國對兔子習性的錯誤認識有關。古人以為,傳說雌兔舔舐雄兔的毫毛,望著月亮就可以受孕,然後從口中生出幼兔。從此之後,這一荒誕不經的傳說竟然就成了定論。甚至博學如蘇東坡,也認為「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於是兔子就被比附為婦女的「不夫而妊」。「怨女」原來就是古代的「剩女」「怨女」不能解釋為心懷怨恨的女子,「怨」其實是「蘊」的假借字。「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的意思就是:宮內沒有蓄積多餘的青年女子,宮外也就不會有空無家室的青年男子。「怨女」就是指蓄積的女子,不正是今日「剩女」一詞很生動的寫照嗎?「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喬」的本義是人登上高樓,順理成章地引申為高的意思。由於人登高的舉動跟踩高蹺的動作極為相似,因此又順理成章地把踩高蹺的人稱作「喬人」。表演踩高蹺時,踩高蹺的人還要妝扮成各種角色,而且多以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為主,扮相滑稽,逗觀眾歡心,正是因為喬人表演的踩高蹺之戲,「喬」才由此引申出假裝、改扮的意思讓國學行家帶你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既長見識又長知識。原來,語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誤用、錯用跟濫用中文了!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大跳!以下這些詞,你知道它們的由來與用法的演變嗎?「燈紅酒綠」的酒真的是綠色的「湯餅會」原來吃的是湯麵「掛羊頭賣狗肉」原來掛的是牛頭賣的是馬肉「美男」、「美女」原來都是間諜「鑽營」的「鑽」原來是一種刑具「打耳光」原來是模擬割耳朵的戰爭行為「雞姦」原來跟雞毫無關係「抱背」原來是暗指男同性戀「兔崽子」原來是在罵男妓「蕭郎」為什麼是指情郎「隱疾」到底是指什麼疾病「祕辛」到底是形容什麼樣的祕密還有更多更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許暉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旅居雲南大理。主編:《「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歷史的後門》。著作:《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症》,《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30個人》,《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日常俗語》,《悠悠鳳與凰:那些過往的愛情與陰謀》,《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一~四輯)》,《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一、二輯》、《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
產品目錄 「一唱三歎」原來是形容音樂質樸「九錫」到底指哪九件御賜的禮器「十裡長亭」僅僅是送別之地嗎「三英」原來是皮衣上的纓飾「三腳貓」原來是從飛熊變化而來「于飛之樂」為何比喻男女交歡「大不敬」原來專指不敬皇帝之罪「下作」原來是對賤民的詛咒「小姐」原本就有兩種稱謂系統「雲英未嫁」的「雲英」原來是位營妓「介紹」原來是一種傳話的禮儀「公子」原來指諸侯的庶子「心喪」原來指不穿喪服為老師服喪「什物」原來是軍旅中的必備器物「烏衣子弟」為何代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兇器」原來指喪葬器具「文獻」原來指典籍和賢人「引車賣漿」到底指什麼職業「水獺」為何以「獺」為名「水性楊花」的「楊花」原來是柳絮「平頭百姓」的「平頭」原來指一種頭巾「打耳光」竟然是模擬割耳朵的戰爭行為「叨陪末座」竟然跟饕餮有關「蘭夢」原來是生兒子的預兆「地主」原來指土地神「執箕帚」原來是妻、妾的謙詞「有染」為何形容男女通姦「光棍」為何比喻單身漢「燈紅酒綠」的酒真的是綠的「湯餅會」原來就是吃湯麵「向壁虛造」為何非得對著牆壁虛構「伐冰之家」為何代指達官貴族「夥計」為何指同伴「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全軍盡墨」原來是形容全軍穿喪服「危言」竟然指正直的話「巫覡」原來分指女巫、男巫「兩造」原來指原告和被告雙方「扶老」原來是拐杖的雅稱「抓髻」原來是「髽髻」之誤「抓鬮」的「鬮」到底指什麼「紙錢」最初用的是真錢「棄市」本來不是指死刑「鹵莽」原來指鹽鹼地上的荒草「良人」只能用於妻子對丈夫的稱呼「靈台」最初是求雨之台「雞姦」原來跟雞毫無關係「奇裝異服」原來指不合禮制的服裝「青奴」原來是消暑納涼的器具「抱背」為何是男同性戀的隱語 「呷醋」為何比喻男女之間妒忌「喪明之痛」原來是比喻喪子「的盧」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馬「周旋」原來就是中規中矩的禮儀「誕生」原來專指帝王出生「兔崽子」原來是對男妓的蔑稱「掛羊頭賣狗肉」本來掛的是牛頭賣的是馬肉「指名道姓」為何是不禮貌的行為「面縛輿櫬」原來表示國君戰敗投降「貴庚」為何是詢問年齡的敬語「郢書燕說」原來是一場有趣的誤會「美男」、「美女」原來都是周代的間諜「養老」原來是古代的一項禮制「閥閱」為何指世家、巨室「復辟」古時只能用於君主復位「怨女」原來就是古代的「剩女」「峨冠博帶」到底是什麼樣的裝束「債臺高築」的債台原來指洛陽的謻台「齋戒」的具體含義到底是什麼「驪歌」為何指離別之歌「家室」原來分別指夫、妻「秘辛」到底形容什麼樣的秘密「鑽營」之「鑽」竟然是一種刑具「弱不勝衣」原來是形容君子的謙退之貌「陵寢」專指帝王的墳墓「蕭郎」為何是情郎的昵稱「蕭蕭」為何總是形容悲聲「推杯換盞」原來是古代飲酒的禮儀「嬰兒」原來分指女孩、男孩「清揚」為何尊稱對方的儀容之美「鹿鳴宴」原來要歌《鹿鳴》之詩「梨渦」為什麼指美女的酒渦「彩禮」原來是「財禮」之誤「假髮」原來是流行髮飾「豬頭」原來是祭祀的敬供「隱疾」到底指什麼疾病「椒乳」原來是「菽乳」之誤「痞氣」竟然是指瘧疾之病「強梁」原來是食鬼之神「寓公」原來指失地之君「奧援」原來指神靈暗中保佑「登遐」為何是死亡的諱稱「愁眉」竟然是女子美麗的眉妝「聚麀」為何比喻兩代亂倫「賽神」不是比誰供的神好「舞勺」、「舞象」為何指男孩子十三和十五歲「櫻桃宴」原來是新科進士宴會的雅稱「蕞爾小國」的「蕞」原來指束茅草表位次「霜露之思」為何指對父母、祖先的哀思
書名 /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五輯 |
---|---|
作者 / | 許暉 |
簡介 /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五輯:《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2011年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二、三、四輯,總銷售 |
出版社 /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324380 |
ISBN10 / | 986932438X |
EAN / | 9789869324380 |
誠品26碼 / | 2681354420003 |
頁數 / | 28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摘文試閱
「兔崽子」原來是對男妓的蔑稱
「兔崽子」這個罵人話,如今更多用來罵討人嫌的男孩,或者罵人卑賤,有時對極端仇恨的成年人也使用這個詈詞。兔子明明是非常可愛的動物,為什麼偏偏拿來罵人呢?
原來,從宋代開始,兔子就成為妓女的隱語,到了明代,一轉而指稱男妓,順理成章地,清代時「兔崽子」這個稱謂也開始作為男妓或孌童的隱語。
南宋陳元靚所著《事林廣記續集》卷八「文藝類」〈綺談市語〉收錄了當時市民階層流行的各類切口,其中寫道:「娼婦,妓者;水表,妲老。」「水表」和「妲老」都是妓女的隱語,「水表」的「表」後來寫作「婊」,含義就更加明確了。
南宋時期,踢球(蹴鞠)的藝人成立了專門的組織,稱作「圓社」,《圓社錦語》一書就是記載蹴鞠行業隱語行話的集子,其中蹴鞠業就稱娼妓為「水表」,與《事林廣記》的記載一致。這一稱謂一直延續到明代,元末明初無名氏所著《墨娥小錄》中〈行院聲嗽〉一章也收錄了這一稱謂:「水表:兔兒。」也就是說,元、明時期不僅把娼妓稱作「水表」,還稱作「兔兒」。
為什麼把妓女和兔子聯繫起來呢?原來,這與古代中國對兔子習性的錯誤認識有關。
對兔子習性的錯誤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學者王充所著的《論衡》,在〈奇怪篇〉中,王充寫道:「兔吮毫而懷子,及其子生,從口而出。」西晉張華所著《博物志》則寫道:「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舊有此說,余目所未見也。」傳說雌兔舔舐雄兔的毫毛,望著月亮就可以受孕,然後從口中生出幼兔。張華很誠實地說自己並沒有親眼見到過這種景象。
從此之後,這一荒誕不經的傳說竟然就成了定論。北宋學者陸佃在《埤雅》一書中集其大成:「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謂之兔。兔,吐也。舊說兔者明月之精,視月而孕,故《楚辭》曰『顧兔在腹』,言顧兔居月之腹,而天下之兔望焉,於是感氣。」更有甚者,陸佃還說:「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雌雄八竅。」意思是兔子只有八竅,因此只能從口中生子。
對兔子習性的這一錯誤認識導致古人認為兔子血統不純正,博學如蘇東坡,甚至也認為「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於是兔子就被比附為婦女的「不夫而妊」。
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卷二十八記一富家,「家富饒,田連阡陌,宗族雖盛衍,而子孫多不肖」,於是郡人戲題一律:「興廢從來固有之,爾家忒煞欠扶持。諸墳掘見黃泉骨,兩觀番成白地皮。宅眷皆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強奴猾幹欺凌主,說與人家子弟知。」所謂「撐目兔」,就是指兔子望月。「撐目兔」和「縮頭龜」對舉,可見乃是諷刺這戶人家的女眷盡皆淫亂。因此陶宗儀總結道:「夫兔撐目望月而孕,則婦女之不夫而妊也。」
就是基於對兔子習性的這一錯誤認識,古人才將「不夫而妊」的淫亂女性比之於兔子,而娼妓則首當其衝,此即宋、元、明時期稱娼妓為兔兒、兔子的來龍去脈。而男伶或孌童「將男作女」,恰似無雄之兔,因此從明代開始,兔子一變而為男妓或孌童的隱語。比如馮夢龍所著《情史.情外類》有「萬生」一條,記萬生喜歡一位姓鄭的男孩,而「邑少年以為,是兔子者,而亦挾童耶」,因此嘲笑萬生。這裡的「兔子」即指孌童。晚清豔情小說《品花寶鑒》第五十回更是將兔子和婊子並列:「婊子無情,兔子無義,你的錢也乾了,他的情也斷了。」
作為詈詞,「兔崽子」的語感比兔子更加嚴重。男妓或孌童通常都為年輕男子,因此添加了一個「崽」。吳趼人所著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三回,描寫兩湖總督侯制軍的學生、武昌巡撫言中丞為了巴結老師,答應將女兒許配給侯制軍的男寵朱阿狗,結果言夫人大怒,痛斥丈夫:「你便老賤不揀人家,我的女兒雖是生得十分醜陋,也不至於給兔崽子做老婆!」「幸而你的師帥做個媒人,不過叫女兒嫁個兔崽子;倘使你師帥叫你女兒當娼去,你也情願做老烏龜,拿著綠帽子往自己頭上去磕了!」將「兔崽子」和「娼」對舉,可見「兔崽子」的稱謂在清代時就是指男妓或孌童。
第八十四回則說得更加清楚:侯制軍給朱阿狗改名侯虎,升他當了統領,於是有人議論道:「就如那侯統領,哪個不知他是個兔崽子?就是他手下所帶的兵弁,也沒有一個不知他是兔崽子,他自己也明知自己是個兔崽子,並且明知人人知道他是個兔崽子。無奈他的老斗闊,要抬舉他做統領,那些兵弁,就只好對他站班唱名了,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風情藏起來,換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男妓倚為靠山之人稱「老斗」。這番形容,好一副栩栩如生的孌童模樣,真讓人忍俊不禁。
「兔子」和「兔崽子」作為罵人話即由此而來,雖然古今含義已經不同,但語源卻是一致的,如果不信,你罵人一句「兔崽子」試試?
「梨渦」為什麼專指美女的酒渦?
酒渦有個非常美麗的別稱,即「梨渦」,不過酒渦和梨渦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即男女皆可稱酒渦,而「梨渦」則只能稱女人的酒渦,尤其是美女的酒渦。如果不辨雌雄,將男人的酒渦也想當然地稱作「梨渦」,那就要貽笑大方了。
梨者,水果之名也,為什麼可以拿來比附美女的酒渦呢?原來,這個美麗的稱謂竟然還涉及到一段關於天理、人欲之爭的著名公案。
「梨渦」一語出自南宋學者朱熹所作《宿梅溪胡氏客館觀壁間題詩自警二絕》:「貪生莝豆不知羞,靦面重來躡俊遊。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涴清流。」「十年湖海一身輕,歸對梨渦卻有情。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胡氏指南宋名臣胡銓,號澹庵,紹興八年(西元一一三八年),時任宰相的秦檜主張與金國議和,胡銓上疏請求斬秦檜之頭,秦檜大怒,以「狂妄凶悖,鼓眾劫持」的罪名將胡銓貶謫嶺南十年。據南宋學者羅大經所著《鶴林玉露》一書記載:「胡澹庵十年貶海外,北歸之日,飲於湘潭胡氏園,題詩云:『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謂侍妓黎倩也。」
胡銓在湘潭胡氏園與朋友飲酒,對侍妓黎倩一見鍾情,因黎倩生有酒渦,而「黎」與「梨」諧音,遂有「梨頰生微渦」的比喻。
後來朱熹路過此園,看到胡銓的題壁詩,有感而發,遂寫下這兩首詩,並題名「自警」,以胡銓的行為警戒自己。想一想朱熹的名言「遏人欲而存天理」,就能夠明白他為什麼以此自警,也為什麼會發出「世上無如人欲險」的感慨。
朱熹詩中的「莝(ㄘㄨㄛˋ)」指鍘碎的草,與豆類混合在一起作為馬的飼料,即「莝豆」;「靦(ㄊㄧㄢˇ)」是慚愧之色;「涴(ㄨㄛˋ)」是弄髒之意,諷刺胡銓如果在清流中洗濯衣服,會將清流染髒。
但是,朱熹為什麼指責胡銓「貪生莝豆不知羞」呢?有趣的是,這個故事竟然記錄在十七世紀朝鮮學者宋時烈的《朱子大全劄疑》一書中,在對朱熹這兩首詩的注釋中,宋時烈寫道:「澹庵嘗通黎倩。其夫執之,賜莝豆馬食之曰:否者殺之。澹庵遂食之。」
在宋時烈的筆下,黎倩原來是一位有夫之婦,丈夫發現了兩人的姦情,才逼食莝豆侮辱胡銓。但《鶴林玉露》明明稱黎倩乃是「侍妓」,不知道宋時烈的故事出自何處。
針對朱熹對胡銓的批評,清代學者袁枚在《讀胡忠簡公傳》一文中提出了尖銳的反駁:「公在廣州戀黎倩,為朱子所譏。嗚呼!即此可以見公之真也。從古忠臣孝子,但知有情,不知有名。為國家者,情之大者也;戀黎倩者,情之小者也。情,如雷如雲,彌天塞地,迫不可遏,故不畏誅,不畏貶,不畏人訾議,一意孤行,然後可以犯天下之大難……彼其日星河嶽之氣,視此小節如浮雲輕飆之過太虛,而腐儒矜矜然安坐而捉搦之,譬鳳凰已翔雲霄,而鷽鳩猶譏其毛羽有微塵,甚無謂也。」
「訾」,誹謗,非議;「搦(ㄋㄨㄛˋ)」,用力按壓;「鷽(ㄒㄩㄝˊ)鳩」,小鳩。顯然,袁枚比朱熹更看重「情」,因此認為胡銓乃是具真性情之人。
此外,清代學者紀曉嵐等人編著的大型工具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五十八集部「《澹庵文集》」條也為胡銓進行了辯護:「銓孤忠勁節,照映千秋,乃以偶遇歌筵,不能作陳烈逾牆之遁,遂坐以自誤平生,其操之為已蹙矣。平心而論,是固不足以為銓病也。」
文中提到的陳烈是北宋學者,以道德修養聞名。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三集部「《盱江集》」條記載,有一次參加宴會時,「烈聞官妓唱歌,才一發聲,即越牆攀樹遁去,講學家以為美談」。這就是「陳烈逾牆」的故事。朱熹曾對陳烈大加褒獎,就是因為陳烈符合他心目中道學先生的標準。
不過,十六世紀朝鮮李朝朱子學的代表人物李滉(號退溪)在和另一位學者奇高峰的論爭中,全盤繼承了朱熹對胡銓的批評,他聳人聽聞地寫道:「人欲之險,乃有以拄天地、貫日月之氣節,一朝摧銷陷沒於一妖物頰上之微渦,取辱至此,為天下詬笑如胡公者,其可畏如此。」
這一評價相比袁枚、紀曉嵐等人,可謂天壤之別。但值得欣慰的是,即使胡銓被李滉斥為「為天下詬笑」,胡銓所戀的黎倩被李滉斥為「妖物」,「梨渦」這一美麗的稱謂仍然流傳了下來,無情地嘲弄著腐儒們的道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