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三輯
作者 | 許暉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三輯:《這個詞》第一輯,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第一輯+第二輯,銷售突破5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什麼, |
作者 | 許暉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三輯:《這個詞》第一輯,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第一輯+第二輯,銷售突破5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什麼, |
內容簡介 《這個詞》第一輯,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第一輯+第二輯,銷售突破5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這些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烏賊」為什麼用「賊」來命名?有一種說法出自宋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續集》,其中「烏賊得名」一條說:「世號墨魚為烏賊,何為獨得賊名?蓋其腹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然如新,過半年則淡然如無字。故狡者專以此為騙詐之謀,故諡曰賊云。」「在下」竟然是裹腿布!古人用一塊布斜著裹在小腿上,這就叫「邪幅」。「邪幅」又稱「偪」,取其緊裹在小腿上,逼束之意,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裹腳布,緊緊裹著腳,以便於騰跳,故稱「行縢」。「在下」一詞即出自「邪幅在下」。「哭喪棒」原來有兩種!「哭喪棒」是古時父母過世後,出殯時孝子所持表示悲哀之杖,今天有些地方的農村尚有此遺制。而父喪要持竹杖,又叫苴杖;母喪要持桐杖,又叫削杖。「鬼見愁」原來是一味中藥!「鬼見愁」其實是無患子的俗稱,無患子是無患木的果實,可做中藥,也是佛教的重要道具。晉人崔豹所著《古今注》:「拾櫨木一名無患者,昔有神巫,名曰寶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此為棒殺之。世人相傳以此木為眾鬼所畏,競取為器用,以卻厭邪鬼,故號曰無患也。」讓國學行家帶你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既長見識又長知識。原來,語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誤用、錯用跟濫用中文了!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大跳!以下這些詞,你知道它們的由來與用法的演變嗎?「隨和」原來是兩件寶物!「銅臭」原來是買官錢!「風靡」原來是形容廚刀太鋒利!「敦倫」為什麼用來指房事?「喜鵲」喜從何來?「糟蹋」原來是遭水獺之禍?「嘍囉」原來是讚美的詞「新郎」原來是指進士「和緩」原來是兩位醫生「亂點鴛鴦」原來是做好事「得饒人處且饒人」原來是指下棋讓先「墊背」原來是往死人身下墊錢「尾大不掉」是形容哪種動物的尾巴大?「出恭」為什麼是指上廁所?「開葷」開的是什麼「葷」?還有更多更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許暉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旅居雲南大理。主編:《「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歷史的後門》。著作:《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症》,《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30個人》,《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日常俗語》,《悠悠鳳與凰:那些過往的愛情與陰謀》,《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
產品目錄 「一日三餐」原來始於漢代「一頓飯」為什麼是用「頓」來計算?「丁憂」的「丁」是什麼意思?「九五之尊」為什麼用來指皇帝?「人盡可夫」原來不是形容女人淫蕩「入流」原來是古代官制「八面來風」來的是哪八種風?「三宮六院」是哪三宮和哪六院?「三魂七魄」是哪三魂和哪七魄?「上乘」原來指四馬共駕一車「下海」竟然是指妓女接客「口實」原來是陪葬品「大相徑庭」的「徑庭」原來是失禮之舉「大紅大紫」為什麼是比喻顯赫「女紅」的「紅」原來是「工」字「尸位素餐」的「尸」原來不是指屍體「山盟海誓」為什麼不能說成「山誓」、「海盟」?「不名一錢」的「名」是什麼意思?「不名一錢」的「名」是什麼意思?「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不肖子孫」原來不是指子孫不孝順「不欺暗室」為什麼是比喻光明磊落?「不齒」的「齒」原來是排座次「五毒」原來是良藥「井水不犯河水」原來是天文學術語「元寶」的「元」原來是指年號「內子」是對自己妻子的謙稱「分庭抗禮」為什麼是形容平等相待?「天潢貴胄」為什麼用來比喻帝王或貴族的後裔?「少艾」原來是指美男子「文身」原來是為了避蛟龍之害「方舟」原來是大夫所乘的船「充耳不聞」的「充耳」原來是耳塞「冬烘先生」為什麼要叫做「冬烘」?「出恭」為什麼是指上廁所?「匆匆」原來是「勿勿」之誤「平易近人」原來是形容政事簡易「正室」跟「側室」原來不是指妻跟妾「玉樹臨風」的「玉樹」原來是槐樹「再醮」為什麼是形容女人改嫁?「冰人」為什麼是指媒人?「刑不上大夫」原來是讓大夫自殺「吃茶」原來是指女子受聘「合葬」原來是從周公開始的「同僚」為什麼是指同事?「名」和「字」原來是兩回事「名列前茅」的「前茅」原來是軍旗「在下」原來是裹腿布「地老天荒」的「天」到底有多「荒」?「如坐針氈」原來是真的坐上了針氈「宇宙」原來是指屋簷和棟樑「扛鼎」到底要怎麼「扛」?「牝雞司晨」的「牝雞」是什麼雞?「老死牖下」為什麼用來指善終?「血氣方剛」原來不是形容年輕人「作家」原來是管理家務「吝嗇」原來是對大地母親的讚美「妖孽」原來不是形容女色「尾大不掉」是形容哪種動物的尾巴大?「希望」原來是仰望星星「弄璋之喜」原來是指生兒子「戒指」原來是皇帝寵幸后妃的標誌「步驟」原來是指由慢走到快跑「男女授受不親」是怎樣演變的?「私淑弟子」是什麼樣的弟子?「角色」原來跟飲酒的等級有關「身懷六甲」為什麼是表示懷孕?「佩服」為什麼跟衣服有關?「使節」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兔死狐悲」原來不是比喻物傷其類「咄咄怪事」原來是無聲的抗議「和緩」原來是秦國的兩位良醫「姓」和「氏」原來有差別「尚方寶劍」的「尚方」原來是官署名「板蕩識誠臣」的「板蕩」指的是什麼?「狀元」的稱謂是怎麼來的?「長跪」原來跟謝罪無關「門婿」原來專指入贅的女婿「信件」為什麼用「封」來計量?「姘頭」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屏風」的稱謂是怎麼來的?「急急如律令」原來是公文用語「指南」為什麼不叫「指北」?「按圖索驥」的「圖」是什麼圖?「挑釁」原來跟祭祀有關「星期」原來是指浪漫的婚期「春夢」從來不用於男女情欲「為虎作倀」的「倀」是人還是鬼?「皇親」和「國戚」的地位原來差別非常大「秋老虎」原來是「秋老火」之誤「背井離鄉」的「井」原來不是指水井「胎教」原來自古就有「風靡」原來是形容廚刀太鋒利「首當其衝」的「衝」應該是指戰車「哭喪棒」原來有竹杖和桐杖之分「唇亡齒寒」原來曾遭遇性生活比喻的反擊「差強人意」原來是誇讚之詞「挽歌」必須執紼而歌「捉刀」和「捉筆」絕對不能混用「書信」原來指傳遞信劄的人「浮以大白」原來是指罰酒「烏賊」為什麼用「賊」來命名?「素面朝天」的「天」原來是指天子「討厭」原來是巫術用語「酒有別腸」不是形容兩副腸胃「酒德」竟然是指酒後無德「馬弁」原來出自冠服制度「骨朵」原來是一種兵器「高屋建瓴」的「瓴」是什麼東西?「鬼見愁」原來是一味中藥「偷香竊玉」為什麼是比喻男女私通?「堂皇」原來是指盛大的廳堂「得饒人處且饒人」原來是指下棋讓先「授人以柄」原來是指彗星「望洋興嘆」的「望洋」原來是一種眼病「梧桐引鳳」為什麼能引來鳳凰?「烽火」原來是兩種信號「袞袞諸公」的「袞袞」是什麼東西?「陰溝裡翻船」的「陰溝」為什麼會翻船?「頂缸」為什麼用來比喻代人受過?「魚水」原來不是形容男女歡愛「喜鵲」喜從何來?「媒妁之言」的「媒」和「妁」原來是不同的人「尋短見」為什麼用來比喻自殺?「惡客」原來專指不飲酒的客人「敦倫」原來是房事的隱語「無它」原來是問候「你家裡沒有蛇吧?」「犀牛望月」為什麼是比喻長久盼望?「琵琶別抱」為什麼是比喻婦女改嫁?「登基」原來是「登極」之誤「結縭」為什麼是指成婚?「買路錢」原來是出喪時撒的紙錢「開天窗」原來是比喻侵吞財物「開先河」為什麼要以河為先?「開葷」開的是什麼「葷」?「集腋成裘」原來集的是狐狸的腋毛「亂點鴛鴦」原來是做好事「傾蓋之交」是什麼樣的交情?「搖錢樹」原來是形容妓女「新郎」原來是指新科進士「會計」的稱謂是怎麼來的?「當頭棒喝」原來是禪宗用語「睥睨」原來是女牆的代稱「誇海口」原來誇的是孔子的口「跳槽」原來是青樓用語「電光石火」的「石火」原來是取火之法「馳道」只能供國君行駛車馬「鼓噪」原來是軍事術語「嘍囉」原來是讚美的詞「墊背」原來是往死人身下墊錢「墓木已拱」原來是詛咒之詞「壽終正寢」的「正寢」是什麼地方?「蒲柳之姿」並非專門用來形容女人「說項」原來是誇讚姓項的人「銅臭」原來是買官錢「閣下」為什麼是敬稱?「墨守成規」的「墨」原來是指墨子「撲滿」為什麼用來稱呼存錢罐?「模棱兩可」原來是諷刺唐朝宰相蘇味道「蝸居」原來不是形容居室窄小「學而優則仕」不是形容優秀「橋梓」為什麼是比喻父子?「螟蛉之子」為什麼是指義子?「諡號」不可能生前就有「遺孀」為什麼是指寡婦?「隨和」原來是兩件寶物的並稱「應聲蟲」原來真是一種怪蟲「斂衽而拜」原來不是婦女的專利「濫觴」原來是指浮起酒杯「糟蹋」原來是遭水獺之禍「薪水」為什麼是指工資?「薪盡火傳」不是指火種傳了下來「蟊賊」原來是兩種害蟲「轅門」原來是象徵性的門「簪纓世家」為什麼是指顯貴人家?「爆竹」原來真是燒竹子「穩操勝券」操的原來是左券「臘月」為什麼要用「臘」命名?「靡靡之音」原來特指亡國之音「籌碼」原來跟「馬」大有關係「戀棧」為什麼是比喻貪戀官位?「靈柩」原來不是棺材「蠻夷戎狄」原來並非蔑稱「鑾駕」為什麼是比喻天子的車駕?
書名 /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三輯 |
---|---|
作者 / | 許暉 |
簡介 / |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三輯:《這個詞》第一輯,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這個詞》第一輯+第二輯,銷售突破5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什麼, |
出版社 /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956295 |
ISBN10 / | 9865956292 |
EAN / | 9789865956295 |
誠品26碼 / | 2680743379007 |
頁數 / | 35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X2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內文試閱
「在下」竟然是裹腿布
「在下」是用於自稱的謙詞,但這個詞的詞源卻從未搞清楚過。大部分辭典都解釋為古時飲宴等場合的坐席,尊者在上,卑者在下,故用作自謙。台灣教育部辭典則解釋為「稱自己處於下賤的職位」。這些解釋都缺乏有力的文獻支持,要麼屬於臆測,要麼屬於引申義。
其實,「在下」一詞出自《詩經》,而且跟古人的一種服飾密切相關。
《詩經•采菽》是一首諸侯來朝之詩,其中第三章鋪排了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紓,天子所予。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芾」通「韍(ㄈㄨˊ)」,熟皮製成,用於祭祀、朝見等隆重場合,遮在禮服的膝前,故又稱「蔽膝」。紅色的蔽膝即「赤芾」,乃大夫以上所服,再細分的話,「天子純朱,諸侯黃朱」。《毛傳》稱「大夫以上,赤芾乘軒」,〈采菽〉一詩中諸侯朝見天子而「赤芾在股」,就是這種禮儀的生動呈現。
「邪」通「斜」,古人用一塊布斜著裹在小腿上,這就叫「邪幅」。《毛傳》:「邪幅,偪也,偪所以自偪束也。」「邪幅」又稱「偪(ㄅㄧ)」,取其緊裹在小腿上,逼束之意。鄭玄進一步注解說:「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漢代時稱「行縢(ㄊㄥˊ)」,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裹腳布,緊緊裹著腳,以便於騰跳,故稱「行縢」。
「在下」一詞即出自「邪幅在下」。鄭玄說:「彼與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則非有解怠紓緩之心,天子以是故賜予之。」這是說諸侯與人交接之際,深自約束自己,一切都要按照禮制來行事,不能逾禮,治理政事的時候也就不會有懈怠舒緩之心,因此天子才會賜予「赤芾」和「邪幅」,「彼交匪紓,天子所予」就是這個意思。「在下」因此引申為人際交往時的謙詞,其實本義是像緊緊的裹腿布一樣「逼束」自己依禮行事而不能失禮。
這就是「在下」這一謙稱的詞源。古人重視禮儀一至於此,是今天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
「烏賊」為什麼用「賊」來命名?
烏賊又叫墨魚。墨魚的得名人盡皆知:此魚體內的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放出,以掩護逃避,故稱墨魚。古人認為此魚分泌的黑色液體是腹中有墨,「懷墨而知禮」,文墨可為法則,故又稱烏鰂,「鰂(ㄗㄟˊ)」通「則」。因此古人又附會它是河神河伯的度事小吏,類似於文書。
烏賊還有一個有趣的別名,叫「算袋魚」。算袋是古時百官隨身攜帶,放置筆硯等的袋子。宋人蘇易簡所著《文房四譜》中載:「陶隱居云:烏賊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海人云:烏賊魚,即秦王算袋魚也。昔秦王東遊,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形一如算袋,兩帶極長,墨猶在腹,人捕之,必噴墨昏人目也。」
那麼,烏賊又為什麼用「賊」來命名呢?據唐人徐謙益《初學記》所引南朝沈懷遠所著《南越志》載:「烏賊魚,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啄之,乃卷取烏,故謂烏賊魚。」意思是「言為烏之賊害也」。
還有一種說法出自宋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續集》,其中「烏賊得名」一條說:「世號墨魚為烏賊,何為獨得賊名?蓋其腹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然如新,過半年則淡然如無字。故狡者專以此為騙詐之謀,故諡曰賊云。」正因為烏賊腹中之墨過時則淡,易於用來行騙的這種特性,所以《文房四譜》說:「其墨人用寫券,歲久其字磨滅,如空紙焉,無行者多用之。」
按照周密的說法,烏賊之得名就是人類對烏賊的誣衊,烏賊的腹中之墨為人所用而作偽詐騙,關烏賊何事?烏賊又何辜焉?人心之壞而移之於烏賊之名,嗚呼!可發一嘆!
「鬼見愁」原來是一味中藥
人們的日常用語中常常使用「鬼見愁」這句俗語,用來形容人或物某一方面之厲害,以至於連鬼見了都要發愁,比如有些山的頂峰就被稱作「鬼見愁」。鮮為人知的是,「鬼見愁」原來是一種樹木的果實,可做中藥,也是佛教的重要道具。
「鬼見愁」其實是無患子的俗稱,無患子是無患木的果實。無患木為什麼稱「無患」呢?又為什麼和鬼有關係呢?最早的記載出自晉人崔豹所著《古今注》一書:「拾櫨木一名無患者,昔有神巫,名曰寶眊(ㄇㄠˋ),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此為棒殺之。世人相傳以此木為眾鬼所畏,競取為器用,以卻魘邪鬼,故號曰無患也。」原來,用拾櫨木製成棍棒可以殺鬼。
唐代著名博物學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續集》中也記載了這種神奇的樹木:「無患木,燒之極香,辟惡氣,一名噤婁,一名桓。昔有神巫曰瑤眊,能符劾百鬼,擒魑魅,以無患木擊殺之。世人競取此木為器用卻鬼,因曰無患木。」
無患木的果實無患子「黑如漆珠」,非常堅硬,除了入藥之外,據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ㄕˋ)《本草衍義》載:「今釋子取認為念珠,出佛經。惟取紫紅色,小者佳。」寇宗奭所說的「出佛經」指《佛說木患子經》,其中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
在李時珍之前,民間已經俗稱無患子為「鬼見愁」,佛教用作念珠正取此意。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俗名為鬼見愁,道家禳解方中用之,緣此義也。釋家取為數珠,故謂之菩提子。」道、佛兩家都使用無患子,用意是一樣的。
明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甚至作有一首《鬼見愁贊》,介紹說:「鬼見愁,亦草木之實,生武當山谷。或采令童子佩之,云辟鬼魅。狀類粵西所產豬腰子,而圓小精潤,茶褐色,有深黑文緣其間。」其辭曰:「鬼愁不愁,人亦不知。如彼明王,守在四夷。爾不我佩,鬼愁何有。使爾今存,人胥疾首。」
「鬼見愁」一詞進入人們的日常俗語,正是由無患子的這種功能而來。
「風靡」原來是形容廚刀太鋒利
今天的成語和日常口語中都經常使用「風靡一時」這個詞,形容著裝、愛好等各種時尚在一個時期內非常流行。「靡」的本義是散亂、倒下,比如「望風披靡」是形容草木隨風倒伏之態,「風靡」即風行,也是形容風吹倒草木的樣子,引申而指競相效仿和傾慕。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風靡」一詞最初的用法卻令人跌破眼鏡!
《韓非子•內儲說下》記載了晉平公的一個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含有古人關於疾病的獨特禁忌。
「晉平公觴客,少庶子進炙而髮繞之。平公趣殺炮人,毋有反令。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謂也?』對曰:『臣刀之利,風靡骨斷,而髮不斷,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紅白而發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視之,髮繞炙而目不見,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殺臣不亦蚤乎!』」
少庶子,戰國時對年輕家臣的稱謂;炙,烤肉;趣,通「促」,催促;炮人,廚師;反令,赦免;桑炭,桑木所燒的上等木炭;重睫,睫毛相重,形容眯著眼仔細查看;翳憎,暗中憎恨;蚤,通「早」。
這幾個詞解釋清楚之後,這個故事就非常好懂了。其中炮人所說的「臣刀之利」竟至於「風靡骨斷」,像一陣風吹過去,骨頭就砍斷了。此處的「風靡」雖然是形容詞,但卻由此可見炮人的這把廚刀之鋒利。炮人為自己辯解,說如此鋒利的廚刀能砍斷骨頭卻砍不斷頭髮,桑炭能把肉烤得紅紅白白卻燒不焦頭髮,眯著眼仔細觀察烤好的肉卻看不到頭髮,顯然不合常理,而是有人暗中憎恨我才陷害我的。
一根纏繞在烤肉上的頭髮就讓晉平公憤怒到要殺人的地步,如果不瞭解古人關於頭髮和疾病的關係,就會覺得非常費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髮者血之餘。埋之土中,千年不朽,煎之至枯,複有液出。誤食入腹,變為症蟲。煆冶服餌,令髮不白。此正神化之應驗也。」晉平公之所以大動肝火,看似因為小事,其實正是出於頭髮「誤食入腹,變為症蟲」的認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