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教禪坐 | 誠品線上

聖嚴法師教禪坐

作者 聖嚴法師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商品描述 聖嚴法師教禪坐:現代人想在緊張的環境內求生存,就需要放鬆身心。然而,許多人希望放鬆自己的身心,卻沒有門徑。學習打坐,就能夠讓我們練習如何放鬆身心。禪是什麼?從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現代人想在緊張的環境內求生存,就需要放鬆身心。然而,許多人希望放鬆自己的身心,卻沒有門徑。學習打坐,就能夠讓我們練習如何放鬆身心。 禪是什麼?從字面的意義看,禪是一種「冥想」,並用冥想的方法達到入定的境界。禪的內容,則是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的,必須親身去體證。 就像盲人問色,一個雙目從小就失明的人,想知道白色是什麼樣子?就有人告訴他像白布、白紙一樣的白,有人告訴他像白鵝、白鴿一樣的白,也有人告訴他像白雪、白粉一樣的白。結果這個盲人糊塗了,他原以為白色的潔白應該是很單純的,怎麼大家把它說成那麼複雜呢?原因是從未見過白色,所以任人怎麼說,他還是無法想像。 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禪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東西,也無法依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但語言文字卻能引導或指示初學者如何去親自體驗它。 學佛修禪的最基本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心,如果心理不正常、性格不穩定、觀念不清楚、行為不端正,而想藉禪修開悟,便會帶來走火入魔的危機。 打坐的功能有三項: 1. 身心平衡:就是身體平衡和心理平衡,這就是身心健康。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像水牛,心理脆弱像老鼠,就不能說健康。 2. 精神穩定:精神的涵義比較難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是生理,但是跟身心有關,它會產生無形的功能,會從有形的行為表現出來。 3. 智慧及慈悲的開發是什麼?如果有了身心統一,以及自己和宇宙統一的經驗,精神就能統一。如果把精神和身心的執著超越了,就有智慧力及慈悲心開發出來。這裡說的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學問,而是絕對的決斷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1930〜2009年)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禪修方法指導 一、禪修重在體驗 二、禪修入門方法 三、經行、立禪 四、對治妄念,禪修與神通 一般佛法開示 一、佛與菩薩 二、活在現在,佛在現在 三、慚愧心 四、拜佛的意義 五、蒙山施食 六、發願 七、〈四弘誓願〉 八、皈依三寶 九、感恩 一○、三寶恩 一一、迴向 一二、因果、因緣 一三、戒、定、慧三學 一四、身、口、意三儀 一五、人成即佛成 自我肯定、自我提昇、自我消融 結營前的綜合討論 一、各組心得 二、聖嚴法師結語 禪修的功能 一、菩薩的意義 二、身心的放鬆 三、打坐的功能 四、打坐的反應 五、自我的肯定 六、自我的成長 七、自我的消融 附錄一 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活動日程表 附錄二 法鼓立姿八式動禪

商品規格

書名 / 聖嚴法師教禪坐
作者 / 聖嚴法師
簡介 / 聖嚴法師教禪坐:現代人想在緊張的環境內求生存,就需要放鬆身心。然而,許多人希望放鬆自己的身心,卻沒有門徑。學習打坐,就能夠讓我們練習如何放鬆身心。禪是什麼?從字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ISBN13 / 9789575988661
ISBN10 / 9575988663
EAN / 9789575988661
誠品26碼 / 2682118025007
頁數 / 24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248

試閱文字

內文 : 【禪修入門方法】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乎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和調心等五要素,而以後三者更重要,目的是為調理身心,關鍵則在不能離開氣息而談身心的健康和統一。

(一)暖身運動

一般所講調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還有行走、站立和躺臥等方法,就是所謂的坐禪、行禪、立禪、臥禪。

在坐前和坐後也需要有運動及按摩做輔助。我們的身心若要健康,必須動與靜並重兼顧。運動及按摩是為使血液循環通暢、氣脈運行活潑、肌肉和神經鬆弛,才能使身體舒適,即所謂氣和而後心平。

若身體缺少運動,生理機能便易於老化和感染病痛,運動使生理機能,由緊張而鬆弛,能夠得到更多的營養補給及休息的機會。禪者的運動,講求心念集中,氣息和順。禪者的運動本身,就是修行禪定的方法之一。所以我們對調身的方法,是要運動與打坐並重的。

我們所教的運動,只需兩公尺見方或一個人身的長度,乃至僅容身體坐下及站立的一小塊空間,也就夠了;且不論男女老少,健壯衰弱,都可以安全地練習。
早上起床後,未活動前勿打坐,應先做一套簡易的暖身運動,讓筋骨鬆軟後再打坐。
【打坐注意事項】

當腦筋清楚,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打坐,最好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鐘,如能坐到半小時至一、兩小時更佳。

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喝些溫開水再坐較好,如覺得累,喝一杯咖啡提神亦無不可,沒有嚴格限制,但不要喝太濃的咖啡,會使心腦興奮,不易定得下來。
吃太飽、喝醉酒、太疲倦、做過劇烈運動或剛有過性行為者,身心均處在乏力狀態,不宜打坐。

向來有子、午二個時段不宜打坐的說法,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與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午二個時段才有時間打坐時,只要坐的時間不是太長,亦是無妨的。

我們要學習放鬆,隨時練習在使用頭腦時能不用眼睛,用方法使眼睛、小腹放鬆,可以節省很多能源,此外,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使能做到「開源節流」。

能源充足能使我們身體各管道沒有阻力,氣脈便能暢通,那麼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也都能通暢,我們用打坐、運動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是屬於健身(調身)。

打坐時腰桿原是挺得很直的,坐久了,會慢慢彎了下來,如不是彎得很厲害,不需刻意調整姿勢,那會使自己緊張。如果氣通了,背椎腰背會自己挺直的,完全是由氣帶動,不是人為的操控,這是非常奇妙的現象。

不常打坐的人單盤腿就可以了。如果是瘦子,雙盤時雙腿會卡得很痛;如果是胖子,則兩腿的腿肉會把雙腿卡成一高一低,也不舒服,單盤比較平穩。

打坐時如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是因為心不能安定,心裡不自在的緣故。時間的長短跟心情有絕對的關係,心不能適應,就覺得時間長,心能適應,便覺得短。所以佛經裡說,在地獄覺得時間特別長,在天堂覺得時間特別短。當心不能適應時,便需要予以調整,方能得自在。

【活在現在,佛在現在】

佛在佛國淨土,也在我們心中。佛是具足智慧與慈悲的人,如果我們念念活在現在,念念都與佛的智慧及慈悲相應,佛就念念與我們在一起。如果念念之中,自心有佛,我們的自心也就是佛,所以佛是由人完成的。當下的一念心中有佛,當下的一念即與佛同,念念心中如果都有佛,念念之間也都是佛。如你念念活在當下的智慧與慈悲之中,當下的現在,你就能夠見佛成佛。

當然,凡夫不可能每一念都跟清淨的智慧與慈悲相應,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練習著念念活在現在,把握住每一個念頭的當下,便可體會到佛是無時不在、佛是無處不在的事實了。

這樣的觀念和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除自身的煩惱,雖你還是處身於塵世,卻也能體驗到超越塵世的自在。當你心中充滿了貪瞋癡等心垢之時,即是身處塵世;當你心中沒有那些心障之時,那就是超越於塵世之外的人了。可見出世並非一定要離開現實的世間,而只要心念不受物欲的誘惑及逆境的刺激,便是解脫。因此,禪宗的《六祖壇經》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可是,一般的人往往因為不能把握現在,也不能念念活在當下,便無法領會到佛在心中。其實只要不是沉溺在過去和未來,就是認真地活在現在;若能不將過去及未來的人事物等種種境界,執為實有,便能活在現在而體會到佛在現在。

因此,學佛的人要時時提醒自己:活在現在,不要老是活在過去的回憶中,也不要老是活在未來的夢想中。沉湎於過去和迷惑於未來,都是徒然浪費掉寶貴的生命,於人於己,都是損失。

但這並不表示對於工作和生活,不需要檢討和計畫。檢討過去,計畫未來,便是對現在的肯定,也是現在的延伸。最好的方法,乃是時時刻刻都能努力於現在,體驗著現在;展開現在,放下現在;念念清楚,事事分明。這就是「活在現在,佛在現在」的境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聖嚴法師教導:簡單、易懂、正確、安全的禪修方法,
引領我們進入禪坐的世界,體會真正的身心自在。

‧健康的禪修觀念,因人而異的禪修層次
‧灑脫自在, 又精進不懈的禪修精神
‧以禪者的修養,活用於自我的調適及環境的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