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 | 誠品線上

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

作者 趙偉豪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作者師承王錦士大師,為鄭子太極拳正宗第四代傳人。現為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為太極傳承奉獻心力。◎從基礎功法教起,逐步推展、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師承王錦士大師,為鄭子太極拳正宗第四代傳人。現為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為太極傳承奉獻心力。◎從基礎功法教起,逐步推展、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作為入門之用。◎由淺入深,提點拳法各處精要,適合進階者互相印證,梳理自身關隘。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乃五絕宗師鄭曼青所創,多作為養生、練氣之用,一般人難以體悟其簡而約、易而深的精妙之處。作為鄭子太極拳第四代正統傳人,發心延續道統傳承,讓太極拳回歸傳統武術本質,以武術的觀點鍛鍊身體,真正發揮太極妙用,遂將二十餘年拳藝推手經驗歸納整理成冊,為學生及薪傳同道們留下習拳心得。功架姿勢與腿部肌肉群能力不足,會先出現膝蓋疼痛;雖已精熟套路動作規格及要領,卻不知內在功法,也無法領會太極拳內在勁道;將太極拳結合氣功玄學而另闢蹊徑,造成太極拳是修練氣功或年長者專屬運動的誤解……本書循序漸進,分為四大章節,讓你練拳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與概念:第一章是套路探討:包括身體的基本結構須知,及樁法、套路訓練要領。第二章是推手功法探討:包括整勁、內勁、聽勁,和勁道及功架的關係。第三章是體用觀念探討:談意念如何以意領形、以意領勁、以意領鬆,以及體用應敵之法和學拳心態。第四章:以道法薪傳作為總結,並精要紀載鄭子三十七式套路演練心法。願以此書與各界先進研討太極奧妙,為傳統武術奉獻一份心力。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9865526580.pdf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趙偉豪趙偉豪1972年生,自幼即對傳統武術有濃厚興趣,高中時曾短暫接觸太極拳,28歲復重新學習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民國91年師從王錦士大師,獲鄭子太極拳、推手、劍、刀、散手之傳承,一窺鄭子太極拳堂奧。師訪仙山及其亦為人師後,唯恐功法傳承日久散成片鱗半爪,故謹遵師訓「善與人同」,著書以為之記。經歷一、臺東縣東成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創會會長二、臺東縣東成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總教練(現任)三、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現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黃俊傑推薦序 領悟拳理 提升拳藝境界/林永發自序前言 習拳概述第一章 套路功法探討第一節 身形結構須知一、頂頭懸二、沉肩墜肘三、鄭子美人手四、含胸拔背五、尾閭中正六、鬆腰落胯七、屈膝圓襠八、落地生根第二節 樁法訓練要領一、渾元樁二、掤手樁三、單鞭樁四、川步樁第三節 單式訓練要領一、雙按掌二、踹腳三、單腳雲手第四節 套路訓練要領一、平胯走步二、立身中正三、虛實分清四、邁步如貓行五、上下相隨六、隨曲就伸七、橫豎起落八、周身一家第二章 推手功法探討第一節 勁道的類別一、整勁二、內勁三、聽勁第二節 勁道與功架之相關一、勁與中定功架二、勁與十字功架三、勁與八方功架四、勁與丹田的關係第三章 體用觀念探討第一節 意念三階一、以意領形二、以意領勁三、以意領鬆第二節 體用四法一、結合二、對應三、順轉四、化打第三節 應敵三要一、人剛我柔二、人柔我剛三、剛柔並濟第四節 習拳五態一、孔武有力的習拳者二、孱弱無力的習拳者三、為師善剛法者四、為師善柔法者五、為師剛柔並濟者第四章 道法薪傳第一節 修行之路一、尊師重道二、變化氣質三、不爭之爭第二節 功法傳承鄭子37式套路演練心法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
作者 / 趙偉豪
簡介 / 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作者師承王錦士大師,為鄭子太極拳正宗第四代傳人。現為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為太極傳承奉獻心力。◎從基礎功法教起,逐步推展、深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526580
ISBN10 / 9865526581
EAN / 9789865526580
誠品26碼 / 2681923326002
頁數 / 15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0.9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基礎身形結構講起,由內及外建構周身功架,太極心法訣要大公開!

試閱文字

自序 : 鄭子太極拳37式為鄭宗師曼青所創,係改編楊式傳統老架(楊澄甫宗師定架)而來,去繁存簡,讓太極拳套路更加便於推廣。然推廣日久,養生、練氣之功效,雖能廣泛的惠及社會大眾,可那簡而約、易且深的鄭子武術鍛鍊功法,卻逐漸為世人所淡忘。
恩師王大師錦士先生為鄭子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師從鞠大師鴻賓先生學習,並獲創拳人鄭宗師曼青先生親自授藝二年,一身武藝非凡,令人難望項背。我從恩師習拳不過十餘載,所學十不及一,卻已有易筋換骨之效,更深刻明白鄭子37式入門易,成就難,不僅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時時刻刻用心體會其精妙之處,而「用心」二字則為恩師常掛嘴上的叮嚀,至今不敢或忘。
目前眾多學習太極拳的方法,大多由老師帶領學生一招一式的從套路開始練習,然而在練習套路的階段,卻少了基本功的鍛鍊。如此一來,對有些從未學習過拳術之人,或腿部肌肉群尚未有足夠強度足以應付長期蹲姿者,通常會先出現膝蓋疼痛之病。雖說正確的功架姿勢能避免此類問題,但還是有些年紀稍長方開始習拳者,仍因無法忍受膝關節痛楚而放棄。另有已精熟套路動作規格及要領者,卻因不知內在功法的訓練方式,以致僅練就一半的太極拳功夫,而無法心領神會太極拳內在勁道,在整體套路中的運行感受;又或有將太極拳結合氣功玄學而另闢蹊徑的奇人,談論了大半輩子的太極拳,雖說對推廣太極拳有莫大的幫助,卻忽略了太極拳本質實為武術,甚而造成現在人談論太極拳時,均將其與修練氣功或專屬年長者之運動畫上等號,殊為可惜。
為了讓初學者淺顯明白地瞭解鄭子37式太極拳的武術功法要領,建立正確的習拳觀念,回歸太極拳為傳統武術一環的本質,從而以武術的觀點來鍛鍊身體,因此興起著書分享太極拳武術功法觀念的想法。然本書僅為學習鄭子太極拳的體用功法概要而已,目的是希望為學生及薪傳同道們留下一些本人習拳之心得分享,故不想僭越前人之功,書中倘有謬誤或過於自我之處,還請同道們一哂視之。

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
臺東縣東成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總教練
趙偉豪 謹識
2020.02.21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欣聞趙師將其二十餘年拳藝推手經驗歸納整理成《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一書,即將付梓出版,邀我作序,欣喜之餘,遂一氣呵成將書看完。鄭曼青宗師是鄭子太極拳創始人,也是我輩中醫師全國聯合會第一屆理事長,趙師師傳於鞠鴻賓大師之弟子王錦士老師,於太極拳之體會超出我輩甚多。其書中最先從基礎的功法筋骨結構探討、各種樁功訓練的要領及重點談起,讓大家能瞭解如何建立周身一家的觀念,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好功架是進入推手的第一步。趙師在推手浸淫也已二十餘年,對於推手中各種「勁」的體會與各種功架的關係也都了然於心,甚至將拳架及推手教學中的各種體會融會貫通,歸納出「意念三階」、「體用四法」、「應敵三要」的重點,讓有意進入太極拳推手的同道有一條可遵循的道路,而不會茫然迷失在諸多無謂的訓練中。最後也針對有意習拳及教拳者提出「習拳五態」,讓習拳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明師及訓練方式。

臺東縣中醫師公會 理事長
臺東縣東成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
黃俊傑 謹識


任何事物的學習都須從根源著手,最好先了解道理何在。如很多人學拳一段時間,都能說出要「虛靈頂勁」、「沉肩墜肘」、「鬆腰落胯」、「虛實分清」等要訣,只是練習時不易覺察身體有無落實。若有趙老師在場,學習過程中就能立即點出問題所在,告訴學員招式不正確的關鍵在哪裡。趙老師為讓更多人分享他多年來教拳學拳的心得,幫助學拳同道,於是秉持鄭曼青師祖「善與人同,達兼天下」的理念,整理歸納拳理,寫成《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本書第一章係太極拳套路的探討:包括身體的基本結構須知,及樁法、套路訓練要領。第二章為推手功法探討:包括整勁、內勁、聽勁,和勁道及功架的關係。第三章為體用觀念的探討:談意念如何以意領形、以意領勁、以意領鬆,以及體用應敵之法和學拳心態。第四章:以道法薪傳作為總結。我認為這是一本鄭子太極拳入門必讀的好書,不但具有實用價值,也是一本工具書,值得反覆閱讀咀嚼,可以讓我們練拳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不斷提升拳藝的境界。

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林永發 謹識
【作者序】
鄭子太極拳37式為鄭宗師曼青所創,係改編楊式傳統老架(楊澄甫宗師定架)而來,去繁存簡,讓太極拳套路更加便於推廣。然推廣日久,養生、練氣之功效,雖能廣泛的惠及社會大眾,可那簡而約、易且深的鄭子武術鍛鍊功法,卻逐漸為世人所淡忘。
恩師王大師錦士先生為鄭子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師從鞠大師鴻賓先生學習,並獲創拳人鄭宗師曼青先生親自授藝二年,一身武藝非凡,令人難望項背。我從恩師習拳不過十餘載,所學十不及一,卻已有易筋換骨之效,更深刻明白鄭子37式入門易,成就難,不僅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時時刻刻用心體會其精妙之處,而「用心」二字則為恩師常掛嘴上的叮嚀,至今不敢或忘。
目前眾多學習太極拳的方法,大多由老師帶領學生一招一式的從套路開始練習,然而在練習套路的階段,卻少了基本功的鍛鍊。如此一來,對有些從未學習過拳術之人,或腿部肌肉群尚未有足夠強度足以應付長期蹲姿者,通常會先出現膝蓋疼痛之病。雖說正確的功架姿勢能避免此類問題,但還是有些年紀稍長方開始習拳者,仍因無法忍受膝關節痛楚而放棄。另有已精熟套路動作規格及要領者,卻因不知內在功法的訓練方式,以致僅練就一半的太極拳功夫,而無法心領神會太極拳內在勁道,在整體套路中的運行感受;又或有將太極拳結合氣功玄學而另闢蹊徑的奇人,談論了大半輩子的太極拳,雖說對推廣太極拳有莫大的幫助,卻忽略了太極拳本質實為武術,甚而造成現在人談論太極拳時,均將其與修練氣功或專屬年長者之運動畫上等號,殊為可惜。
為了讓初學者淺顯明白地瞭解鄭子37式太極拳的武術功法要領,建立正確的習拳觀念,回歸太極拳為傳統武術一環的本質,從而以武術的觀點來鍛鍊身體,因此興起著書分享太極拳武術功法觀念的想法。然本書僅為學習鄭子太極拳的體用功法概要而已,目的是希望為學生及薪傳同道們留下一些本人習拳之心得分享,故不想僭越前人之功,書中倘有謬誤或過於自我之處,還請同道們一哂視之。

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副總教練
臺東縣東成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總教練
趙偉豪 謹識
2020.02.21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套路功法探討

關於本章「套路功法探討」,概括而言,第一節「身形結構須知」,是希望學習者能先建立體內筋骨結構力量是如何整合的觀念後,再進行太極拳的訓練,如此就能更快理解練拳時,身體應該保持怎樣的結構力(功架),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出現。第二節「樁法訓練要領」,是在教導學習者如何穩定這些體內功架,強化身體的結構力,不致過於鬆散;若未能先訓練出「整勁」,反而先執著於「鬆」而懈掉了身體的功架,日後就不容易感受到「內勁」的存在。第三節「單招訓練要領」,是要讓身體初步強化太極拳的動作慣性,藉由單一簡單的動作,讓筋骨肌肉先記憶住太極拳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並同時強化腿部的肌耐力,如此先養成手腳協調的慣性,之後在學習套路時,則較容易記住複雜的招式動作,減少挫折感。第四節「套路訓練要領」,是要讓身體開始進入複雜的套路訓練時,亦同時進入心理(意念)層次的學習,如此除了避免發生運動傷害並增加學習效率外,亦能讓身心靈都獲得放鬆,達到強身健體的效用。


第一節 身形結構須知

人體的結構是筋骨和肌肉所建構而成,肌肉如何強化是大部分運動的訓練重點,可是鄭子太極拳卻不是從肌肉的強化開始思考,而是從筋骨的強健開始學習。人體如同一座大樓,筋骨有如大樓的鋼樑,而肌肉猶如水泥。鋼樑愈是強壯,大樓根基愈是穩固;水泥愈是堅硬,大樓愈是難以被破壞。就運動強身而言,筋骨和肌肉都是必須鍛鍊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只懂得訓練肌肉群,但要如何直接強壯筋骨就較少提及,然而鍛鍊筋骨卻是太極拳首要的訓練重點。
如何做到直接鍛鍊筋骨的方法,其實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表達,即是「將肌肉放鬆」。然而肌肉一旦放鬆,身體手腳腰腿單一的力量將不足以支撐動作的平衡,這時就需要以全身筋骨的結構力去同步作用,才能在肌肉放鬆的狀態下,做出高度協調的太極拳動作。是以,太極拳是必須從身體內部結構的結合開始訓練,而不是著重於外在肌肉力量的鍛鍊,這也是其被稱作內家拳的原因之一。以下就身體結構的每一個部位,逐步詳細介紹其在身體放鬆、意念專注的狀態下,必須謹守而不可鬆懈的太極拳身體結構須知。

一、頂頭懸

「不會頂頭懸、白練三十年」是句古老的諺語。下巴俗稱小千斤,臀部俗稱大千斤,有人稱「千斤墜」是指兩處同時鬆沉後,將對手來勁的力道引入腳底(須配合聽勁作用),就不易被對手拔根;亦有人說「脖子貼領子」(想像將後頸輕貼衣領),而一般都是說收下巴而已,可不管如何的形容,重點都是頸部除了頂頭懸的姿勢外,還不能過度僵直。
頂頭懸的意念若無法集中,整趟拳的運行就容易渙散,所以又有虛靈頂勁之說;虛靈是放鬆的感覺,但頂勁非指用力頂,而是把頭頂的百會穴想像成一個支點,也是身體結構中必須思考的第一個支點。建議初學者從站樁先去體會頂頭懸的意念要領,進而到練習套路時較容易水到渠成,亦不會有打一輩子空拳的感覺了。
頂頭懸另一項的作用是要讓精神提起時,同時能運用脖子和肩膀的肌肉群(豎直頸部會自然出現的繃直狀態,但非刻意為之)。因為當脆弱的下巴受到攻擊時,可依靠訓練過的脖子和後背肌肉群來減緩衝擊力,不至於扭斷頸椎,並減輕腦部的衝擊震盪;所以豎直頸椎後,再放鬆脖子的肌肉群,就能夠保持頂頭懸的虛靈性;但是不可過度將頭上頂,或刻意的收下巴讓肩頸變得僵硬,否則容易引起血壓上升,導致暈眩的狀況出現。
頂頭懸除了成為維持中定所必須的條件之一外,在精神上亦有相當大的凝聚作用。練拳的意念一開始就必須讓精神提起,然後是各種靜態功架的意念運用,而所謂意念,初學者不必想得太過玄妙;意念就是指人的注意力,也就是專注力,專注力集中在那裡,意念就集中在那。套路因為必須專注的要領非常多,才需要一招一式的去體會;人沒辦法一心多用,所以初學者在練拳時,應該先一心一用,先將專注力(意念)放在一個要領上(例如頂頭懸),等過了一段時間,再將意念放在另一個要領上(例如沉肩墜肘),如此循序漸進的反覆練習,自然能在多年之後,將所有意念要領都統整起來,而毋須刻意的再去專注在任何一個要領上,也就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功法展現。
頂頭懸在推手的運用上,可讓功架整勁的支點變化到頭頂,從而讓身體變得更為放鬆。例如當對手勁道推來時,頂頭懸的意念可加強身體保持中定的慣性;倘對手以散打方式攻擊頭部時,亦能讓頭部瞬間警覺閃避,故頂頭懸的要領在武術技擊攻守運用上,也有極大的作用。

以上內容節錄自《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趙偉豪◎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526580.pdf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