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基隆系列 2: 佩德羅的項鍊 | 誠品線上

誰來基隆系列 2: 佩德羅的項鍊

作者 胡雅涵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誰來基隆系列 2: 佩德羅的項鍊:《佩德羅的項鍊》是「誰來基隆」系列繪本的第二冊。故事取材自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來到基隆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面對海權競爭的後起之秀──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佩德羅的項鍊》是「誰來基隆」系列繪本的第二冊。故事取材自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來到基隆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面對海權競爭的後起之秀──荷蘭,為鞏固自身貿易利益,決定在北臺灣建立據點。因此,西班牙人來到基隆,以優勢的武力擊敗當時社寮島(今和平島)的原住民巴賽人,並將之驅趕離島。後來,透過傳教士緩和西班牙人與巴賽人間的對峙,部份巴賽人回到和平島,與西班牙人共處。如今,西班牙人數百年前在社寮島的房舍及生活樣貌已不復存在,但透過史料盤點及考古文化的發掘,我們漸漸可以拼湊出當時的局部情景。 很高興看到鮑曉鷗教授、文字作者胡雅涵及插畫家黃子彥共同完成《佩德羅的項鍊》的繪本,藉由一個短短的虛構故事,帶領我們想像在西班牙人統治下的基隆。 《佩德羅的項鍊》是以基隆歷史為背景的繪本故事,是「誰來基隆」系列繪本之一,也是「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的一塊小拼圖。希望能藉此讓讀者對基隆有多一分的認識,也多一份愛。 基隆市文化局長 陳靜萍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胡雅涵、黃子彥文字作者/胡雅涵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在校取得西班牙語言與文化之跨域專長資格,並曾協助翻譯鮑曉鷗教授所編寫之聖薩爾瓦多城歷史紀錄片劇本。希望這本繪本能讓更多人看見基隆的過去,進而與這座充滿歷史的美麗城市一同創造令人期待的將來。插畫作者/黃子彥很高興繼《海港的貓》之後,又再次透過創作繪本,了解更多基隆的故事。繪本的創作過程辛苦但有趣,像是一趟學習之旅,使心靈逐漸飽滿,我對此感到幸福。黃子彥插畫作者/黃子彥 很高興繼《海港的貓》之後,又再次透過創作繪本,了解更多基隆的故事。繪本的創作過程辛苦但有趣,像是一趟學習之旅,使心靈逐漸飽滿,我對此感到幸福。

商品規格

書名 / 誰來基隆系列 2: 佩德羅的項鍊
作者 / 胡雅涵
簡介 / 誰來基隆系列 2: 佩德羅的項鍊:《佩德羅的項鍊》是「誰來基隆」系列繪本的第二冊。故事取材自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來到基隆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面對海權競爭的後起之秀──荷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17093
ISBN10 / 986541709X
EAN / 9789865417093
誠品26碼 / 2681936906000
頁數 / 38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5X25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基隆市長 林右昌

2016年,基隆市啟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以全市為格局開展這個計畫,以城市為尺度的布局讓基隆從縣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文化部高度肯定。

基隆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希望以文化治理來帶動城市再生。基隆是臺灣的國門,是與世界緊密連結的重要通道,累積了許多時代關於土地與人民的記憶。透過這個結合各種專業的跨部會大計畫,讓我們了解,幾千年前這塊土地的人們,是如何過日子?歷史是如何發展?隨著時間推移,誰來過基隆?又為何而來?人們留下什麼?帶走什麼?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過去的發展與變化,又產生了什麼影響?

「誰來基隆」這一套系列繪本,以圖畫與文字,描寫在不同歷史時空下,關於人與這片土地的故事。繪本以「巴賽人」、「西班牙人」、「法國人」、「日本人」、「漢人」五種人為故事主軸,以史料為基礎,透過揣摩與想像,建構當時可能發生的故事,讓讀者更貼近這片土地,期待因著了解過去,才能知道自己是誰,也才知道未來要往哪裡去。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誰來基隆?大航海時代,西班牙與荷蘭人競逐海權,
曾經來到基隆,佔領和平島,並在此建立聖薩爾瓦多城。
當時的基隆原住民巴賽人,該如何面對突來的外部強權呢?

試閱文字

內文 : 鮑曉鷗
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教授
西班牙皇家歷史學院 通訊院士
《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1626-1642): 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歷險及其巴洛克式的結局》作者

《佩德羅的項鍊》為西班牙人於聖薩爾瓦多城的存在講述了三個不同的面向。首先,殖民者挾著武力來到Quimaurri(大雞籠社)的巴賽人所居住的和平島;再來,Quimaurri的原住民漸漸接受了西班牙人;最後,隱晦地讓正在執行偵察任務的荷蘭軍隊出現,揭示了當時荷蘭與西班牙正在戰爭的事實。同時,也暗示臺灣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不同殖民者們競相登上的世界舞臺。

西班牙人的到來
西班牙人於1626年來到北臺灣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護馬尼拉與福建之間的貿易。他們的貿易長期受到荷蘭阻礙,荷蘭於1624年在臺南的熱蘭遮城設下據點後,這個情形又變得更加嚴重。西班牙人搭著兩艘槳帆船與一些較小的船隻(戎克船)從馬尼拉出發,在Quimaurri當地的港口落腳,並定居於如今和平島南邊的海灣。
儘管道明會傳教士們反對,西班牙軍隊仍以武力侵犯Quimaurri,並燒毀一些原住民房屋,使居民心生恐懼。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也正是這些傳教士們設法讓西班牙的行政長官以金錢賠償那些房子的屋主。西班牙人開始建造堡壘、教堂及一些臨時房屋,小小的聖薩爾瓦多城便開始發展成長。

西班牙人與當地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或許正是那項賠償政策促進了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友好關係。西班牙人與當地住民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Quimaurri的孩童甚至在短時間內學會了西班牙語。
他們懂得傳教士的拉丁文,也知道士兵的Taco(玉米餅)。類似的情形亦曾於1629年至1636年間出現在淡水河口的聚落,但後來當地出現對西班牙人的反抗,有兩名傳教士遭到殺害,西班牙人與淡水原住民的關係經營因此以失敗告終。

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之間的競爭
西班牙人剛在基隆設下據點的那幾年,在臺南的荷蘭政權還很不穩定。因此,西班牙人曾於1626年與1627年自馬尼拉派兩支艦隊到熱蘭遮城想要驅趕荷蘭人,但都因颱風阻撓而失敗。自那時起,雙方在臺灣島上開始和平共處,直到荷蘭人於1640年自葡萄牙人手中奪取麻六甲,並於1641年試圖驅趕聖薩爾瓦多城的西班牙人。當年他們並未成功,但隔年1642年,荷蘭人便達成目標。

《佩德羅的項鍊》故事背景
《佩德羅的項鍊》這個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626年至1629年,也就是從西班牙船隊帶著士兵與菲律賓原住民來到基隆,到荷蘭間諜船Domburch出現。這時候正是荷西和平共處時期的初期。Domburch自熱蘭遮城前來,目的是調查與評估西班牙人在基隆與淡水的軍事力量。
再者,以佩德羅的念珠為象徵,貫穿整個故事的另一個主軸是西班牙士兵們普遍的天主教信仰。當地原住民很喜歡東南亞的串珠項鍊,所以故事主角──當地的原住民小女孩──一下子就被那條項鍊吸引。佩德羅看起來正透過項鍊與一個不知名的人物說話,更為那條項鍊增添了神秘感。這個橋段將故事殘暴的開頭與之後的結束連結起來,並促成西班牙人與原住民之間的聯盟關係。正確來說,主角與佩德羅之間的交流是由道明會傳教士推動的。這樣的交流後來間接促成一個現象:不少西班牙士兵融入了當地原住民,還正式與原住民女子結婚。甚至,他們因而在Quimaurri旁邊建立了一個小聚落,但位置並不明確。
雖然作者將《佩德羅的項鍊》的故事主角設定為士兵佩德羅與當地的原住民小女孩,但實際上,那個小女孩代表的是正開始經歷第一次全球化的新一代巴賽族年輕人。他們在西班牙的統治下成長,在荷蘭的統治下成年,對西班牙人非常了解,並熟知他們的語言及教堂相關事務。例如於荷蘭統治時期成為Quimaurri新領袖的Teodoro,因為雙方皆通曉西班牙語,他能輕鬆地與新殖民者溝通,並提供他們許多不同的服務,像是帶他們去探索太魯閣的產金區域,或幫忙收取基馬遜河(今基隆河)沿岸聚落的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