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之間: : 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314裝飾奏之研究 | 誠品線上

留白之間: : 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314裝飾奏之研究

作者 翁立美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留白之間: : 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314裝飾奏之研究:◎本書專門研究莫札特為長笛所寫下的天籟之音「長笛協奏曲K.314」,為作者續協奏曲K.313之後第二首協奏曲裝飾奏研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專門研究莫札特為長笛所寫下的天籟之音「長笛協奏曲K.314」,為作者續協奏曲K.313之後第二首協奏曲裝飾奏研究。◎札特在其協奏曲中作為獨奏家展現技巧的「裝飾奏」部分,僅僅留下一個「延長記號」,原意是由演奏者即興發揮。而這美麗的留白,卻自此充滿了想像空間。◎樂譜上的「留白」並非空白,而是演奏者展現自我專業的無限可能,以及與觀眾深度對話的起點與終點。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仿彿是為了傳達上帝的話語而降臨人世的。雖然短暫的一生都周旋在創作與現實中,但在天真爛漫的性格裡,潛藏著動盪不安的靈魂,這樣的獨特氣質巧妙編織進音樂裡,使他的作品風格獨具。在莫札特所留下的作品裡,協奏曲中作為獨奏家展現技巧的「裝飾奏」部分,並沒有記載任何一個音符,僅僅在五線譜上留下一個沉默的「延長記號」,原意是由演奏者當下即興發揮,而這美麗的留白,卻自此充滿了想像空間。數百年來,關於「裝飾奏」的演奏版本不計其數且各有優劣,目的仍是希望演奏出完美的作品,引發觀眾的共鳴。本書聚焦在莫札特所寫下的「長笛協奏曲K.314」中之「裝飾奏」部分,希望能夠引起演奏者思考其在莫札特協奏曲中「裝飾奏」的動機。畢竟樂譜上的「留白」並非空白,而是與觀眾深度對話的起點。◎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翁立美生於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長笛演奏碩士,博士班研究。熱愛音樂、文學、繪畫。致力於專業舞台演出,音樂策展及藝術教育推廣。先後任職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研究所、實踐大學音樂系研究所、台北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健行科技大學、中央廣播電台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1章 留白二三事第2節 迷宮探險第3節 線索與範疇第2章 時光走廊第1節 遇見莫札特第2節 因緣際會第3節 樂器揭密第4節 裝飾奏的軌跡第3章 音樂森林第1節 第1樂章第2節 第2樂章第3節 第3樂章第4章 打開任意門第1節 Claude-Paul Taffanel(1844–1908)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2節 Carl Joachim Anderson(1847–1909)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3節 Johannes Donjon (1839–1912)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4節 Rudolf Tillmetz (1847–1915)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5節 Jean-Pierre Louis Rampal (1922 –2000) 116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6節 Gary Shocker(b. 1959)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7節 Emmanuel Pahud(B. 1970)1 第1樂章2 第2樂章3 第3樂章第5章 時空留聲機第1節 Marcel Moÿse(1889–1984)第2節 Jean-Pierre Rampal(1922–2000)第3節 Julius Baker(1915–2003)第4節 Karlheinz Zoeller(1928-2005)第5節 James Galway(B. 1939)第6節 William Bennett(B. 1936)第7節 Emmanuel Pahud(B. 1970)第8節 Eugenia Zuckerman(B. 1944)第9節 Aurèle Nicolet(B. 1926)第6章 超譯莫札特第1節 傳承與創新結論1:忠於莫札特時代之風格演奏裝飾奏結論2:演奏者挑選樂譜版本時會考慮時代因素建議1:演奏者應多比較不同版本之異同建議2:演奏者應嘗試以即興演奏古典時期裝飾奏第2節 彼岸之樹後記參考文獻中文部份西文部分

商品規格

書名 / 留白之間: : 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314裝飾奏之研究
作者 / 翁立美
簡介 / 留白之間: : 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314裝飾奏之研究:◎本書專門研究莫札特為長笛所寫下的天籟之音「長笛協奏曲K.314」,為作者續協奏曲K.313之後第二首協奏曲裝飾奏研究。◎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542500
ISBN10 / 9869542506
EAN / 9789869542500
誠品26碼 / 2681542478007
頁數 / 201
開數 / G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無疑是古典時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從幼年時期由父親啟蒙而開始職業的演出生涯,而後創作了大量的樂曲,包括41首交響曲、多首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歌劇等等,而他所創作的器樂協奏曲,也成為眾多演奏者必備的標準曲目。他的樂曲旋律優美、每每能觸動人心,也難怪愛因斯坦曾經說:「莫札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創造』了他的音樂,但莫札特的音樂是如此的純淨、優美,以致讓人覺得他不過是『發現』這樣的音樂而已—這樣的音樂是一直存在的,它是宇宙內在美的一部份,有待揭示出來[ Joseph Solman著:莫札特的禮讚,米娜貝爾出版公司,林芳如翻譯,初版:88/01。]。」

而在眾多莫札特的作品之中,他為長笛所撰寫的樂曲顯得非常特殊;原因不在於寫了二首協奏曲以及其它的室內樂、也不是因為旋律優美令人聽到即喜愛,而是因為莫札特根本不喜歡長笛這一個樂器。這個特別之處與其他創作比較之後即顯得特別。故而深為長笛演奏者,自覺更有將這兩首協奏曲研究透徹的必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長笛協奏曲的裝飾奏演奏方法,特別聚焦在C大調作品K. 314,其一是因為已經有許多國內外研究這兩首協奏曲演奏詮釋的學術著作,但是卻沒有聚焦在裝飾奏以及演奏版本比較領域的研究,其二是因為筆者在數年前出版「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 313裝飾奏之研究」,本文即作為莫札特另外一首長笛協奏曲的後續研究,藉由本文完成莫札特為長笛所撰寫的兩首協奏曲裝飾奏的研究。

第一節 我思故我在
裝飾奏在原文中稱為Cadenza,在協奏曲之中皆可見,但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裝飾奏在同時代之中的演奏方式有明顯的差異,最明顯的差異性即是在古典時期之前與之後。因為在古典時期(約為西元1750-1820之間)之前,裝飾奏僅在樂譜上標示一個延長紀號”Fermata”的記號,也就是【 】,演奏者在演奏時依據各自的詮釋即興(improvisation)演出;而在古典時期後期,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皇帝」開始將裝飾奏全部寫出[ 作品第73號。],演奏者因此不必自行即興,不過也就失去了自我表現的機會。
筆者身為長笛家,在面對莫札特所寫作的長笛音樂:包括協奏曲、室內樂作品時,均必須處理裝飾奏的演奏,而在蒐集文獻資料以及有聲資料的過程之中,面對眾多不同的演奏版本,自然心生疑惑:「究竟哪一個版本才是最貼近作者的原創精神?」「是否每一位演奏者都要依照莫札特的時代風格演奏?」這些疑問引發筆者的研究動機,因此在數年前將研究心得撰述為「莫札特長笛協奏曲K. 313裝飾奏之研究」,出版之後再繼續蒐集資料,也就有了本篇針對K. 314的研究分享。本文的研究問題有二:
1.裝飾奏的演奏在旋律、和聲上是否應該依照作曲者的時代風格?
2.裝飾奏的篇幅長短是否有一定的限制?

故筆者藉由蒐集資料、分析樂曲、比對不同演奏家的詮釋之後,希冀能夠歸納出結論,以作為長笛演奏者的參考依據。

第二節 迷宮探險
本研究為表演詮釋探討,由於涉及原始樂譜、時代特性、表演者主觀詮釋,故而層面較為廣泛,亦非有絕對的答案,筆者僅能依據多方面的資料收集研究提供最客觀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將採取「文獻分析法」、「有聲資料評析」、「演奏法探討」三大類,概述於下:

一 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將針對樂譜文獻作分析。有鑑於市面上的版本眾多,本研究將從最接近莫札特時代、有出版的裝飾奏樂譜開始蒐集,也就是19世紀開始出版的樂譜,這一些樂譜幾乎都是由長笛演奏家撰寫、校對,出版社負責印刷,包括Claude-Paul Taffanel(1844–1908)、Carl Joachim Anderson(1847–1909)、Johannes Donjon(1893–1912)、Rudolf Tillmetz (1847–1915)、Jean-Pierre Rampal(1922 – 2000)、Gary Shocker(b. 1959)以及Emmanuel Pahud(B. 1970)共七個版本。在這七個版本之中,從19世紀中的Taffanel、到20世紀末的Pahud,橫跨100多年的歷史,更可以檢驗不同世代的風格差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