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寶典: 老老恆言 | 誠品線上

養老寶典: 老老恆言

作者 (清) 曹庭棟; 黃作陣/ 祝世峰/ 楊煊/ 評注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養老寶典: 老老恆言:此書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75歲高齡時所著,又名《養生隨筆》。書中從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廣泛地闡述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養生方法,淺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此書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75歲高齡時所著,又名《養生隨筆》。書中從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廣泛地闡述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養生方法,淺近易行,被後世奉為“健康之寶”,為老年養生做出了很大貢獻。 全書共五卷。前四卷為老年人日常起居寢食養生方法,在參考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養生實踐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五卷論述粥,並系統將粥分為上中下三品。在老年養生中重視保護脾胃的功能,認為“少食以安脾”,“粥食應養脾”,“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爛煮也;一口化,細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人惟借火化,磨運易即輸精多。”書中記載粥譜100餘種,從擇米、擇水、火候到食候等都有論述,如蓮肉粥、藕粥、胡桃粥、杏仁粥等,均可供老年人食養或食療選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曹庭棟字楷人,號六圃,浙江嘉善人,秀才。少嗜學工詩,中年後,絕意進取。為了給母親祝壽,在自家花園挖土為池,累土為山,池栽蓮荷,山植花木以奉母,名之曰慈山,因自號慈山居士。曹庭棟出身書香門第,本書金安清《序》謂:“曹氏自前明迄本朝,家世文學,侍從相繼,鼎貴者百餘年。己未丙辰,兩次鴻博。祖子顧少宰爾堪,兄古謙明經庭樞,皆就征。”然曹庭棟淡泊名利,“為浙撫所延訪,而辭之堅,故未與”。性放達,時或彈琴賦詩,時或寫蘭石摹篆隸,手植梅林,徜徉吟詠,真“神仙中人也”。曹庭棟一生以讀書著書為樂。晚年益耽著述,不下樓者三十年,所坐木榻穿而複補。著述甚多,往往自成一家。嘗以《宋詩鈔》漏略尚多,因搜采遺佚,為《宋百家詩存》二十八卷;又著《產鶴亭詩集》七卷、《老老恒言》五卷、《易准》四卷、《昏禮通考》二十四卷、《孝經通釋》十卷、《逸語》十卷及《琴學內篇》一卷、《外篇》一卷,均見《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老老恒言自序 老老恒言金序 卷一 安寢 晨興 盥洗 飲食 食物 散步 晝臥 夜坐 卷二 燕居 省心 見客 出門 防疾 慎藥 消遣 導引 卷三 書室 書幾 坐榻 杖 衣 帽 帶 襪 鞋 雜器 卷四 臥房 床 帳 枕 席 被 褥 便器 卷五 粥譜說 擇米第一 擇水第二 火候第三 食候第四 上品三十六 中品二十七 下品三十七

商品規格

書名 / 養老寶典: 老老恆言
作者 / (清) 曹庭棟; 黃作陣 祝世峰 楊煊 評注
簡介 / 養老寶典: 老老恆言:此書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75歲高齡時所著,又名《養生隨筆》。書中從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廣泛地闡述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養生方法,淺近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628823352
ISBN10 / 9628823353
EAN / 9789628823352
誠品26碼 / 2680785067009
頁數 / 41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卷五
粥譜說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前卷屢及之,皆不過略舉其概,未獲明析其方。考之軒岐家與養生家書ꨁ,煮粥之方甚夥,惟是方不一例,本有輕清重濁之殊,載於書者,未免散見而雜出。竊意粥乃日用常供,借諸方以為調養,專取適口,或偶資治疾,入口違宜,似又未可盡廢。不經匯錄而分別之,查檢既嫌少便,亦老年調治之缺書也。爰撰為譜,先擇米,次擇水,次火候,次食候。不論調養治疾功力深淺之不同,第取氣味輕清、香美適口者為上品,少遜者為中品,重濁者為下品,准以成數,共錄百種,削其入口違宜之已甚者而已。方本前人,乃已試之良法。注明出自何書,以為征信,更詳兼治。方有定而治無定,治法亦可變通。內有竊據鄙意參入數方,則惟務有益而兼適於口,聊備老年之調治。若夫推而廣之,凡食品藥品中,堪加入粥者尚多,酌宜而用,胡不可自我作古耶ꨂ?更有待夫後之明此理者。【注釋】ꨁ軒岐家:指醫藥家。軒岐,黃帝軒轅氏與大臣岐伯的並稱,他們被視作中國醫藥的始祖。ꨂ自我作古:謂由我創新,不循舊法。【譯文】粥能補益人體,老年人特別適合,前面幾卷中屢次提到它,都只不過略舉其概要而已,沒能夠清楚地闡明煮粥的方法。參考醫藥學家和養生家的書籍,煮粥的方法很多,只是方法不一致,煮的粥本來就有輕清重濁的區別,記載在書裡的,未免分散而且雜亂。我認為粥是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用各種粥方來調養身體,主要是取其適合口味,有的偶爾用來治療疾病,吃後不順口,但似乎也不可以完全廢棄。如果不經過彙編錄入而分門別類,查檢既嫌不太方便,也是老年人養生所缺少的書籍。於是撰寫成粥譜,首先是擇米,其次是擇水,再次是調節火候,最後是服食的時間。不管調養治病功效強弱的區別,只取氣味輕清、香美適口的作為上品,稍微差一點的為中品,重濁的為下品,以整數為准,一共記錄一百種,只是刪削了入口後感覺非常不爽口的而已。這裡所選的粥方來自前人,但都是我已經試驗過的良方。注明了它出自哪本書,是為了讓人們考核證實,也是為了讓人們更詳細地瞭解它的兼治。粥方有固定的內容,而治療的疾病卻沒有固定的法式,治法也可以變通。這裡面有我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入的幾個粥方,只是為了對身體有益而又適合口味,姑且作為老年人調養的備選。如果推廣這種方法,凡是食品和藥品中,能夠加入粥裡的還有很多,選擇適宜的使用,為什麼不可以自我開始呢?更有待於後來明白這些道理的人來做了。擇米第一米用粳,以香稻為最,晚稻性軟,亦可取,早稻次之,陳廩米則欠膩滑矣。秋穀新鑿者香氣足,脫穀久,漸有故氣,須以穀懸通風處,隨時鑿用;或用炒白米,或用焦鍋巴,膩滑不足,香燥之氣,能去濕開胃。《本草綱目》雲:“粳米、秈米、粟米、粱米粥ꨁ,利小便,止煩渴,養脾胃;糯米、秫米、黍米粥ꨂ,益氣,治虛寒瀉痢吐逆。”至若所載各方,有米以為之主,峻厲者可緩其力,和平者能倍其功,此粥之所以妙而神與?【注釋】ꨁ粳(jīnɡ)米:粳稻碾出的米。米粒短而粗,米質黏性較強,脹性小。秈(xiān)米:秈稻碾出的米,黏性小。ꨂ秫(shú)米:當指黏性的粱米或粟米。【譯文】煮粥的米用粳米,以香稻為最好,晚稻較軟,也可取用,早稻就更差一點,陳廩米則缺少膩滑感。秋天新舂的稻穀香氣充足,舂完後放置的時間過久,慢慢地就有了陳舊的味道,應該把稻穀懸掛在通風的地方,需要吃的時候去舂;或者用炒白米,或者用焦鍋巴,二者膩滑感不足,但香燥之氣能去濕開胃。《本草綱目》說:“粳米、秈米、粟米、粱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脾胃;糯米、秫米、黍米粥,益氣,治虛寒瀉痢吐逆。”至於書中記載的各種粥方,有了米作為主要成分,藥性猛烈的藥物可以緩和藥力,藥性平和的藥物可以使其功效加倍,這就是粥之所以奧妙神奇的地方吧?擇水第二水類不一,取煮失宜,能使粥味俱變。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陽生髮之氣,最為有益。梅雨濕熱薰蒸,人感其氣則病,物感其氣則黴,不可用之明驗也。夏秋淫雨為潦,水鬱深而發驟,昌黎詩:“洪潦無根源,朝灌夕已除。”或謂利熱不助濕氣,竊恐未然。臘雪水甘寒解毒,療時疫;春雪水生蟲易敗,不堪用。此外,長流水四時俱宜,山泉隨地異性,池沼止水有毒。井水清冽,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天一真氣ꨁ,浮於水面也,以之煮粥,不假他物,其色天然微綠,味添香美,亦頗異凡。缸貯水,以朱砂塊沉缸底,能解百毒,並令人壽。【注釋】ꨁ天一真氣:此指化生水的真氣。《尚書大傳•五行傳》:“天一生水。”【譯文】水的種類不一,選取煮粥的水失當的話,會使粥的味道完全改變。初春的時候碰到了下雨天,這種雨水是春陽生髮之氣形成,對人體最為有益。梅雨濕熱薰蒸,人體感受了它的濕熱之氣就會生病,物品感受了它的濕熱之氣就會黴變,不可用梅雨熬粥,這已經是明確驗證的了。夏天秋天的暴雨為潦水,水鬱滯深而下得突然,韓愈的詩說:“洪潦無根源,朝灌夕已除。”有人說潦水消除熱氣而不助長濕氣,我認為恐怕不是這樣。臘月雪水甘寒解毒,治療一時流行的傳染病;春天雪水易生蟲子也易腐敗,不能使用。此外,一直流動的水四時都可以使用,山泉因不同的地理位置而性質不同,池沼裡停滯的水有毒。井水清澈寒冷,早晨井裡的第一桶水是井華水,是化生水的真氣,浮在水的表面,用它來煮粥,不用借助其他東西,粥的顏色自然微綠,味道更加香美,也和一般水煮的粥不一樣。用水缸貯存水,把朱砂塊沉到缸底,這樣的水能解百毒,而且能令人長壽。火候第三煮粥以成糜為度,火候未到,氣味不足,火候太過,氣味遂減。火以桑柴為妙。《抱樸子》曰:“一切藥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ꨁ,能除風助藥力。櫟炭火性緊,粥須煮不停沸,則緊火亦得。煮時先煮水,以杓揚之數十次,候沸數十次,然後下米,使性動盪,則輸運捷。煮必瓷罐,勿用銅錫。有以瓷瓶入灶內礱糠稻草煨之ꨂ,火候必致失度,無取。【注釋】ꨁ箕星:二十八宿之一。東漢蔡邕《獨斷》:“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ꨂ礱(lónɡ)糠:稻穀輾磨後脫下的外殼。【譯文】煮粥以爛熟為度,火候沒到,氣味就不足,火候太過,氣味就減弱。燒火用桑柴為最好。《抱樸子》說:“所有的藥物不用桑柴煎煮,就不服用。”桑樹是感受箕星精氣形成的,可以除風邪、助藥力。櫟炭火性緊,煮粥應該滾沸不停,則緊火也可以。煮粥的時候先煮水,用勺子揚水數十次,等候沸騰數十次,然後下米,使水性動盪,則人體消化吸收也容易。煮粥一定要用瓷罐,不要用銅錫製成的罐。有的人用瓷瓶放入灶內,點燃稻糠稻草來煨粥,火候一定不合法度,這種方法不可取。食候第四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饑即食,亦能體強健,享大壽,此又在常格外ꨁ。就調養而論,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於食粥後。食勿過飽,雖無慮停滯,少覺脹,胃即受傷。食寧過熱,即致微汗,亦足通利血脈。食時勿以他物侑食ꨂ,恐不能專收其益;不獲已ꨃ,但使鹹味沾唇,少解其淡可也。【注釋】ꨁ常格:常度,常理。ꨂ侑:佐助。ꨃ不獲已:猶不得已。【譯文】有的老年人整天喝粥,不計頓數,餓了就吃,這樣也能使體格強健,享盡天年,這又在常理之外。就調養而論,粥應該空腹食用,或者作為晚餐也可以,只是不要在喝過粥之後再吃別的食物。食粥不要過飽,雖然沒有停滯的顧慮,但稍微感覺脹滿,胃就受傷。寧可喝熱粥,即使馬上會使身體微微出汗,也足以通利血脈。喝粥時,不要用別的食物佐助,如果搭配別的食物,恐怕就不能完全收到粥的益處;如果不得已,只要使鹹味沾到嘴唇,稍微緩解淡味就可以了。【點評】本節作者詳細論述了煮粥的擇米、擇水、火候與食候,乃至燒煮所用的桑柴,可見作者深諳食粥養生之道。現代人煮粥一般選用粳米、糯米和小米。粳米即日常食用的大米,具有健脾養胃、除煩止渴等效用。糯米北方稱作江米,具有健脾暖胃、補虛止汗、縮小便的功效,但糯米性黏膩,較難消化,食入過多容易助濕生痰。《隨息居飲食譜》記載:“糯米甘溫,補肺氣,充胃津,助痘漿,暖水髒。釀酒熬餳,造作餅餌。若作粥飯,不可頻餐,以性粘滯難化也,小兒、病人尤當忌之。”小米味甘鹹而性涼,具有和中、解毒、除熱、補虛損、利尿消腫的作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煮米粥時,浮於鍋面上的濃稠液體叫做粥油,其營養豐富,有滋陰強身等功效。作者對水的選用很有講究,雖然很有道理,但較難辦到。煮粥時只要注意水的潔淨、新鮮,不要用屋簷水、池塘水,以及存放過久的水即可。煮粥最好選用砂鍋,不要用鐵鍋或鋁鍋,防止一些藥物產生化學反應。先用大火加熱迅速煮沸,後用小火使粥糜爛。粥可以作為早、晚餐食用,一般情況下,治療熱證,粥宜冷食;治療寒證,粥宜乘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