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 培養蓄電量不衰減的內在系統 | 誠品線上

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 培養蓄電量不衰減的內在系統

作者 劉潤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 培養蓄電量不衰減的內在系統:「得到」APP40+萬學員訂閱企業戰略顧問劉潤最新商學課程含金量最高的商戰邏輯思維第八冊《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得到」APP 40+萬學員訂閱 企業戰略顧問劉潤最新商學課程 含金量最高的商戰邏輯思維 第八冊《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拋出更深入的思維與運用工具,讓自我內在系統再更新晉級。作者劉潤讓無法三頭六臂的我們,以47則思維模式,實現腦力、體力蓄電量都充足的自我! ・從三八理論悟出不一樣的生活 人人一天都有三個八小時,八個小時工作、八個小時睡覺,剩下的八小時你怎麼運用? →每個人擁有的時間一樣多,區別在於如何運用;利用時間投資自己,創造不一樣的人生軌道! ・不要找直接原因,要找到根本原因 從問題出發,不停問為什麼,放下直接原因或間接原因,發現根本原因來解決事情。 →狀況發生時,用「5WHY法」追問五個方向正確的為什麼,將問題一一排除。 ・缺乏結構的說話模式,讓人覺得內容沒重點 結構式表達訓練是說話技巧的必修課,希望引發出聽者的何種注意,取決於你如何說話。 →「SCQA架構」將情境、衝突、問題、答案四個說話重點分類,再透過不同場合排列組合,形成有效的表達模式,讓聽者馬上進入狀況。 ・利益面前,怎麼用賽局理論戰勝私利? 讓商家認知到你是他的忠實客戶,喚醒他對你的誠信,使雙方在交易中建立長遠良好關係! →店家評價建立在重複往來上,想創造由無限次重複賽局組成的文明商業社會,先顧好你的誠信度。 缺乏結構的個人管理,將減弱自我力量的續航力。《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讓我們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個人長久蓄電量,在商業世界中保持效率滿分的本領! 【本書特色】 1. 作者在商管學習資歷及商業界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將經驗中汲取精華理論,濃縮成一篇篇提升自我的關鍵技能。 2. 有脈絡地去梳理邏輯性思維及批判性思考方式,讓人一讀就懂! 3. 運用實例分享,加強理論佐證強度,同時讓文字更具畫面感,去除了工具理論的艱澀。【寶鼎出版】《每個人的商學院》作者劉潤獨家推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 Miula/M觀點創辦人 小樂/財經部落客 林翰霆/RefLink芮羚數字營銷集團創辦人 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黃瑞祥/「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臉書粉絲團作者 楊斯棓/方寸管理顧問公司首席顧問、醫師 劉奕酉/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歐馬克/金鐘司儀 鋼鐵V 走闖職場/個人品牌經營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潤南京大學理學學士,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潤米諮詢董事長,中國著名商業顧問、網際網路轉型專家,40萬學員《5分鐘商學院》主理人。1999年以工程師身分加入微軟,繼而擔任專案經理,2010年被任命為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離職後創立上海潤米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利用多年在IT、網際網路業的經驗,透過培訓、諮詢、投資等方式,致力於幫助傳統企業跟上潮流、抓住趨勢紅利,順利在經濟寒冬中找到突圍之道。目前服務的機構有:著名香港企業家李家傑先生私人顧問、海爾集團戰略顧問、中遠國際高級戰略顧問、百度高級戰略顧問、著名風險投資機構晨興資本高級顧問、康寶萊戰略顧問、拍拍貸戰略顧問等。每年另受多家企業邀請講授課程,評價極高。除了工作、公益,也愛好旅行。著有暢銷書《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在踢門》、《網際網路+:戰略篇 | 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在踢門》、《網際網路+:小米案例篇》、《趨勢紅利》、《5分鐘商學院・商業篇》、《5分鐘商學院・管理篇》、《5分鐘商學院・個人篇》、《5分鐘商學院・工具篇》、《新零售狂潮》、《每個人的商學院・商業基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給不是商學院的你的第一堂商業課/黃瑞祥 一步步學習,成為商業世界裡的高貴紳士/楊斯棓 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掌握影響一生的商業思維/劉奕酉 Part 1知識 第1章 時間管理 01 時間成本-花時間做,還是花錢買 02 GTD-用大腦來思考,而不是記事 03 背上的猴子-每個人都應承擔自己的責任 04 三八理論-人生的不同由第三個八小時創造 05 番茄鐘工作法-人真的可以三頭六臂嗎? 第2章 職業素養 01 通訊軟體禮儀-讓跟你打交道的人覺得舒服 02 信件禮儀-一封好的信件到底是什麽樣的 03 時間顆粒度-怎樣做到把時間碾成粉末 04 事實與觀點-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 05 職業化-商業世界的教養 第3章 邏輯思維 01 同一律-白馬到底是不是馬 02 矛盾律-誰給理髮師理髮 03 排中律-生存還是毀滅,只能選一個 04 三段論-一眼看穿詭辯的五個方法 05 歸納法-幾乎所有知識,都始於歸納法 Part 2工具 第4章 思考工具 01 MECE法則-透過結構看世界 02 腦力激盪法-用數量帶動質量,用點子激發點子 03 心智圖-放射性思考工具 04 5W2H法-集齊七個問題,讓思維更縝密 05 5WHY法-不斷追問,找到根本原因 06 二維四象限-對立統一的分析工具 第5章 效率工具 01 白板-隨時隨地創造、思考 02 行動辦公-整個世界都是辦公室 03 電子閱讀器-如何一年讀上一百本書 04 知識管理-構建大腦的外接行動硬碟 05 雲端服務-讓電子設備不再是一座座孤島 06 搜索工具-百分之八十的問題都被回答過 07 信件、行事曆、聯絡人-你的戰馬、盔甲和長矛 08 群組軟體-把工具用起來 09 休息、運動-生活的對立面不是工作 10 我的一天-君子善假於物也 第6章 溝通工具 01 SCQA架構-說話沒重點是因為缺結構 02 一對一會議-把「聽我說」變為「聽你說」 03 羅伯特議事規則-怎麽開會才有效 04 Scrum-「逼死自己」的方法論 05 視覺會議-讓右腦一起來開會 06 作戰指揮室-外部變化越劇烈,內部辦公越集中 第7章 賽局工具 01 納什均衡-為何選擇「損人不利己」而非共贏 02 囚徒困境-如何把背叛轉為合作 03 智豬賽局-「搭便車」的占優策略 04 公地悲劇-如何避免「我不占便宜誰占」 05 重複賽局-誠信如何戰勝私利 06 不完全資訊賽局-不戰而屈人之兵 07 拍賣賽局-誰的時間最不值錢 08 賽局遊戲-有時也是吃人的陷阱 09 零和賽局-只轉移存量,不創造增量 10 一報還一報-至今無敵的賽局策略

商品規格

書名 / 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 培養蓄電量不衰減的內在系統
作者 / 劉潤
簡介 / 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 培養蓄電量不衰減的內在系統:「得到」APP40+萬學員訂閱企業戰略顧問劉潤最新商學課程含金量最高的商戰邏輯思維第八冊《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
出版社 /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488997
ISBN10 / 9862488999
EAN / 9789862488997
誠品26碼 / 2681897650004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7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得到」APP 40+萬學員訂閱
企業戰略顧問劉潤最新商學課程
含金量最高的商戰邏輯思維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掌握影響一生的商業思維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劉奕酉
做為自僱者,這些年我一直在推廣商業思維的重要性。
說到商業思維,你會想到什麼?商場上如何做生意、公司如何運作、企業如何競爭等等。你可能不覺得商業思維和自己有關,如果你也認同這一點,我想你可能已經失去許多機會而不自覺。
我認為對於職場工作者來說,商業思維就是創造價值的思維。具體來說,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更省時、省力,並且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長期以來,我都有關注劉潤的文章,早在《每個人的商學院》這系列套書出版之前,已在網路上拜讀過《5分鐘商學院》的部分文章內容,而且獲益良多。這次有機會將這些內容重新融合,涵蓋商業、管理與個人三個部分,從個人與企業內、外的關係,到個人與自己的關係,提供完整又簡潔的商業概念,我想是讀者之福。因為你可以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掌握一個商業概念。
這個概念很有可能影響你一生。更別說書中數以百計的商業概念,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你知道這是什麼?可以帶來哪些關聯效益?又該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上?這些概念,都是商業思維的一部分。
而《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基礎》與《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進階》作為這個系列的最後兩本書,談的是關於「個人」的部分,這是因為:所有的問題,最後都是自己的問題。
唯有提升自己,才能在商業與管理層面上有所發揮、相輔相成。那麼,該提升哪些面向呢?知識、技能與態度,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做到終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
•知識:時間管理、職業素養、邏輯思維
•技能:學習與思考、演講與溝通、談判、創新與指導
•態度:高效能習慣養成、情商養成
除此之外,書中也介紹了高效工作者常用的思考、效率、溝通與賽局工具,藉由這些工具的輔助可以大幅提升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效率與效能。
當你具備了商業思維,就會更懂得如何創造價值、提升價值。不再只是拚命地完成交辦的任務,而是懂得聰明地努力,用有效率的方式來完成工作,創造職場躍升的機會。

試閱文字

內文 : 背上的猴子-每個人都應承擔自己的責任
一天早上,老闆開完晨會,正拿著筆記型電腦和咖啡快速走回辦公室。這時,一位下屬攔住了他:「老闆,有件事要徵詢您的意見,占用您一分鐘⋯⋯您覺得怎麼處理好呢?」老闆應該怎麼回答?
A.「我現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訴你。」
B.「你應該這樣⋯⋯」
假如你是老闆,你會選擇A還是B?
從管理,尤其是時間管理的角度看,A和B都不是正確答案。為什麼?因為你把本應由下屬照料的「猴子」抱到了自己身上。這就是著名的「背上的猴子」。
背上的猴子,是由威廉.安肯三世(William Oncken Ⅲ)提出的一個有趣理論。他在暢銷書《別讓猴子跳回你背上》(Monkey Business)中,把責任或者「下一步動作」比作猴子。某件事本來是下屬的責任,但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逃避責任的天性,他們遇到困難時,在家依賴父母、在公司依賴老闆。像「您覺得怎麼處理好」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在把自己的責任—那隻「猴子」,抱到老闆面前,然後問老闆:「您幫我照顧一下這隻猴子好嗎?」
如果老闆回答「我現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訴你」,就相當於說「好吧,先把猴子給我,你去玩會兒吧」。下屬馬上就會興高采烈地走開。但是過幾天,他會再次出現在老闆辦公室的門口,探進頭來問:「老闆,那件事您想得怎麼樣了?」
如果老闆回答「你應該這樣⋯⋯」就相當於說「照我說的做,給猴子吃這個藥、打那個針」。這時,下屬也會興高采烈地走開。但是過幾天,他同樣會出現在老闆辦公室的門口,探進頭來問:「老闆,那隻猴子死了。您看下面該怎麼辦啊?」
所以,你選A,是幫他承擔決策的責任;選B,是幫他承擔決策可能失敗的責任。
假如你有十個下屬,每個人每週都扔三隻猴子給你照顧,那麼你一週要照顧三十隻猴子,牠們會爬滿你全身,讓你焦頭爛額,完全沒有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當下屬問「您覺得怎麼處理好」時,老闆可以回答「你覺得呢」。這個回答有神奇的力量,管理者都應該對著鏡子多練習幾遍。
有的下屬會接著說:「老闆,我想不出來,所以才來找你的。」老闆可以這樣說:「你先找幾個人腦力激盪一下,大家一起再想想。我今天下午五點半有時間,到時候你拿出幾個方案,我們再討論。」
到了下午五點半,下屬果然帶著五個方案來了,他講完後又問:「您覺得哪個方案好?」這個時候,老闆依然可以回覆那句「你覺得呢」。
如果下屬說:「A不錯。」老闆可以說:「A是不錯,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
如果下屬說:「有道理。那我覺得B更好。」老闆可以說:「B也很好,可是如果競爭對手⋯⋯怎麼應對?」
這時,下屬說:「看來,還是C最好。」老闆可以說:「太棒了!就這麼做。下週五你再來找我,我們一起看看效果如何。」
這樣一來,那隻猴子就把已經搭到老闆肩上的手,又放回到下屬身上。
組織中最基本的原則是「責權利心法」。但是,很多人都有逃避責任的心理,依賴老闆幫自己承擔決策的責任,以及決策可能失敗的責任。而有些老闆也很享受這種被依賴的感覺,結果被下屬的猴子占據了所有時間和精力,自己焦頭爛額,下屬也沒有得到成長。背上的猴子,就是讓責任待在牠的主人身上,不要讓別人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這是一套簡單而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在具體執行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五個原則。
第一,老闆和下屬都必須明確猴子—也就是責任或「下一步動作」的歸屬,不能出現「你以為在等他,他以為在等你」的狀況。
第二,老闆每次和下屬的討論、輔導,應該控制在五∼十五分鐘之內,每天控制總的討論次數。
第三,只能在約定時間內討論,不耽誤老闆率先履行自身的責任。「我現在正在趕一份報告,你明天早上八點半來找我,可以嗎?」
第四,最好透過見面或者電話的形式討論,而不是信件。見面和電話是同步溝通,溝通完之後,猴子就回到下屬身上了;而信件是異步溝通,下屬給老闆寫信件,老闆沒回覆之前,猴子仍然在老闆身上。
第五,每次討論完,要約定下次溝通的時間。「下週五你再來找我,我們一起看看效果如何。」否則,可能會因為遇到困難,事情就不了了之——猴子被下屬拋棄,餓死在路上。

時間顆粒度-怎樣做到把時間碾成粉末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網路上流傳一張王健林的行程表。這位六十多歲的中國首富,早上四點起床健身,然後飛行六千公里,先後出現在兩個國家、三座城市,晚上七點再趕回辦公室,繼續加班。
王健林的行程表公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受到一萬點傷害」,最可怕的事情不過如此:比我成功無數倍的人,居然比我更努力!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有不少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外人無法想像,甚至不願想像的。從王健林的這張行程表裡,我看到一樣東西——職業化。我在朋友圈裡寫道:外企高階主管們,很多遠不到首富級別的同志們,都是這樣的⋯⋯時間顆粒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職業化程度。
什麼叫時間顆粒度?
時間顆粒度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根據行程表,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很細,大約是十五分鐘。比如,和某位主管會見,這件事情很重要——安排十五分鐘吧!
另一個把時間切成顆粒的人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一位資深記者說,蓋茲的行程表和美國總統類似,基本時間顆粒度是五分鐘。他的一些短會,或者像與人握手這樣的事情,則按秒數安排,讓人不禁感嘆:這哪裡是把時間切成顆粒,簡直是把時間碾成粉末!這種「按秒數安排」的情況並非誇大,我就親眼見過。
二〇〇二年,比爾.蓋茲到訪中國,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參加一些重要會面。微軟中國的同事們為了他的到來,一遍又一遍地測量:從電梯口到會議室門口要走多少步、要用幾秒鐘。我當時就在現場,親眼見到每個會議室都坐著一位等著他握手、簽字的重要客人。蓋茲來了之後,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握手、簽字、拍照、離開,幾乎分秒不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顆粒度。王健林是十五分鐘,蓋茲是五分鐘,而大部分人是一小時、半天,甚至一天。恪守時間是職業化的基本要求。
為什麼很多人不守時?因為他們的時間顆粒度過於粗獷。
有一次,中央電視台打算採訪王健林,結果主持人和攝影製作組遲到了三分鐘,王健林當著他們的面,坐著車絕塵而去。這位主持人感慨地說:「一分鐘不等,一點臉不給,老王就是霸氣。」其實不是王健林霸氣,而是他的時間顆粒度只允許騰出一小時來接受採訪。主持人無法理解,對一個時間顆粒度是十五分鐘的人來說,三分鐘意味著什麼。
「是否恪守時間」是衡量一個人在商業世界中是否職業化的一個重要標準。理解了時間顆粒度的概念,你就會明白:恪守時間,其實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具體應該怎麼做?
第一,理解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當時間顆粒度為一小時的人評價時間顆粒度為十五分鐘的人時,他的心態往往是:至於嗎?耍什麼大牌?時間顆粒度為一天的人喜歡說:「你到北京了?那怎麼不順便繞到天津來看我一下啊?」時間顆粒度為半天的人喜歡說:「你下午在辦公室嗎?我過來找你聊聊天。」時間顆粒度為一小時的人喜歡說:「路上塞瘋了,我還有一會兒就到,你等我一下啊。」時間顆粒度為半小時的人喜歡說:「這事兒微信裡說不清楚,我給你打電話吧。」
這些話都沒錯。但是如果別人不去天津看望你、拒絕你的臨時到訪、不諒解你的遲到,或者不接你的電話,你要理解,那只是因為他的時間顆粒度和你不同。
第二,提升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檢查一下自己的時間顆粒度。看看你平時約人開會,一般會占用多長時間。如果通常都是半天,那麼你的時間顆粒度就是半天。如果真是半天,你也不用自責,因為隨著個人愈來愈成功、時間愈來愈值錢,你的時間顆粒度一定會變得愈來愈細,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當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具有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會懂得,至少以三十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以一分鐘為單位信守時間。這就是職業化。
第三,善用日曆管理時間顆粒度。
如今的電腦、手機都自帶日曆工具。建議大家把所有行程安排都放入日曆,而不是大腦中,然後利用工具逐漸管理愈來愈細的時間顆粒度。關於工具,我個人比較喜歡用Outlook(微軟辦公軟體套裝的配件之一),大家也可以用其他方便易用的工具。

MECE法則-透過結構看世界
某公司主管安排W寫一篇文案,要求充分闡釋公司的品牌主張。W很快把文案交了上去,主管瀏覽後指出文案的思路太狹隘,好比想要一棟房子,卻只砌了一堵牆。W便加班加點,查閱了幾十萬字的資料,從十幾個角度解讀公司品牌。但主管又給他潑了冷水:所有的觀點都並列在一起,邏輯層次混亂,就像把磚頭、瓦片和牆壁、屋頂相提並論。
很多人在寫文章、做PPT以及匯報工作時,都有過類似經歷。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務必要記住「MECE法則」。
MECE法則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的縮寫,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Minto Pyramid Principle)中提出的一個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常被稱為「不重疊,不遺漏」。
MECE法則聽上去很複雜,其實很簡單。它就像拼圖遊戲,如果沒有拼錯,拼完之後一定是一塊不多,一塊不少。
比如,公司開會討論新遊戲的目標用戶,需要盡可能把所有的用戶定位都列出來。員工們集思廣益,擺出一些拼圖碎片:男人、小孩、成年人、老人、女白領、宅男、二次元少女⋯⋯這些拼圖碎片看上去很豐富,但是明顯違反了MECE法則,因為它們不可能一塊不多、一塊不少地拼出完整的用戶畫像。
首先,這些碎片裡有大量重疊:男人和小孩有重疊,即小男孩;宅男和老人有重疊,即孤僻的老頭。其次,這些碎片還有遺漏,比如,漏掉了那些既不是二次元少女,也不是白領的年輕女性——文藝女青年。
那應該怎麼列呢?可以在第一層從性別角度出發,把用戶分為男人、女人;第二層從年齡角度出發,把用戶分為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保證每一層的拼圖碎片都符合「不重疊,不遺漏」的MECE法則。
回到開篇的案例。為什麼W被批評「邏輯層次混亂」?第一次時,「想要一棟房子,卻只砌了一堵牆」,是因為文案違反了「不遺漏」原則;第二次時,「把磚頭、瓦片和牆壁、屋頂相提並論」,是因為文案違反了「不重疊」原則。
MECE法則是一種簡潔有力的、透過結構看世界的思考工具。那麼,使用MECE法則時需要注意哪些心法呢?
第一點,謹記分解目的。
把整體結構層層分解為要素時,要謹記分解目的,找到最佳分解角度。
對於同一個專案,如果目標是分析進度,就按照過程階段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析成本,就按照工作項目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析客戶消費特徵,就按照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來分解。
第二點,避免層次混淆。
例如,某團隊進行腦力激盪,探討如何賣出更多衣服。大家提出以下想法:一、開拓電商管道;二、開展網路行銷;三、減少服裝的成本以降低價格;四、改進服裝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
這些想法中,第四項是第三項的具體方法之一,把它和前三項列在一起,邏輯層次不清晰,會給思維帶來混亂。
第三點,借鑒成熟模型。
前人已經對商業、管理等做過大量研究,形成了很多結構分解模型。除了本書涉及的工具之外,還有PEST分析(宏觀環境分析)、3C分析模型(3C
戰略三角模型)、麥肯錫7S模型(企業組織七要素)等。這些工具都可以直接拿來用,而不需要像製造汽車那樣,重新發明輪子。

休息、運動-生活的對立面不是工作
曾經有人問我:「你這麼忙,週末日程都安排得這麼滿,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呢?」
在很多人看來,六點之前是工作,六點之後是生活;週五之前是工作,週六開始是生活。如果不能平衡,就會很累。
我的觀點可能大多數人未必同意。把工作放在生活的對立面時,希望工作和生活「平衡」;可是,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時,就會希望工作和生活「整合」。比如,有些人覺得看電影是生活,可是我覺得工作比看電影更生活。
這世上的事情,不分工作還是生活,只分喜歡做還是不喜歡做,值得做還是不值得做,有能力做還是沒能力做。把喜歡的、值得的、有能力做的事當成目標,把賺錢當成結果,就會發現工作甜似生活;否則,生活苦如工作。
真正需要平衡的不是工作和生活,而是工作、生活和它們的對立面—休息。工作辛苦,生活也很辛苦。感覺累的人,不是生活少了,而是休息少了。
下面介紹一下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常用的幫助自己有效休息的工具。
第一個,白噪聲軟體。
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良藥。以前我每天能睡十~十二小時。即便現在,我每天也能保證七~八小時睡眠時間。
我是怎麼做到的呢?白噪聲軟體幫助不小。
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幾乎無法在零噪聲的環境裡生存,有實驗表明,人類在消音房間裡待五分鐘,耳膜就會開始疼。那種均勻的、類似於電視雪花音的白噪聲,相對於特別安靜的環境來說,反而有助於放鬆和睡眠。
我常用的白噪聲軟體叫Relaxio,裡面除了電視雪花音之外,還有下雨、颳風、流水、火車、咖啡廳等日常環境噪聲。當我在安靜的房間裡,聽著白噪聲軟體模擬出來的電閃雷鳴和雨水打在窗戶上的霹哩啪啦聲,更容易放鬆下來,快速進入睡眠。
第二個,眼罩+降噪耳機。
我每年出差的時間特別多,在交通工具上,如何充分休息呢?
首先,營造黑夜環境是入睡的要點。為了能在交通工具上快速、高品質入睡,我會隨身攜帶一個眼罩,營造黑夜的氛圍。
這個眼罩比較特別,它一面印著「吃飯叫我」,另一面印著「吃飯別叫我」。至於哪一面朝外,視情況而定。
另外,我還會隨身帶幾片一次性蒸汽眼罩。眼罩打開後,它能自動發熱二十分鐘左右,舒緩眼睛。
戴上眼罩,再用主動降噪耳機播放泉水擊打碎石的叮咚聲,我就可以輕鬆入眠。
第三個,跳繩。
更好的休息方式是運動。
張展暉在「得到」App開設的課程《有效管理你的健康》裡提到,健身有四個目的:減肥、增加身體柔韌度、增大肌肉和訓練心肺功能。
這四個目的中,最關乎健康的其實是訓練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相當於汽車的「排量」。排量五•〇的車,在高速公路上就比排量一•六的車性能更好,更有可操控性。同樣的道理,心肺功能愈好的人,愈能輕鬆駕馭一天的工作。
訓練心肺功能,跑步、游泳是不錯的方式。但對於時間顆粒度極小的我來說,跑步、游泳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那怎麼辦呢?我做了不少研究,也請教了很多專家,最後選擇了跳繩。因為,從訓練心肺功能角度來看,它的效率更高—跳繩五分鐘相當於慢跑半小時。姿勢正確的話,跳繩對膝關節的傷害性只有跑步的七分之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