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發問, 用力思考: 猶太爸媽都在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 | 誠品線上

大聲發問, 用力思考: 猶太爸媽都在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

作者 全聲洙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大聲發問, 用力思考: 猶太爸媽都在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猶太菁英出類拔萃的祕密,就是傳承三千八百年的「哈柏露塔」教育法!透過互相提問、對話、討論與辯論的方式,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哈柏露塔能夠提升成績與實力,也能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溝通與團隊合作、創造與創新等能力,適合家庭及學校教育實際應用。.與同伴一起運用哈柏露塔,自然而然能培養出溝通、聆聽、關懷與社交等能力。和家人一起採用哈柏露塔,彼此溝通變得更順暢,家庭氣氛更和諧。.特別講解在生活中實際應用哈柏露塔的方法,照著做,你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猶太菁英出類拔萃的祕密,就是傳承三千八百年的「哈柏露塔」教育法!透過互相提問、對話、討論與辯論的方式,孩子會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強化未來的競爭力!百分之三十的諾貝爾獎得主是猶太人;哈佛、耶魯等常春藤名校,猶太人錄取率高達百分之三十。猶太人如何打造學習奇蹟?答案就在「哈柏露塔」。猶太人擅長協商,在金融、媒體、法律及經濟領域能嶄露頭角,成為世界一流人才,就是因為他們在家庭、學校與職場等不同場合,都透過「哈柏露塔」培養日後所需的各種能力。教育學博士全聲洙在擔任國小、國中、大學三十多年教職生涯中,深刻感受到現代教育的缺失與不足,他說:若用一句話形容現代的教育,無疑是反覆進行「聽課、背誦、考試與遺忘」的過程。全聲洙博士透過鑽研上千本教育相關書籍,發現哈柏露塔是花最少時間、得到最大成效的學習法,因此,不遠千里前往以色列及美國研究猶太的哈柏露塔。現在,他透過本書引導老師與父母利用哈柏露塔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教出喜歡讀書、能夠自主學習且具未來競爭力的孩子。◎溝通、發問、討論,猶太教育是翻轉課堂的學習最理想的學習方式是一邊學習,一邊將所學知識與人分享並加以深化。強調共同學習的「哈柏露塔」,是「兩人一組,與對方進行提問、對話、討論與辯論的過程。」共同學習的成效,在芬蘭、日本秋田的小學及猶太教育中,都已得到實際證實。牛津「一對一教學法」和美國頂尖高中慣用的「哈格尼斯圓桌教學法」,也都屬於哈柏露塔的討論型態。在猶太學校裡,老師會不斷向學生丟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學校鼓勵學生隨時發問,並展開激烈討論。同樣的方法也可應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主動開口、提問、討論並尋找多元解答的同時,活化大腦機能,激發獨立思考的能力,使邏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記憶也更持久。◎化被動為主動,由內而外引發學習動機未來的趨勢將是「發問和討論、溝通和合作」的學習模式。全聲洙博士在書中提倡積極學習的重要,鼓勵孩子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習變得快樂,增加內在求知的動機。全書深入闡述傳統教育與猶太教育的不同,以及翻轉課堂和哈柏露塔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探討孩子缺一不可的4C能力、如何利用「學習金字塔」找出最具效率的學習法,並提供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同儕之間或獨自念書時可實際應用哈柏露塔的方法。父母、師長都可從生活周遭尋找學習素材,應用「哈柏露塔」教育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效。比方說,在孩子讀完一本書之後,讓他扮演老師的角色講解內容;在過馬路時,跟孩子一起討論紅綠燈的排列順序,延伸思考「從危險到安全」的概念;老師在上課時讓學生分組討論,針對課程主題發表意見;課堂上採用小老師的型式,讓學生互相討論,彼此教導;另外,老師和父母也可利用「讀後討論」的型式,讓孩子閱讀書籍並發表意見。運用這些方式,自然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意願,從中培養邏輯論述能力、創意與批判性思維。◎教育的目的,讓孩子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教育不是讓孩子找正確解答,而是要學會思考;哈柏露塔最大的威力,在於培養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採用哈柏露塔教育法,每個孩子在學習時,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互相切磋討論,激發創意與思考,長期下來,就能改變學習態度,往更優秀的路上邁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全聲洙(전성수)首爾教育大學、首爾大學研究所、韓國教員大學研究所、弘益大學研究所畢業,教育學博士。曾歷經幼兒、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教育,對韓國教育有廣泛的體察,深入了解其不足之處。為了改變韓國不停重複「聆聽、背誦、考試與遺忘」的教育,開始研究猶太人的「哈柏露塔」教育法。著作有《猶太人的教養祕訣》、《提問與討論的教育奇蹟》等。現為富川大學教授、哈柏露塔教育協會會長、哈柏露塔教育研究所所長、韓國心理治療研究所諮詢委員、韓國青少年聯盟諮詢委員等。email:sooartedu@hanmail.net■譯者簡介熊懿樺韓文系畢業,喜歡看書、熱愛翻譯,也是個韓劇、韓樂迷,最愛神話與SJ,喜歡漫步韓國街頭,希望有朝一日能走遍整個韓國,更加了解這個國家的人、事、物和風土文化。譯作有「生動科學童話」套書、《The Beast 1-4》、《白色微笑,寮國》、《原來副食品這麼好做!》、《此刻不愛的人,都有罪》、《用愛翻轉逆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用猶太教育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一篇 如何讓學習更有成效?第一章 單向教育只會讓人不斷遺忘了解原理,想忘都忘不了/親身體驗過的印象最深刻/學習不該是為了考試/聆聽式教育無法培養溝通協調能力/雙向文化重視對話與溝通/擺脫單向教育,從改變學習方法開始第二章 未來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四C是未來的關鍵競爭力/要學生改變,老師先得改變/如果學習能夠愉悅又吵鬧……/思考與想像,是激發創意的必要條件第三章 刺激五感,促進大腦發育猶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比較/智商高卻拿不到諾貝爾獎的原因在於思考能力/動手也能刺激大腦運作--潘斐德的「幻想小人」理論/用筷子能創造高智商/因打赤腳帶來奇蹟的幼稚園第四章 從腦科學看學習學習能活化大腦機能/大腦最大的敵人是壓力/先行教育是造成學習效率低落的元凶/隱藏在「認真」背後的陷阱/沒有正確答案,學生才能發揮創意/歸納再說明,學習效果就會好第五章 雙向參與式學習最有效率由學習金字塔看學習效率/「教導他人」是成效最好的學習方式/開口學習與安靜學習的對決/成績好不見得有實力/頂尖高中著重於創造獨立思考的環境/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從自身出發才能學得更好/哈柏露塔是未來的學習趨勢第六章 用哈柏露塔翻轉課堂什麼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和哈柏露塔的關係第二篇 哈柏露塔與傳統學習的比較第一章 獨自學習V.S.共同學習與人互動,孩子才能學習/親子的互動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芬蘭的教育成就,來自於合作、討論與體驗/學校該教的是合作,不是競爭/使秋田鄉下小學成為全國第一的學習法/互相幫助,才符合人類的生存本能/猶太人從小就採用共同學習法第二章 聽的學習V.S.問的學習說出口的語言,會引發思考/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爭論是邏輯上的爭辯/常春藤名校為何有高淘汰率?/哈佛以發問與討論的學習方式聞名/被動式教育無法培養批判性思維/從內而外的教育,能產生強大的效果第三章 單一正解V.S.多元解答孩子沒創意?因為你習慣給標準答案/閱讀是哈柏露塔的基礎/猶太的《塔木德》是多元解答的成果/提問與質疑,能不斷產生新思維第四章 安靜學習V.S.大聲學習問問孩子:「你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你會那樣想?」/溝通式學習,使法國以哲學聞名/多動身體,大腦自然靈光/出聲學習是一種享受第五章 外部動機V.S.內部動機強化內在動機,才能發揮潛力/找到自我動機,學習才有熱情/有明確理由,學習不會三天捕魚、兩天曬網/鼓勵孩子努力,不要稱讚孩子聰明/了解自己,才能激發創意/衝突也是一種強化意志力的溝通/能訓練專注力的哈柏露塔──心智工具課程第三篇 實際在生活中應用哈柏露塔第一章 該如何進行哈柏露塔課程?在課堂中教導同學/以提問為主的哈柏露塔課程/以爭論為主的哈柏露塔課程/以比較為主的哈柏露塔課程/教導同學的哈柏露塔課程/親自出題的哈柏露塔課程第二章 成績與實力同時提升的學習法預習時先理解整體的脈絡/預習時先理解整體的脈絡/打造可以投入的環境,並善用手、腳與嘴巴/和同學一起進行哈柏露塔的方法

商品規格

書名 / 大聲發問, 用力思考: 猶太爸媽都在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
作者 / 全聲洙
簡介 / 大聲發問, 用力思考: 猶太爸媽都在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猶太菁英出類拔萃的祕密,就是傳承三千八百年的「哈柏露塔」教育法!透過互相提問、對話、討論與辯論的方式,孩
出版社 /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485781
ISBN10 / 9862485787
EAN / 9789862485781
誠品26碼 / 2681346472003
頁數 / 32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篇 如何讓學習更有成效?

只有讓學生直接表達、動腦思考、參與討論、親身體驗,那些學習內容才能成為學生自己的能力。


第一章 單向教育讓人不斷遺忘

了解原理,想忘都忘不了/親身體驗過的印象最深刻/學習不該是為了考試/聆聽式教育無法培養溝通協調能力/雙向文化重視對話與溝通/翻轉單向文化,從改變學習方法開始

01 了解原理,想忘都忘不了
請試著寫下紅綠燈的燈號順序。
無論是要過斑馬線或十字路口,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紅綠燈。特別是駕駛人,更必須經常注意紅綠燈。紅綠燈因燈號差異有不同的種類,有兩個燈號、三個燈號及四個燈號等不同的類型。
關於四個燈號的紅綠燈,你能夠回想起它的燈號順序如何排列嗎?請嘗試由左至右寫出對應燈號。
我們見過無數次紅綠燈,照理來說應該能夠記得燈號順序。但真的記得嗎?很多時候不管我們多努力回想,就是想不起來。
為什麼看過無數次紅綠燈,卻想不起來燈號順序呢?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紅綠燈時,完全不去質疑它的排列順序。猶太人卻會從生活周遭尋找學習素材,他們讓大家觀察紅綠燈,然後進行討論,找出燈號的排列原理,再發表各種看法。
交通首重安全,「安全」的相反詞是「危險」。紅綠燈的排列順序是先針對「危險」提出警告,也就是依「從危險到安全」的順序排列。只要知道這個原理,就不需要特別記住紅綠燈順序。因此兩個燈號的紅綠燈排列順序為紅燈(危險)到綠燈(安全);三個燈號的紅綠燈則在中間加上警告燈號黃燈。至於四個燈號呢?一樣很簡單,分別是危險的紅燈、警告的黃燈及兩個安全的綠燈,兩個綠燈中,圓形綠燈較箭頭綠燈安全,於是在圓形綠燈前放置左轉或右轉指示燈,因此排列順序為紅燈→黃燈→左轉或右轉指示燈→綠燈。
即使我們硬背紅綠燈順序,一個月後也很容易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只要知道原理,不需背誦,十年後也可以回答出正確的順序。


02 親身體驗過的印象最深刻
請寫下就讀小學時,令你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仔細觀察你寫的三件事,哪些令你難以忘懷呢?
我們寫的大部分都是小學時親自做過或經歷過的事,例如校外教學、畢業旅行、運動會,或是犯錯受罰、清掃廁所等,全都是親身體驗過的事。
你不妨確認一下,在自己所寫的三種事中,是否有老師講課的內容?在小學六年的時光裡,我們上過許多老師的課,也持續聆聽、學習及背誦各種不同的教材,但是把這些內容記在腦海並寫下來的人卻寥寥可數。如果真的有人寫到這些事,大多也是背誦九九乘法表、畫圖或音樂演奏等親自參與過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記不清楚老師的上課內容,卻會對自己經歷過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呢?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愈與生活有關就愈有意義。若所學的事物在生活裡毫無用途且幾乎不會留存在記憶裡,我們又為什麼要在學校裡學習呢?
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給予我們重要的啟發。只有讓孩子直接表達、親自接觸、親身體驗的東西,才會留下長久記憶。因此,教育應該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去學習。
只有讓學生直接表達、動腦思考、參與討論、親身體驗,那些學習內容才能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03 學習不該是為了考試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現代的教育,無疑是反覆進行「聽課、背誦、考試與遺忘」的過程。無論哪個階段的教育,總是擺脫不了聆聽式教育。
從小學到高中,超過十年時間,學生坐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放學後在補習班認真聽老師講解,勤作筆記;到了大學,繼續坐著聽教授講課;就連在研討會,也是一直聆聽其他人說話。不管在教室、課堂或研討會中,幾乎很少有人提問。如果有人發問,就會被當成浪費上課時間、造成老師麻煩的學生。
不管是準備司法、行政或求職考試,抑或是大學入學考試、期中考、期末考,都是聽老師或教授講解上課內容,在接近考試日期時努力背誦,考完後又遺忘全部內容。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那些會遺忘的東西呢?
測驗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檢視目前的狀況,並找到改善方法。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背誦歷史知識或獲得好成績,而是檢視目前的情況,為未來發展尋找一個最佳的方法。但是藉由考試測驗的知識,大部分屬於記憶型。稍有水準的測驗方式也只是以那些記憶型的知識為基礎,衍伸出類推或綜合性考題。但這些記憶型知識在現實生活裡幾乎已經沒有背誦的必要,因為智慧型手機的發明,使這些記憶型知識失去了意義。即使認真背誦,那些知識也會如赫爾曼•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顯示的一樣,讓人漸漸遺忘。
因此,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學習是為了考試而存在,但就現況而言,許多人讀書只是為了得高分或通過考試。學校成為準備考試的地方,老師成為出考題的人。如果說學校是應付考試的單位,老師是讓學生考試拿高分的人,你會同意嗎?但現實明顯就是如此。學生為考試而學習的現象愈來愈嚴重,於是有許多學生在大學入學考試結束後,因為覺得非常厭煩,再也不想看見書本,便將課本全都燒毀。
如今的行政與司法考試,已經不能只遴選會背書的人。雖然應試者該對法律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也沒必要將法律書籍全都背起來。大多數資料只要借助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查到。在選用人才時,應該以系統化方式評估一個人能否作出正確判斷;能否不被金錢與權力誘惑,客觀地執行法律;能否與人溝通,發揮領導才能等。所有的學習,都應該把焦點放在培養這些能力上。


04 聆聽式教育無法培養溝通協調能力
學校老師最常講的話是什麼呢?學生每天上學最常聽到的話又是什麼?在韓國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安靜一點」。老師最常掛在嘴邊的有三句話,分別是:「安靜一點」、「不要吵」、「吵死了」。有時在這三句話之前,還會再加個「噓!」除此之外,「專心點」、「打起精神」、「知道嗎」、「了解嗎」等,也都是老師經常對學生說的話。學校老師說的話,全都在強調「安靜一點,好好聽我說話」。
說話前必須先經過思考,因此孩子在說話時能持續思考,但當老師要求他們安靜的瞬間,孩子的思考就會停止。若上課時完全由老師講解,學生只要安靜聽課,時間一長,注意力就會無法集中,或者變成沒在聽課,只假裝專心。
即便孩子上課專心聽講,知識也無法長存腦中。依據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的「遺忘曲線」,人的頭腦並沒有辦法長久記憶。藉由聆聽得到的知識不易在腦中整理,但若由自己表達,就必須先理解及整理後才能說出口,因此說話能幫助大腦整理思緒,比起只用聽的,更容易在腦中長久不忘。
在以前,背誦存在意義,因為在與別人談話時,無法逐一翻找書本,儲存在腦中的知識就顯得重要。但現在只要手上有一台智慧型手機,便能解決所有記憶問題,若是遇到不知道或記憶模糊的事,可以立即用手機上網搜尋。因此,記憶力已經不再是問題,最重要的反而是眼力、觀察力、創意等較高階的思考力。同時,溝通與協調能力也變得愈趨重要。創意與溝通協調等能力只能透過對話與討論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盯著講台上老師安靜聽課的傳統教育方式,無法培養那種能力。

05 雙向文化重視對話與溝通
猶太文化最大的特色是雙向文化。這樣的文化深入到猶太教育與猶太家庭中,與「單向」文化造成影響差異極大。
單向文化形成的是指示、要求、傳達與說明的文化,由上位者主導一切思考、決定與判斷,下位者則只要聽命與服從;雙向文化形成的是溝通、妥協、協商、討論與對話的文化,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藉由對話與溝通尋找最佳的方案。
韓國文化歷經君主專制、日本殖民時期與軍事高壓統治等,在眾多複雜的因素下形成單向式文化。政府機關或統治者下達指示,百姓聽從命令;長官下達指示,部屬聽從命令單向文化下,服從是最大原則。大人最常對孩子說的話是「乖乖聽話」。父母早晨送孩子上學時不忘叮嚀:「今天在學校要好好聽老師的話。」出席有長輩在的場合更經常囑咐:「今天一定要好好聽話。」大人最常給孩子的讚美是:「很乖、很文靜」。不管任何環境與場域,孩子總是被要求安靜與服從,而溫馴善良是最棒的美德。
反之,猶太人若孩子表現出安靜或順從的一面,最先會想到孩子是否生病了。因為生活裡隨時都在與人互動,想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與人交流,如果不說話,將成為非常大的問題。猶太孩子如果表現出乖巧或沉默,反而會引起父母的關注。
單向文化強調乖巧、重視安靜的結果,造成另一種消極被動的文化。部屬只做長官交代的事,多做沒被交代的事反而會遭受責備,責任也會歸屬到自己身上。
單向文化認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所謂「棒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強出頭有時反而會成為殺雞儆猴的對象。
單向式文化如果要正當、合理,在上位者必須做出完美的判斷或決定,但沒有人完美,每個人都有缺點,因此才需要互相依存;無論再好的決斷,都有一方會因此遭受損害,所以才需要不斷對話、溝通與協調,聆聽各種不同的資訊,相互溝通,參考部屬的意見。
韓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非世宗大王莫屬。世宗大王為什麼會成為聖君呢?聖君的「聖」字是由較大的「耳」字、較小的「口」字及「王」字所組成,意思是多聽他人建言,少開口說話的王。少說話,多傾聽是聖者的行為,若君王能夠如此,便是一位聖君。
世宗大王因為能接納諫言而成為聖君,是一位熟悉溝通之術的達人與討論高手。世宗大王最常說的話是:「愛卿有何想法?」這句話和猶太人最常說的話:「你的想法如何?」如出一轍,是詢問對方的想法和意見。在美國大學中,教授最常對學生詢問的話語也是「你有什麼想法?你的意見是什麼?」
世宗大王能成為偉大的君王,就是因為他是雙向溝通的大師。世宗大王甚至會和奴隸出身的賤民溝通、對話與討論。身為一國之君,與低下階級的奴隸談話,理由是什麼呢?世宗大王透過這種交流,改變了一位奴隸的命運,使他成為最厲害的科學家,那個人就是蔣英實。
蔣英實是妓女所生,在官府裡擔任奴隸的賤民,曾兩次被世宗大王派遣至中國留學,回國後擔任官職,最高升至「大護軍」(從三品)。蔣英實發明了自鳴漏壺(古代計時器)、測雨器及渾天儀等,並完成與中國不同、具獨創性的「天文圖」。他觀測天文比哥白尼撰寫《天體運行論》早了一百多年。他的成就被記載於伊東俊太郎與山田慶兒等人編纂的《科學技術史事典》中。在世界科學技術史上,若依據書中制訂的年表,在西元一千四百年至一千四百五十年間,東亞地區的科學成就十分輝煌,其中,韓國發明的科學技術占了二十九件,中國五件,日本零件。反之,在東亞以外的區域共只有二十八件。客觀來說,世宗大王時期的科學技術,在十五世紀時已經凌駕於其他國家。
世宗大王不僅發掘蔣英實的才華,也提拔了金汶和朴堧。身為巫師的兒子,金汶雖然通過了艱難的科舉考試,卻礙於出身仕途坎坷,離飛黃騰達之路原本很遙遠,但世宗大王看重他資訊整理能力,命其編纂醫書《醫方類聚》與歷史典籍《資治通鑑訓義》。朴堧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但世宗大王發現他的音樂才能,讓他專注於發展音樂技能,成為超越中國、開創全新雅樂體系的「樂聖朴堧」。
雙向文化將對方視為對話的對象,並尊重個人人格。世宗大王與蔣英實或金汶對談,便是尊重其奴隸或巫師出身的身分。若雙向文化盛行,便能創造如世宗大王的時代;倘若單向文化發達,則無可避免地將走向獨裁政權的時代。


06 擺脫單向文化,從改變學習方法開始
許多人認為學習方法與一般社會文化沒有關係,總是忽略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相互連結的事實。我們有將近二十年歲月接受學校教育薰陶,從托兒所、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等,這二十年中學到的文化,會延續到成年甚至到進入社會,因此兩者並非毫無關聯。
有些人不善溝通,只懂得下達命令,希望他人服從,不輕易妥協,這樣的文化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在求學過程中就已經養成了習慣。學生到大學畢業前,除了睡眠時間外,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度過。而學生在學校裡的活動就是學習,因此我們必須要知道學習方法與社會整體的文化密切相關。
現代的教育方式是單向學習,老師是教導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人;老師是講解的人,學生是聆聽的人;老師是下達指示的人,學生是必須服從的人。學習的內容也由國家決定後編成教科書,無法反映學生的意志,上課時間幾乎是單向式的「一言堂」。
這種由老師講解與說明的單向式教育方法會使學生在日後成為指示他人或接受指示的人,也就是打造單向式文化的主要人物。人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習,進入職場後會聽到的話大致如下:
「你只會做交代的事情。」
「你連交代的事情都做不好。」
「你都不會自己想辦法。」
因此,我們知道,單向式的學習方法與教育方式形成單向式文化;接受單向聆聽式教育的學生,會成為消極、被動、下達指示或等待指示的人。他們很難與其他人溝通,也很難與其他人在合作中討論、對話和協商。獨自學習的學生較傾向於獨自工作。學習方法決定社會的文化,改變學習方法是拯救國家最重要且最核心的對策。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