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喬達摩的人生旅程 | 誠品線上

Buddha

作者 Armstrong, Karen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佛陀: 喬達摩的人生旅程:他說,不用等待諸神,在這個不完美世界就可以找到自由,只要你夠努力。他曾經叫做悉達多‧喬達摩,後來我們叫他佛陀,一個覺悟的人。佛陀的一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他說,不用等待諸神,在這個不完美世界就可以找到自由,只要你夠努力。他曾經叫做悉達多‧喬達摩,後來我們叫他佛陀,一個覺悟的人。 佛陀的一生,充滿許多神話及傳說。在經典中,我們只能得知佛陀出生及早年修道的歷程。但是對於他證道後的生活細節及確切的生平紀年,我們卻無法得知。 被戲稱為「落跑修女」的宗教學家凱倫˙阿姆斯壯,以研究一神教(回教、天主教、猶太教)而著名,這次她延伸自己的宗教關懷,把焦點放在起源於印度次大陸的古老宗教。 本書中,阿姆斯壯一方面從印度次大陸的地理環境,分析為何這片土地上會產生如此特別的宗教。另一方面,她從印度古老的宗教中,探究形塑佛陀思想的可能起源。最重要的,她試圖從巴利文佛經中,勾勒出佛陀可能的生平樣貌。另外,佛陀生平中的神話部分,她則以神話學及心理學的角度,試圖提供給讀者一些更合理的解釋。 關於佛陀的傳記,市面上並不少見。本書的特色在於以兩百多頁的篇幅,用感性的文字加上專業的歷史考證精心撰寫而成,中間並加上阿姆斯壯對於宗教事件和教義的分析。除了詳述佛陀的一生,作者也在書中談及佛教起源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基礎佛學觀念及修行方式。 林宏濤先生從事譯著多年,在翻譯本書時,書中提及的佛經引文及佛陀教誨,他都引自漢文佛典,此外他也在譯注中加上各種佛教名詞解釋。為了簡潔呈現佛陀的一生與教法,作者與譯者都下了十足的苦功。這也是我們再次讓本書問世的動力。如果想認識佛陀的一生、原始佛教的教法、佛教生起的歷史背景,本書不啻為一良好的選擇。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阿姆斯壯成功地展露佛陀這個不平凡的人,以及那個不平凡的時代。對於佛教起源及入門知識有興趣的讀者,本書是完美的首選 ── 亞馬遜書店 阿姆斯壯以研究一神教及中東的著作聞名,這次她轉向遙遠的東方撰寫佛陀的一生。在書中我們將看到,佛陀那個時代的困境,同樣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困境。雖然她在盡力要保持學者的嚴謹與客觀,但我們仍能在她筆下看到她對佛陀流露的景仰之情 ── 出版人週刊 在本書中,阿姆斯壯展現了她三種獨特的才華:歷史學家、評論家、說故事的人。所以這本書既有知識性,內容也讓人很着迷。她的文筆精練、充滿力量,讓本書成為認識佛陀及佛學的入門經典 ── Library Journal 以鼓舞人心的熱情及豐富的知識,阿姆斯壯深切地傳達出佛陀人生中遭遇的掙扎與證道後的無上喜悅 ── Booklist 透澈、充滿真知灼見,又不乏可讀性的著作 ── 紐約時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凱倫˙阿姆斯壯1944年生於英國,在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主修英國文學,畢業後曾在倫敦大學任教。她曾經是修女,後來離開教會,轉而研究各種宗教、寫書、到處演講,致力於調和各種宗教的衝突。她認為所有宗教的雖然表面上不同,但都強調同樣的生命態度:慈悲。911之後,她的著作《伊斯蘭》(左岸)、《穆罕默德──先知的傳記》(究竟)成為西方國家認識回教世界的熱門讀物,台灣引介出版的著作尚有,《神的歷史》(立緒)、《神話簡史》(大塊)。 ■譯者簡介林宏濤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菁英的反叛》、《神在人間》、《神話學辭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鄭振煌本書是去神化的佛傳,敘述佛的一生,包括家庭背景、出家學道、開悟、轉法輪、說法內容、入滅,基本上是南傳佛教的觀點,讓我們看到活生生的人,如何在做自度度人的功夫。 譯序 林宏濤凱倫˙阿姆斯壯筆下的佛陀給我許多感動。我們看到的,便是個生活安逸卻不快樂的人,矢志離家求道,經過崎嶇道路,中夜證得菩提,而後遊行諸國,宣說他所發現的正法,建立僧團,最後服從生命的法則,安詳離開人間。如果人皆有佛性,那麼他們或許比較喜歡知道「佛陀原來和我沒甚麼不同」。 導論佛陀證道後,我們完全不知道他的好惡、希望和恐懼。我們只看到常人不能及的隨順和自制,以及深邃的平靜。佛陀的生平挑戰著我們某些最堅定的信念,但它也是個指引,為我們照亮了若干道路,使我們追求更崇高且真正慈悲的人性。 第一章 大出離當喬達摩看到人的生活時,他只看到「老、病、死、愁、雜穢。」他相信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就可以發現他所追尋的自由,苦和死亡不是決定人生唯一的東西,於是展開他的求道旅程。 第二章 求道在學習過哲學、瑜珈、苦行後,喬達摩發現這些都不是菩提之道。還是受苦於欲望,沉溺在意識的羅網裡。但他沒有放棄希望,他相信人類一定能達到菩提的究竟解脫。因此他決定靠自己走出一條路來,不再接受其他導師的法。 第三章 證道根據學者考據,喬達摩大約是在西元前五二八年證道。他坐在菩提樹下,誓願不成正覺絕不離座。但他知道,他不能只為自己的解脫,而是要能悲憫眾生。所以他其後四十五年的生命,將要不停地遊化恆河流域,為諸有情說法。 第四章 佛法佛陀的法完全是實用主義式的。其任務不是要提出顛撲不破的定義,或是滿足地子們對於形上學問題的好奇心。佛法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幫助人度過煩惱,得到涅槃寂靜,除此之外,任何事物都不重要。 第五章 傳道佛陀開始傳法之後,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在嘈雜的人群裡。佛陀住在鄉鎮城市裡,而不是僻靜的森林隱居地。他跟弟子四處遊化,盡可能地到處去說法。在雨季時,佛陀要弟子們住在精舍中,藉此學會彼此和諧相處,才能將慈悲心散到四方。 第六章 般涅槃即使佛陀在病禢上,直到臨終前,他都在想著如何饒益眾生。他選擇要在拘那夷這個窮鄉僻壤入滅。這是為了告訴弟子,佛教徒不能耽溺於過去的成就,僧伽必須不斷奮勇向前,以幫助更廣大的世界。佛陀最後說:「宜事精進,速得無漏」,隨即入定。

商品規格

書名 / 佛陀: 喬達摩的人生旅程
作者 / Armstrong, Karen
簡介 / 佛陀: 喬達摩的人生旅程:他說,不用等待諸神,在這個不完美世界就可以找到自由,只要你夠努力。他曾經叫做悉達多‧喬達摩,後來我們叫他佛陀,一個覺悟的人。佛陀的一生,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723209
ISBN10 / 9866723208
EAN / 9789866723209
誠品26碼 / 2680416068009
頁數 / 27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