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天工開物 | 誠品線上

圖解天工開物

作者 宋應星
出版社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圖解天工開物:完整解析影響世界的古代農工技術大全認識古代農工科技的卓越成就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技百科全書˙白話細說:透過白話方式詳實解析《天工開物》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完整解析影響世界的古代農工技術大全認識古代農工科技的卓越成就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技百科全書白話細說:透過白話方式詳實解析《天工開物》一書,並在每篇末以現代觀點解析各項農工藝技術,讓讀者們從中認識與我們食、衣、住、行等,息息相關的各項科技發展的過程。圖文並進:157幅珍貴古版畫重新著色,使之更加栩栩如生,特別精選200種珍貴文物和80種彩色手繪插圖,讓你對這些農工藝技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技術《天工開物》成書將近四百年,是系統介紹古代中國農業、工業、手工業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此書一改古人旁徵博引,視生產研究為風雅餘事的習慣,首次以系統的、統計的方式記錄了迄於明代為止的古中國重要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本書根據《天工開物》的權威古本編譯,文字流暢生動,便於現代讀者閱讀。書中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而其中一百五十七幅珍寶級的古版插圖,畫面生動,立體感強,經本書編繪者精心著色渲染後,更顯示出清雅別致、宜於鑑賞的格調,詳實再現各行業生產過程,可稱為對中國古代科技生活再一次的全景展示。為何要讀《天工開物》?現代有哪些工藝技術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這些工藝技術在現代是否仍實用?為何《天工開物》一書在清朝時列為禁書?我們可以在哪裡看到《天工開物》中的工藝實物?從《天工開物》中,除了認識古代科技,還有什麼收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宋應星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一本記錄中國古代工藝的偉大百科作者序/宋應星上篇壹 乃粒 天下穀物的栽培乃粒 穀物總名 穀物的總稱稻 稻的品種和育種、插秧稻宜 土壤改良稻工 稻田耕作和管理稻災 影響稻的收成的災害水利 水利和灌溉設備麥 麥的品種麥工 麥的耕種與工具麥災 影響麥子收成的災害黍稷、粱粟 各種黃米、小米麻 麻的種類菽 豆類[本篇賞析]貳 乃服 養蠶、織布與制衣乃服 衣服蠶種 作種的蠶卵蠶浴 浴種選蠶種忌 保存蠶卵的禁忌種類 蠶的種類抱養 養蠶的方法養忌 養蠶的禁忌葉料 桑葉的選用食忌 食用桑葉的禁忌病症 蠶的病症老足 蠶的成熟結繭 吐絲成繭取繭 摘取蠶繭物害 對蠶有害的東西擇繭 選擇繅絲的繭造綿 製作絲綿治絲 繅絲調絲 絲的整理緯絡 緯線的準備經具 經線的準備過糊 用漿糊塗抹絲線邊維 織邊經數 經線的數目花機式 織機的構造腰機式 腰機的構造結花本 織出花紋穿經 疏理經線分名 織物的種類熟練 煮煉龍袍 製作龍袍倭緞 日本織緞布衣 普通百姓用的織物枲著 棉衣夏服 夏天的麻制衣服裘 毛皮褐、氈 毛布、毛毯[本篇賞析]叄 彰施 施染七彩的技藝染色 漂染色彩諸色質料 各種顏色的染料藍靛 藍色染料紅花 紅色染料造紅花餅法附:燕脂槐花[本篇賞析]肆 粹精 各種穀物的加工粹精 穀物加工攻稻 稻穀的加工攻麥 麥子的加工攻黍、稷、粟、粱、麻、菽 小米、豆類等穀物的加工[本篇賞析]伍 作鹹 各種鹽的製造方法作鹹 鹽的製造鹽產 鹽的種類海水鹽 利用海水制鹽池鹽 利用鹽池制鹽井鹽 利用鹽井制鹽末鹽、崖鹽 土鹽、岩鹽[本篇賞析]陸 甘嗜 糖的種類與製造甘嗜 喜愛甜味蔗種 甘蔗種類蔗品 蔗糖的種類造糖 糖車的構造造白糖 製造白砂糖的方法飴餳 飴糖蜂蜜 甜味的另一來源造獸糖 製造動物形狀的糖[本篇賞析]中篇柒 陶埏 燒制磚、瓦與陶瓷陶埏 磚瓦與陶瓷瓦 瓦的製作磚 燒制磚塊罌、甕 瓶、甕白瓷、附青瓷 燒制各種瓷器附:窯變、回青[本篇賞析]捌 冶鑄 鐘、鼎等器物的鑄造冶鑄 鑄造金屬物品鼎 鑄鼎鐘 鑄鐘釜 鑄造鍋子像 鑄造佛像炮 鑄造火炮鏡 鑄鏡錢 鑄錢附:鐵錢[本篇賞析]玖 舟車 舟車的製作及使用舟車 運輸工具舟船 各種船隻漕舫 漕船海舟 在海上近航的船隻雜船 各種內航的船隻車 車的樣式及製造[本篇賞析]拾 錘鍛 鐵器和銅器的製作錘鍛 鍛造冶鐵 鍛鐵斤斧 刀斧鋤、鎛 農用的鋤具銼 純鋼制的銼刀錐 錐的製作鋸 鋸的製作刨 刨的製作鑿 鑿的製作錨 錨的鍛作針 針的製作冶銅 鍛銅[本篇賞析]拾壹 燔石 石灰、煤炭等的煆燒燔石 燒石的技術石灰 石灰的特性與製造方法蠣灰 牡蠣殼灰煤炭 煤炭的種類與製作礬石、白礬 礬石、白礬的燒制青礬、紅礬、黃礬、膽礬 各種礬石硫磺 硫磺的燒制砒石 燒制砒霜[本篇賞析]拾貳 膏液 油的種類與榨油的方法膏液 油脂油品 油料種類法具 榨油的工具及方法皮油 用桕樹皮油製造蠟燭[本篇賞析]拾叄 殺青 造紙的方法殺青 造紙紙料 造紙原料造竹紙 以竹為原料造紙造皮紙 以樹皮為原料選紙[本篇賞析]下篇拾肆 五金 金屬的開採與冶煉五金 各種金屬黃金 黃的產地與冶煉銀 銀的產地與冶煉附:朱砂銀銅 銅礦與煉銅倭鉛 鋅鐵 鐵礦與煉鐵鋼 煉鋼錫 錫礦與煉錫鉛 鉛礦與煉鉛附:胡粉附:黃丹[本篇賞析]拾伍 佳兵 製造武器的方法佳兵 武器弧矢 弓、箭弩 弩的製作干 長矛火藥料 火藥製作的方法硝石 硝石礦與火藥的製作硫磺 硫磺的使用火器 西洋武器[本篇賞析]拾陸 丹青 墨與朱砂的製作丹青 繪畫的色彩朱 朱砂的製作墨 墨的製作附:各色顏料[本篇賞析]拾柒 曲蘖 製酒的酒麴麴蘖 酒麴神麴 入藥的曲丹麴 紅麴[本篇賞析]拾捌 珠玉 寶石的產地與採集珠玉 珠寶與玉石珠 珍珠寶 寶石玉 玉石附:瑪瑙,水晶、琉璃[本篇賞析]

商品規格

書名 / 圖解天工開物
作者 / 宋應星
簡介 / 圖解天工開物:完整解析影響世界的古代農工技術大全認識古代農工科技的卓越成就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技百科全書˙白話細說:透過白話方式詳實解析《天工開物》一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611026
ISBN10 / 9865611023
EAN / 9789865611026
誠品26碼 / 2681225325000
頁數 / 50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乃服 養蠶、織布與製衣
  人們常說「衣食住行」,日常穿用的衣服被排在最前面的位置。中國的傳統農業社會自古就強調「男耕女織」,在棉織業發展起來前,絲織業是中國最重要的生產專業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織造絲綢的國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蠶絲業就己初具規模。本卷對於養蠶取絲和絲織品的製造過程有特別詳細的描述,由蠶的生長、習性,桑樹的栽種,結繭時所需要的照顧、取絲、織造,以及紡織機的各部構造都逐一加以詳述。此外,本卷還介紹了棉、麻等製衣的原料。
乃服 衣服
  宋子說,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五官、四體、軀幹以及各種器官都完整齊備地存在。尊貴的地王身穿繡工精緻、繁複的龍袍來號令天下;一般百姓則穿著粗陋短小的毛布和麻布衣服,僅作為冬天禦寒、夏天遮體之物,因此與禽獸有所區分。製衣的原料都都是取自於大自然的:植物提供的有大麻、棉、葛;禽獸和昆蟲提供的有毛、皮、絲,兩類各占一半,加在一起做衣服就夠用了。
如仙女織布那樣巧妙的紡織技術,早已傳遍人間。人們把原料紡織成有各種花紋的布,又經由刺繡染色等工藝製成華麗的錦緞。織布機雖然到處都有,但真正親眼目睹過提花機紡織技巧的又有幾個人呢?「治亂經綸」一詞的含義,讀書人從小就知道,但他們一生都沒有見過實情實景,豈不是一件憾事嗎?
  現在先介紹養蠶的方法,讓大家知道絲是從哪裡來的。人和衣服相互襯托,王公貴族和普通人的區別從服飾穿著就可以得出,這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
蠶種 作種的蠶卵
  蠶在蛹中蛻變成蛾,要用十天的時間才會破繭而出,雌蛾與雄蛾的比重各占一半,總數大致相等。雌蛾通常伏在一處不大活動,而雄蛾總在振翅飛撲,只要遇到雌蛾就交配,過半天或一天才分開,分開之後雄蛾就會精力枯竭,馬上死去,雌蛾隨即就會產卵。鋪在下面供雌蛾產卵的材料,有用紙也有用布的,隨各地習慣而定。浙江嘉興、湖州一帶採用桑皮做的厚紙,第二年仍可再用。一隻雌蛾可產下二百多粒蠶卵,這些卵會自然沾在紙上,並且每粒之間都均勻排列,不會重疊或堆積成一團。養蠶的人會把卵收藏保護起來,以備第二年使用。
蠶浴 浴種選蠶
  用浴洗方式處理蠶卵的做法,只出現在嘉興和湖州兩地。湖州地區多採用天露浴,就是用天然形成的露水和石灰來浴蠶,嘉興則使用鹽鹵水浴。在鹽鹵水浴時每一張沾有蠶卵的紙,用從鹽倉內取出製鹽過程中所產生的鹵水二公升,加水在盆裡調勻,把紙放在水面上讓其自然漂浮,石灰浴同樣如此。浸浴從農曆十二月十二日持續至二十四日,共十二天,浴種期滿後撈起紙滴乾水分,再用微火慢慢烘乾,然後小心妥當地收藏在箱子或盒子裡,不讓半點溼氣侵入,等到來年清明時蠶種就會孵化。天露浴進行的時間與鹵水浴相同,將蠶卵紙攤開在竹篾上,用小石塊壓住四個角,把它放在屋頂上,任它經受霜雪、風雨、雷電的洗禮,十二天後取下來收藏,保存的方法和時間跟前面介紹的一樣。那些殘敗的蠶卵經過浴種,會自然死亡無法孵化,這樣,凡是孵化的卵就會發育成健壯的蠶,不會浪費桑葉,收繭時獲得的絲也較多。飼養晚蠶則不必浴種。
  作為防治蠶病的主要手段,浴蠶方法歷經不斷的改進,早期浴蠶的方法主要在川中流行,宋代開始出現了朱砂溫水浴法,元代則出現了天浴,即利用低溫選優汰劣。前面提到的天露、石灰水、鹽水浴種等方法都是明代才出現的。
種忌 保存蠶卵的禁忌
  蠶卵紙要用四根竹子或木條做成的方架撐開。這方架要懸掛在房子裡通風、避光的橫梁上,下面不可以燃燒桐油或是煙火、煤炭,冬天要避免它暴露在雪的反射光中,否則蠶卵就會變成空殼不能孵化。所以,如果遇到下雪,要立即把蠶卵紙收藏起來避光保存,第二天若是不再下雪就照樣掛出來,直到農曆十二月浴洗之後才收藏起來。
抱養 養蠶的方法
  清明節過後三天,蠶卵不必用衣服、被褥等遮蓋保暖,會自然孵化。養蠶的房間,位置最好面朝東南方向,四壁上的縫隙都要用紙糊好。屋頂若是沒有天花板,就要加上頂棚。如果室內氣溫過低,則要用炭火加溫。
  餵養新生的幼蠶,要把桑葉切成細條。切桑葉用的砧板要選用麥稈或稻軋成的,不會損壞刀口。剛從外面摘回來的桑葉,要用陶甕、陶盆盛放,避免被風吹到,以免葉片失水過多而乾枯。蠶舍要注意保持清潔,定期為蠶更換乾淨的竹籮,把舊竹籮裡殘葉、蠶糞等不乾淨的東西清理乾淨,這個步驟叫做除沙。蠶二眠以前的時期,除沙的方法是用圓頭的小竹筷小心地把蠶夾到乾淨的竹籮裡。待到二眠以後,就可不用竹筷而直接用手拿了。除沙頻率的高低,在於養蠶人的勤勞或懶惰。那些懶於除沙的,讓大量殘葉層層堆疊,加上蠶糞的溼氣蒸發,最後會把蠶壓死。蠶入眠之前,都要先吐絲纏住肚子和腳,固定不動之後才入眠。如果這時要除沙,必須將任何一處的殘葉都仔細挑除乾淨,如果有被絲掛住的殘葉遺留,蠶眠起之後只要吃上一口,也會得病脹死。三眠過後,如果天氣炎熱,要儘快把蠶搬到寬敞涼快的地方,同時要注意別讓風吹到。蠶大眠後,要餵十二次桑葉之後才換籮除沙。這時如果除沙次數太多,蠶絲就會變得比較粗糙。
養忌 養蠶的禁忌
  蠶既怕香味也怕臭味。如果有燒骨頭或清理廁所的臭氣隨風飄來,蠶被沾染,往往會導致死亡。煎鹹魚和不新鮮的油脂、肉類發出的氣味如果接觸到蠶,也有可能使蠶致死。不僅如此,諸如灶裡燒煤炭、爐裡點沉香或檀香這些氣味,一旦蠶接觸到,也可能使其死亡。那些懶惰的婦女,家裡馬桶中積存著大小便,搖動時發出汙濁的氣味,對蠶也有損害。此外,蠶最怕吹到西南風,如果風勢太猛,甚至會讓所有的蠶都僵死。如果聞到臭氣飄散,應該盡快燃燒蠶吃剩的殘碎桑葉,用這種煙來抵擋臭氣。
  在杭州等地,養蠶戶至今依然恪守著這些規則。養蠶禁忌頗多,如要忌煙燻,忌酒、醋、五辛,忌香氣、油氣等。
病症 蠶的病症
  蠶卵在孵化前所遇到的病害,前面已經談過了。蠶孵出後,因為溼熱、積壓等原因造成的危害,要靠人的力量來防範。第一次眠前除沙,幼蠶要用漆盒來裝,上面不要加蓋,便於水分蒸發。蠶要生病時,胸部會變得透明發亮,全身顏色發黃,頭部愈長愈大而尾部逐漸變小。還有些蠶在休眠期裡,仍然四處爬動而不眠,葉子又吃得很少,這些都是病態的表現。蠶農應該迅速採取措施,把這些病蠶揀出來丟掉,預防病情蔓延,傳染到其他的蠶。那些健康而色澤美好的蠶,一定會眠在桑葉上面,而被壓在桑葉下面的蠶,不是體弱就是病殘,結成的繭也很薄。那種結繭時吐絲不按「S」形規律,而是胡亂排列、形狀鬆散的,是蠢蠶而不是懶惰的蠶。
  人們對於蠶的軟化病早已有所認識,晉時稱「黑瘦」和「偽蠶」。根據《齊民要術》的記載,人們還以種繭選擇和鹽醃貯藏來防治蠶病。宋、元年間,對於蠶病的防治更向前邁進了一步。貯繭的方法除了鹽漬之外,又出現日晒和籠蒸法,並採用了雜交方法培育優秀品種,以提高蠶的防病能力,還出現淘汰病蠶以防止病情蔓延的做法。
老足 蠶的成熟
  當蠶吃足桑葉,到了成熟的時刻,必須抓緊時機捉蠶作繭。蠶卵孵化通常都在上午七時至十一時之間,所以蠶發育成熟結繭,也大多會在這個時間。成熟的蠶胸部變得透明。捉蠶時,如果不小心錯捉了還沒完全成熟的蠶,吐的絲就會少些;如果捉了過於成熟的,又因為已吐出了一部分絲,蠶繭也會薄一點。善於分辨成熟期的養蠶人,輕鬆就能選出成熟程度恰好的蠶,這是最高明的地方。黑色的蠶成熟時因為看不見身體透明的部分,所以最難分辨。
結繭 吐絲成繭
  處理結繭的蠶要以嘉興、湖州一帶的做法那樣才算最好。其他地方的人都不知道結繭時要加溫排溼,而是任蠶到處爬行尋覓吐絲結繭的場所,有的甚至鑽到既不通風又不透氣的竹竿、箱子裡面。因此,用這種繭絲製成的屯溪、彰州的絹,還有河南、四川等地的綢,都很容易腐爛。但如果是用嘉興、湖州絲做出來的衣服,就算在水中洗滌過一百次,質地也依然完好。嘉興、湖州的做法是,先把竹子劈細,用竹條編織成像竹席一樣的墊子,放在用木頭搭成、高約六尺的支架上。地面擺放炭火(絕對不能選用會爆炸的炭),前後左右每隔四、五尺就要放一個炭火盆。蠶要開始結繭時,火力要控制得稍微小一點,如此可以誘使蠶吐絲。蠶喜歡溫暖,會馬上安靜下來結繭,不再到處爬動。
  蠶繭結成後,要在每個火盆裡添半斤炭,使室內溫度升高。這樣蠶吐的絲會立刻乾燥,能經久不壞。放置竹墊供蠶結繭的房間,不能用棚板遮蓋,因為結繭時下面要加熱、上面要保持通風。凡是處在火盆正上方的繭,都不能作為蠶種。要用來做種的繭,應該選擇那些離火盆遠的。蠶墊上的山簇,可用切齊的麥稈、稻稈隨手扭轉製成,垂直插立在蠶墊上即可。做山簇的人,最好選手勁大的。蠶墊如果過於稀疏,可以在上面粗略鋪上一些短草稈,以防止蠶滾到地上或火盆裡。
取繭 摘取蠶繭
  蠶繭在山簇上結成三天以後,蠶農就可以從竹墊上取下山簇來摘繭了。繭殼最外層沒附著好的浮絲,叫絲筐,也叫繭衣,湖州有些老婆婆用很便宜的價錢收購(每斤約一百文錢),用銅錢墜子做成的紡錘把這些絲打成線,再織成湖綢。繭剝掉浮絲以後,必須放在一個大盤子裡攤開,乾燥後再放到架子上,準備用來繅絲或製絲綿。如果用櫥櫃、箱子儲存蠶繭,溼氣就會使繭受潮,出現斷絲。
物害 對蠶有害的東西
  會為蠶帶來危害的動物有麻雀、老鼠和蚊子三種。在這些危害之中,麻雀的危害不會影響到繭,蚊子不會危害到早蠶,唯獨老鼠的危害是一直都存在的。桑葉要是沾到麻雀的糞,蠶吃了就會馬上死亡腐爛。要預防和消除這些危害的方法有很多種,各家的做法不盡相同。
  浙江嘉興的農民至今保留著購置蠶貓的風俗。為了驅除鼠患,蠶農除了養貓捕鼠外,還購買蠶貓避鼠。蠶貓多是泥塑彩繪的貓形玩偶,嘉興曹王廟一帶捏製者最多,海寧等地有些雜貨店每年冬季把蠶貓與蠶神帽一同出售,蠶農購回貼於蠶匣上,桐鄉一帶則習慣由農家婦女製作成蠶貓的剪紙,貼在蠶室裡。這種用鎮邪物驅鼠的民俗也是巫術祛邪的一種遺留。但大多泥塑或木刻、剪紙的蠶貓,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玩具或擺設。
擇繭 選擇繅絲的繭
  繅絲要用的繭,必須選擇形狀端正的單繭,這樣繅出的絲就不會亂。如果是兩條或由四、五條蠶在一起共同結成的繭,應該挑揀出來做絲綿。不能用這種繭來繅絲,否則繅出的絲就會太粗。
造綿 製作絲綿
  繭的兩頭、繅絲時鍋底殘留的斷絲碎繭,或是用做蠶種的繭被蛾鑽破後所剩的殼,這些部分的絲都是條理混亂的,不能用來繅絲,只能拿來製作絲綿。這些繭不適合用石灰水煮,要用稻草灰水煮過後,倒入裝有清水的盆子裡備用。製絲綿的工匠要把兩個大拇指的指甲都修剪乾淨,用兩手的拇指,把繭頂開擴大,然後依次套在左手並排的四個指頭上,每個手指連續套上四個繭之後,再用拳頭把繭頂開,每次用一隻手的四根指頭可以頂開十六個繭,然後套在小竹弓上反覆敲打。這種操作方法,就是《莊子》一書中所講的「洴澼絖」,由這個詞的部首我們可以得知,以上動作都要在水中進行。
  湖州產的絲綿特別乾淨潔白,關鍵在於造綿的人手法要夠靈巧。把蠶繭套到竹弓上時,動作要快,趁水還未乾時把繭拉開。如果動作稍微延遲,水流乾了,絲綿就會纏繞在一起,無法被完整均勻地拉開,顏色看起來就不是純白的了。
  繅絲之後所剩的殘餘,叫做鍋底綿。把這種綿絮在棉衣、被子裡,可以禦寒,製出的棉衣和棉被叫做絲綿襖、絲綿被。製作絲綿要比繅絲所花的工夫多出八倍,一個人辛苦工作一整天也只能做出四兩多的絲綿。用這種絲綿打成線,再織成湖綢,市場上賣價很高。若是用綿線在提花機上織的織品,則叫做花綿,價錢更高。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