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 阿樺出拳 | 誠品線上

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 阿樺出拳

作者 李家文/ 彭芷敏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 阿樺出拳:○從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葉問詠春!●小小功夫電影迷為銀幕上「一個打十個」的葉問著迷,卻因一次專題報告失利,自此,他和好友展開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葉問詠春!● 小小功夫電影迷為銀幕上「一個打十個」的葉問著迷, 卻因一次專題報告失利, 自此,他和好友展開一段追尋葉問詠春的故事…… 小學生阿樺在電影認識葉問詠春,自以為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當熟悉,拍著死黨阿晉以葉問詠春作常識科專題報告題目,結果……不及格。大受打擊的阿樺嘗試找師父學習真正的葉問詠春。 學習武術不能一步登天,出拳以後,這位詠春「初哥」的學武之路能否堅持下去呢? 書末附設小知識,帶你認識,包括: ●代表人物:葉問父子──葉問、葉準、葉正 ●詠春必修:小念頭、木人樁、六點半棍 ●香港非遺:大坑舞火龍、長衫、粵劇 繪本將有續集,阿樺習武之路如何,請看續集分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家文、彭芷敏-作;鄧子健-繪李家文,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大學傳訊總監。接觸葉問詠春將近十年,著有《武藝傳承:香港葉問詠春口述歷史》。是次嘗試以繪本形式,與新聞同仁兼好友彭芷敏(《信報》國際新聞編輯主任)攜手構思、創作這段追尋葉問詠春的故事。鄧子健,兒童繪本作家。香港創意藝術會創辦人及會長,香港青年藝術創作協會主席,Brothersystem Studio創作總監。曾在香港及海外舉辦畫展。作品主題關注香港文化及保育,讓孩子認識和了解香港的傳統文化演變。

商品規格

書名 / 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 阿樺出拳
作者 / 李家文 彭芷敏
簡介 / 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 阿樺出拳:○從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葉問詠春!●小小功夫電影迷為銀幕上「一個打十個」的葉問著迷,卻因一次專題報告失利,自此,他和好友展開一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620449567
ISBN10 / 9620449568
EAN / 9789620449567
誠品26碼 / 2682206371009
頁數 / 56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2X21X0.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認識葉問宗師,和繪本主角阿樺一樣,一切緣於入戲院欣賞電影。為了解這位一代宗師,除了上網搜尋資料,機緣巧合,親自上拳館拜訪宗師徒孫,發掘問公留下來的武藝、人脈與文獻等瑰寶。
2013年開始學詠春,由小念頭起步,尋橋、標指、木人樁、八斬刀以至六點半棍法,何時掌握箇中奧妙?招式要學,拳館文化、師徒關係、中華武術的傳播方式與影響力等,均是學術研究題材。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除了教學,亦要兼顧研究。正如主角阿樺要做好習作,找個感興趣的題材,認真研究葉問詠春。
阿樺認識到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師傅,以及次子葉正師傅的入室弟子李煜昌師傅。在現實世界,筆者不單得到準叔和煜昌師傅的幫助,更有宗師的徒弟徒孫無私指正。走上太子的詠春體育會,門外有顯眼告示,指明親臨教詠春的師傅名單,有數十年前已跟葉問學拳的一傳弟子,亦有武打巨星李小龍授業師兄的兒子。學詠春要拜師嗎?師父會否很惡?是否每一堂都有機會見到師父?他們會親自教拳麼?
自葉問詠春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這幾年幸得研究撥款,在紀錄片《守道》、網站「詠春的傳承與保育」和書籍《武藝傳承:香港葉問詠春口述歷史》,記錄了這非遺項目的招式示範、師傅的背景、教學方法和傳承挑戰。除了透過文字、珍貴相片、數十年來的報刊、葉問宗師家人及徒弟徒孫親臨講座外,這次嘗試以繪本將葉問詠春的精華傳播給對中華文化有興趣的大小朋友。
繪本文字精簡,善用圖畫講述背後豐富多姿的內容。參照電影中的劇照、拳館的宗師特寫等眾多素材,感謝樹仁師妹于浣君的悉心跟進,安排育有兩個女兒的插畫師鄧子健,全程投入為小孩子說好追尋葉問詠春的故事。打詠春拳要埋肘、雙腳如何站好,更多招式動作,作畫時都要盡力配合學拳的真實要求。在此衷心感謝葉準師傅授徒、樹仁師兄彭耀鈞師傅,以及楊永勣師父的指正,無論在繪本內容、研究項目的內涵等,多年來以顧問身分無償提供寶貴意見。
感激本書的創作總監、樹仁師妹彭芷敏,日以繼夜堅持,配合三聯書店編輯團隊,才能將這書呈現在大家眼前。阿樺和阿晉,是繪本主角和其好朋友,感謝有你陪著他們發掘葉問詠春。
這本書送給我的兒子雋燁及家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葉問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