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sue 4: 自由騎行 | 誠品線上

What. Issue 4: 自由騎行

作者 鄧烱榕/ 編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What. Issue 4: 自由騎行:「當你能夠自主騎行,便能在路途上自由往來,體會到自在的單車人生。」單車的美好,在於你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去製造速度,以雙手去控制方向,以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你能夠自主騎行,便能在路途上自由往來,體會到自在的單車人生。」單車的美好,在於你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去製造速度,以雙手去控制方向,以雙眼去察看路面情況,並以身體的氣力及汗水作為推動力。雖然它未必可以讓你快過風,但卻能以最organic的方式,讓你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真正體會到沿途風光明媚。正如海明威所說:「只有踩著單車,揮灑汗水穿越高山和低地,你才能感受田野起伏的美,你才能記下它們的質感紋理。」所以,單車哲學其實也是生命哲學。Life is a beautiful ride!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鄧烱榕主編《what.》生活文化誌,是一本從未見於香港本土出版界之跨界刊物。每期只以一種生活風貌為主題,從文化、歷史、工藝、人物、文學、插畫、影像、多媒體等類型創作引入主旨,集合雜誌之多元廣泛,及書本之精緻深厚,著重以人為本的精神,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what.》的理念,是希望能夠在這個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充斥著消費主義的虛浮時代裡,提出這一種講究內在修為的生活態度,並嘗試加入當代的時尚元素,更多面向地引領及啟發讀者進行對生活的更多想像。同時透過雜誌、網站、Apps,及各類活動,我們會聚集來自兩岸三地的當代創作人,透過與他們的不斷合作,便能讓《what.》由單純一本雜誌,變成一個具有影響力,而且更好玩,更有趣,更年輕的創意分享平台。

商品規格

書名 / What. Issue 4: 自由騎行
作者 / 鄧烱榕 編
簡介 / What. Issue 4: 自由騎行:「當你能夠自主騎行,便能在路途上自由往來,體會到自在的單車人生。」單車的美好,在於你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去製造速度,以雙手去控制方向,以雙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620435591
ISBN10 / 9620435591
EAN / 9789620435591
誠品26碼 / 2680877199007
頁數 / 218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單車的美好

撰文:nico tang

「電腦就像單車,它是人類發明過最了不起的工具。」──Steve Jobs

今天回看單車的發展歷史,彷彿看到一種輪迴:十九世紀末,英國人John Kemp Starle將傳統的大小輪單車Penny-farthing,改良成為既安全又耐用的Rover,也同時奠定了現代單車的模樣。二十世紀初,這種現代單車,經過大量生產,開始輸出到全世界,並廣為人們使用。由於當時汽車尚未普及,大多數人每天都會踩著單車在城市裡往來,又或是作為了勞動階層賴以維生的搵食工具,用來運貨載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汽車取代了單車正式成為城市道路的主宰。除了一些發展中國家以外,單車基本上從交通工具,變成一種悠閒消遣,或是體育運動。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甚至有人說過,作為現代化的符號,總有一天,單車終會被汽車完全淘汰。

當然這個預言並沒有成真。因為人類開始發現,要維持這種所謂的現代化城市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同時又會產生出大量的污染,嚴重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而最終這個惡果也將要由我們自己來承擔。為了彌補這個「錯誤」,近十年,西方有愈來愈多比較文明的城市,希望找到能夠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方法,開始思考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並重新發現了單車的美好──既節能低碳又環保健康──將會是箇中的關鍵。於是,單車又再次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隨著愈來愈多永續宜居的城市,將單車視作必備的交通配套工具,其需求甚至有逐漸超越汽車的趨勢。

單車之所以了不起,便是在於即使經過了百多年,人們仍然可以在它身上發現到各種美好和可能。

而在文化層面上,單車的美好,在於你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去製造速度,以雙手去控制方向,以雙眼去察看路面情況,並以身體的氣力及汗水作為推動力。雖然它未必可以讓你快過風,但卻能以最organic的方式,讓你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真正體會到沿途風光明媚。正如海明威所說:「只有踩著單車,揮灑汗水穿越高山和低地,你才能感受田野起伏的美,你才能記下它們的質感紋理。」

所以,單車哲學其實也是生命哲學。

還記得小時候學習踩單車的情況嗎?先是依靠父母在兩邊扶持,才能找到一點平衡。直到能夠歪歪斜斜地向前行走,才發現那一雙手原來已悄悄遠離。原來當你學會踩單車,你已經在途上了。接下來,便只能繼續踩下腳踏前行,但方向和速度卻任由你選擇。於是,當大家都講求速度,你可以選擇慢人一步。當大家都想盡快到達終點,你可以選擇繞一點路。當你能夠自主騎行,才能在路途上自由往來,自在地欣賞到更多與別不同的人生景象。單車人生,並不是back to basic,也不是less is more,而是「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可能,理應各自各精彩。」

那麼,重新審視今天香港的單車使用情況來看,

這個城市似乎還處於輪迴的底層。不過,只要我們懂得作出適當的選擇,並作出適當的行動配合,便可以改變這個城市的命運,使它有機會往上提昇,變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而單車,其實只是其中一種最生活化的方法!


Chapter 1
自主生活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人生就像踩單車。為了讓自己保持平衡,你必需向前邁進。」
現代物理學之父Albert Einstein

單車的風潮在這十年間,從西方一直蔓延至全世界。因為環保,因為慢活,因為健康,因為興趣,因為時尚,因為懷舊……就像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總之大家都有各自愛上單車的理由。但當中卻有一點是共通的:我們都相信單車會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透過踩單車這個身體與機械的互動過程,可以讓我們體驗到一種絕對的自主性,從而帶出更多的反思,例如會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更加了解城市應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並更加有信心地去面對及處理生活。

Chapter 2
自轉百年

“Every time I see an adult on a bicycle, I no longer despair for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
「每當我看到有人在踩單車,我就不再對人類的前途感到傷心和絕望。」
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Herbert George Wells

記得意大利的經典電影《單車竊賊》,以及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都曾經敘述過單車之於勞動者們的重要性。故事裡面的主角在失去單車以後,彷彿連靈魂都要失落──因為他們真正失去的並不是單車,而是自力更生的可能。在過去的百多年裡,單車一直都是勞動階層最主要的搵食工具,當然首先是因為成本便宜,但更重要的是它有一種希望:儘管運載著再沉重的貨物,只要你用力踩下踏板,開展了第一步,往後的路就能一直走下去;儘管背負著再沉重的生命,透過單車,彷彿也能因此而變得更輕盈。

Chapter 3
自在關係

“Nothing compares to the simple pleasure of a bike ride. “
「沒有東西能比得上踩單車所帶來的單純快樂。」
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John F. Kennedy

西方醫學研究指出,人們在踩單車時腎上腺素、血清素和安多酚會不斷湧出,讓人產生強烈的幸福感,說話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多,也會帶有一種簡單的節奏和韻律,讓人感到舒服自在。所以踩單車不單只能夠「解放」我們的身體,原來連內心都可以變得更「open」,難怪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歡用單車來聯誼。當然,不同的騎乘經驗,都會帶來了不同的意義。是故,每一個單車團體裡面都有不同的人車故事,而且每一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

Chapter 4
自然城市

“The bicycle is the most civilized conveyance known to man.”
「單車是人類有認知以來,最文明的運輸工具。」
著名愛爾蘭作家Iris Murdoch

優良的單車文化,正是一個地區文明與否的重要表徵。這裡面包含了: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對單車知識的尊重、自我實踐與同儕合作的修養,以及單車人際禮節的表現。如果我們相信所謂的「livable city」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城市,那麼單車便會是必然的條件,因為它象徵了真正的包容。所以,在這一個章節裡,我們會以城市與單車之間的關係作為切入,從路權、泊位、設施,以及空氣,這四個面向來重新審視香港──這個高度著重效率的城市,有沒有「放慢」下來,使之成為一個「livable city」的可能。

Special Chapter
自組身體
“Don’t buy upgrades, ride up grades.”
「你不需要升級單車裝備,你只需提升自己。」
五屆環法單車賽冠軍Eddy Merckx

Chapter 5
自行遊藝

"It is the unknown around the corner that turns my wheels."
「踩單車的動力,源於未知的可能。」
單車旅行世界紀錄保持者Heinz Stucke

藝術創作雖然可以千變萬化,完全沒有任何限制,但它們並非空中樓閣,即使是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例如是Marcel Duchamp的《Bicycle Wheel》,都必然是以文化為根。這也是為什麼一百年來,不斷都有藝術家會利用單車來進行創作,因為當單車與人產生出各種各樣的關係之後,它便從一件運輸工具,轉化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擁有眾多可以闡釋的層面啟發我們想像。所以,即使面世至今雖然已近二百年,但大家仍然可以在單車身上不斷有新的發現,並透過它不斷去改善現在的生活,以及思考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