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證明: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醫生的瀕死體驗 | 誠品線上

Proof of Heaven: 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to the Afterlife

作者 Eben Alexander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天堂的證明: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醫生的瀕死體驗:一位科學家真實的瀕死體驗,為人類揭開了死後的華麗世界一部關於瀕死體驗的突破性著作!一場探索靈魂、叩問生命真義的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部關於瀕死體驗的突破性著作! 一場探索靈魂、叩問生命真義的珍貴力作! ‧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雙料冠軍 ‧Amazon讀者書評超過16,000則,平均4.5顆星 ‧全美暢銷突破200萬冊 ‧打破唯物思維的最佳見證 一位科學家真實的瀕死體驗,為人類揭開了死後的華麗世界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的權威醫生,在毫無預警下,罹患了一種極為罕見的細菌性腦膜炎,短短幾小時內便陷入昏迷,斷層掃瞄顯示他大腦的新皮質受到嚴重損傷,功能已完全關閉,就算有機會甦醒,這輩子也不可能再說話和寫字。 然而七天後,正當醫院勸他的妻子要有心理準備時,他睜開了眼睛!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完全恢復健康,能說能寫、能走能跳,與正常人無異,只不過他再也不是過去那個篤信科學、認定「瀕死體驗」只是大腦幻想的專業醫師。那昏迷的七天,他不僅看見天堂的景象,親身感受到造物主的存在,還遇見一名女子,那是他從未謀面、更不知其存在的親人…… 這個真實故事,讓聽聞過的人都直呼不可思議。 他的復原不僅是醫學上史無前例的奇蹟,他的經歷更徹底翻轉了無神論者的生命觀! ◎無論你是基督徒、佛教徒、量子物理學家,或是想探索未知的人,這本書都是打破現有思維的最佳工具。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小野(作家、電影人)、陳樂融(作家、作詞家、主持人)、 荊宇元(身心整合醫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雷蒙‧穆迪(瀕死體驗之父、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醫學博士)、比爾‧古根漢(國際瀕死研究學會顧問)、布魯斯‧葛雷森(醫學院教授)、麥克爾‧蘇利文(牧師)、皮姆‧范洛曼醫師(心臟病學家)、艾倫.翰彌頓醫師(醫學博士) ‧人類總是對死後的世界感到疑惑,或是恐懼。如果那是比人間煉獄美好的天堂,如果那是悲慘世界所不能比的極樂世界,那我們在害怕什麼?怕從此消失在這個地球上,永無輪迴或是重生之時? 我從很小就活在這樣的害怕之中,直到有一天我真的想去自殺了,反而眷戀起人生的種種美好,想通人生本來就是從「空無」到「有」生命,然後再度回到「空無」,然後便好好地活下去,繼續尋找自己人生的答案和意義了。 這本書是透過一位科學家真實的瀕死體驗,為人類揭開了死後的華麗世界;當我們知道了死後的世界,是不是會改變我們活著的態度和信念呢?或許這才是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吧。 ──小野 .本書深具療癒力。伊本.亞歷山大醫師的親身經歷,為渺小與尚有太多未知的人類開啟了靈魂不滅與上帝存在的確據。喪親者或許可以因此得著安慰,因為我們的至親摯愛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於另一世界。但更大的意義是,我們知道人短暫的一生是有限的,一切的物質擁有並非永恆,真正可以深存於我們靈魂之中一同離去的,才是永恆不變的生命價值,這本書讓我們得知那是──愛與生命的療癒。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研究瀕死現象四十餘年,伊本‧亞歷山大醫師的故事,無疑是我聽過最不可思議的經歷。在我看來,關於死後世界存在與否,伊本‧亞歷山大醫師就是活生生的證明。他的病情特殊,加上無懈可擊的科學推論,世俗的觀點仍不足以解釋他所經歷過的一切現象。對我而言,他的經歷無疑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 ——暢銷書《死後的世界》作者雷蒙‧穆迪 ‧如果電視台要找一個有瀕死體驗的人,請他將瀕死體驗寫成書籍發行,公開說服他人,並且在媒體上宣傳推廣的話,應該找不到比神經外科醫生伊本‧亞歷山大更具資格的人選。他具有豐富的學術背景,字字懇切,思緒清晰;經歷過靈魂洗禮的他,是結合科學與靈魂世界的最佳推手。 ——《來自天堂的問候》作者比爾‧古根漢 ‧本書不只描述真實的靈魂經驗。亞歷山大醫師從事神經科學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所謂瀕死體驗不過是大腦的幻覺罷了;但是,親身經歷過後的震撼,使他從此改觀。他誠實敘述出,科學認知與這段難以抹滅的經驗在他心中產生拉鋸的過程。他的經歷十分吸引人,是相當特殊的靈魂經歷文獻。或許,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會因本書而有所改變。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暨神經行為科學教授布魯斯‧葛雷森博士 ‧無論你是科學家,或是懷疑、或是深信、或是想要探索靈魂世界的人,作者的故事都值得參考。翻開本書,你將看到神秘面紗背後的某些景象,那是超乎人類作夢、想像的範圍。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聖公會麥克爾‧蘇利文牧師 ‧這本重要的書……應該會打破許多科學禁忌。 ——《死後的意識》作者皮姆‧范洛曼醫師 ‧作者以獨特的觀點,從身為患者的靈魂意識角度出發,結合科學知識,帶領讀者進入神的世界,本書故事最吸引人之處,即在於讓讀者看到離開人世後的另一個世界──我們無需有所畏懼。 ——《手術刀與靈魂》作者艾倫.翰彌頓醫師 ‧我曾讀過許多類似書籍,但大多抱持懷疑態度。但這本書以科學分析方式,引導讀者接受作者所經歷的現象。經過五年喪子之痛的我,因為這本書的出現,接受有天堂的存在,也才得以稍感安慰。相信許多經歷過失親之痛的人,可以透過本書而感到安慰。 ──讀者M.W. ‧同樣經歷過瀕死體驗的我,曾經不斷尋找答案,希望得到瀕死體驗的合理解釋,但卻始終無法找到任何的書或影片,可以確實解答心中的疑惑。直到這本書出現——伊本的經歷顯然比我(以及我所見過)的經歷更深層、更深切。本書內容除了描述我所見過的類似情景之外,也提供許多科學佐證。無論你是基督徒、佛教徒、量子物理學家,或是想探索未知的人,這本書都是打破現有思維的最佳工具。 ──讀者Pat ‧閱讀這本書後,更堅定我對未來靈性生活的信念。我高齡98歲的母親在陷入昏迷10天之後過世,當時她被我們兄弟姊妹及許多子孫所環繞。亞歷山大醫師的經驗為我的生命帶來安慰與改變。我推薦這本書給所有追尋、想要更深層了解生命與愛的人。 ──讀者J.S.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伊本.亞歷山大從事神經外科研究長達25年,以發展現代神經外科技術、處理複雜的大腦病情而聞名全球。在任職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相關單位的15年間,其個人發表,以及和他人合作發表的神經外科文章與期刊超過150篇。2008年,一場幾近無懈可擊的瀕死體驗發生在他身上,整個事件掀起一場革命性的突破。許多人都曾有過瀕死體驗,但在科學家眼中,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伊本‧亞歷山大正是不相信瀕死現象的科學家之一。身為受過專業訓練的神經外科醫生,亞歷山大知道所謂的瀕死體驗感覺很真實,但不過就是大腦在極度壓力下所產生的幻覺。直到他親身體驗過一遭,才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為何。張瓅文喜愛旅行、攝影、品酒與調酒的博士生。譯有:《把妳生回來》《在你曾在的地方》《母親的守密者》《其實,那個世界很美:醫護人員想對大家說的臨終故事》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來自各界的迴響與推薦 〈前言〉改變我一生的事件 1. 睡夢中疼痛感襲來 2. 我的幸福家庭 3. 大腦遭細菌嚴重攻擊 4. 最後喊出的一句話 5. 親友都趕來醫院 6. 黯黑的地底世界 7. 家人為我定下生命之錨 8. 華麗的樂音與天堂之路 9. 造訪以色列時被感染? 10. 神性所在的核心世界 11. 原來我對親生父母如此在意 12. 認親之旅療癒了我 13. 語言文字難以形容的經驗 14. 星期三的宣告 15. 特殊的瀕死體驗 16. 對靈界的遺忘是一份禮物 17. 朝深井拋出心靈繩索 18. 醫學史上的首例 19. 主宰宇宙的法則 20. 你也會這樣守護著我嗎? 21. 天堂之路關閉 22. 一道完美的彩虹 23. 六張臉龐 24. 宛如新生兒甦醒 25. 返回之後 26. 尚未完全復原 27. 科學界朋友不相信我說的 28. 想把經歷告訴全世界 29. 極度真實的另一個世界 30. 沉浸在瀕死體驗的文獻中 31. 從鬼門關前回來 32. 從醫生的角度說出自身故事 33. 上教堂的全新體會 34. 意識之謎 35. 最後的困惑 36. 照片奇蹟 體外意識 感謝 附錄1:史考特.韋德醫生的話 附錄2:以神經科學角度解釋我的經驗

商品規格

書名 / 天堂的證明: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醫生的瀕死體驗
作者 / Eben Alexander
簡介 / 天堂的證明: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醫生的瀕死體驗:一位科學家真實的瀕死體驗,為人類揭開了死後的華麗世界一部關於瀕死體驗的突破性著作!一場探索靈魂、叩問生命真義的珍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73638
ISBN10 / 9861373632
EAN / 9789861373638
誠品26碼 / 2682146442005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8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改變我一生的事件
小時候,我經常夢到飛翔。大部分的夢境,都是我站在庭院仰望星空,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整個人慢慢往上飄。一開始,我是自然往上飄;但我很快發現,隨著高度增加,前進的速度快慢越取決於我怎麼做。如果過度興奮,被這樣的經驗沖昏頭,我很快就會⋯⋯重重地摔回地面;但只要夠冷靜、處之泰然,便可漸漸加快速度,直上星空。
或許就是這些夢境,使我在年紀稍長後,愛上了飛機與火箭—任何能帶我進入天上的東西我都喜歡。每次跟家人一起搭飛機,從起飛到降落,我的臉總是緊緊貼在窗戶上。還記得十四歲那年,我去學飛滑翔翼,當拉起把手,解開與拖曳飛機間的繩索後,滑翔翼在草坪上滑行時,胸腔中心臟的衝擊感。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到獨存與自由。我的許多朋友,都是在駕車過程中得到這種感覺,但對我而言,在一千英尺的高空駕駛滑翔翼,其刺激程度遠比駕車多上百倍。
大學時期,我加入北卡羅萊納大學的高空跳傘社,當時覺得自己像是加入了秘密兄弟會,跟一群知道某種特別且神奇事物的人在一起。第一次跳傘時,我心裡害怕極了,第二次更是嚇得半死;但在第十二次跳傘時,當我跨出機門,從空中落下一千英尺後才打開降落傘(我的第一次「延遲十秒」),我知道自己找到家了。大學時代的我,跳傘次數高達三百六十五次,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的時間超過三個半小時,幾乎是二十五名跳傘夥伴加起來的紀錄。雖然後來我停止了跳傘活動,還是很享受栩栩如生的跳傘夢境,這樣的夢向來令我感到愉快。
傍晚時分,夕陽緩緩沉落水平線時,那是最佳的跳傘時刻。我很難形容那時候跳傘所帶來的感覺:是一種無以言喻、很靠近某種東西的感覺,但我知道自己還想要更多。不過那種感覺絕對不寂寞,因為我們不會單獨跳傘。每次跳傘通常會有五、六個人,有時甚至是十人、十二人一起跳,形成一排自由落體的陣仗。挑戰難度越高,感覺越棒。
大學三年級時,某個美麗的秋日週末,我和北卡羅萊納大學的跳傘隊員,以及北卡東部幾個愛好跳傘的朋友,相約一起去跳傘。當天跳傘時,我們由一萬零五百英尺的高度一躍而下,形成十片人型雪花。在落下七千英尺之前,我們是一支完整的隊伍,享受著整整十八秒在兩大片積雲的縫隙間飛翔,並在距離地面三千五百英尺時,各自打開降落傘。
降落地面時,太陽也漸漸下山了。不過我們還是加快腳步上飛機,迅速起飛,打算趁著落日餘暉,進行第二回跳傘。我們準備進行六人星形跳傘,而我是最後一個跳下的。在我正前方的男子叫做查克,他在「造型跳傘」(簡稱RW)—意指設計自由落體跳傘特技—的經驗十分豐富。我們還在七千五百英尺的高度享受夕陽之際,下方一點五英里處的街燈紛紛亮起。傍晚時分跳傘所看到的景色,往往出奇的美麗。
雖然我跳下的時間比查克慢不到一秒鐘,我還是得加快速度趕上其他人。前面七秒,我直速向下俯衝。照這種降落速度,我每小時可以比其他隊員快上一百英里,所以在其他人形成初步隊形時,我便能立刻加入。正常的造型跳傘程序是在三千五百英尺高度時,所有的跳傘者必須分開,與其他人拉開最大距離。接著每個人都得「揮舞」雙臂(表示準備打開降落傘),並且抬頭確認上方無人,最後拉下開傘索。
「三、二、一⋯⋯跳!」
迅速加入隊形後,我原本打算展開雙臂,拉住操控繩(我們從手腕到臀部間裝有布料翅膀,能有效緩衝在高速狀態開傘的衝擊力),希望能讓跳傘裝的喇叭袖與褲管在空中飄揚。
但我沒機會這麼做。
筆直落入隊伍後,我看到其中一名新手降落的速度過快。或許是因為急速落入周圍的雲層裡,導致他有點受到驚嚇—這提醒了他,他正以每秒兩百英尺的速度下墜,而且還一度被雲層包圍。
他不但無法減速從隊伍邊緣加入,反倒高速衝入行列,撞開了大家,造成其他五名跳傘者此刻在空中失控翻滾。而且大家的距離更近了。通常跳傘者後方會形成低氣壓的大亂流,若此刻有人陷入其後,則會立刻加速,撞上下方的人。結果會造成兩名跳傘者同時加速,再度撞上可能在下方的其他人。簡單來說,這就是場大災難。
我調整身體角度,避開眾人,也避免在空中繼續翻滾。我一直調整位置,直至落入「正確位置」,也就是看到地面上某個神奇的點後,便可準備打開降落傘,享受兩分鐘從空中緩緩飄落的時光。 我環顧四周,很慶幸看到其他失控的跳傘者,此時也紛紛拉開距離,避開了一場災難。
查克也在眾人上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正朝我的方向直直而來,而且就停在我的正下方。因為一陣翻滾,大家通過兩千英尺高度的速度比查克預期還快。或許他覺得自己很慶幸,在那種情況下不需遵循任何規則—沒錯,就是這樣。
他肯定沒看到我。我還來不及細想這念頭,查克色彩繽紛的導傘已經從背包中迸開。他的導傘緩衝了周圍每小時一百二十英里的風速,並直接朝我射出,主傘隨後跟著拉開。
打從我看到查克的導傘射出瞬間,我能反應的時間不到一秒。要被展開的主傘打到也不需一秒的時間,而且很有可能,接下來會撞上查克。在那種速度下,如果我撞上了他的手或腳,我只能聽天由命;但如果我直接撞上他,那我們兩人可能都會粉身碎骨。
有人說,在這種情況下,眼前景象的移動速度會變得非常緩慢,這話一點都不錯。當下的我,就是以微秒的速度看著眼前發生的動作,就像看著慢動作電影一樣。
當我看到導傘的一瞬間,我的雙臂擺至兩側,而在拉直身體、頭部朝下直落的同時,稍稍弓起臀部。這樣的垂直性能加快速度,而弓起的弧度能讓身體從無到有、逐漸產生水平力量,身體變成一個有效的翅膀,引導我迅速穿過前方查克展開的彩色降落傘。
我以每小時一百五十英里、每秒兩百二十英尺的速度穿過他身邊。在這種速度下,我很懷疑他是否能看清楚我的臉部表情。如果他看到了,肯定會發現我滿臉驚嚇的模樣。不知怎麼地,在這種情況下,我是以微秒的速度產生反應,竟然有時間去思考該如何處理當下的複雜情況。
而且⋯⋯我真的解決了問題,兩人都平安降落。那感覺就像是,在比平常更需要反應能力的情況下,大腦在一瞬間獲得超能力。
然而大腦是怎麼辦到的?在我過去二十餘年、投入神經外科研究的職業生涯中—研究大腦、觀察其運作方式,以及進行大腦手術—我有無數的機會能好好探討這個問題。
我得到的結論是,大腦真是個神奇的器官:超乎想像的神奇。
我現在知道,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其實更奧妙。但我必須先徹底改變對生命的態度,以及我的世界觀,才能一窺答案的真實面貌。本書即在描述徹底改變我心中想法的事件。這些事件讓我相信,當查克的導傘彈出的瞬間,即便神奇如大腦,但真正採取反應行動拯救我的,並非大腦,是更深層的自己。那部分的我之所以能迅速反應,是因為不受時間影響,跟大腦與身體的反應方式大不相同。
事實上,就是這一部分的我,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渴望回到天空。這不僅是最聰明的我,也是存在於最深處的自己,只是在過去大部分的人生中,我不願意去接受與相信罷了。 但我現在相信了,而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為什麼。 我是神經外科醫生 我在杜克大學醫學院取得醫生資格。在醫學院的十一年間,加上在麻省總院、杜克大學與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訓練期間,我專攻神經內分泌學,研究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互動方式。在這十一年裡,其中有兩年的時間,我致力於研究動脈瘤出血時,大腦血管的病理反應方式,即所謂的腦血管痙攣症狀。
在英國新堡大學完成腦血管神經外科研究後,我在哈佛醫學院擔任外科醫學助理教授長達十五年,專長為神經外科。這些年間,我曾為無數的病患開刀,其中許多都是相當嚴重、面臨生死交關的大腦病症。
我的研究領域大多與發展先進技術過程有關,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為例,該項技術有助於外科醫生使用放射線,在治療中精確對準顱內病灶,且不會影響周圍的大腦區域。我也曾協助發展以核磁造影導引神經外科手術過程,有助於修復棘手的大腦症狀,如腫瘤或血管病變。在這些年裡,我也曾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在需經過同儕審核的醫學期刊中,共同發表超過一百五十篇以上的文章或論文,並且在世界各地的醫學會議中,發表過兩百場以上的研究報告。
簡言之,我畢生奉獻給科學。使用現代醫學設備來幫助及治癒患者,並且不斷學習有關人類身體與大腦的新知,都曾是我一生的志業。我曾認為,自己是無比幸運,才得以投身其中。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個美麗的太太與兩個可愛的孩子,而且熱愛工作的同時,我也沒有忽略家庭。我始終認為,家庭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恩賜。從許多方面來看,我知道,我是個非常幸運的男人。
然而,二○○八年十一月十日那天,五十四歲的我,好運似乎用盡了。我罹患一種罕見疾病,陷入昏迷長達七日。在這段期間,我的大腦新皮質,主管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切行為之處,全面失效了。我完全失去活動力,基本上,形同不存在。
當你的大腦不存在時,你也跟著消失了。身為神經外科醫生,多年來我聽過許多患者的奇特經歷,通常都是發生在心跳停止之後:包括到神奇而謎樣的地方旅行,或是與過世的親友交談,甚至是遇見神。 無疑地,這些事情聽起來都很神奇。而所有事情在我看來,純粹只是幻想。但為什麼這類的說法卻又層出不窮呢?我不敢說自己清楚原因,但我相信,所有的意識一定都與大腦有關。如果大腦不工作,你就不可能有意識。
因為大腦是製造意識的第一線機器。機器壞了,意識也隨即停止。雖然大腦運作過程複雜且神秘,但本質上其實很簡單,就跟看電視一樣,不管你多愛看哪個節目,一旦拔掉插頭,電視關了,節目也沒了。
不過,這是在我大腦停止運作前的想法。
在昏迷期間,我的大腦不是無法正常運作,而是根本無法運作。我現在相信自己所經歷的,可能就是所謂的瀕死體驗。許多關於瀕死體驗的現象,都是發生在一個人心跳停止一段時間之後。在這些情況下,大腦新皮質的功能也會暫時失效,但普遍還未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只要在四分鐘內,透過心肺復甦術或重新活化心臟功能,便能重新導入含氧血。但我的情況與大腦新皮質功能毫不相干。我所經歷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意識世界,在那個世界中,我的人腦完全不受任何限制。
我的經歷就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個不錯的瀕死體驗故事。身為一名專業的神經外科醫生,具有數十年的研究經驗與在手術室裡的實務背景,我不只比一般人更善於判斷現實情況,也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究竟有何意義。
這些事情的意義之重大,很難以言語描述、形容。我的經驗告訴自己,身體與大腦的死亡並非意識的結束,即便人入了土,意識經驗還是持續著。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在神的注視下進行,神關愛、照顧著每一個人,也關心宇宙中所有生命終將走向何處。
我去過的那個地方是真實的,與那個世界的真實性相較,我們現在的生活完全就像一場夢。然而,這不代表我不珍惜此刻的生活。事實上,我比以前更珍惜現在的一切。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看透了生命的本質。
我們此生的生命並非毫無意義,只是因為站在這個角度,我們無法看清真相,至少大部分的時間是如此。在我昏迷期間發生的事情,應該是我這輩子說過最重要、但也最難以說清的事情,畢竟事情的發展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範圍。我不是逕自站出來、說出一切就算了。因為同時間,我的結論也是基於醫學分析、基於我對最新的大腦科學與意識研究所知。當我了解到這趟旅途背後真正的意義時,我知道我必須說出一切。想辦法適切說明這段經歷,已經成為我此生中最主要的任務。
這並非表示我將醫學工作與神經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拋諸腦後。而是我認為,既然我有幸了解到,原來生命並非隨著身體或大腦的死亡而結束,那我便有責任,將所看到人世間以外的世界模樣,公諸於世。我尤其想與之前聽過類似故事、想相信卻又不敢完全相信的人,一同分享我的經驗。
因為有許多這樣的人,我想我必須將這段經歷化為文字,以書本形式呈獻給大家。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其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事情,而且,一切都是真的。

試閱文字

內文 : 5. 親友都趕來醫院
被送入重症區後,我的情況持續惡化。

昏迷指數為八(格拉斯哥昏迷指數滿分為十五),顯示大腦嚴重受損,在接下來幾天中,情況持續惡化。急診室幫我做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值為十八(滿分為七十一),顯示我在住院治療期間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三十。更準確來說,由於我的檢查結果呈現急性的革蘭氏陰性菌腦膜炎,且神經功能迅速惡化,被送進急診室的我,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只有百分之十的存活率。如果抗生素沒有發揮作用,接下來幾天內,死亡機率會持續增加—直到機率變成百分之百、無法挽回為止。
醫生幫我施打三劑藥性強烈的靜脈抗生素,接著把我送進新家:一間個人的大房間,是加護病房區,就在急診室樓上。
身為外科醫生的我,以前時常進出加護病房檢查病患。會住在加護病房的患者,幾乎都是瀕臨死亡邊緣的重症患者,所以醫護人員可以同時兼顧多名患者。但是像現在,有一組醫護人員攜手合作,要救回集各種奇怪症狀於一身的我,這也算是難得一見的畫面。以往在加護病房進出時,我的心情總是夾雜著無比的榮耀與殘酷的沮喪,心情的起伏完全取決於手中盡力搶救的病人,最後到底是撐過去,還是生命從此在自己的指尖消逝。
在這種情況下,布里南醫生與其他醫生都跟荷莉一樣,希望對我的病情保持樂觀態度,但現實卻不允許他們如此。現實的情況是,我短時間之內死亡的機率很高。就算沒死,我的大腦皮質可能也早已被入侵的細菌侵蝕殆盡,大腦也無法再進行任何精密運作。我昏迷的時間越長,下半輩子變成植物人的機率也越高。
幸運的是,除了林奇堡總醫院的同事外,其他親友也紛紛趕到醫院幫忙。在荷莉抵達醫院一小時後,麥克爾.蘇利文也趕來了,他是聖公會的教區牧師,也是我們的鄰居。就在荷莉衝出門跟上救護車時,她的手機響起,是她的多年好友希薇亞.懷特。希薇亞有種不可思議的能力,總能在重大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準確得知消息。荷莉認為她有通靈能力(我則傾向選擇較為合理的解釋方式,就是她善於猜測罷了)。荷莉簡短告訴希薇亞事情發生的經過,並且打電話通知我的至親:住在附近的妹妹貝西和住在波士頓、四十八歲的小妹菲莉絲,以及大姊珍。
那個星期一早晨,珍從位在德拉瓦州的家,一路開車南下,穿越維吉尼亞州。巧的是,當時她正準備到溫斯頓—塞勒姆去幫忙母親。珍的手機響了,是她的先生

大衛來電。 「妳過了里奇蒙沒?」他問。 「還沒,」珍回答,「我還在九十五號州際公路的北邊。」 「那妳改走六十號公路往西的方向,接二十四號公路到林奇堡。荷莉剛打電話來說,伊本被送到急診室了。他今天早上發生痙攣,現在已經沒反應了。」 「天啊!知道是為什麼嗎?」 「他們還不確定,不過可能是腦膜炎。」
珍及時改道,順著起伏的六十號西邊公路雙線道柏油路面,往二十四號公路與林奇堡的方向駛去。
當天下午三點,最先抵達急診室的菲莉絲,打電話到德拉瓦大學的系辦公室,請系上通知我的大兒子伊本四世。電話響起時,他正在走廊上做科學作業(我的父親曾是神經外科醫生,大兒子對此領域也極感興趣)。菲莉絲迅速告訴他當下的狀況,並且要他別擔心,一切都在醫生的掌握之中。
「醫生怎麼說?」伊本問道。 「嗯,他們有提到革蘭氏陰性菌和腦膜炎。」 「我這兩天還有兩場考試,那我趕快先去跟老師說一聲。」伊本說。
伊本事後告訴我,一開始他還有點懷疑,我的情況是否真如菲莉絲所形容的那麼嚴重,因為她和荷莉常會「小題大作」—更重要的是,因為我不曾生病。但是當麥克爾.蘇利文一小時後也打電話給他,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得立刻開車上路。
在伊本開往維吉尼亞州的途中,開始下起了冰雨。菲莉絲六點左右就已經離開波士頓,而正當伊本朝I-495環城公路前進,經過波多馬克河,進入維吉尼亞州時,她正好經過這片雲層下方。她抵達里奇蒙後,租了車,自己開車從六十號公路趕過來。
伊本在距離林奇堡不到幾英里時,打電話給荷莉。 「邦德呢?」他問。 「睡著了。」荷莉回答。 「那我就直接去醫院了。」伊本說。 「你確定不要先回家嗎?」 「不了,」伊本說,「我現在只想去看爸爸。」
晚上十一點十五分,伊本出現在加護病房區。通往醫院的道路開始結冰,當他進入到燈火通明的入口處櫃檯時,只看見一名夜班護士。護士帶他到我的加護病床邊。
那個時候,稍早前曾來過的親友都已經回家了。在這寬敞卻昏暗的病房中,唯一的聲音,是來自維持我身體機能運作的機器所發出的嗶嗶聲。
伊本看到我時,整個人在門口僵住了。在他過去二十年的成長記憶中,我連感冒都不曾有過。但此刻,雖然有機器維持我的生命跡象,他卻覺得自己看到的人與屍體無異。雖然我的肉體躺在他的眼前,但他印象中的父親已經不在了。
或者,換個較貼切的說法:是去別的地方了。 6. 黯黑的地底世界
眼前一片黑暗,是那種看得見的黑—就像被埋在泥漿中,但還是能看到眼前的東西。或者用髒掉的果凍來形容會更貼切—有點透明,但又有些朦朧模糊,身處其中令人有種窒息感,像是罹患幽閉恐懼症的感覺。
置身當下的我雖有意識,卻不帶記憶或個性,就像在夢中,可以感覺到周遭發生的事情,可是摸不清自己究竟是誰、是什麼角色。
聲音也一樣—遠方傳來帶有節奏的重擊聲,距離雖遠,音量卻強而有力,聲聲都足以穿透人心。像是心跳聲嗎?有點類似,但那聲音更深沉、更機械化—像金屬碰撞的聲音,像是在地底下有個鐵匠巨人,在遠方的某處打鐵;其力道之大,足以使撞擊聲穿透世界,抑或穿透泥漿,穿透你當下所在之處。
我沒有身體—至少我感覺不到。我單純就是⋯⋯在那裡,在一處傳來有規律性撞擊聲的黑暗之中。那當下的感覺與環境,我應該可以用﹁原始﹂來形容。但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我的腦子裡並沒有這個字。事實上,那時候的我,根本就無法用任何字來形容。我在此所用的形容詞彙,都是在我回到這個世界之後,以文字記錄回憶的過程中所想出的文字。在那個世界裡,語言、情緒、邏輯統統都不存在,我就像退回到生命的起點,退到一個未知的世界,而遠古時代的細菌,此刻接管了我的大腦,並且終止大腦運作。
至於我在這底下的世界待了多久?我也不清楚。當你身處在一處跟普通世界迥異、沒有時間感的地方,真的很難找到能正確描述當下情況的字眼。當事情發生之際,當我在那裡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管這個「自己」究竟是誰)好像已經存在於此很久,而且還會一直待下去。
不過我也不介意,至少一開始是如此。畢竟,我知道的只有當下,所以有什麼好擔心的?沒有記憶也不錯,至少不必努力拼湊過去的經驗記憶,擔心自己是否能存活下去,而這種豁然的態度,也讓我覺得自己不會受到傷害。對那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我毫無頭緒,但我也不急著去了解。畢竟,有什麼好擔心的?
我無法確切描述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但在某個特定時刻,我察覺到周圍有東西出現。它們細微如植物的根莖,又有點像遍布在子宮的血管,而該處十分廣大而混濁。那種東西帶著暗沉的髒紅色,從上方的某處飄落下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就像深藏在地底的鼴鼠或蚯蚓,看著這些飄落的東西之外,也能清楚看見周圍盤根錯節的植物根莖。
這就是為什麼在事後回想起該處,我決定稱它為﹁蚯蚓之境﹂。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會有這種記憶,是因為當下有許多細菌在我的大腦中竄行。
但這種解釋方式,只要我仔細思考,就會知道不合理(我要再次強調,仔細思考已經是事後的事情了)。因為—如果你沒有身歷其境,真的很難想像那畫面—當我身處其中,我的意識是清楚、沒有受到扭曲的。我甚至不是動物,而是某種比動物更早存在的原始生物。我只是在這片時間靜止、紅棕色的大海中,一個孤單的意識覺罷了。
我在那裡待越久,感覺就越不舒服。一開始我只是沉浸其中,覺得﹁自己﹂與周遭半恐怖半熟悉的生物毫無差別。但漸漸地,這種深沉、永恆、無邊境的沉浸感,逐漸被另一種感覺取而代之—覺得自己並非這地底生活的一部分,而是被困在此處了。
奇形怪狀的動物臉孔紛紛從淤泥堆冒出,或是低吟,或是尖叫,然後又再度消失。偶爾會聽見不明的嘶吼聲,但這種嘶吼聲有時又會轉為朦朧卻帶有節奏的曲調,音調之間雖令人感到恐懼,卻又帶著莫名的熟悉感—彷彿聽著聽著,在某個點之後,我會知道該如何接著哼唱下去。
但我沒印象自己之前有過類似經驗,在這個王國中,我的時間早已無止境地延伸下去。是數月?數年?還是永恆?不管答案為何,這毛骨悚然、令人不寒而慄的感覺,已經遠壓過如家舒適的熟悉感。
隨著「我」的感覺越強烈—就像跟周遭陰冷潮濕的感覺有所區隔—那些從黑暗中冒出的動物臉孔就越顯醜陋與恐怖。而遠處傳來的重擊聲節奏也變得加劇尖銳,像是在地底下的苦力,做些永無止境、殘忍卻單調的工作。而我對眼前動靜的感知能力,逐漸由觸覺取代視覺,就像是大群的爬蟲類動物從我身邊爬過,三不五時還會用那濕滑或帶刺的外皮磨蹭著我的身體。
接著我聞到一股味道:有點像排泄物,有點像血腥味,又有點像嘔吐味。換句話說,那是一種生物的味道,一種死亡的生物,沒有生命的生物。隨著這種認知越來越強烈,我開始緊張了。不管我是誰,不管我是什麼東西,我都不屬於這裡。我得離開此處。
但是我該往哪裡去? 就在我反問自己的同時,黑暗空間上方出現了新東西:不是冰冷黑暗或死氣沉沉的東西,而是正好與這些形容詞相反的情景。就算終其一生,我也無法找到精確的詞彙,描述此刻靠近我的究竟是什麼東西,更無法以文字形容那景象有多麼美麗。但我要放手一試。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一個你我這輩子都看不到的世界!
一位哈佛神經外科權威見證天堂、療癒了靈魂缺口的奇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