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燠熱難當的仲夏─前言 清廷的軟弱,悲憤的中國民心 孤軍奮戰的台灣人民,交織成深刻的歷史記憶 1895年晚春,台灣的天空揮別最後一絲涼意,夏季的熱氣正陣陣而來,不過 社會上卻已人心浮動,夾雜著悲傷與憤怒,迎面而來的將是燠熱難當的仲夏。 經過半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新興的日本大獲全勝,接下來是咄咄逼人的外交 談判,日本不僅要求清廷支付巨額的賠款,也要求割讓遼東半島以及台灣、澎湖 。日軍已進據遼東,為了達到全部的目的,日軍於三月間先行派艦占領澎湖,造 成既定事實,並將軍事矛頭指向台灣,以取得談判桌上的絕對優勢。對於台灣朝 野而言,情勢無疑艱困異常,日艦已在澎湖外海,清廷又軟弱無力,曾經強盛的 清朝在度過兩百餘年的風光後,此時卻如體弱多病年邁不堪,僅求本身之倖存, 遑論其他。4月間,由台灣和中國大陸各省發出的電文如雲片般湧入北京,力陳割 台之不可,字字血淚,至於具體對策,或曰引進列強勢力干預,或曰遷都再戰。 由於遼東半島是列強勢力的緩衝區,日本在列強的逼迫下放棄遼東,但台灣 缺乏足夠的國際奧援,成為日本擴張的必取之地,割台漸成定局,此時亦有有識 之志告訴日本,割台將使中日兩民族結下世仇,後患無窮,然而這些並無法動搖 殘酷的政治現實。5月10日,日本根據馬關條約任命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為台灣 總督,授予接收台灣、澎湖之訓示。 面對日本大軍將至,台灣朝野的思維和情緒轉為武裝抗爭,自救自保。此時 的台灣經過劉銘傳、沈葆楨等人的經營、生產、建設以及防務上均有一定的基礎 。儘管面對強大的日本,自衛仍嫌不足,但如果台灣內部團結,再結合大陸民間 的支援,上下一心,將士用命,延緩日本的接收,爭取更多的時間促請國際支持 ,情勢或可扭轉。因此一周之內,丘逢甲等台灣仕紳發布「台民布告」,表明台 民自主意向,接著陳季同、丘逢甲等官民發表「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面對台 灣沸騰的人心,樺山資紀率總督府文武官員,駛向台灣,次日,「台灣民主國」 宣告成立,原台灣巡撫布政使唐景崧被推舉為總統、劉永福任大將軍、丘逢甲為 全台團練使、林維源為議長,並定年號為「永清」,藍地黃虎旗為國旗,同時明 言事成後仍歸大清版圖。 5月29日,近衛師團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著浩浩蕩蕩的艦隊在宜蘭登陸, 台灣保衛戰正式爆發,直到10月 21日劉永福所在的台南府城陷落,共耗時五個月 ,戰事慘烈,台灣軍民付出慘重的代價,不過日軍死傷的情形也出乎意料之外。 這場戰爭的高峰出現在酷暑當中,槍砲齊發,熱浪逼人,如烈日灼身,留下了台 灣史上重要的一章。其中有怯弱退縮,有保家求全,更有抵死不屈的故事,即使 百年後回首展讀,仍能感受到那灼燙的一頁。 目次 燠熱難當的仲夏(前言)3 ◎正面戰場5 ◎戰後之戰21 ◎恩威並濟29 ◎帝國揚威39 ◎心靈歷史45 坐在東京的電車上(後記)66 本書簡介:清廷因甲午戰爭的失利,簽定「馬關條約」,而將台、澎割讓日本。台灣方面 為了自救,成立了「台灣民主國」準備對抗日軍的來臨,1895年的初夏,日本天皇派大批 精銳軍隊於5月29日自北部的澳底登陸台灣,但「台民主國」不堪一擊,10天內即告覆亡 ,6月7日進入台北城,隨後新竹、苗栗至新竹。南部分三路進攻,直到11月占領了全台灣 的西部,11月18日樺山總督發布平定台灣報告。 日軍征台過程中,隨行一批工藝師將 其戰場的畫面刊登在當時的《風俗畫報》、《台灣戰日戰爭》共有7冊,經徐宗懋編撰為 五大部份:1. 正面戰爭;2.戰後之戰;3.恩威並濟;4.帝國揚威;5.心靈歷史。描繪出 悲慘的戰爭畫面,生動逼真。亦有戰後的游擊戰,以及戰後與地方仕紳之妥協,亦有描繪 當時台灣的庶民生活情景,為不可多得的珍貴繪本。 台北市民政局在2000年的台灣光 復之際,特別選在台北捷運西門站展示中,配合而編印出版了「台灣光復節紀念專刊」。 復之際,特別選在台北捷運西門站展示中,配合而編印出版了「台灣光復節紀念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