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越海: 青年壯遊故事集
作者 | 須文蔚/ 主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出版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跨山越海: 青年壯遊故事集:,在旅行中找回單純的自我,將所學貢獻給臺灣迷人的土地!一群大學生以「壯遊」為概念,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宜蘭縣、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宜 |
作者 | 須文蔚/ 主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出版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跨山越海: 青年壯遊故事集:,在旅行中找回單純的自我,將所學貢獻給臺灣迷人的土地!一群大學生以「壯遊」為概念,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宜蘭縣、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宜 |
內容簡介 在旅行中找回單純的自我,將所學貢獻給臺灣迷人的土地! 一群大學生以「壯遊」為概念,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宜蘭縣、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宜花DOC)聯合指導下,先後步入臺灣的不同角落:風城、長濱、阿朗壹、坪林、三星、大同、五結、玉里、光復、吉安、壯圍、秀林、卓溪、南澳、員山、新城、瑞穗、壽豐、鳳林、豐濱、蘇澳、萬榮……,他們呼喚山海,走入部落與社區鄉鎮,跨出舒適圈,以行動擁抱臺灣。 這是他們的行動紀實,更是一本山海迴響的報導!
作者介紹 須文蔚主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主編:須文蔚1966年生於臺北市。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作者群 (依姓名筆劃為序)王文瑾、王穎嫻、吳芊歆、吳姍其、吳秉容、李昀倢、李翊熏、林佳蓉、林意珊、林昀學、周家祥、邱蔚程、胡可兒、徐長鈺、唐曼婷、陳其豐、陳蔚旋、許桂寧、崔曼芸、莊鈺婕、黃立心、須文蔚、程映昕、楊周君美、童靖倫、彭暐琪、葉宗昀、鄭羽珊、賴星宇、謝文婕、謝采凝、謝宜庭、蕭琮翰、鍾凱名 封面設計:吳芊歆書法題字:賴 原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跨越以後,山海洄游/陳秋蘭 導 言 跨山越海少年遊:教學×壯遊×報導/須文蔚 Ch1 青年壯遊 壯遊的前世今生/李昀倢 給自己的成年禮/李昀倢 青年壯遊‧旅行意義/吳姍其 Ch2 跨山越海的起源與變遷 楔子:臺師大文學院的跨界行動/鍾凱名 跨山越海的前世/謝采凝 跨山越海的今生/鍾凱名 Ch3 壯遊出行 世界在我們的生活圈之外/胡可兒 走進山林:阿朗壹古道中的心靈探索之旅/胡可兒 歷史之下:羅妹號事件後的國境之南/吳芊歆 船帆露水:風城文史行旅/徐長鈺 故事之所:長濱風景裡的書粥/蕭琮翰 Ch4 社參拓印 楔子:山海的回音/陳其豐 祝福與回饋:採訪聖山團隊/林意珊 文化的風采:吳建安談貓公部落/王穎嫻 靜聽與傾心:鼓動鳳林的心跳聲/葉宗昀 田野的初心:李美玲談鳳林團隊/陳其豐 交心與詩篇:以對話融入三星鄉/邱蔚程 詩歌的星子:劉展佑談三星團隊/王穎嫻 Ch5 山海狂想與人文轉譯 楔子:獻給所有狂想家/鄭羽珊 盲旅─踏上未知的旅程/林佳蓉 讓坪林茶產業高飛的臺灣藍鵲茶/吳秉容 跨山越海的可能性?潛藏在師大的異國生力軍/林昀學 數位學伴計畫沒想像中簡單/謝宜庭 與孩子攜手同行,大學伴吐心聲/謝宜庭 國文學子‧能文能武/陳蔚旋 省思/鄭羽珊 Ch6 山海洄游 運用數位的力量讓歌仔戲在故鄉傳唱/楊周君美 科技暖男的斜槓人生/楊周君美 帶著夢想來返鄉/楊周君美 一起航向偉大的航道──專訪劉文正/楊周君美 Truku族人與新型數位碰撞下的童心未泯/莊鈺婕 新城新世代──瑤瑤與新城發展/李翊熏、黃立心 花蓮市數位機會中心的日常風景/童靖倫 通往干城的單程票──秋華姐沒有終點的社造旅程/楊周君美 凝望家鄉的街道──專訪楊凡萱/楊周君美 那些走慢的都是我家鄉的風景/唐曼婷、賴星宇 吳建安的貓公復興時期──連結社區與青年/王文瑾、周家祥 我們所看見的星芒──關於光復數位機會中心/程映昕 點燃193縣道的數位學習的火苗/崔曼芸、許桂寧 依山而行,傍水而居──部落兒女曾子昂的洄游人生/彭暐琪、謝文婕
書名 / | 跨山越海: 青年壯遊故事集 |
---|---|
作者 / | 須文蔚 主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出版 |
簡介 / | 跨山越海: 青年壯遊故事集:,在旅行中找回單純的自我,將所學貢獻給臺灣迷人的土地!一群大學生以「壯遊」為概念,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宜蘭縣、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宜 |
出版社 /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ISBN13 / | 9786267048801 |
ISBN10 / | 6267048802 |
EAN / | 9786267048801 |
誠品26碼 / | 2682363005007 |
頁數 / | 26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1.3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54 |
推薦序 : 【推薦序】跨越以後,山海洄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秋蘭
臺師大於二○二三年首度在人文季系列活動首度舉辦「跨山越海」畢業生成年禮活動,原來的意旨是期待校內的莘莘學子們,得以透過旅程體驗冒險並自我挑戰,同時在島嶼臺灣豐富多元的自然地形與風土景觀中,生養更為深刻的人文視野與關懷。然而在二○一九年底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後,舉辦大型活動變得十分艱難,這項成年禮活動也改為旅遊補助。或許是受到疫情影響,徬徨不安的同學們,對於申請補助顯得意願缺缺。
文學院籌辦人文季的系所主管們討論後,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這個本應是畢業生成年禮的重要儀式。須文蔚教授認為,隨著Z世代(出生於一九九七年至二○○九年間)和α世代(出生於二○一○年以後)逐步進入校園,我們應該反向思考,著眼新世代對於價值創造與社會實踐的能量,為這群受過專業人文養成訓練的同學,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我們於是在二○二一年推動「跨山越海‧感動出行」的新企劃,活動中,保留以人文知識為核心,在壯遊旅程中協助地方文化紀錄的「壯遊出行組」;並增設「社參拓印組」,邀請文學院學生自組團隊,結合自身所學及專長進行社會服務工作,並在其中探索自我、養成多元能力。我們希望同學們離開繁華的首都臺北及校園,親身走入偏鄉,透過壯遊和社會參與,重新看見在城鄉區域發展後所產生的鴻溝並未因數位時代的到來而逐漸弭平,相反的,高齡化、數位落差、醫療資源缺乏等議題,仍待更多的人投入。
在這樣的召喚裡,「跨山越海‧ 感動出行」的企劃獲得了同學們的熱烈迴響,徵件過程總計收到「壯遊出行組」提案二十七件、「社參拓印組」提案七件,一度令評審相當苦惱如何抉擇。所幸最後入選的提案,也不負所望完成各自規劃的服務工作,同時更以自身深刻的體驗,為我們帶回島嶼上正在發生的精彩故事。須文蔚師在一一一年一學期開設的「編輯與採訪」課程中,帶領學生採訪歷年推動跨山越海活動的師長。
這些精采的故事將隨著《跨山越海──青年壯遊故事集》一書的出版,書中收錄「壯遊出行組」、「社參拓印組」的服務紀實及活動反饋等二十五篇故事,而在「山海洄游」的章節裡,則記錄長期駐點偏鄉社區的十四位工作者群像,由本院全球華文寫作中心承辦「宜蘭縣、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輔導計畫」長年深耕宜蘭、花蓮兩地的偏鄉地區,透過推動數位平權工作的推動,持續與社區對話,思考如何行動才能翻轉城鄉。內容相當精采,值得細細感受與回味。被視為「垮掉的一代」重要象徵的文學作品《在路上》裡如此描述:「你的道路在哪裡,老兄?──聖童之路,瘋子之路,彩虹之路,孔雀魚之路,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都能踏上任何路。任何路,任何人,任何方式。」期待這一雙雙踏在土地上的年輕足履們,往後能繼續發揮所學,以自己的觀點與路徑,持續為島嶼發出振聵的足音。
跨山越海的執行達十年,這本書的出版正好記錄這個活動的初衷及轉型後的執行理念,也帶領文學院進入下一個里程碑,很令人欣慰。
內文 : 【導言】跨山越海少年遊:教學×壯遊×報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 須文蔚教授
◎把社區獻給熱血的大學生
二○二○年的春天,在我主持的「偏鄉青年的機會與困境座談會」上,幾個問題反覆拋出:城鄉發展不均是花蓮的困境,如何讓人口回流?如何實踐地方創生政策?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在花蓮求學與工作超過十年的吳貞育,為台下即將大學畢業的同學傳授秘訣,在偏鄉要能斜槓,多些技能,擴增人脈,對抗親友無法即刻支持的困境,才能安頓下來。
時任宜蘭縣、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以下簡稱宜花DOC)執行秘書吳貞育指出,在大公司工作的經驗,使她覺得自己只需要展現一種專長,她說:「來到花蓮,一個人能一條龍規劃工作,自主性高。」她也因此培養出多種技能,因應社區的需要。
同樣具有斜槓經驗的還有陳恒鳴,他分享了多種能力養成的過程。原本擅長資訊工程,因為回母校服務,開始掌握教學、照相、拍片與經營社群網站的技術。他也結合了更多朋友一起創立「花蓮縣在地方文創協會」,廣結善緣,深耕地方。
目前擔任協會理事長的陳恒鳴強調,一個人往往覺得無力改變地方,但有更多夥伴一起,加上成立組織,就可走得更遠,也覺得更具有影響力。宜花DOC專案經理陳日瑒也表示,他是台中人,從大學時參加許多活動,採訪過不少在地的年輕人,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原本充滿隔閡感的狀況,在友人與同事的陪伴下,漸漸消失, 增強了更多地方認同感。宜花DOC專案經理忻筱婷則提到,她嚮往花蓮素樸的生活環境,但在鄉村居住確實要面對和不同族群與文化鄰居相處的難題,加上缺乏家人就近的幫忙,在照顧家庭與育兒上,確實不容易。吳貞育說,她在懷第二胎時,一個人獨居,在面對產檢和就診時,常感到徬徨無助。但她說: 「想到能追求工作完整性的成就感,很多困難要自己克服。」她也很樂意協助身邊的同事與駐點人員,能多發展專長,多結合不同計畫,讓收入增加,提高在偏鄉工作的意願。這場「偏鄉青年的機會與困境座談會」在我的「報導文學寫作」課上舉辦,同學所接觸的都是第一線社區工作者,這個真實的採訪任務是個開端,我想把服務超過十五年的社區故事展現在學生面前,同學走向田野,認識山風海雨中的挑戰與困阨。在記者會結束後,利用四個月的時間, 每位年輕的報導者要選擇一位DOC的駐點人員,長時間觀察與互動,寫出人物特寫,構成了本書「山海溯游」的基本框架,兩年間的人事變遷,感謝楊周君美的採訪,豐富與完善了社區故事。
◎讓天龍國學生跨山越海
二○二○年是天翻地覆的一年,新冠肺炎從一月開始蔓延,口罩、隔離、管制讓田野工作越來越困難。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我離開任教二十年的東華大學,來到天龍國大安區的臺灣師範大學任教,也承文學院陳秋蘭院長的看重,在二○二一年秋天接任副院長,開始接觸與籌辦「跨山越海」活動。
臺師大文學院從二○一三年開始,提出「跨山越海」創意希望結合「畢業旅行」與「成年禮」,邀請應屆畢業學生壯遊臺灣,藉由划獨木舟、泛舟和登山等冒險犯難活動,讓青年學子挑戰自我極限,體驗山與海的美好,也更親近土地、人文、生態與歷史,讓冒險成為一生的養分。但遭逢疫情,近兩年難以舉辦大型活動,改為「壯遊出行」,卻反應平平,面臨轉型的挑戰。
二○二一年秋天開學後,陳秋蘭院長召集了英語學系陳純音主任和我,一起討論如何激勵同學參與,大家也不免困惑:為何學生可以得到補助去旅遊,卻興趣缺缺?又該如何促進青年學子願意到臺灣各地去探索?
經過一番腦力激盪,我們決定逆向思考,提出了「跨山越海‧感動出行」的企劃,保留原本的「壯遊出行組」,維持以人文知識為核心,歡迎同學提出壯遊的計畫,必須記錄文化觀光導覽資訊;同時新增「社參拓印組」,廣邀文學院學生自組團隊,結合人文知識服務實踐,從執行過程中探索自我價值,培養多元能力。兩組所設定的補助經費並沒有差距,而具體的社會參與提案,先詢問宜蘭與花蓮的社區與非營利組織團隊,依照在地的需求,由同學回應與規劃。
宜蘭花蓮數位機會中心專案經理張惠茹長期推動「旅行志工」計畫,很歡迎大學生投身社區服務,於是聯繫了各個社區,提出許多人文知識轉譯的方案,也透過說明會向同學介紹。讓人意外的是,加入公益服務的元素,報名組別激增,多達二十七件。「社參拓印組」並沒有更多的預算,但報名的組別也有七組之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們都挖空心思從過去所學,回應偏鄉所需, 讓評審很難割捨。
◎觸動新世代的公益脈搏
新世代是否不是刻板印象所說的「享樂世代」?而是更追求意義與公益的一代?行銷學大師Philip Kotler 最近出版的《行銷5.0》一書中,就特別指出,隨著Z世代(出生於一九九七年至二○○九年間)和α世代(出生於二○一○年以後)的崛起,世界正發生巨大的轉變,新世代主要關注如何以科技造福人類,可以從兩個面向展開,一是希望帶給全人類正向的改變、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二是推動人類的科技進步,創造更包容的社會。經過一個夏天的走踏與服務,同學們所回報的心得以及拍攝的影片,都讓人無比感動。首獎作品由地理系陳易欣與人發系趙若谷、楊品捷、黃沛晴、李知穎等同學組成團隊,遠赴193線道旁的阿美族部落貓空部落,紀錄正在復興部落觀光文化的苧麻撚線、輪傘草編織與糯米釀等傳統技藝,品嚐部落風味小吃和小米酒,並協助以照片與影片,充實部落原有「聖山下的部落」的臉書與IG專頁。生動活潑的影片背後,組員更深入盤點社區文化、人力與景觀等。發現了社區中從耆老到返鄉青年不但有強烈傳承文化的意念,也善於利用數位科技行銷自身,逐步開展出有質樸與天然美感的社區商品,陳易欣說:「很感動於部落間是多麼努力在合作,希望可以將他們心目中重要的事物傳承下去。」由於熱情召喚出熱情,在資源極其有限的狀況下,旅行志工也貢獻出精彩的微電影,更期待未來有更多名人參與,為部落代言,吸引更多觀光客到此一遊。
「前進長濱!尋訪台灣島上最難到達的書店!」走得更遠,到達台東海岸的長濱鄉。這一組計畫成員由國文系婁儷嘉與歷史系陳冠恩、杜舜雯、鄭育潔等四位同學組成。她們留心到「#1111獨立書店歇業潮」事件,希望致力報導美好的鄉鎮書店,扭轉閱讀風氣下滑的頹勢。她們千辛萬苦到了長濱「書粥」書店,與打工換宿的店長Karan交換了經營書店的經驗,更激發起探訪創辦人高耀威的興趣,一行人還轉而遠赴臺南,以podcast的形式訪問,並澄清自身從事公益行動的迷惑:「實踐與行動真的能夠改變環境?」高耀威提醒青年朋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想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以行動為重,盡量參與、融入社群,試著為彼此的生命添上不一樣的色彩最重要。」改變社會不可能立竿見影,體會彼此的付出,感謝他人的給予,應當才是服務最動人的一面。
「佇足大洲,筆耕三星」是一個十足有文學創作意涵的志工計畫,由國文系許桐瑋、華文系李旻珊與表藝所黃筠雅等三位同學,和「還想試試工作室」進行討論後,由三位協助針對三星鄉的觀光景點寫下詩篇,主題有安農溪、鴨農、林鐵車站、柑仔店人物等,未來可以應用於文化觀光的互動遊戲或活動中。黃筠雅說:「我發現這五天來心靈很滿足,獲得了平靜,腳步慢了下來,看見的、感受到的東西更豐富了。」他們深入踏查寫下的作品,誠摯動人,獲得社區民眾的喜愛,目前正在徵集插畫高手配圖,很快就會應用在三星鄉的觀光推動上,也因此得到許多來自在地民眾的迴響,以極高票數得到最佳人氣獎。
◎紀錄感動開展更多壯遊的旅程
二○二二年的秋天開設「編輯與採訪」時,設定了一個高難度的目標,導入臺師大青年壯遊為主題,藉由做中學,在一個學期中,帶動同學從採訪、企劃、文稿編輯與美術編輯等歷程,共同完成一本專書。在課程開始,向學生介紹有著「社參拓印」成員加入的「跨山越海」,希望讓同學廣泛接觸身邊是否有許多願意冒險的夥伴,願意在青春歲月中,累積更多承接未來挑戰的養分? 經過企劃與發想,這本壯遊故事集期待介紹壯遊概念的歷史源流,國內外青年壯遊的方案, 臺師大跨山越海活動的起源與變遷,壯遊出行的故事,社參拓印的實例,人文轉譯的案例,以及新型態社會實踐的山海狂想。令人動容的是,因為認識了這系列饒富公益精神的計畫,修課的同學中,也有人組成團隊,開始投身到社區服務的行動中。翻閱這本書稿,兩門課程同學先後的投入社區,結構出一本山海迴響的報導,從年輕人的筆下,讓我們重新認識Z世代和α世代的價值觀,相信如同Philip Kotler 提醒的,將「以人為本」與「科技賦權」的價值結合,是面對未來世界的重要參考座標。相信未來一定能吸引更多社區提出具有人文知識轉譯價值的需求,也能召喚新世代投身,在旅行中找回單純的自我,也把所學貢獻給臺灣迷人的土地。
最佳賣點 : 青年壯遊,感動出行